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

《北大生活》的大事记上有这几项记录:

“民国七年十二月三日,新潮杂志成立。”

《每周评论》预定于十二月十四日创刊,我乃写了一篇《人的文学》,于十二月七日脱稿,送了过去,十四日得仲甫回信道:

“大著《人的文学》做得极好,唯此种材料以载月刊为宜,拟登入《新青年》,先生以为如何?周刊已批准,定于本月二十一日出版,印刷所之要求,下星期三即须交稿。文艺时评一栏,望先生有一实物批评之文。”因此我就改作了一篇《平民的文学》,是二十日做成的,此外又写了一篇《论黑幕》,这两篇文章在《每周评论》第四五两期上登载了出来。此后在二月十四日又写了《再论黑幕》,不晓得发表在什么时候,现在这两篇关于黑幕的文章都没有收在集子里,所以说些什么,已经完全忘记了。比较的至今还是记得清楚的,是两篇别的文章,因为这些乃是由衷之言,可以说是近于“言志”的东西,这即是《祖先崇拜》与《思想革命》,在《谈虎集》上卷收在开头的地方。两篇文章的末尾都只记着“八年三月”,查日记里也没有记载,只有二日下午记着“作文”,可能就是这个。《祖先崇拜》是反对中国的尊重国粹,主张废止祖先崇拜而改为子孙崇拜,主要说:

“同月,国故月刊社成立。”这样,《公言报》所夸张的新旧学派对立的情形已经开始,刚到两个月便兴起了那武力干涉的阴谋,但是其实那异军突起的却并不是每月一回的月刊,乃是七年十一月廿七日成立,而于十二月廿一日创刊的《每周评论》。所谓新旧派的论争实在也争不出什么来,新派纯凭文章攻击敌方的据点,不涉及个人,旧派的刘申叔则只顾做他的考据文章,别无主张,另一位黄季刚乃专门泼妇式的骂街,特别是在讲堂上尤其大放厥词,这位国学大师的做法实是不足为训。这手法传给了及门弟子,所以当时说某人是“黄门侍郎”(即是说是黄季刚的得意门生),谁也感到头痛,觉得不敢请教的。《新潮》的主干是傅斯年,罗家伦只是副手,才力也较差,傅在研究所也单认了一种黄侃的文章组的“文”,可以想见在一年之前还是黄派的中坚,但到七年十二月便完全转变了,所以陈独秀虽自己在编《新青年》,却不自信有这样大的法力,在那时候曾经问过我,“他们可不是派来做细作的么?”我虽然教过他们这一班,但实在不知底细,只好成人之美说些好话,说他们既然有意学好,想是可靠的吧。结果仲甫的怀疑到底是不错的,他们并不是做细作,却实在是投机,“五四”以后罗家伦在学生会办事也颇出力,及至得到学校的重视,资送出洋,便得到高飞的机会了。他们这种做法实在要比旧派来得高明,虽然其动机与旧派一流原是一样的。

“八年一月,《新潮》杂志出版。”

“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经典,可以千百年来当人类的教训的,只有纪载生物的生活现象的学问,才可供我们的参考,定人类行为的标准。在自然律上面的确是祖先为子孙而生存,并非子孙为祖先而生存的。”我这伦理的生物学的解说不管它的好坏得失如何,的确跟了我一辈子,做了我一切意见的根柢,而其实关于生物学的学问,不说是外行,也只有中学的程度。第二篇《思想革命》则是正面的主张,强调思想改革之必要,仿佛和那时正出风头的“文学革命”即是文字改革故意立异,实在乃是补足它所缺少的一方面罢了。这主要所说固然是文学里的思想,但实际包含着一切的封建的因袭道德,若是借了《大公报》的说法,那也就是“划伦常”的一种变相了。我给《每周评论》帮忙,在前三个月中间就只有这一点,因为四月里我告假出京,先往绍兴家中一转,再到日本东京,所以“五四”时候不曾在场,待得我从东京回得北京来,却已是五月十八日了。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三 武帝下·沈约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李延寿
  列传三·薛居正
  辽志 全文·叶隆礼
  第十二回 明德楼纶音释俘 万岁殿烛影生疑·蔡东藩
  卷六十九·杨士奇
  明神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涌幢说·朱国祯
  卷十四·黄震
  一三二○ 热河总管董椿奏纪昀来热河时间及办理书籍情形折·佚名
  卷八十二·张守节
  冯熙传·李延寿
  八〇、杨朱考·钱穆
  卷三十四·佚名
  通制条格卷第七·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田为·唐圭璋

