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〇 北京大学

我于丁巳年四月一日晚上到了北京,在绍兴县馆找好了食宿的地方,第二天中午到西单牌楼教育部的近旁益锠大菜馆同鲁迅吃了西餐,又回会馆料理私事,三日上午叫了一辆来回的洋车,前往马神庙北京大学,访问蔡孑民校长,接洽公事。从南半截胡同坐洋车到马神庙,路着实不少,大约要走上一个钟头,可是走到一问,恰巧蔡校长不在校里,我便问他家在什么地方,这其实是问得很傻的,既然不在学校,未必会在家里的,不过那时候胡涂的问了,答说是在遂安伯胡同多少号。我便告诉车夫转到那里去,不过我的蓝青官话十分躄脚,说至再三也听不懂,后来忽然似乎听懂了,捏起车把来,便往西北方面走去。假如其时我知道一点北京地理,便知道这方向走的不对,因为遂安伯胡同是在东城,那么应该往东南方面才是,可是当时并不知道,只任凭着他拉着就是了。后来计算所走的路线是,由景山东街往北,出了地安门,再往西顺着那时还有的皇城,走过金鳌玉桥,——提起这桥来,有一段故事应当说一说,民国成立后这一条走路是总算开放了,但中南海还是禁地,因为这是大总统府所在,照例不准闲人窥探,而金鳌玉桥却介在北海与中海之间,北海不得已姑且对于人民开放了眼禁,但中南海却断乎不可,所以在南边桥的上面筑起一堵高墙来,隔断了人们的视线,这墙足有一丈来高,与皇城一样的高,我们并不想偷看禁苑的美,但在这样高墙里边走着,实在觉得不愉快的很。感谢北伐成功,在一九二九年的秋天这墙才算拆除,在金鳌玉桥上的行人于是可以望得见三海了。且说那天车子过了西压桥,其时北海还没有开放做公园,向北由龙头井走过护国寺街,出西口到新街口大街,随后再往西进小胡同,说是到达地点了。我仔细一看,乃是四根柏胡同,原来是车夫把地名听错了,所以拉到这地方来,这倒也罢了,而这四根柏胡同乃是离我现在的住处不远,只隔着一两条街,步行不要三五分钟可到,所以来时的这一条路即是我后来往北大去的道路,实在可以说是奇妙的巧合了。从四根柏回南半截胡同去,只是由新街口一直往南,走过西四牌楼和西单牌楼(那些牌楼现今都已移到别处去,但名称还是仍旧留下)出宣武门,便是菜市口了。

四月三日上午到遂安伯胡同访蔡校长,又没有见到,及至回到寓里,已经有信来,约明天上午十时来访,遂在寓等候,见到了之后,则学校功课殊无着落,其实这也是当然的道理,因为在学期中间不能添开功课,还是来担任点什么预科的国文作文吧。这使我听了大为丧气,并不是因为教不到本科的功课,实在觉得国文非我能力所及,但说的人非常诚恳,也不好一口拒绝,只能含混的回答考虑后再说。这本是用不着什么考虑,所以回来的路上就想定再在北京玩几天,还是回绍兴去。十日下午又往北大访蔡校长,辞教国文的事,顺便告知不久南归,在校看见陈独秀沈尹默,都是初次相见,竭力留我担任国文,我却都辞谢了。到了第二天,又接到蔡校长的信,叫我暂在北大附设的国史编纂处充任编纂之职,月薪一百二十元,那时因为袁世凯筹备帝政,需要用钱,令北京的中国交通两银行停止兑现,所以北京的中交票落价,一元只作五六折使用,却也不好推辞,便即留下,在北京过初次的夏天,而这个夏天却是极不平常的,因为在这年里就遇见了复辟。

十二日上午又至北京大学,访问蔡校长,答应国史编纂处的事情,说定从十六日开始,每日工作四小时,午前午后各二小时,在校午餐。这时大约因为省钱,裁撤国史馆,改归北大接办,除聘请几位历史家外,另设置编纂员管理外文,一个是沈兼士,主管日本文,一个是我命收集英文资料,其实图书馆里没有什么东西,这种职务也是因人而设,实在没有什么成绩可说的。其时北京大学只有景山东街这一处,就是由四公主府所改造的,设有本科,北河沿的译学馆乃是预科,此外是汉花园的一所寄宿合,通称东斋,后来做文科的“红楼”尚在修建未成,便是大学(即后来的第一院)的大门也还在改修,进出都是从西边旁门,其后改作学生宿舍,所谓西斋的便是。但是校中并没有我们办事的地方,沈兼士是在西山养病,我只是一个人,结果在图书馆的堆放英文杂志的小屋里,收拾出地方来,放上桌椅,暂作办公之用,一切由馆员胡质庵商契衡招呼,午饭也同商君一起在庶务课品吃,所以说也奇怪,我在北大为时甚久,但相识最早的乃是庶务课的各位职员,这可以说是奇缘了。我还记得在那里等待开饭,翻看《公言报》与《顺天时报》,一面与盛伯宣诸君谈论时局的情形,如今已事隔四十余年,盛君也已早归道山了吧。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脱脱
  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九·赵尔巽
  ●卷十八·邵博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乾隆
  铁围山丛谈卷第二·蔡絛
  卷十三·高士奇
  过江七事·赵曦明
  崔浩传·魏收
  武大烈传·张廷玉
  徐从治传·张廷玉
  ●原序·袁守定
  卷一百二十一·雍正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胡适
  卷五十三实业·冯煦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翁方纲

