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
编译委员会既然决然从北京撤退,搬到香港去,从前在那里写作的人便发起一个惜别会,在什刹海会贤堂聚餐,我不记得是什么人发起了,只记得仿佛人很多,一共有两桌吧,主客当然是关琪桐,主人们里边只有王古鲁还是没有忘记,他那时是替他们译白鸟库吉的著作。大概这编译会迁移的事情决定的颇早,是在民国廿七年的上半年,所以我就赶紧作第二步的打算,因为从前曾在燕京大学教过十年的书,想在里边谋一个位置,那时燕大与辅仁大学因为是教会大学的关系,日本人不加干涉,中国方面也认为在里边任职是与国立的学校没有什么不同。我把这意思告知了在燕大担任国文系主任的郭绍虞君,承他于五月二十日来访,送来燕大的聘书,名义是“客座教授”,功课四至六小时,待遇按讲师论,但增送二十元,以示优异。其后因为决定每星期只去一天,便规定两种功课各二小时,月薪一百元。日记上有这几则记事:
“九月十四日,下午丰一带燕大点名簿来,绍虞约十六日午餐。
这样的不觉过了四个月,转瞬又是一年了。我本不会做诗,不知怎的忽然发起诗兴来,于十二月廿一日写了这三首,仍然照例的打油诗,却似乎正写得出那时的情绪,其词云:
这事件的经过已经约略叙说过了,现在便是想一问询这位暴客的来访的意义与其来源了。这案始终未破,来源当然无从知悉,但这也可以用常识推理而知的。日本军警方面固然是竭力推给国民党的特务,但是事实上还是他们自己搞的,这有好几方面的证据。第一,日本宪兵在这案件上对于被害者从头就取一种很有恶意的态度。一日下午我刚从医院里回家,就有两个宪兵来传我到宪兵队问话,这就是设在汉花园的北京大学第一院的,当时在地下室的一间屋子里,仔细盘问了有两个钟头,以为可能国民党认为党员动摇,因而下手亦未可知。以后一个月里总要来访问一两次,说是联络,后来有一次大言治安良好,种种暗杀案件悉已破获,我便笑问,那么我的这一件呢?他急应道,也快了。但自此以后,便不再来访问了。
过了十天,便是民国廿八年(一九三九)的元旦了。那天上午大约九点钟,燕大的旧学生沈启无来贺年,我刚在西屋客室中同他谈话,工役徐田来说有天津中日学院的李姓求见,我一向对于来访的无不接见,所以便叫请进来。只见一个人进来,没有看清他的面貌,只说一声,“你是周先生么?”便是一手枪。我觉得左腹有点疼痛,却并不跌倒,那时客人站了起来,说道:“我是客。”这人却不理他,对他也是一枪,客人应声仆地。那人从容出门,我也赶紧从北门退归内室,沈启无已经起立,也跟了进来。这时候听见外面枪声三四响,如放鞭炮相似,原来徐田以前当过侦缉队的差使,懂得一点方法,在门背后等那人出来时跟在后面,一把将他拦腰抱住,捏枪的手兜在衣袋里,一面叫人来帮他拿下那凶人的武器。其时因为是阳历新年,门房里的人很多,有近地的车夫也来闲谈,大家正在忙乱不知所措,不料刺客有一个助手,看他好久不出来,知道事情不妙,便进来协助,开枪数响,那人遂得脱逃,而帮忙的车夫却有数人受伤,张三伤重即死,小方肩背为枪弹平面所穿过。
第二,刺客有两个,坐汽车来到后面的胡同,显然是大规模的。但奇怪的是,到家里来找我,却不在我到海甸去的路上,那是有一定的日子和时刻的,在那路上等我可以万无一失,也不必用两个人,一个就尽够用了。民国十五年燕大初搬到海甸的时候,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上学校去的行程道:
禹迹寺前春草生,沈园遗迹欠分明。偶然拄杖桥头望,流水斜阳太有情。
禅床溜下无情思,正是沉阴欲雪天。买得一条油炸鬼,惜无白粥下微盐。
橙皮权当屠苏酒,赢得衰颜一霎红。我醉欲眠眠未得,儿啼妇语闹哄哄。
