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

我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初到北大,及至民国十六年暑假,已经十足十年了,恰巧张作霖称大元帅,将北大取消,改为京师大学,于是我们遂不得不与北京大学暂时脱离关系了。但是大元帅的寿命也不久长,不到一年光景,情形就很不像样,只能退回东北去,于六月中遇炸而死,不久东三省问题也就解决,所谓北伐遂告成功了。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北京大学旋告恢复,外观虽是依然如故,可是已经没有从前的“古今中外”的那种精神了,所以将这十年作为一段落,算作北大的前期,也是合于事实的。我在学校里是向来没有什么活动的,与别人接触并不多,但是在文科里边也有些见闻,特别这些人物是已经去世的,记录了下来作为纪念,而且根据佛教的想法,这样的做也即是一种功德供养,至于下一辈的人以及现在还健在的老辈悉不阑入,但是这种老辈现今也是不多,真正可以说是寥落有如晨星了。

一,辜鸿铭 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是福建闽南人,大概先代是华侨吧,所以他的母亲是西洋人,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的吧。尤其妙的是他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正同课堂上的主人是好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为车夫队中一个特出的人物。辜鸿铭早年留学英国,在那有名的苏格阑大学毕业,归国后有一时也是断发西装革履,出入于湖广总督衙门,(依据传说如此,真伪待考,)可是后来却不晓得什么缘故变成那一副怪相,满口“春秋大义”,成了十足的保皇派了。但是他似乎只是广泛的主张要皇帝,与实际运动无关,所以洪宪帝制与宣统复辟两回事件里都没有他的关系,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想要找机会发泄。我只在会议席上遇到他两次,每次总是如此,有一次是北大开文科教授会讨论功课,各人纷纷发言,蔡校长也站起来预备说话,辜鸿铭一眼看见首先大声说道:“现在请大家听校长的吩咐!”这是他原来的语气,他的精神也就充分的表现在里边了。又有一次是五四运动时,六三事件以后,大概是一九一九年的六月五日左右吧,北大教授在红楼第二层临街的一间教室里开临时会议。除应付事件外有一件是挽留蔡校长,各人照例说了好些话,反正对于挽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只是怎么办,打电报呢,还是派代表南下。辜鸿铭也走上讲台,赞成挽留校长,却有他自己的特别理由,他说道:“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新青年》的反帝反封建的朋友们有好些都在坐,但是因为他是赞成挽留蔡校长的,所以也没有人再来和他抬杠。可是他后边的一个人出来说话,却于无意中闹了一个大乱子,也是很好笑的一件事。这位是理科教授姓丁,是江苏省人,本来能讲普通话,可是这回他一上讲台去,说了一大串叫人听了难懂,而且又非常难过的单句。那时天气本是炎热,时在下午,又在高楼上一间房里,聚集了许多人,大家已经很是烦躁的了,这丁先生的话是字字可以听得清,可是几乎没有两个字以上连得起来的,只听得他单调的断续的说,我们,今天,今天,我们,北大,今天,北大,我们,如是者约略有一两分钟,不,或者简直只有半分钟也说不定,但是人们仿佛觉得已经很是长久,在热闷的空气中,听了这单调的断续的单语,有如在头顶上滴着屋漏水,实在令人不容易忍受。大家正在焦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忽然的教室的门开了一点,有人伸头进来把刘半农叫了出去。不久就听得刘君在门外顿足大声骂道:“混账!”里边的人都愕然出惊,丁先生以为是在骂他,也便匆匆的下了讲台,退回原位去了。这样会议就中途停顿,等到刘半农进来报告,才知道是怎么的一回事,这所骂的当然并不是丁先生,却是法科学长王某,他的名字忘记了,仿佛其中有一个祖字。六三的那一天,北京的中小学生都列队出来讲演,援助五四被捕的学生,北京政府便派军警把这些中小学生一队队的捉了来,都监禁在北大法科校舍内。各方面纷纷援助,赠送食物,北大方面略尽地主之谊,预备茶水食料之类,也就在法科支用了若干款项。这数目记不清楚了,大约也不会多,或者是一二百元吧,北大教授会决定请学校核销此款,归入正式开销之内。可是法科学长不答应,于是事务员跑来找刘半农,因为那时他是教授会的干事负责人,刘君听了不禁发起火来,破口大喝一声,后来大概法科方面也得了着落,而在当时解决了丁先生的纠纷,其功劳实在也是很大的。因为假如没有他这一喝,会场里说不定会要发生很严重的结果。看那时的形势,在丁先生一边暂时并无自动停止的意思,而这样的讲下去,听的人又忍受不了,立刻就得有挺而走险的可能。当日刘文典也在场,据他日后对人说,其时若不因了刘半农的一声喝而停止讲话,他就要奔上讲台去,先打一个耳光,随后再叩头谢罪,因为他实在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关于丁君因说话受窘的事,此外也还有些传闻,然而那是属于“正人君子”所谓的“流言”,所以似乎也不值得加以引用了。

