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一 自己的工作四

以前因为涉猎英国安特路朗的著作,略为懂得一点人类学派的神话解释法,开始对于“民间故事”感到兴趣,觉得神话传说,童话儿歌,都是古代没有文字以前的文学,正如麦卡洛克的一本书名所说,是“小说之童年”。我就在民初这两三年中写了好些文章,有《儿歌之研究》,《童话略论》与《童话之研究》,又就《酉阳杂俎》中所纪录的故事加以解释,题作“古童话释义”,可是没有地方可以发表,那篇《童话略论》,怎么的碰钉子,前边已经说过了。那时因为模仿日本,大书店已仿作童话,但是研究的文章却不大欢迎,所以就是送给白登,也是不要。我因为没有办法,只能送到北京去,恰好教育部的编纂会办有一种月刊,便在这上边发表了。后来连同我在北京所写的几篇白话文章,头一篇是在孔德学校讲演的《儿童的文学》,一总收集起来,定名为“儿童文学小论”,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这书局乃是张一渠君所办,他原名张锡类,是我在绍兴中学教过的一个学生。现在这书局早已没有,我手头也已没有那本小书,所以其内容详细情形,也已无法说起了。从癸丑年起,我又立意搜集绍兴儿歌,至乙卯春初草稿大概已定,但是一直无暇整理,一九三六年五月写过一篇《绍兴儿歌述略序》,登在当时复刊的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边,但是这个工作直至一九五八年九月这才完成,二十多年又已过去了。当时原拟就语言及名物方面,稍作疏证的工夫,故定名“述略”,后来却不暇为此,只是因陋就简的稍加注解,名字便叫做“绍兴儿歌集”。可是现今因为兴起“新民歌”运动,这是旧时代的儿歌,它的出版不能不稍要等待了。

此外我在绍兴所做的一件事情,是刊刻那《会稽郡故书杂集》。这原稿是由鲁迅预备好了,订成三册,甲寅(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由北京寄到,廿五日至清道桥许广记刻字铺定刻木板,到第二年的五月廿一日,这才刻成,全书凡八十五叶,外加题叶一纸,用粉连纸印刷一百本,共付洋四十八元。书于六月十四日印成,十五日寄书二十本往北京,这书是我亲自校对的,自己以为已是十分仔细了,可是后来经鲁迅覆阅,却还错了两个字,可见校书这件事是很困难的。《故书杂集》的题叶系是陈师曾所写,乙卯日记(鲁迅)四月项下记云:

刻书以后,木板一直放在刻字铺里,不曾取回,直至丙辰年的九月十八日始从许广记取来刻板,放在楼上堆放书籍杂物的一间屋里。到得民国八年己卯(一九一九)冬天,全家预备搬到北京来住,鲁迅一个人回家整理,那时看见一堆木板,以为那些都是先代的试草朱卷的板片,不曾细看,便一裹脑儿付之一炬。结果这《杂集》算是绝版了,只有一百本印本,留存在世间罢了。钱玄同在去世的一年前,便是戊寅(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给我的信里说道:

“廿二日,上午铭伯先生来,属觅人书寿联,携之部,捕陈师曾写讫,送去。”两人的交情,约略可以想见。师曾所刻图章,鲁迅有“会稽周氏”及“俟堂”诸印,又尝省去兄弟三人名字的“人”字,模仿汉人两个字的名字,我也得到一方白文的印章,文曰“周作”,又另外为刻一方,是朱文“仿砖文”的,很是古拙,我曾利用汉砖上的一个“作”字,原有外廓方形,将拓本缩小制为锌板,其古趣可与相比。这里附带说及,也是很可纪念的。师曾的国画世上早有定评,普通所见的都是些花鸟之类,但看到他的《北京风俗图》的印本,觉得这别有一种趣味,也似乎有特别的价值。这是民国十七年北京淳菁阁出版的,那时师曾已经逝世,是他的友人姚茫父把所收藏的他的遗作三十四幅,各题词一首,分作两册印行,题曰“菉漪室京俗词,题陈巧画十七阕”,但是现在早已绝版了。其第十九图《送香火》,画作老妪蓬头垢面,敝衣小脚,右执布帚,左持香炷,逐洋车乞钱,程穆庵题词曰:

“八日,托陈师曾写《会稽郡故书杂集》书衣一叶。”陈君那时也在教育部里的编审处,是很杰出的艺术家,于书画刻石都有独自的造就,和鲁迅是多年的旧交,因为从前在江南陆师学堂的时代便已相知了。他们因此很是托熟,在鲁迅日记上很可看得出来,例如丙辰年六月项下云:

“予观师曾所画北京风俗,尤极重视此幅,盖着笔处均极能曲尽贫民情状,昔东坡赠杨耆诗,尝自序云,女无美恶富者妍,士无贤不肖贫者鄙,然则师曾此作用心亦良苦矣。”其实这三十几幅多是如此,除旗装仕女及喇嘛外皆是无告者也,其意义与《流民图》何异,只可惜巧道人死后,此种漫画成了广陵散,而后人亦无复知道他的人物画的了。

