首页 / 正文

一〇四 去乡的途中一

大概是在绍兴住得有点烦腻了,想到外边,其实是北京方面,找点别的事情做做看,也就是什么科员之类,这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事情了,总之是袁世凯势力很旺盛的时候吧,所以这事就一直搁下来了。查鲁迅的甲寅日记,在八月项下有记录道:

“十一日下午,得朱逷先信,问启孟愿至太学教英文学不?

十二日晚,覆朱逷先信。”这事在我的日记上没有什么记载,大概鲁迅也不曾写信告知我,因为他知道我自揣没有能力到大学去教英文学,也无此兴趣的,所以也不用问我的意思怎样,便径自回信谢绝了。朱逷先是在东京民报社听章太炎先生讲《说文》的同学八人之一,平常虽然不常往来,却是很承他的关切,壬子年的在浙江教育司的位置,当初是课长随后改为视学,也是由他的介绍,这一回的事虽未成,但是其好意总是很可感谢的。其后过了两年,洪宪帝制既然明令取消,袁世凯本人也已不久去世,北京人心安定了下来,于是我转业的问题乃重新提起来了。这回的事却不知道是谁的主动,大约不是朱逷先总是许季茀吧,那时是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教育总长是范源廉,请蔡孑民来做北京大学校长,据说要大加改革,新加功课有希腊文学史和古英文,可以叫我担任。我因为好奇,有一个时候曾经自修学过古代英文,就是盎格鲁索逊的文字,这经过司各得的《劫后英雄略》(Ivanhoe)的提倡,我们对于这民族有相当的敬意,便就史诗《倍阿乌耳夫》的原文加以研究,这种艰苦的学习没有给我什么别的好处,只是在后来涉猎斯威忒的《新英文文法》的时候,稍有便利而已。

关于此次北行的事前的商谈,在我们的日记上都没有记载,只于鲁迅丁巳日记的二月项下,有这两条:

“十八日上午,得蔡先生信。”虽然没有说明事件,可能是关于这事的。二十日得北京十六日信,隔了三天特别寄一封快信去,此信于廿八日到达北京,即日有一封信寄给我,这北行的事就算决定了。我在日记上记着三月四日接到北京的廿八日信之后,次日写着:

“十五日,寄蔡先生信。”

“十一日,得北京七日信,附兴业汇券九十,又挂号信一,内只《群强报》一片,不具寄者姓名,不知何为也。”这里我们查对鲁迅的日记,在三月七日条下写道:

“五日上午,至中校访徐校长,说北行事。”隔了一个星期,又记道:

“寄二弟信,附旅费六十,季茀买书泉卅。”上文汇票九十元的来源是明白了,但是同时寄到那一封挂号的《群强报》呢?当初一看,似乎是大有文章隐藏在后面,值得用显微镜看,或是化学药水去泡,仿佛是什么秘密文件似的,但是仔细的反复一想,这里的用意也就清楚的了解了。先祖介孚公当了二十多年的“京官”,没有什么好处,可是因此懂得北京的“听差”哲学,有些简直可以和斯威夫忒的《婢仆须知》媲美,我因为得闻绪论,所以也就能够了解此种疑难问题了。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类附寄汇票的信件,照例应当挂号,而这却没有挂,这是一个要点。同时寄来的一封却是挂号信,而信内别无他物,只有《群强报》一片,《群强报》不《群强报》且不去管它,但这总就有了一张挂号回执了,这又是一个要点。两个要点归并在一起,这问题便解决了:寄信的听差忘记了挂号,就将报纸一片装入信封,追补挂号,拿了回执可以消差,至于收件人得到这样怪信,将如何惊疑,则他是不管的了。日记里的话多少还有当时惊异的口气,但当时得到了解答,也就付之不问了,后来见到鲁迅,谈到这件事的时候,他也只是微笑,说我的推测是不错的,这正是“公子”所干的事。“公子”便是那时所用的听差的“别号”,因为他有那么从容不迫的态度,无论什么困难的事都有应付的办法,自己可以免于“老爷”的责骂,至于达到这目的的手段如何则在所不问的。这种高明的手法也只是在“辇毂之下”才有,若是绍兴小地方,那还似乎没有,所以在《阿Q正传》里边,也还缺少这种人物,作者不曾借用“公子”,也正是他描写忠实的地方吧。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刘昫
  卷六十二·表第四·脱脱
  卷十八·连横
  ●卷九·刘一清
  通鉴续编卷十三·陈桱
  卷一百五十四·杨士奇
  卷五十四·杨士奇
  第一○○卷 艺 术 一·缪荃孙
  卷八十五·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九·阿桂
  第43章 决心不守法·冯玉祥
  卷二十六·佚名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一百十·雍正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四·阮阅

      ●卷三十四·诗谶门下  孟津诗人李读字长源。一日自孟津访魏仲先曰:“数宿前有人在床下诵曰:“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予斥其误曰,岂非“坐看云起时”耶?答曰:“此云安能起也

