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二 金石小品
我在绍兴的时候,因为帮同鲁迅搜集金石拓本的关系,也曾收到一点金石实物。这当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这里所谓贵重,可以分作两种来说,其一是宝贵,例如商彝周鼎,价值甚高,财力不及,其二是笨重,例如造象墓志,分量不轻,拿它不动,便都不能过问,余下来的只是那些零星小件了。这种金石小品,制作精工的也很可爱玩,金属的有古钱和古镜,石类则有古砖,尽有很好的文字图样,我所有的便多是这些东西,但是什九多已散失,如今只把现在尚存的记录于下。乙卯八月日记里说:
“十七日,下午往大街,于大路口地摊上得吉语大泉一枚,价三角,文曰龟鹤齐寿。罗泌谓字壮劲如大观泉,信然。”其钱直径市尺一寸八分,字作六朝楷体,甚有雅趣,尝手拓制为锌板,印成信封,但因龟字适居中央,如写信时适当姓名之首,虑或犯忌讳,故迄未使用。砖则有“凤皇砖”,尚是绍兴所得,日记五月项下云:
此外还有一块砖砚,也是在北京所得的,但至今尚留存在我的身边,似乎也值得来一说。这是没有年号的残砖,只剩了下端,文曰“大吉”,右侧则只有末字曰“作”,上文已经说及,便是我缩小制板,当作名章用,又用原来尺寸,作为《苦口甘口》的书面,后来的《立春以前》也是使用这个封面的。“作”字上边原来该是造砖的人名和年代,不幸断缺了,但也幸而断了,只剩了这一小部分,可以制为砚台,(虽然我个人是不赞成利用古器物,把它改制为日用品的,)若是整个的,那就有一尺多长,要显得笨重累坠了。这虽是没有年号,但看它文字的古拙疏野,可以推想是汉人的笔墨,绍兴在跳山有一块大吉磨崖,是建初年间的刻石,我看这个大吉砖未必在它之后,不过不知道是在哪里出土的罢了。这个砖砚有木制底盖,是用极平凡的木材所做,上面有刻字曰“砖研”,二字并列,下系四字一行云:
“此南朝物也,乃于后门外桥畔店头得之,亦奇遇也。南齐有国才廿余年,遗物故不甚多,余前在越,曾手拓妙相寺维卫尊像背铭,今复得此,皆永明年间物,而字迹亦略相近,亦至可宝爱。大沼枕山句云,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此意余甚喜之。古人不可见,尚得见此古物,亦大幸矣。中华民国廿二年重五日,知堂题记于北平苦雨斋。”或者有人要批评说,这砖文恐怕是假的,其实我也是这样想。两个永明笔势仿佛,便是顶显著的证据,因为没有别的文字可以做根据来模仿,所以只好采用这巧妙的笨法子了。但是这总值得我们的感谢的,虽然是说假冒,它反正没有大敲我们的竹杠,一总只要了三块钱去,而且给我们来模造出一件希有的东西,孔文举把虎贲士权当蔡中郎,说道:“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我们对于有些古物,也该是这样说吧。
“十七日,在马梧桥下小店得残砖一,文曰凤皇三年七月,下缺,盖三国吴时物。”云此砖乡人得之溪水中,故文字小有磨灭,弥增古趣。“凤皇”三年为公元二七四年,系孙皓年号,过了六年,皓遂降于晋,去做所谓降王长去了。同样是南朝的东西,却是在北京所得,因为原物也恰在手头,所以就附记在这里。这乃是南齐年号的砖砚,于癸酉(一九三三)年四月七日买得,查旧日记云:
“七日下午往后门外,在品古斋以三元得一砖砚,文曰永明三年,永字上略见笔画,盖是齐字也,笔势与永明六年妙相寺石佛铭相似,颇可喜。”曾手拓数本,写题记于上曰:
“称即墨矦,有石有瓦,兹以砖为,古而尤雅。甲戌首夏,曙初宗兄大人属,弟锦春并记。”其制为砚的年月大概是同治甲戌,即一八七四年,去今也已将有八九十年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顔延之 沈怀文 周朗·李延寿 列传第十 谢弘微·李延寿 卷八十九·毕沅 越绝卷第二·袁康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雍正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十八 内务府题请将湖口等十四关铜斤分别交与张鼎臣王纲明曹寅等经营本·佚名 第二十六卷 待访目·缪荃孙 后序·周作人 卷四十·佚名 158.马嵬驿兵变·林汉达 45.秦王灭六国·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