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九 三一八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下午,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卫队对于请愿的民众开枪,造成死者四十七人,伤者一百五十余人的惨案,这乃是反动政府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布置而成的局面,其手段之凶残,杀伤之众多,都是破天荒的,后来孙传芳蒋介石的肆行残杀,差不多都是由此出发的。当日我到盔甲厂的燕京大学去上课,遇见站在课堂外边的学生,说今天因为请愿去了,所以不上课,我正想回来,这时忽见前去赴会的许家鹏君气急败坏的跑回来,说“了不得了,卫队开枪,死伤了许多人!”他自己好像没有受伤,但一看他戴着的一顶呢帽,在左边上却被子弹穿了个大窟陇。我从东单牌楼往北走,一路上就遇着好些轻伤的人,坐在车上流着血,前往医院里去。第二天真相逐渐明了,那天下着小雪,铁狮子广场上还躺着好些死体,身上盖着一层薄雪,有朋友目击这惨象的,说起三一八来便不能忘记那个雪景。死者多半是青年学生,与我有关系的学校是女师大的刘和珍与杨德群二人,燕大的许君虽是奇迹的没有受伤,可是研究生郭灿然却因此失了一条大腿,一九三一年我在燕大的时候,他还是国文系当秘书,可是后来大概回到河南故乡去了。

三一八事件发生以后,我也只能拿了笔干以文字纪念死者,做了几副挽联,在三月二十三日给殉难者全体开追悼会的时候,送去一联云:

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

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二十五日在女师大追悼刘杨二君时,送去对联云: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震耳,弹雨淋头。我真运气,得到陈源教授替我来做注脚,我在这里说枪声弹雨,本来只是随便的一句熟语,殊有甜熟之感,乃不意在三月二十七日的《现代评论》上的“闲话”里,明说请愿是入“死地”,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这不但明言那天开枪是有计划的事,而且这也做了我的文章的出典了。中法大学的胡锡爵君的追悼会不知是哪一天,我的对联是这样的: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如此死法,抵得成仙!这里很有一点玩笑的成份,因为这是我照例的毛病,那时也的确写了一篇似乎是游戏的文章,题曰“死法”,是发挥这个意思的,就拿这副挽联来做结束。当时也曾写过些文章,正面的来说愤慨的话,自谴责以至恶骂,如在《京报》上登载的《恕陈源》等,本来想收集拢来归入《真谈虎集》内的,但是不晓得怎么一来,不曾实行,而且把目录也遗失了,或者是绅士鬼临时执政的时候所决定的吧。但我有时也颇想找出来看看,因为那时那东吉祥的一班“东西”——这是鲁迅送给他们的徽号——的谣言实在造得太离奇了,不知道是怎么样“恕”他的。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里说:

他的话是对的,此文作于四月一日,我在三月三十一日做了一篇《新中国的女子》,也曾说道:

什么世界,还讲爱国?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学生事件发生以后,日本《北京周报》上有颇为详明的记述,有些地方比中国的御用新闻杂志的记者说的还要公平一点,因为他们不相信群众拿有几支手枪,虽然说有人拿着手杖的。他们都颇佩服中国女子的大胆与从容,明观生在《可怕的刹那》的附记中有这样的一节话:

‘据当日亲身经历,目睹实况的友人所谈,最可佩服的是女学生们的勇敢。在那个可怕的悲剧之中,女学生们死的死了,伤的伤了,在男子尚且不能支持的时候,她们却始终没有失了从容的态度。其时他就想到中国的兴起或者是要在女子的身上了。以前有一位专治汉学的老先生,离开中国二十年之后再到北京来,看了青年女子的面上现出一种生气,与前清时代的女人完全不同了,他很惊异,说照这个情形中国是一定会兴隆的。我们想到这句话,觉得里边似乎的确表示着中国机运的一点消息。’”

‘在这个混乱之中最令人感动的事,是中国女学生之刚健。凡有示威运动等,女学生大抵在前,其行动很是机敏大胆,非男生所能及,这一天女学生们也很出力。在我的前面有一个女学生,中了枪弹,她用了毛线的长围巾扪住了流出来的血潮,一点都不张皇,就是在那恐怖之中我也不禁感到佩服了,我那时还不禁起了这个念头,照这个情形看来中国将靠了这班女子兴起来罢。’北京周报社长藤原镰兄也在社论中说及,有同样的意见:

