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七 道路的记忆一

凡是一条道路,假如一个人第一次走过,一定会有好些新的发见,值得注意,但是过了些时候却也逐渐的忘记了。可是日子走得多了,情形又有改变,许多事情不新鲜了,然而有一部分事物因为看得长久了,另外发生一种深切的印象,所以重又记住,这却是轻易不容易忘记,久远的留在记忆里。我所想记者便是这种事情,姑且以最熟习的往两个大学去的路上为例,这就是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自南至北,自西至东,差不多京师的五城都已跑遍了,论时则长的有二十年,短的也有十年,与今日相去也已有三十年光景,所以殊有隔世之感了,现在就记得的记录一点下来,未始不是怀古的好资料吧。

北京大学从前在景山东街,后来改称第二院,新建成的宿舍作为第一院,在汉花园,因为就是沙滩的北口,所以也笼统称为沙滩。这是在故宫的略为偏东北一点的地方,即是北京的中央,以前警厅称为中一区的便是。可是我的住处却换了两处,民国六年至八年(一九一七—一九一九)住在南半截胡同,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之南,往北大去须朝东北,但以后住在现今的地方,是西直门内新街口之西,所以这又须得朝着东南走了。这两条线会合在北大,差不多形成一个钝角,使我在这边线上看得一个大略,这是很有意思的,叫我至今不能忘记。

第二种走法是先往北走,就是由菜市口一直进宣武门,通过单牌楼和四牌楼,——这些牌楼现在统没有了,但是在那时候都还是巍然在望的。说起西四牌楼来,这也是很可怕的地方,因为明朝很利用它为杀人示众之处,不,不只是杀而是剐,据书中记录明末将不孝继母的翰林郑,钦命剐多少刀的,就是在这个写着“大市街”的牌楼的中间。现在没有这些牌楼了,到也觉得干净,虽然记忆还不能抹拭干净,看来崇祯的倒楣实在是活该的,他的作风与洪武永乐相去不远,后人记念他,附会他是朱天君,乃是因为反对满清的缘故罢了。朝北走到西四牌楼,这已经够了,以后便是该往东走,但是因为中间有一个北海和中南海梗塞着,西城和中城的交通很是不方便,笼总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由西单牌楼拐弯,顺着西长安街至天安门,一条则是由西四牌楼略南拐弯,顺着西安门大街过北海桥,至北上门,这是故宫的后门,北边便是景山,中间也可以通过。虽说这两条路一样的可以走得,但是拉车的因为怕北海桥稍高,(解放后重修,这才改低了,)所以不大喜欢走这条路,往往走到西单牌楼,便取道西长安街,在不到天安门的时候就向北折行,进南长街去了。南长街与北长街相连接,是直通南北的要道,与南北池子平行,是故宫左右两侧的唯一的通路,不过它通到北头,离沙滩还隔着一程,就是故宫的北边这一面,现在称为景山前街的便是。在这段街路上,虽然不到百十丈远,却见到不少难得看见的情景,乃是打发到玉泉山去取御用的水回来的驴车,红顶花翎的大官坐着马车或是徒步走着,成群的从北上门退出,乃是上朝回来的人,这些都是后来在别的地方所见不到的东西,但是自从搬家到西北城之后,到北大去不再走这条道路,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往北大去的路线有好几条,大意只是两种,即是走到菜市口之后,是先往东走呢,还是先往北走?现在姑且说头一种走法,即由菜市口往骡马市走去,——这菜市口当时的印象就不很好,在现今大约都已不记得了吧,虽然在民国以来早已不在那里杀人,但是庚子时候的杀五大臣,戊戌的杀“六君子”,都是在那里,不由人不联想起来,而那个饱经世变的“西鹤年堂”却仍是屹立在那边,更令人会幻想起当时的情景,不过这只是一转瞬就过去了。往东走到虎坊桥左近,车子就向北走进五道庙街,以后便一直向东向北奔去。这中间经过名字很怪的李铁拐斜街,走到前门繁盛市街观音寺街和大栅栏,——大栅栏因为行人太多,所以车子不大喜欢走,大抵拐弯由廊房头条进珠宝市,而出至正阳门了。这以后便没有什么问题,走过了天安门广场,在东长安街西边便是南池子接北池子这条漫长的街道,走完了这街就是沙滩了。

