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五 望越篇

辛亥革命的前景不见得佳妙,其实这并不是后来才看出来,在一起头时实在就已有的了。且不说大局,只就浙江来看,军政府的都督要捧一个汤寿潜出来,这人最是滑头,善于做官,有一个时候蒋观云批评他最妙,他说,蛰仙的手段很高,他高谈阔论一顿,人家请他出来,便竭力推辞,说我不干,及至把他搁下了,他又来捞一下子,再请他来,仍说不干,但是下回仍是这样捞法,却把地位逐渐的提高了。后来他升任临时政府的交通部长,后任有陶成章的呼声,可是为陈英士所忌,陶住在上海法租界的广慈医院,终于壬子一月十三日为刺客所暗杀。陶焕卿是个革命勇士,他的联络草泽英雄,和要使天下人都有饭吃的主张,确是令人佩服,但看去仿佛有点可怕,似乎是明太祖一流人物,所以章太炎尝戏呼为“焕皇帝”,或“焕强盗”,鲁迅也曾同许季茀评论他道:“假如焕卿一旦造反成功,做了皇帝,我们这班老朋友恐怕都不能幸免。”虽然如此,可是同盟会人那样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不必等二次革命的失败,就可知道民军方面的不成了。不过那也是关于本省大局的事,我们不去管它,单说绍兴本地,而且只是教育文化一面的事情也罢。

说到绍兴教育界的情形,其实也未必比别处特别坏,不过说好那也是不然。大约在光绪末年的乙巳年间吧,他们请蔡孑民去办学务公所,蔡君便托封燮臣来叫我,去帮他的忙,我因为不愿意休学,谢绝了他,可是没有多久,蔡君自己也就被人赶走了。这为什么缘故呢?那时学务公所是当地最肥的缺,有每月三十元的薪水,想谋这缺的人多了,所以就是蔡孑民也不能安坐这把交椅了。自从“桃偶尽登场”以后,这情形自然就更糟了。应运而生的“自由党”做了教育科长,其余人物也是一丘之貉,鲁迅那三首诗的后面所说那几句幽默话,即是他们的典故。什么“大鉴定家”啦,什么“天下仰望已久”啦,都是朱又溪平常恭维人的话,据蔡谷卿传说,在绍兴初办警察局(还在前清时代)的时候,他致辞道:

盖民族之例,与他生物同,大野之鸟,有翼不能飞,冥海之鱼,有目不能视,中落之民,有心思材力而不能用,习性相传,流为种业,三者同然焉。中国受制于满洲,既二百六十余年。其局促伏处专制政治之下者,且二千百三十载矣,今得解放,会成共和,出于幽谷,迁于乔木,华夏之民,孰不欢欣,顾返瞻往迹,亦有不能不惧者,其积染者深,则更除也不易。中国政教,自昔皆以愚民为事,以刑戮慑俊士,以利禄招黠民,益以酷儒莠书,助张其虐,二千年来,经此淘汰,庸愚者生,佞捷者荣,神明之胄,几无孑遗,种业如斯,其何能臧,历世忧患,有由来矣。

杭州警察,腐败不堪。

大约是在这个时候,便是桃偶已经登场,鲁迅还没有到南京教育部去的时候,我写了那篇《望越篇》,在报上(或是《民兴报》,但总之不是《越铎》)发表,因为留着草稿,上边有鲁迅修改的笔迹,所以略可推测这篇文章的年月。今将全文录存于后:

今者千载一时,会更始之际,予不知华土之民,其能洗心涤虑,以趣新生乎,抑仍将伈伈俔俔,以求禄位乎?于彼于此,孰为决之?予生於越,不能远引以观其变,今唯以越一隅为之征。当察越之君子,何以自建,越之野人,何以自安?公仆之政,何所别于君侯,国士之行,何所异于臣妾?凡兹同异,靡不当详,国人性格之良窳,智虑之蒙启,可于是见之。如其善也,斯於越之光,亦夏族之福,若或不然,利欲之私,终为吾毒,则是因果相寻,无可诛责,唯有撮灰散顶,诅先民之罪恶而已。仲尼《龟山操》曰,吾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今瞻禹域,乃亦唯种业因陈,为之蔽耳,虽有斧柯,其能伐自然之律而夷之乎?吾为此惧。”

两相比较,相去天壤。”这比孙德卿的演说,在胡乱说了一番之后,突然的说:“那么(读作难末,意思是‘如今’)警察局万岁!”便收了场,虽是也觉得可笑,却显得性格善良,没有那种恶劣气了。

“绍兴警察,十分整顿。

“盖闻之,一国文明之消长,以种业为因依,其由来者远,欲探厥极,当上涉幽冥之界。种业者本于国人彝德,驸以习俗所安,宗信所仰,重之以岁月,积渐乃成,其期常以千年,近者亦数百岁,逮其宁一,则思感咸通,立为公意,虽有圣者,莫能更赞一辞。故造成种业,不在上智而在中人,不在生人而在死者,二者以其为数之多,与为时之永,立其权威,后世子孙,承其血胤者亦并袭其感情,发念致能,莫克自外,唯有坐绍其业而收其果,为善为恶,无所撰别,遗传之可畏,有如是也。