    入唐之初,永兴、钜鹿并起,而钜鹿骨气尤高。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刘汝州希夷诗,格虽不高,而神情清郁,亦自奇才。李巨山《汾阴行》末四句,明皇闻而掩泣,曰:&ldq

  • ◆黄处士公绍(在轩集)·顾嗣立

    公绍字直翁,邵武人,咸淳进士。尝读胡文定公语「心要在腔子里」,自觉有警,因作小轩,名之曰「在」,友人吴升梅边为之记。宋亡后,隐居樵溪,长斋奉佛。尝谓少时读康节诗,有「车书万里旧山川」之句,尝恨此生不见斯事。今四海一家,而余

  • 東觀漢記卷十七·多人

      傳十二   崔篆   崔篆王莽時為郡文學,〔一〕以明經徵詣公車。太保甄豐舉為步兵校尉,篆辭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戰陣不訪儒士。此舉奚至哉?」遂投劾歸。〔二〕御覽卷二四二   崔篆為建新大尹,〔三〕篆歎曰:「吾生

  • 卷之八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十二·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夏四月。己卯。朔。时享太庙。遣顺承郡王讷勒赫恭代行礼。  ○以报效银两。赏世袭贝勒衔固山贝子车林多尔济郡王衔。现月  ○庚辰。命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前往日本。法部尚书戴鸿慈前往俄国、呈

  • 第二节债权之让渡·佚名

    第一营业愿交甘愿字立营业愿交甘愿字人,妈宫街○町○番户○○号户主何某,所营杂货商业,因年来商况不佳,本资缺乏,振作无力。兹有○町○番户户主何某,欲整生业,妥商依照结册内所有结存账目、物品、家器,共银若干圆,向某承买,凭册

  • 通志卷二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氏族略第一臣谨按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东观曰记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説诸史通谓之志然志者古史之名今改曰畧畧者举其大纲云氏族序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

  • 卷之七十九·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九 传第六十三 阿拉善厄鲁特部总传 阿拉善厄鲁特部至 京师五千里东界宁夏西界甘州南界凉州北界瀚海袤延七百余

  • 苏耮传·欧阳修

    苏耮,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能背诵。二十岁考中进士,补任乌程尉。武后封禅嵩高山,要求荐举贤人才,升苏耮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说一日千里,王佐之才,苏生就是这样的人。”再

  • 卷一百六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六 朱批陈王章奏摺 雍正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署理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陈王章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奉 命署理山西大同总兵官印务钦遵

  • 卷之二十三·佚名

    尚泰王即位元年【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正月,准以前所减知行夫役各蠲免一半。給地所支知行夫役不數額數。上屆母年暫行權道,將聞得大君御殿、佐敷御殿暨諸士知行每一石减省八升。至夫役亦各照其扣法以行减少。伹於本年

  • 三年·佚名

    (辛丑)三年大明永樂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甲子朔,上在豐壤離宮。群臣以朝服,遙賀帝正于昌德宮,樂懸而不奏。以白衣、烏紗帽進手帕,諸道進箋獻方物。上王命宗親諸君及二品以上外,毋得親賀。上上壽,親勳宰執咸以吉服侍宴,凡五十八

  • 四库全书提要·惠周惕

    四库全书提要诗说三卷国朝惠周惕撰。周惕字符龙,长洲人,康熙辛未进士,由庶吉士改密云县知县。惠氏三世以经学着,周惕其创始者也。是书于毛传郑笺朱传无所专主,多自以己意考证。其大旨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

  • 答善因法师书·太虚

    善因法师:承赐函商论佛法,欣感,欣感!论宗教出世二条,不唯可补足觉社前此评论之余义,且深得佛法之正。至论宗名一节,弟对于此条现尚在征求批评,再为遴择,尊说亦存之以供众论。佛元二九四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太虚。(见海刊一卷一期)

  • 阅竟无居士近刊·太虚

    距今三十三载,我参加金陵刻经处杨仁老所办只桓精舍,时竟无居士──欧阳渐──亦每函杨仁老问研佛学,尝见其手扎,颇涉法界观义,始心识其人。民元,居士与李政纲等办佛教会,我则办佛教协进会,嗣闻继主杨仁老刻经事。民七,我于沪上

  • 河防通议·赡思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

  • 清经世文编选录·佚名

    本书(一册八六面五一、六○○字)不分卷,选自清代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及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诸书。按有清一代,自道光中叶贺长龄集辑「皇朝经世文编」以后,至光

  • 密咒圆因往生集·智广

    全一卷。宋代智广、慧真编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收集金刚幢所译诸经之神验秘咒,包括观自在菩萨六字大明心咒、阿弥陀佛根本咒、大佛顶白伞盖心咒等,共三十三首(一说二十九首)。所列举之陀罗尼多被认为具有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