受伤的人都送到日华同仁医院去医治,小方经过消毒包扎,就算行了,沈启无弹中左肩,没有伤着心肺,就只是弹子在里边,无法取出,在医院里疗养了一个月半,创口好了,也就出了院。我的伤一看似乎很是严重,据医生说前年日本首相滨口雄幸在车站被刺,就是这个部位,虽然一时得救,却终于以此致命。我自己觉得不很痛,以为重伤照例是如此,乃在爱克斯光室里,医生却无论如何总找不着子弹,才知道没有打进去,这时候检查伤口,发现肚脐左边有手掌大的一块青黑色,只是皮面擦破而已,至于为什么子弹没有打进去,谁都不能解说得出来。到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穿衣服,这才一下子省悟了,因为穿一件对衿的毛线衫,扣扣子到第三颗的时候,手触到伤处觉得疼痛,这时乃知道是这颗扣子挡住了那子弹,却也幸亏那时钮扣穿得偏左了一点,如果在正中的话那也无济于事。这扣子乃是一种化学制品,并非金属,却能有此作用,当日警察检查现场,在客室地上拾得一颗子弹,系铅质的已经扁了,上面印有花纹,就是那毛线衣的钮上的。
十六日,上午十一时往朗润园,应绍虞之招,共二席,皆国文系教员,司徒雷登吴雷川亦来,下午三时回家。”
十五日,上午九时雇车出城往燕大,上下午各上一班,午在绍虞处饭,吴雷川亦来,三时后出校,四时顷回家,付车夫一元。
侥幸那一天枪弹打在毛线衣的扣子上,也侥幸那刺客并未打第二枪,所以我得以拾得这一条性命。在一月八日又做了两首打油诗,以为纪念:
不是渊明乞食时,但称陀佛省言辞。携归白酒私牛肉,醉倒村边土地祠。同时在日记上写道:
“十二月廿三日,下午得李炎华信,系守常次女也,感念存殁,终日不愉。前作诗云,流水斜阳太有情,不能如有财有令誉者之摆脱,正是自讨苦吃,但亦不能改耳。”尝以三诗写示在上海的匏瓜庵主人(沈尹默),承赐和诗,末一联云,斜阳流水干卿事,未免人间太有情。指点得很是不错,但如我致废名信中说过,觉得有此怅惘,故对于人世未能恝置,此虽亦是一种苦,目下却尚不忍即舍去也。
“假定上午八时出门,行程如下,即十五分高亮桥,五分慈献寺,十分白祥庵南村,十分叶赫那拉氏坟,五分黄庄,十五分海甸篓斗桥到。”现在却是大举的找上门来,不用简单直捷的办法,岂不是为避免目标,免得人联想到燕大去的事情么?这安排得很巧,但也因此显露出拙来了。我到燕大去当了客座教授,就可以谢绝一切别的学校的邀请,这件事情第一触怒了谁,这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事情。
但思忍过事堪喜,回首冤亲一惘然。饱吃苦茶辨余味,代言觅得杜樊川。忍过事堪喜系杜枚之句,偶从《困学纪闻》中见到,觉得很有意思。我从前喜言苦茶,其实是不懂吃茶,甚为世所诟病,今又说及苦茶,不过渐有现实的意味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四 阳斐 卢潜 崔劼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李百药 卷一百九十二·志第一百四十五·兵六等·脱脱 卷九 漢紀一·司马光 第四十一回 应星变睿宗禅位 泄逆谋公主杀身·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佚名 卷之一千七十六·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四六七 大学士阿桂等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折·佚名 第十章 山东道上·冯玉祥 良时燕婉·胡兰成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王庶传·脱脱 卷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