猜你喜欢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班固
  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赵尔巽
  哀公问政第十七·王肃
  卷二百三十三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蔡东藩
  目录·孔克齐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四·徐乾学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第七十一卷 儒林 三·缪荃孙
  清仁宗实录选辑·佚名
  平阳公主传·刘昫
  梁志仁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八十八·佚名
  卷首之一·佚名
  卷七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四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王僧达七夕月下一首逺山敛雰防【雰艺文类聚初学记并作氛】广庭扬月波气往风集隙秋还露柯节期既已孱【孱字未详初学记作屏亦未详】中宵振绮罗来欢讵终夕收泪泣分河顔

  • 卷九十四·志第六十一·柯劭忞

      ○乐四   △大乐职掌器之乐宴   乐队大乐署,令一人,丞一人,掌郊社、宗庙之乐。凡乐,郊社、宗庙,则用宫县,工二百六十有一人;社稷,则用登歌,工五十有一人,二乐用工三百一十有二人,代事故者五十。前祭之月,召工习乐及舞。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七·佚名

    嘉靖二年五月庚午朔改致仕太仆寺少卿潘府为太常寺少卿致仕时有荐府学行可任国子监祭酒者吏部谓府年老不愿仕进宜量改清秩以边具高尚故有是命○虏犯密云入石塘岭杀指挥隆殷而下四人事闻得旨左参将霍汝忠以失奏报逮治仍

  • 二百四十五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等售参银两拨交内库摺·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奏事六品官双全等交出李煦等为售人参事具奏汉文摺一件,人参列等摺价单一件,传旨:著交内务府总管。钦此。 据李煦等所奏汉文摺内称:奴才李

  • 汉高祖皇后李氏传·欧阳修

    高祖皇后李氏,晋阳人,她父亲是农民。高祖年少时当兵,在晋阳牧马,夜入农家抢走了她。高祖当了节度使,李氏被封为魏国夫人,生隐帝。开运四年(947),高祖在太原起兵,赏军士,钱不够,想重敛民户。皇后劝告说“:现在正起事,号称义兵,民众

  • 卷之四十七  三朝聖諭錄下(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撰。楊士奇,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孤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編纂太祖實錄。成祖即位,入內閣典機務。仁宗時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未幾,命為兵部尚書。修太宗實錄,為總裁之一。宣宗即位

  • 卷六十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一宋 宋敏求 编大臣尊礼大臣魏公寂已下奏事侍立并升殿诏郭子仪号尚父制杜佑每月三两度入朝商议军国大事制裴度平章军国重事三五日一入中书制异姓王封五王制册张柬之汉阳郡王文册崔玄玮

  • 食货五六·徐松

    金户部度支金部【宋会要】《两朝国史志》:金部天头原批:「与《职官》重。」,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库藏出纳之节,金宝豹货之用,皆归于三司,而权衡度量之制,主于太府寺,本司无所掌。令史二人。元丰官制行, 郎中、员外郎

  • 礼四四·徐松

    赙赠天头原批:「凶礼」。国朝凡近臣及带职事官薨卒,非诏葬者,如有丧讣及迁葬,皆赐赙赠,鸿胪寺与入内内侍省以旧例取旨。其尝践两府或任近侍者,多增其数。熙宁七年,命官参酌旧例,着为新式,付之有司。旧例所载不备,今并其数俱存之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集解】:谯周曰:“周之支族,食邑於召,谓之召公。”【索隐】:召者,畿内菜地。奭始食於召,故曰召公。或说者以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诗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阳,故言南也。後武王封

  • 卷四十三·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三 明 冯复京 撰小雅甫田之什一甫田篇耘说文云耘除田间秽也○左传云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注云穮耘也壅苗为蓘○汲冢周书曰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

  • 卷十·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十      元 赵汸 撰变文以示义第三变文之义有三一曰变文以示义春秋虽有笔有削而所书者皆从主人之辞然或有文同而事异者有事同而文异者其与夺无章而是非不着则非唯不足以尽事变而反足以

  • 阳货篇第十七·钱穆

    (一)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欲见孔子:阳货季

  • 卷二十六·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六苏子瞻黄鲁直晁无咎传苏子瞻名轼。眉州眉山人也。母程氏。方娠。梦僧至门遂生子瞻。年七八岁常梦身为僧。少长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於中。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登进士第。熙宁初判官告院。时

  •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三·靖迈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秦符氏都长安沙门昙摩特。此言法海。西域人。善持律藏妙入契经。以符秦建元三年岁次辛未。共竺佛念于长安译&middot;十诵比丘戒本(一卷)&middot;授尼二岁坛文(一卷)。凡二部(合二卷)惠泽笔受。沙

  • 钦定音韵述微·佚名

    清乾隆年间奉敕编撰。共三十卷。其反切注音,都以《音韵阐微》为依据,但《阐微》注重字音,训诂不求详备;《述微》注重字义,考据务求核实。在排列上,《阐微》以三十六字母的次第为序,《述微》则以领韵的字母为首,其下诸母所领

  • 仙传外科集验方·赵宜真

    仙传外科集验方,明初赵宜真编撰。焦竑《国史经籍志》着录作十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卷首有洪武戊午年(1378)赵宜真及吴有壬序文,谓此书原为杨清叟所述,后辗转授予赵宜真,赵临终时嘱其门徒刊印行世。全书分为十三品

  • 如来兴显经·佚名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兴显如幻经、兴显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本经译自华严经之如来出现品。异译本有西晋帛法祖所译之如来兴显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