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

这里第二位的名人乃是陈独秀。他是蔡孑民长校以后所聘的文科学长,大约当初也认识吧,但是他进北大去据说是由于沈君默(当时他不叫尹默,后来因为有人名沈默君,所以他把口字去了,改作尹默,老朋友叫他却仍然是君默,他也不得不答应)的推荐,其时他还没有什么急进的主张,不过是一个新派的名士而已,看早期的《青年杂志》当可明了,及至杂志改称“新青年”,大概在民六这一年里逐渐有新的发展,胡适之在美国,刘半农在上海,校内则有钱玄同,起而响应,由文体改革进而为对于旧思想之攻击,便造成所谓文学革命的运动。到了学年开始,胡适之刘半农都来北大任教,于是《新青年》的阵容愈加完整,而且这与北大也就发生不可分的关系了。但是月刊的效力还觉得是缓慢,何况《新青年》又并不能按时每月出版,所以大家商量再来办一个周刊之类的东西,可以更为灵活方便一点。这事仍由《新青年》同人主持,在民七(一九一八)的冬天筹备起来,在日记上找到这一点记录:

“十一月廿七日,晴。上午往校,下午至学长室议创刊《每周评论》,十二月十四日出版,任月助刊资三元。”那时与会的人记不得了,主要的是陈独秀,李守常,胡适之等人。结果是十四日来不及出,延期至廿一日方才出第一号,也是印刷得很不整齐。当初我做了一篇《人的文学》,送给《每周评论》,得独秀覆信云:

十八日下午,至箭竿胡同访仲甫,一切尚好,唯因粗食故胃肠受病。”在这以前,北京御用报纸经常攻击仲甫,以彼不谨细行,常作狭斜之游,故报上纪载时加渲染,说某日因争风抓伤某妓下部,欲以激起舆论,因北大那时有进德会不嫖不赌不娶妾之禁约也,至此遂以违警见捕,本来学校方面也可以不加理睬,但其时蔡校长已经出走,校内评议会多半是“正人君子”之流,所以任凭陈氏之辞职,于是拔去了眼中钉,反动派乃大庆胜利了。独秀被捕后,《每周评论》暂由李守常胡适之主持,二人本来是薰莸异器,合作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没有别的办法。日记上说:

“大著《人的文学》做得极好,唯此种材料以载月刊为宜,拟登入《新青年》,先生以为如何?周刊已批准,定于本月二十一日出版,印刷所之要求下星期三即须交稿,唯纪事文可在星期五交稿。文艺时评一阑,望先生有一实物批评之文。豫才先生处,亦求先生转达。十四日。”我接到此信,改写《平民的文学》与《论黑幕》二文,先后在第四五两期上发表。随后接连地遇见“五四”和“六三”两次风潮,《每周评论》着实发挥了实力,其间以独秀守常之力为多,但是北洋的反动派却总是对于独秀眈眈虎视,欲得而甘心,六月十二日独秀在东安市场散放传单,遂被警厅逮捕,拘押了起来。日记上说:

“六月廿三日,晴。下午七时至六味斋,适之招饮,同席十二人,共议《每周评论》善后事,十时散。”来客不大记得了,商议的结果大约也只是维持现状,由守常适之共任编辑,生气虎虎的《每周评论》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有几期里大幅的登载学术讲演,此外胡适之的有名的“少谈主义多谈问题”的议论恐怕也是在这上边发表的。但是反动派还不甘心,在过了一个多月之后,《每周评论》终于在八月三十日被迫停刊了,总共出了三十六期。《新青年》的事情以后仍归独秀去办,日记上记有这一节话:

“六月十四日,同李辛白王抚五等六人至警厅,以北大代表名义访问仲甫,不得见。”

“九月十七日,知仲甫昨出狱。

“十月五日,晴。下午二时至适之寓所,议《新青年》事,自七卷始,由仲甫一人编辑,六时散,适之赠所著《实验主义》一册。”在这以前,大约是第五六卷吧,曾议决由几个人轮流担任编辑,记得有独秀,适之,守常,半农,玄同,和陶孟和这六个人,此外有没有沈尹默那就记不得了,我特别记得是陶孟和主编的这一回,我送去一篇译稿,是日本江马修的小说,题目是“小的一个人”,无论怎么总是译不好,陶君给我加添了一个字,改作“小小的一个人”,这个我至今不能忘记,真可以说是“一字师”了。关于《新青年》的编辑会议,我一直没有参加过,《每周评论》的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只是客员,平常写点稿子,只是遇着兴废的重要关头,才会被邀列席罢了。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卷四百一·列传第一百六十·脱脱
  ●卷七十七·徐梦莘
  卷十九 崇祯十六年癸未·计六奇
  卷之七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稽古録卷五·司马光
  第九卷 元·缪荃孙
  绎史卷一百二十五·马骕
  卷八 邻交志下二·黄遵宪
  提要·张廷玉
  陆睿传·魏收
  卷一百八十七·杨士奇
  卷九十·赵汝愚
  卷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丁绍仪

