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
“五四”的情形因为我不在北京,不能知道,但是一个月之后,遇见“六三”事件,我却是“亲眼目睹”的,有些事情便在《每周评论》上反映了出来。五四是大学生干预国政运动的开始,所以意义很是重大,六三则是运动的扩大,中小学生表示同情,援助大学生,出来讲演游行,北洋政府慌了手脚,连忙加以镇压,可是对于幼小学生,到底不好十分乱来,只好遇见就拘捕起来。那一天下午,我在北大新造成的第一院,二楼中间的国文系教授室那时作为教职员联合会办事室的一间屋里,听说政府捉了许多中小学生拘留各处,最近的北路便是第三院法科那里,于是陈百年刘半农王星拱和我四人便一同前去,自称系北大教员代表,慰问被捕学生,要求进去,结果自然是被拒绝,只在门前站着看了一会儿。三院前面南北两路断绝交通,隔着水沟(那时北河沿的沟还未填平)的东边空地上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男女老幼都有,学生随时被军警押着送来,有的只是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走到门前,在门楼上的有些同学,便拍手高呼欢迎他,那看热闹的人也拍手相应。有的老太婆在擦眼泪,她眼看像她孙儿那么大的小学生被送进牢门(虽然这原是译学馆的门)里不见了,她怎能不心酸呢?反动政府对于革命运动的无理的镇压,不但给予革命者本身,也给予一般民众以最好的训练,使得他们了解并同情于革命,往往比运动本身更有效力。
这一天就在混乱中过去了,第二天是六月四日,下午二时至第二院理科赴职教员会,没有什么结果,又回至文科,则门外已驻兵五棚,很有不稳的形势。五日下午仍至文科,三时半出校,步行至前门内警察厅门前,有学生讲演不能通行,大队军警包围着他们,我们正想挤过去,马队便过来冲散行人,有一老翁忽然大怒,说我们平民为什么路都不能走,要奔去马队拼命,好容易由旁人劝止,这一件小事也就可以证明,和平的小市民怎么的被激动而引起反政府的感情,这全由于北洋政府自己的行动,并不单是学生的讲演所能造成的。那一天回到会馆里,在灯下做了一篇《前门遇马队记》,于次日上午往北大上课的时候,送到图书馆主任室交给守常,请他编入《每周评论》,那天似是星期五,所以可能在下一期上登了出来了。其文曰:
“中华民国八年六月五日下午三时后,我从北池子往南走,想出前门买点什物。走到宗人府夹道,看见行人非常的多,我就觉得有点古怪。到了警察厅前面,两旁的步道都挤满了,马路中间站立着许多军警。再往前看,见有几队穿长衫的少年,每队里有一张国旗,站在街心,周围也是军警。我还想上前,就被几个兵拦住。人家提起兵来,便觉得害怕。但我想兵和我同是一样的中国人,有什么可怕呢?那几位兵士果然很和气,说请你不要再上前去。我对他说,‘那班人都是我们中国的公民,又没拿着武器,我走过去有什么危险呢?’他说,‘你别见怪,我们也是没法,请你略候一候,就可以过去了。’我听了也便安心站着,却不料忽听得一声怪叫,说道什么‘往北走!’后面就是一阵铁蹄声,我仿佛见我的右肩旁边,撞到了一个黄的马头。那时大家发了慌,一齐向北直奔,后面还听得一阵马蹄声响和怪叫。等到觉得危险已过,立定看时,已经在‘履中’两个字的牌楼底下了。我定一定神,再计算出前门的方法,不知如何是好,须得向哪里走才免得被马队来冲。于是便去请教那站岗的警察,他很和善的指导我,教我从天安门往南走,穿过中华门,可以安全出去。我谢了他,便照他指导的走去,果然毫无危险。我在甬道上走着,一面想着,照我今天遇到的情形,那兵警都待我很好,确是本国人的样子,只有那一队马煞是可怕。那马是无知的畜生,它自然直冲过来,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但我仿佛记得那马上似乎也骑着人,当然是兵士或警察了。那些人虽然骑在马上,也应该还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何至任凭马匹来践踏我们自己的人呢?我当时理应不要逃走,该去和马上的‘人’说话,谅他一定也很和善,懂得道理,能够保护我们。我很懊悔没有这样做,被马吓慌了,只顾逃命,把我衣袋里的十几个铜元都丢了。想到这里,不觉已经到了天安门外第三十九个帐篷的面前,要再回过和他们说,也来不及了。晚上坐在家里,回想下午的事,似乎又气又喜。气的是自己没用,不和骑马的人说理,喜的是侥幸没有被马踏坏。于是提起笔来,写这一篇做个纪念。从前中国文人遇到一番危险,事后往往做一篇什么思痛记或虎口余生记之类。我这一回虽然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在我却是初次。我从前在外国走路,也不曾受过兵警的呵叱驱逐,至于性命交关的追赶,更是没有遇着过。如今在本国的首都却吃了这一大惊吓,真是出人‘意表之外’,所以不免大惊小怪,写了这许多话。可是我决不悔此一行,因为这一回所得的教训与觉悟比所受的侮辱更大。”
这篇文章写的并不怎么的精采,只是装痴假呆的说些讽刺话,可是不意从相反的方面得到了赏音,因为警察厅注意《每周评论》,时常派人到编辑处去查问,有一天他对守常说道:“你们的评论不知怎么总是不正派,有些文章看不出毛病来,实际上全是要不得。”据守常说,所谓有些文章即是指的那篇《遇马队记》,看来那骑在马上的人也隔衣觉着针刺了吧。
猜你喜欢 卷九十 天禧元年(丁巳,1017)·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杨仲良 第五十四回 弈统帅因间致败 陈军门中炮归仁·蔡东藩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八·陈邦瞻 天聪元年一月至天聪六年六月·蒋良骐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一百四十五 曹寅奏陈商议刻书并审科场事摺·佚名 绎史卷二十·马骕 三国志补注卷一·杭世骏 永王李聑传·欧阳修 卷十七·鄂尔泰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