      为字不伐。善琵琶,无行。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罢典乐,为大晟府乐令。有呕集,赵万里辑本。   南柯子   春景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

  •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徐志摩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

  •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王祎

    汉肃宗孝章皇帝建初元 春正月丙寅诏二千石劝农桑有司谨选举顺时令理寃狱【以本纪修】觧题曰肃宗初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陈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圣贤之政以刑罚为首 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三·佚名

    送黎召民观察台湾序送黎召民观察台湾序陈璞台湾,闽海之大岛也,前明谓之北港。我朝得之,始立郡县,以兵备道一员统焉。于是刑名、钱榖、学校、关税诸大政皆摄于道,故台湾道之任綦重;又令事有缓急,得专折入奏,以隆其枢。诚以地悬

  •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四二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三二二—二·佚名

    粮差杨神、吕木索诈事件,提讯及堂谕原本名单承粮总差计开:陈乌鳅吕木杨神〔堂谕〕陈乌秋并非总理,该役岂有不知,勒令带丈,显系图索。且该役二人供词各异,大有不实不尽,薄予责惩逐革,以为滋事者戒。陈乌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霍光废立汉武帝后元元年 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嵗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穉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羣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数日帝

  • 卷六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师古曰昆音户门反】景帝时为陇

  • 二十四年·佚名

    (辛卯)二十四年大明萬曆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戌,地震,四方皆同,京師最甚。二月2月1日○朔戊辰,特旨以李誠中爲忠淸監司,前大司諫李海壽爲驪州牧使。〈海壽曾牧驪州,秩滿而遞,今再赴。〉先是,柳成龍、鄭澈與誠中、海壽私會,澈

  • 商頌·佚名

    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 卷一百十四·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三【宋板】从于先生至长者所视【曲礼上】考异古本经则必乡长者所视乡作向注老人敎学

  •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六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鼻界清净。鼻界清净故无性自性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鼻界清净。若无性自性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

  • 由青年路向问到佛教革兴·太虚

    ──二十九年五月在云南昆明佛教会──在一个空气静肃的暮色里,我们四人踏进一间简洁的客室;一种伟大人格的感化力,令我们从心坎中发出敬佩,不期然的来个五体投地──顶礼大师!‘坐坐!请坐!你们有什么话要讲呢’?大师慈和的笑

  • 卷第十八·佚名

    祖堂集卷十八 祖堂卷十八 赵州 赵州和尚嗣南泉,在北地。师讳全谂,青社缁丘人也。 少于本州龙兴寺出家,嵩山琉璃坛受戒。不味经律,遍参丛林,一造南泉,更无他往。 既遭盛筵,宁无扣击?师问:&ldquo;如何是道?&rdquo;南泉云:&ldquo;

  • 卷第七·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七 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 唐中 玄宗(明皇)即位 岁癸丑改开元。元年制天下军州。各立开元寺。祝 圣道场。僧人无行业者罢为民。京城午后。不许僧道出街。 甲寅 二年。姚崇字元之。上疏曰。佛不在

  • 子史精华·张廷玉

    吴士玉等奉清圣祖之命而编纂。始于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成书。四部之中,子史最为浩博,也最为芜杂。此书采集子书和史书的名言隽句,按类编次,所以叫做《子史精华》。这部书共160卷,是为供采掇辞章者使用的工具书。全书

  • 陈旉农书·陈旉

    中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小型综合性农书。陈旉撰。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其时作者已七十四岁。共约12500字,分上、中、下3卷。上卷概括地论述了南方水稻等作物的栽培,并谈到农业经营管理的要点;中卷讲述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