这《北京周报》是用日本文写,办给日本人看的报,所以意见有时也还正确,不像汉文报的故意歪曲。但那时候的《顺天时报》是怎么说的呢,想必有很好的妙论,可是那时因为有《现代评论》超过了它,所以对于它不曾注意,已经记不得了。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九·表第三十·脱脱
  目录·姜侠魂
  卷十·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四·佚名
  今献备遗卷四十·项笃寿
  第七卷齐·缪荃孙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庆宫读书·溥仪
  李听传·欧阳修
  马祖常传·宋濂
  亦黑迷失传·宋濂
  永宪录卷二(下)·萧奭龄
  ●皇朝通典卷九·佚名
  卷三十·佚名
  卷一百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阴阳第六·王骥德

      古之论曲者曰:声分平、仄,字别阴、阳。阴、阳之说,北曲《中原音韵》论之甚详;南曲则久废不讲,其法亦淹没不传矣。近孙比部始发其义,盖得之其诸父大司马月峰先生者。夫自五声之有清、浊也,清则轻扬,浊则沉郁。周氏以清者为

  • 卷二十三·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三    元 方回 编闲适类 韩昌黎送李愿归盘谷序下一段所谓穷居而闲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於山美可茹钓於水鲜可食黜陟不闻理乱不知起居无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五·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三年戊寅正月至七月】  崇徳三年春正月甲午  世祖章皇帝生  世祖章皇帝  太宗第九子也  母  孝庄文皇后时为  永福宫庄妃娠十有一月  二月丁酉  亲征喀尔喀  先是正月庚辰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刘炫传·魏徵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 少年以聪慧敏捷为人称道,与信都的刘焯潜心读书,十年不曾出门。 刘炫眼睛非常明亮有神,看太陽都不昏花,他的识记能力很强,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他左手画方形,右手画圆形,口里诵读,眼睛识数,耳朵倾听,五件

  • 王琼传·张廷玉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最初担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治理漕河三年,把所经历过的事罗列出来,撰写了一篇记叙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不久改任户

  • 近思録集注卷三·江永

    【朱子曰此卷格物穷理】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心不通于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君子不贵也【永按此言心

  • 卷二十四·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四宋 林之奇 撰洪范        周书书之名篇非成于一人之手盖歴代史官各以其意标识其所传之简册以为别异非如春秋之书尽出于夫子之所删定而可以一例通也故书之为体虽尽于典谟训诰誓

  • 卷六·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六乡饮酒礼第四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贾疏大案比户口时】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小戴及别録皆第四通

  • 戒品第二十五·佚名

    若学戒法有作相,而於戒法不善学。知戒非戒无二相,如是乃名学佛法。若有菩萨住无相,受持不离名持戒。於佛法学乐承事,是名善学而无著。是大智者如是学,心永不生不善法。如日虚空而往来,放百千光破黑闇。若学般若住无为,能摄一

  • 论佛法为救时之必要·太虚

    虚空无边,世界无量,众生无尽,佛种种救济世界众生之方法的功力,亦无边、无量、无尽;本不能指定一方域、一时代以论之。但应吾人所知之限量而起言说,则今此交通所及之一人间──十数万万人的五洲地面──,实为烦扰恼害困迫苦痛

  • 佛说十地经卷第九·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法云地之余  尔时会中。一类菩萨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释梵护世摩醯首罗净居天众。各起是念。若时菩萨神通行相智力境界。如是无量佛复云何。

  • 执象而求·李叔同

    1.佛法大意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君相晤,甚可喜。先略说佛法大意。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

  •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飞锡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第十四问曰:&ldquo;念现在佛,专注一境,已闻奥义。所念之佛,穷玄极圣,尊号如来可矣,而能念佛人,俯窥真门,尚在凡位,安得叨窃,言同正觉哉?&rdquo;对曰:&ldquo;《三昧海经》云:&lsquo;所念

  • 重修台湾府志(周志)·周元文

    纂修周元文,字洛书,正黄旗辽宁金州人。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由福建延平府调任台湾府知府。任职期间,曾参照高拱乾所修《台湾府志》体例重修府志,成书十卷。书中以卷为目, 目下设志,志下分若干小目,详考封域、规制、秩官、武

  • 兵说·沈炼

    兵说,一卷明沈炼撰。变化第一,兵之道神乎非圣人孰其能之一刚为龙一柔为蛇蟠屈翱翔各有其时非独旌旗之见伏而已也动静几之矣。

  • 甲申纪事·冯梦龙

    记录明末史事的丛刻,又名为《甲申纪闻》。明代冯梦龙辑。共十三卷,附录一卷。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城。紧接着,明朝残余势力又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同年九月,“九王子”顺治帝从沈阳迁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佚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收在《大正藏》第三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文殊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