    ○词律讹错万氏词律成於岭外,所见之书无几,采列各调,亦多录自汲古阁本,未经细校,即付手民,讹错处较词综尤甚。如好时光云:“眉黛不须张敞画。”甘州子云:“画罗裙、能结束。”春晓曲云:“玉人酒渴咽

  • 第二十九出 旅诉·周履靖

    〔丑上〕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叶。飘寄官河不属人。自家常伯醒便是。荷蒙梅公错爱。要我陪伴来京。如今会场将近。巴不能得他一第。作成我老常快活一快活。谁想他绝不温习。终日拿着一幅笺

  • 宁南诗草胡序·连横

    宁南为台湾首善之区。三百年中,诗文充汗,有其名而无其诗,有其诗而卒少有人焉为之后者,岂以玄海为鸿沟哉?近代卓越如连子,旗鼓骚坛,独饶著作,其亦可谓三百年文献中之秀者欤!然而海桑身世,为时屈、为地屈、为名与利屈,则其人品、文

  • 卷八·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八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病橘【上元二年作】【洙曰此诗伤物失所而至於困悴也】补注【鹤曰十道志言蜀云家冇盐泉之井有橘神之园在成都因病橘而思物之失所故作在上元二年】羣橘少生

  • 巻三十四·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三十四明 李攀龙 编明七言絶句华烛引【杨慎】菖蒲传酒座欲阑碧玉舞罢罗裳单流云影射荆王枕晓露光摇汉帝盘望中条山【杨慎】征马长鸣向北风崤闗囬首暮天东太行过尽中条出一路青山白雪中寄逺曲

  •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赵尔巽

      ◎选举三   △文科武科   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谓之制义。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天子亲策于廷,曰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正德十年六月丙辰朔贵州西堡阿得狮子孔阿江三种皆豸□革豸□□也初据沧浪六寨不供常赋土官温铠惧催徵自经死其子廷玉嗣请免赋不获乃往徵之为其寨长乜吕等所杀阿得把事阿惯亦以徵赋其众潜纠乜吕等杀之廷玉弟廷瑞奏愬且

  • 萧子显传·李延寿

    萧子显字景陽,是萧子范的弟弟。幼年聪慧,萧嶷很偏爱他。七岁的时候,封为宁都县侯,梁朝天监初年,降为子爵。位居太尉录事参军。萧子显身高八尺,状貌很文雅,好学,很善于写文章。曾著有《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到后称赞说:“可以称

  • 瓦剌传·张廷玉

    瓦剌,是蒙古的一个部落,位于鞑靼的西面。元朝灭亡时,元朝的大臣猛可帖木儿占领了该地。猛可帖木儿死后,他部下的人马分为三大支,其首领分别是: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明成祖继承皇帝位后,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谕告登基的消息。

  • 丁德兴传·张廷玉

    丁德兴,定远人。早年在濠州他就归附了太祖。因他外表伟岸,旁人用“黑丁”来称呼他。丁德兴跟随太祖攻取洪山寨,他用一百骑兵攻破敌人数千人,并使敌人全部投降。后又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打败青山的盗贼。渡长江,攻取采石、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九·佚名

    宋 滕珙 撰礼记类礼记序説大全文此段谓古者皆以礼为践履之实功不待简策而后行其后礼废始论著以传于世某闻之学者博学乎先王六艺之文诵焉以识其辞讲焉以通其意而无以约之则非学也故曰博学而详説之将以反説约也何谓约

  • 卷一百八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一观象授时孟子天之高也星辰之逺也茍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注天虽高星辰虽逺诚能推求其故常千岁日至之日可坐而致也星

  • 第五十五卦:《丰卦》·佚名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白话】《丰卦》象征盛大丰满:亨通,君王能够使天下达到盛大丰满;就不用忧愁,好比太阳位居中天,光芒万丈。《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白话】《象辞》说:《丰卦》的卦象

  • 卷十二·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十二明 柯尚迁 撰冬官司空第六冬者四时之终终将复始万物胚胎于此不冬则无以为春矣故司空名之曰冬官司空掌土名为空者土欲其耕治以养民不欲其空者也故立

  • 卷第十(二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二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九十波逸提法之二佛在维耶离国。夏安居时。与大比丘僧俱。时世饥俭乞食难得。诸人妻子自乏饮食。况与乞人。佛以是因缘故集比丘僧。语诸比丘。汝等知不。此间饥俭乞

  • 杂毒海目录·性音

    卷一  佛赞卷二  杂赞卷三  投机卷四  钞化卷五  杂偈卷六  杂偈卷七  道号卷八  山居

  • 锡类法檀序·元来

    锡类法檀序夫世间人。不能行出世间孝。而出世间人。乃能尽世间孝。以余观于锡类法檀之篇。则博山大师无如矣。生致其养。没致其思。世间孝也。师则行之。情致其刳。性致其徧。出世间孝也。师则尽之。幼痛悲母。及长宦

  • 畦乐诗集·梁兰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号。著有《畦乐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