从外城到北大去,随便在外边叫一辆洋车,走路由车夫自愿,无论怎样走都好,但是平均算来总有一半是走前门的,所以购买东西很是方便,不必特别上街去,那时买日用杂货的店铺差不多集中前门一带,只有上等文具则在琉璃厂,新书也以观音寺街的青云阁最为齐备,楼上也有茶点可吃,住在会馆里的时候几乎每星期日必到那里,记得小吃似乎比别的地方为佳,不过那都是“五四”以前的事,去今已是四十多年了。

从西北城往北大的路,与上边所说正是取相反的方向,便是一路只从东南走去,这路只有一条,即是进地安门即后门出景山后街,再往东一拐即是景山东街了,此外虽然还有走西安门大街的一条路,但那似乎要走远一点,所以平常总是不大走。这一条从新街口到后门的路本来也很平凡,只是我初来北京往访蔡校长的时候,曾经错走过一次,所以觉得很有意思,不过那是出地安门来的就是了。后来走的是从新街口往南,在护国寺街东折,沿着定府大街通往龙头井,迤往南便是皇城北面的大路了。这一路虽是冷静平凡,可是变迁很多,也很值得讲。第一是护国寺,这里每逢七八有庙会,里边什么统有,日常用品以及玩具等类,茶点小吃,演唱曲艺,都是平民所需要的,无不具备,来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终年如此。这称为西庙,与东城隆福寺称作东庙的相对,此外西城还有白塔寺也有庙会,不过那是规模很小,不能相比了。第二是定府大街,后来改称定阜大街,原来是以王府得名,这就是清末最有势力的庆王的住宅,虽是在民国以后却还是很威风,门前站着些卫兵,装着拒马。后来将东边地方卖给天主教人,建造起辅仁大学,此后他们的威势似乎渐渐的不行了。第三是那条皇城北面的街路,当初有高墙站在那里,墙的北边是那马路,车子沿着墙走着,样子是够阴沉沉的,特别在下雪以后,那靠墙的一半马路老是冰冻着,到得天暖起来这一半也总是湿淋淋的,这个印象还是记得。那里从前通什刹海的一座石桥就有一部分砌在墙内,便称作西压桥,和那东边的桥相对,那边的桥不被压着,所以称为东不压桥。西压桥以北是什刹海,乃是明朝以来的名胜,到了民国以后也还是人民的公园,特别是在夏季,兴起夏令市场,摆些茶摊点心铺,买八宝莲子粥最有名,又有说书歌唱卖技的处所,可以说是平民的游乐地。我虽然时常走过,远闻鼓乐声,看大家熙来攘往的,就可惜不曾停了车子,走去参加盛会,确实是一回遗憾的事情。

猜你喜欢
  梁本纪上第六·李延寿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赵尔巽
  ◎民政三·徐天麟
  卷二十七·商辂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一三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书籍清单并即委员专解折·佚名
  ·移船厂议·丁曰健
  柳公绰传·欧阳修
  巎巎传·宋濂
  一六 新饭碗问题·邹韬奋
  食货六三·徐松
  附录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傅斯年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正末同旦赵氏、搽旦萧娥、两俫儿上)(正末云)小生李荣祖。观为东平府都孔目。嫡亲的五口儿家属:大嫂赵氏,二嫂萧娥,他原是个中人,我替他礼案上除了名字,弃贱从良,就嫁我做个次妻。这孩儿叫做僧住,女儿叫做赛娘。今日是大嫂生

  • 卷二·腹痛集·朱祖谋

    虞美人·西斋雨夜送客晚莺帘户飞杯罢。檐语鸣风马。天涯春尽雨声中。一寸烛花犹恋绮筵红。望京楼外浮云满。愁迸看花眼。名台吹冷旧黄金。赚得五陵骄马少年心。鹧鸪天·韩江小舟,庳篷狭舷,制如吾乡乌杉,连朝