这篇文章写的意思不很彻透,色采也很是暗淡,大有定命论一派的倾向,虽然不是漆黑一团的人生观,总之是对于前途不大乐观,那是很明了的了。但这正是当时情势的反映,也是一种资料,所以抄录在这里。在那时候所写的文言的文章也只难得的保存了这一篇,抄下来重看一遍,五十年漫长的光阴,却一眨眼间便已在这中间过去了。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张廷玉
  卷一百0六 晉紀二十八·司马光
  第二十二回 用秘计暗渡陈仓 受密嘱阴弑义帝·蔡东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国 西征奏凯清将蒙诬·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七·佚名
  明宫史卷二·吕毖
  卷之七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第七四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三·佚名
  一一六一 三通馆总裁刘墉等奏《皇朝通典》《通志》未竣请予展限折·佚名
  裴磝传·房玄龄
  附孔子年表·钱穆
  卷一百四十·赵汝愚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钱穆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426_1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白居易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 卷之七·魏庆之

      用 事   三 易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事,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祖孝徵曰:沈诗云“崖倾护石髓”,此岂用事耶!升按:坡诗“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乃嵇康

  • 岳州观竞渡·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 第二章土地调查概要·佚名

    日人初至台湾之时,鱼鳞图册大都毁于兵燹;即间有存者,亦多残缺。其于业户姓名、田亩等则、赋额多寡,茫无可考;征税根据,因之而失。日本议会不问事实如何,于明治二十九年度「民政施行预算」案内,议决台湾地赋为八十七万九千八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正统四年八月丙子朔沙州卫都督困即来密令人至瓦剌哈密诸处诇事具得其状遣使臣保童等入奏 上以困即来效力朝廷多历年岁屡奏边情忠勤可尚令礼部从优议赏于是赐困即来金织文绮表里各八仍赐敕奖谕之保童等陛见及辞皆特赐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纪昀

    职官略 【九】禄秩致仕官禄职田○禄秩唐宋辽金元明△唐唐自玄宗天宝十四载兵兴巳后权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开元时制禄数倍肃宗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官不给料钱郡府县官给 半俸五代时文臣多兼武职禄亦无定制 【按新旧

  • 卷三十五·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五盛事【十一 夀民夀妇一】【臣】等钦惟我皇上备百顺之祥萃大同之庆储龄衍羡胥天下而纳之敦龎纯固之中人第知惟皇保锡福敷庶民其醖酿者綦厚而不知所以隆引翼洽庥和者本轩籙之延洪乐尧

  • 卷三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九宋 徐天麟 撰职官九奉使矫制下元帝建昭三年使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诛斩匈奴郅支单于於康居始郅支单于困辱使者上书骄嫚汤为人沈勇有太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旣

  •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颜元

    门人李塨纂 王源订明崇祯八年乙亥(一六三五)三月十一日卯时先生生 先生姓颜,讳元,字浑然,号习斋。父讳昹,博野县北杨村人。(蠡县刘村朱翁九祚养为子,遂姓朱,为蠡人)。妻王氏,孕先生十有四月,乡人望其宅,有气如麟,忽如凤,遂产先生。

  • 君臣下第三十一·管仲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其从义理兆

  • 汝坟·佚名

    ——在希望中苦苦支撑【原文】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赬尾,王室如燬;虽然如燬,父母孔迩。【注释】遵:循,沿着。汝:水名,即汝水,淮何的支流。坟:堤岸。条枚

  • 卷三·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三宋 吕本中 撰桓公【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桓王九年即位桓諡也辟土服逺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谷梁传桓无王其曰王何

  • 卷十·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十宋 朱申 撰秋官司宼下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主表刑禁者布以敷施之宪以表示之宪音献】掌宪邦之刑禁【宪表也刑即司寇之五刑禁即士师之五禁也】正月之吉【正月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與欲已更遮學處第五十三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大衆爲作捨置羯磨.難陀知已向   餘苾芻作如是言我先妄與爾欲.[一]由與欲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 序·昙噩

    古者大典大册之於国家也。必藏诸玉府。使子孙世守之。罔敢逸队。以贻训将来。祖宗赖之有光。若夫教门之大典大册。则异矣。如来世尊。具正徧知。说十二部修多罗利益三界。其本生本事二部者。诚以宿命他心之智。照了

  • 集外集拾遗·鲁迅

    诗文合集。本书鲁迅没有编完即因病中止,后由许广平编定,印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内,计有诗文90篇和附录6则。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书时,在原来基础上扩大重编,共收文章126篇,另外编有两个附录部分:第一部分是1898

  •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佚名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撰人不详。盖系唐宋道流之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不足二百余字,谓拔苦愈乐天尊在酆都为众生演说《酆都普济妙经》,普度地狱受罪穷魂获生朱陵,上登仙境。

  • 楞伽师资记·净觉

    全一卷。唐代净觉集于景龙二年(708)顷。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记述楞伽经八代相承传持之经过。我国禅宗初期,原有南北宗之分,而各宗所撰之传承史皆以其本宗之传承为正统。本书即为站在北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