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七 花牌楼下

我与花牌楼作别,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可是我一直总没有忘记那地方,因为在那一排三数间房屋内,有几个妇女,值得来说她们一说。其中的一个自然是那主妇,就是潘姨太太,据伯升告诉我们,说是名叫大凤,乃是北京人氏,因为身份是妾,自然有些举动要为人所误解,特别是主人无端憎恶本妻所出的儿孙的时候。及至祖父于光绪甲辰(一九〇四)年去世,遂觉得难于家居,渐渐“不安于室”,乃于宣统己酉(一九〇九)年冬天得到主母的谅解,辞别而去。最初据说是跟了一个自称是姜太公后人的本地小流氓走的,可是后来那人的眼瞎了,所以她的下落也就不得而知了。这里第二个人,便是女仆宋妈,她是台州的黄岩县人,却在杭州做工,她的生活大概是普通的穷苦妇人一样,也经过好些事情,那时她大约四十几岁,嫁了一个轿夫,也是穷得可以的绍兴乡下人。但她似乎很是乐观,对丈夫照料得很是周到,还拿些家乡土产的六谷粉来吃,这个在上边已经说及,我常是分得一杯羹的。

门外是东边的邻居,已经不在一个墙门之内,住着一家姓石的,男人名叫石泉新,是在塔儿头开羊肉店的,他的妻子余氏是绍兴人,和潘姨太太是好朋友,时常过来谈心。那余氏人颇聪明,学的杭州话很不错,但是据她自述,她的半生也是够悲惨的。起初她是正式嫁在山乡,照例是母家要得一笔“财礼”,这有时要的太多了,便似乎是变相的“身价”,结果就不很好了。过去之后不中那老姑之意,生生的把他们分离了,夫家因为要收回那一笔钱,遂将她转卖给人,便是那羊肉“店倌”。幸而羊肉店倌是独身的,没有父母兄弟,而且夫妻感情很好,但是“活切头”的境遇到底不是很好受的。民间称妇人再醮者为“二婚头”,其有夫尚存在者则为“活切头”,尤其不是出于合意离婚,不免有“藕断丝连”之恨,我们看陆放翁沈园的故事,虽然男女关系不同,但也约略的可以了解了。

花牌楼的东邻贴隔壁是一家姚姓的,姚老太太年约五十余岁,看去也还和善,却不知道什么缘故与潘姨太太处得不很好,到后来几乎见面也不打招呼了。姚家有一个干女儿,她本姓杨,家住清波门头,因为行三,人家都称她作三姑娘,姚老太太便叫作“阿三”。她不管大人们的纠葛,常来这边串门,大抵先到楼上去,同潘姨太太搭赸一回,随后走下楼来,站在我同仆人公用的一张板棹旁边,看我影写陆润庠的木刻的字帖。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在此时回想起来,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身材,年纪十二三岁的少女,并没有什么殊胜的地方,但是在我性生活上总是第一个人,使我对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

有一天晚上,潘姨太太忽然又发表对于姚姓的憎恨,末了说道:

大半年的光阴这样消费过了。到了夏天因为母亲生病,便离开杭州回家去了。一个月以后,阮元甫告假回去,顺便到我家里,说起花牌楼的事情,说道:

丙戌(一九四六)年在南京,感念旧事,作《往昔》诗三十首,以后稍续数章,有《花牌楼》三首,即写当时情事者,今将末章抄录于后,算作有诗为证吧。

“阿三那小东西,也不是好货,将来总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我不很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

“杨家的三姑娘患霍乱死了。”我那时听了也很觉得不快,想像她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吾怀花牌楼,难忘诸妇女。主妇有好友,东邻石家妇。自言嫁山家,会逢老姑怒。强分连理枝,卖与宁波贾。后夫幸见怜,前夫情难负。生作活切头,无人知此苦。佣妇有宋媪,一再丧其侣。最后从轿夫,肩头肉成阜。数月一来见,呐呐语不吐。但言生意薄,各不能相顾。隔壁姚氏妪,土著操杭语。老年苦孤独,瘦影行踽踽。留得干女儿,盈盈十四五。家住清波门,随意自来去。天时入夏秋,恶疾猛如虎。婉娈杨三姑,一日归黄土。主妇生北平,髫年侍祖父。嫁得穷京官,庶几尚得所。应是命不犹,适值暴风雨。中年终下堂,漂泊不知处。人生良大难,到处闻凄楚。不暇哀前人,但为后人惧。”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二百十九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一·顾炎武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宝训卷之二·李贤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纪昀
  外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四·阿桂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郑麟趾
  ●凤洲杂编五·王世贞
  高车传·魏收
  山伟传·魏收
  安同传·李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四·邵雍