  • 楔子·谷子敬

    (正末扮吕洞宾上,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隐于终南山,遇钟离师父,授以长生之术,得道成仙。昔日师父曾说,这岳州城南一株柳树,生数百余年,有仙风道骨,教我度脱他。如今来到这岳州地面,不免扮做一个货墨的先生,去访问咱

  • 爱与憎·周作人

    师只教我爱,不教我憎,但我虽然不全憎,也不能尽爱。蔷薇上的青虫,看了很可憎,稻苗上的飞蝗,被着可爱的绿衣,爱了可憎的,岂不薄待了可爱的?我们爱蔷薇,也能爱蝴蝶。农夫田里的害虫,应当怎么处?但他换上美丽的衣服,翩翩的飞去。他却只

  • 卷三 上·黄以周

      神宗   △熙宁元年(戊申,一○六八)   1、春正月甲戌朔,改元。(《长编》通例。案:《长编》通例,每一帝立之元年,特书春正月某某朔,改元。其中间复改元则不书,兹据通例补之。)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熙宁元年春正月甲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二·徐乾学

    宋纪五十二【起昭阳恊洽正月尽五月凡五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厯三年春正月庚午朔封第三皇子为鄂王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仍赐名曦生甫三嵗病既革诏学士苏绅就宰相第草制未及宣也辛未曦薨赠太师

  • 卷九十一·国朝·蒋一葵

    【桑悦】 〔字民怿,号思亥,居海虞之沙溪。家贫亡所蓄,书从肆中鬻得,读过辄焚弃之。敢为大言不自量,时以孟轲自况,原、迁而下弗论,而更非薄韩愈氏,曰:“此小儿号嗄之声。”问翰林文学,曰:“虚无人。举天下亦

  • 第七节调处·佚名

    第一之一诉状及批具状人古阿兴,年五十三岁,住○○里大港口庄,离城○里。具呈:大港口庄古阿兴,年五十三岁,为逞凶赶杀,被砍重伤,恳恩提案惩办,以儆凶顽事。缘兴住居港口庄耕种为业,本年二月初二日,有本庄李阿二放水灌田,伊自己水圳

  • 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北朝】·钱穆

    北方中经历范湖长期纷扰之后,渐渐找到复兴的新机运,是为北朝。 一、北朝帝系及年历(一)北魏帝系表 元魏自道武帝至孝武帝入关,凡十一主,一百四十九年,分为东、西。 东魏一主,十七年,先亡。 (二)西魏帝系

  • 帝系八·徐松

    公主国朝沿汉唐故事,皇祖姑、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所封或以国名,或以郡名,或以美名,亦有以县为名者。初封多择美名,进封乃以郡国名,至特恩始有兼两国者。初降月俸百五十千,遇恩庆稍增至二百千,至道(宗)[

  • 卷十·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汉郑氏笺 唐陆德眀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唐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逺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笺忧深思逺谓宛其死矣百歳之后

  • 卷七·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七 明 何楷 撰 殷帝乙之世诗五篇 草虫思南仲也南仲以王命城朔方遂伐西戎其室家思念之而作此诗【篇中喓喓六语与出车篇全同以是知为南仲之室家思南仲也愚又疑

  •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遵式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缘起第一(若见于正修前。无缘起等五意者。并非正本)问曰。事仪已载百录。观慧复指余文。于是二途。更何所补。答今观事仪既出旧经。谶师语约百录一准亦无别立。行用之际迟回之事不免数四。且散

  •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次圆教但明一实谛。大经云。实是一谛方便说三。今亦例此。实是一谛方便说三。法华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耳。是为圆教二谛三谛一谛离合之相也。次明四谛离合者。前三谛二谛一谛皆竖辩。四谛则横

  • 大唐内典录卷第一·道宣

    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初自教流东夏代涉帝朝。必假时君弘传声略。然后玄素依缮方开基构。明后重其义方情存监护。闇君顺其伦轨相从而已。故始自后汉爰洎巨唐。世变浇淳宗猷莫二。皆钦承至训。为灭结之元标。体解玄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十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十卷 (入藏录下)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小乘入藏录下(小乘经律论等三百三十部一千八百九卷一百七十帙贤圣集传附此卷末此直列经名及标纸数余如广录)小乘经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 四十八帙

  • 卷第十·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宋 瞎堂远禅师传 慧远。号瞎堂。眉山金流镇彭氏子。年十三。隶药师院为僧。听习经论。弃而依灵岩。徽公。微有省发。会圆悟领昭觉。师即之闻。举庞居士问马祖

  • 梨树县乡土志·佚名

    梨树县原名奉化县,古称偏脸城,俗称买卖街。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

  • 上清大洞真经·佚名

    作者不详,或云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经典。简称《大洞真经》、 《上清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一名《九天太真道经》。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