  • 卷二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二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五言律诗】西津            梵琦【八首】月满潮来盛天空野望低树侵吴甸北帆入楚江西俊鹘秋方下慈乌晓更啼即看霜露及风景

  • 卷二百四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四】华岳伤春衣袂怯春寒春在江南岸我意正伤春复被春萦绊一雨胭脂湿万壑氷澌泮撩我惜春心与春伤烂漫栁垂不染丝织成愁一片杏吐无烟火烧

  • 卷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公是集【五】月夜独酌凉月被云涵碧霄暂怜尘宇断尘嚣露飞向树光明灭风度疎星影乱揺惊鹊似投人处息暗虫无恨嵗华凋短歌薄酒清辉里百感先秋不自聊咏亭前箭

  • 卷十三·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十三明 钱仲益 撰锦树集三五言律诗送监生叶师古得告侍亲还天台亲老求归养君恩许放还未应忘断织端忆梦持环天逺龙河驿云连鴈荡山遥怜到家日擎酒拜慈顔寄题王仲渊西爽轩结屋并山阿羣峯拥翠螺秋清

  • 贯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

  • 西渡集补遗·洪炎

    宋 洪炎 撰石湖院古木参天水一沟潮来曲折可蔵舟招提密映晴岚起沧海潜通夜气浮丹茘荐盘惊北客青蟳供馔识炎州却疑江左知名士不作乗桴浩荡游逍遥阁杰阁龙楼倚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辉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坛四十围箫鼔或疑

  • 卷八·杨载

    钦定四库全书杨仲弘集卷八      元 杨载 撰题高尚书竹石矫龙疑苍筠踞虎肖白石倘乘风云会变化那可测赵浚仪公竹石老竹倚危石比德犹弟兄凌竞度霜雪然後大节明王晋卿古木走根坼裂石曲干渐清涟雷电忌交作化龙起重

  • 列传四·薛居正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珙,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辅之望。 《三楚新录》:马希范入觐,途经淮上,时桑维翰旅游楚、泗间,知其来,遽谒之曰:“仆闻

  • 卷一五三 梁紀九·司马光

      屠維作噩(己酉),一年。   高祖武皇帝中大通元年(己酉,公元五二九年)   春,正月,甲寅,魏于暉所部都督彭樂帥二千餘騎叛奔韓樓,暉引還。   辛酉,上祀南郊,大赦。   甲子,魏汝南王悅求還國,許之。   辛巳,上祀明堂。   

  • 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权奸伏法 慎战守老将骄兵·蔡东藩

      却说乃颜余党,尚出没西北,头目为火鲁火孙及哈丹等,攻掠边郡未下。经皇孙铁木耳北巡,遣都指挥土土哈等击破火鲁火孙,复战胜哈丹,收复辽左,置东路万户府,嗣是西北稍安。哈丹虽屡来扰边,终被守兵击退;只海都屡寇和林。伯颜尚

  • 卷四·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四      宋 王当 撰庄公 晋士蔿 士蔿字子轝晋大夫也刘累之後在周爲杜氏宣王杀杜伯杜伯之子阳奔晋生蔿为士故以士为氏初桓庄之族偪献公患之蔿曰去富子则羣公子可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王彦威

    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

  • 韩显宗传·李延寿

    韩显宗,字茂亲。为人刚直,敢当面向皇帝直言谏诤。也十分有才学。和尚法抚,在三齐一带被称为聪明过人,曾与显宗比试。抄了一百多个人的名字,每人各读一遍,随即背诵,法抚记错了一两个,显宗却没有一处错误。法抚叹服,说“:贫僧有生

  • 卷十二·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十二明 陈士元 撰礼仪考瑚琏包咸氏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元按明堂位曰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注云皆黍稷器制之异同未闻夫记谓夏琏殷瑚而包郑注论语伏杜注左传皆谓

  • 六艺纲目·舒天民

    二卷,元舒天民编。其书取《周礼·地官·保氏》郑玄注,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依次编为条目,用四字一语的体裁,讲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子舒恭为书作注,同郡赵中作有附注。书刊成于至正甲辰年

  • 十住毗婆沙论·佚名

    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