“阏逢摄提格年之木刻大著,(搜辑亦著录也,故称著无语病,)其价总与七五有关,可谓奇矣。这话怎讲?原来昨晚得书后,我想今日去代为再碰碰看,不料一问,竟大出意外之表,盖时经两日而已涨价为三元矣。我说,未免太贵了。他答道,不贵,还已经说少了!应该是三元五毛呢。我只好扬长而去了。查来函谓他说二元而您要打七五扣,则是一元五毛矣,而今他说应是三元五毛,然则二元尚须加七成五矣。何此书之价之增减皆为七五乎?何其奇也。其实此摊若让我来摆,我要价还要大呢。因为我知道此书之板已毁,又知此书印得很少,然则当以准明版书论,非当古董卖不可。”所说木刻书即《会稽郡故书杂集》,序文署阏逢摄提格即是甲寅年秋,刻成则已在次年乙卯之夏,所谓已毁乃是指上面当试草刻板烧了的事情。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魏徵
  1941──中華民國三十年辛巳·郭廷以
  卷之八十三·佚名
  ●下篇卷二·陈洪谟
  一一九○ 办理军机处为奉旨将《诸史同异录》掣出销毁事致盛京将军等各文·佚名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熊方
  卷三十一·司马迁
  鲁褒传·房玄龄
  四夷附录·欧阳修
  完颜素兰传·脱脱
  黎州土司传·张廷玉
  卷六十九·杨士奇
  卷三十·鄂尔泰
  卷二十一·雍正
  卷二百十五之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732_1 【感巫州荠菜】高力士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卷732_2 【句】高力士   烟熏眼落膜,瘴染面朱虞。(流巫州时作)   卷732_3 【使至灊山(神异录:明皇尝梦游灊岳遣越宾祀

  • 卷四百九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脱脱

        ◎蛮夷四   ○西南诸夷 黎州诸蛮 叙州三路蛮 威茂渝州蛮 黔涪施高徼外诸蛮 泸州蛮   西南诸夷,汉牂牁郡地。武帝元鼎六年,定西南夷,置牂牁郡。唐置费、珍、庄、琰、播、郎、牂、夷等州。其地北距充州

  •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脱脱

        ◎仪卫志二   ○国服   上古之人,网罟禽兽,食肉衣皮,以俪鹿韦掩前后,谓之鞸。然后夏葛冬裘之制兴焉。周公陈王业,《七月》之诗,至于一日于貉,三月条桑,八月载绩,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转居荐草之间,去邃古

  • 卷二百四十一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起神宗熙寧五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乙亥朔,詔罷諸路上供科買。以提舉在京市易務言,上供薦席【一】、黃蘆之數六十色,凡百餘州,不勝科擾,乞計錢數,從本務召人承攬,以便民也。   詔賜王韶御製攻守圖、行軍環珠、武經

  • 卷四十九 后燕録七·崔鸿

    慕容云 慕容云字子雨宝之养子高句骊之支庶也皝破高句骊徙于青山由是世为燕臣祖父高和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故以高为氏云深沈有局量厚重寡言时人莫知咸以为愚唯中卫将军长乐冯跋竒其志度与之为友宝

  • 第七卷 图说五·缪荃孙

    通州直隶州图说通州直隶州在江苏省治江宁府东五百三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海门厅一百里,西至镇江府丹徒县界二百八十五里,南至苏州府昭文县界三十里,北至扬州府泰州界九十里,东南至海一百四十里

  • 五五一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五五一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七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交部察议。其余未

  • 卷二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历书第四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索隐案古历者谓黄帝

  •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魏收

    高崇的儿子高谦之,字道让。少小时侍奉后母李氏,孝名远扬,李氏抚养他所耗费的心血也过于自己亲生孩子,以致旁人难以辨别他们兄弟所出的同异差别。时人把他们一样看重。等到长大,摒绝人事,专攻经史,天文历法、算学图纬之类书籍

  • 马芳传·张廷玉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少数民族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左右侍候。马芳明里为他所用,而暗地从

  •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佛者梵语。佛陀。此云为觉。盖觉悟之义也。觉有三义。一者自觉胜凡夫。凡夫汨没生死无暂觉者故。二者佛能觉他。胜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他故。三者觉行圆满。胜诸菩萨。为菩萨虽行二利行未满。故至佛果位。三觉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二·良贲

      经智慧明了甚深观察。  解此名者。所修诸行福慧无量皆等真实成此回向。智慧明了者。谓观理事悟解明了。甚深观察者。所行合理名曰甚深。不住有无即善观察。从此第九明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经。一切行愿普皆修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二明境智离合者。初释谛中。先总次别。先总序诸经者。诸经论谛离合不同。今以不同通约四教。三藏下。即别约四教。于中初明二三离合者。初明但二无三。次菩萨下。寄人

  • 卷第十八·宗密

    圆觉道场修证礼忏文卷第十八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六 正修 修上观有二种。一者於坐中修。二者历缘对境修。第一於坐中修上观者。四威仪中。乃皆得道学。坐为最胜。故先约坐以明上观。略出五意不同。一者对破

  •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海明威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讲述了白人猎师罗伯特·威尔逊受雇陪一对美国富人夫妇弗朗西斯·麦康伯与妻子玛格丽特在非洲两天一夜的打猎经过。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有限

  • 六因条辨·陆廷珍

    温病类著作。清陆廷珍撰。三卷。廷珍字子贤,清崇明 (今属上海) 人。学识渊博,精于医学,临症数十年,积验甚丰。陆氏融汇前贤学说,潜心研讨,参以己见,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分门逐条论述温病之治,故名 《六

  • 乐律表微·胡彦升

    八卷。清胡彦升(生卒年不详)撰。彦升字竹轩,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雍正庚戌(1730)进士,官至定陶知县。是书有《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多为纠正古人之错误,其论述十分正确,在清代讲乐诸

  • 诗考·王应麟

    一卷,宋王应麟著。此编专考三家《诗》说。《隋书·经籍志》载,《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者。其后,《韩诗》亦仅存《韩诗外传》,《韩故》、《韩诗内传》、《韩说》皆佚。王应麟收集各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