    (郭彧 点校)偶书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善人无使倦,倦则不能久。官小拜人喜,官高拜人耻。官职自外来,中心何若此。①才高命寡,耻居人下。若不固穷,非知道者。②贤德之人,所居之处,如芝如兰,使人爱慕。凶恶之人,所居之处,如虎如狼,

  • 提要·周权

    此山诗集 元 周权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五此山诗集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案此山诗集十卷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处州人尝游京师以诗贽翰林学士袁桷桷深重之荐为馆职竟报罢然诗名日起唱和日多集中有赠赵孟頫诗云瓣香未展师道

  • 卷六·蔡正孙

    李义山王荆公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古今诗话云:“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为诗,皆宗义山,号‘西昆体’。后进效之,多窃取义山诗句。尝内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

  • 卷一百九十·志第一百四十三·兵四等·脱脱

        ◎兵四   ○陕西保毅 河北忠顺 河北陕西强人砦户 河北河东强壮 河东陕西弓箭手 河北等路弓箭社   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周广顺中,点秦州税户充保毅军,宋因之。自建

  • 卷之十六·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六月癸巳。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王士珍。电奏悉。江北入夏多雨。河水涨溢。江潮上冲。情形甚为吃紧。着该提督督饬在工各员。小心防护。毋得稍有疏虞。电寄  ○以恭办要差。纤悉无误。予民政部郎中钟凯

  • 王若虚传·脱脱

    王若虚,字从之,是藁城人。幼年聪明有悟性,就像往日是在文字之间成长的。承安二年(1197)选拔为经义进士。调往..州任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的县令,都有好的政绩,任满,老幼挽留送别,数日才得以成行。若虚被推荐任用为国史院编

  • 唐纪七十五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中景福元年(壬子、892)·司马光

    唐纪七十 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 [1]春,正月,丙寅,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丙寅(二十一日),唐昭宗诏令赦免天下,改年号为景福。 [2]凤翔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五节度使上言:杨守亮容匿

  • 论幼学·梁启超

    西人每岁创新法,制新器者,以十万计。著新书,得新理者,以万计,而中国无一焉。西人每百人中识字者自八十人至九十七八人,而中国不逮三十人。顶同圆也,趾同方也,官同五也,支同四也,而悬绝若此。呜呼!殆天之降才尔殊哉?顾吾尝闻西人之

  • 选举二二·徐松

    考试天头原批:「宋考课与职官全同,存目不录。」【宋会要】淳熙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诏:「干道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指挥,自今考试官并不许差知县,合于旧法内注文改『县丞不得差充考试官』为『知县不得差充考试官』。」 五月九日,臣

  • 礼六一·徐松

    旌表【宋会要】太祖开宝七年,陈州项城民常真父母死,庐墓终丧,负土成坟,不茹荤血。诏旌表门闾。先是,周广顺中已赐旌表,至是再有是命。其后真妻病,子晏割股肉以食母。及死,次子守规徒跣,日一食,庐墓三年。太平兴国八年,又诏旌表之

  • 存学编卷一·颜元

    由道圣人学、教、治,皆一致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孔子明言千圣百王持世成法,守之则易简而有功,失之徒繁难而寡效。故罕言命,自处也;性道不可得闻,教人也;立法鲁民歌怨,为治也。他如予欲无言、无行不与、莫

  • 卷四·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四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钟机【字石城秀水人】问説命高宗云予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此是甘盘不肻仕而逺遯荒野既而迁河迁亳不知所终此颇近理若孔传以为高宗之遯则高宗

  • 卷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九宋 魏了翁 撰【阙】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九

  • 卷十一·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十一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小雅巧言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本章二「幠」字原均误「怃」,今校改。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本韵。○赋也。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本韵。君

  •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十九年一月在晋江佛教会讲──今天是晋江佛教会开成立大会的日子,太虚因游览泉城名胜,得参预此会,心里觉得有无量欢喜;秉此无量欢喜的心,来与到会的学佛同志谈谈。讲到佛教的事情,向来一般人的观念,都以这是寺院僧众的事

  • 小丑之花·太宰治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人间失格》前传,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

  • 洞渊集·李思聪

    北宋仁宗时道士李思聪编撰。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皇祐元年(1049)作者〈进洞天海岳表〉、〈乞进洞天海岳名山图状〉,请求进献《玉清璇玑图》、《洞天五岳图》、《蓬壶灵渎图》、《名山福地图》、《金液还丹

  • 三时系念仪范·中峰明本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第一时佛事诵大阿弥陀经上卷,第二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