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九七 拾遗辛

我的杂学 一九四四年从四月到七月,写了一篇《我的杂学》,共有二十节,这是一种关于读书的回忆,把我平常所觉得有兴趣以及自以为有点懂得的事物,简单的记录了下来。虽然末后的结论里也承认说,这可以说是愚人的自白,实际也写得不大高明,假如现在来改写的话,可能至少要减少到一半以上,但是既然写成了,删改也似乎可以不必,所以现今仍照原样的保存了。

一,引言 小时候读《儒林外史》,后来多还记得,特别是关于批评马二先生的话。第四十九回高翰林说:

二,古文 日本旧书店的招牌上多写着和汉洋书籍云云,这固然是店铺里所有的货色,大抵读书人所看的也不出这范围,所以可以说是很能概括的了。现今也就仿照这个意思,从汉文讲起头来。

“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也是不中的。那马先生讲了半生,讲的都是些不中的举业。”又第十八回举人卫体善卫先生说:

“他终日讲的是杂学。听见他杂览到是好的,于文章的理法他全然不知,一味乱闹,好墨卷也被他批坏了。”这里所谓文章是说八股文,杂学是普通诗文,马二先生的事情本来与我水米无干,但是我看了总有所感,仿佛觉得这正是说着我似的。我平常没有一种专门的职业,就只喜欢涉猎闲书,这岂不便是道地的杂学,而且又是不中的举业,大概这一点是无可疑的。我自己所写的东西好坏自知,可是听到世间的是非褒贬,往往不尽相符,有针小棒大之感,觉得有点奇怪,到后来却也明白了。人家不满意,本是极当然的,因为讲的是不中的举业,不知道揣摩,虽圣人也没有用,何况我辈凡人。至于说好的,自然要感谢,其实也何尝真有什么长处,至多是不大说诳,以及所说多本于常识而已。假如这常识可以算是长处,那么这正是杂览应有的结果,也是当然的事,我们断章取义的借用卫先生的话来说,所谓杂览到是好的也。这里我把自己的杂学简要的记录一点下来,并不是什么敝帚自珍,实在也只当作一种读书的回想云尔。民国甲申(一九四四)四月末日。

我开始学汉文,还是在甲午以前,距今已是五十余年,其时读书盖专为应科举的准备,终日念四书五经以备作八股文,中午习字,傍晚对课以备作试帖诗而已。鲁迅在辛亥曾戏作小说,假定篇名曰“怀旧”,其中略述书房情状,先生讲《论语》志于学章,教属对,题曰红花,对青桐不协,先生代对曰绿草,又曰,红平声,花平声,绿入声,草上声,则教以辨四声也。此种事情本甚寻常,唯及今提及,已少有知者,故亦不失为值得记录的资料。我的运气是,在书房里这种书没有读透。我记得在十一岁时还在读“上中”,即《中庸》的上半卷,后来陆续将经书勉强读毕,八股文凑得起三四百个字,可是考不上一个秀才,成绩可想而知。语云,祸兮福所倚。举业没有弄成功,但我因此认得了好些汉字,慢慢能够看书,能够写文章,就是说把汉文却是读通了。汉文读通极是普通,或者可以说在中国人正是当然的事,不过这如从举业文中转过身来,它会附随着两种臭味,一是道学家气,一是八大家气,这都是我所不大喜欢的。本来道学这东西没有什么不好,但发现在人间便是道学家,往往假多真少,世间早有定评,我也多所见闻,自然无甚好感。家中旧有一部浙江官书局刻方东树的《汉学商兑》,读了很是不愉快,虽然并未因此被激到汉学里去,对于宋学却起了反感,觉得这么度量褊窄,性情苛刻,就是真道学也有何可贵,倒还是不去学他好。还有一层,我总觉得清朝之讲宋学,是与科举有密切关系的,读书人标榜道学作为求富贵的手段,与跪拜颂扬等等形式不同而作用则一。这些恐怕都是个人的偏见也未可知,总之这样使我脱离了一头羁绊,于后来对于好些事情的思索上有不少的好处。八大家的古文在我感觉也是八股文的长亲,其所以为世人所珍重的最大理由我想即在于此。我没有在书房里学过念古文,所以摇头朗诵像唱戏似的那种本领我是不会的,最初只自看《古文析义》,事隔多年几乎全忘了,近日拿出安越堂平氏校本《古文观止》来看,明了的感觉唐以后文之不行,这样说虽然有似乎是明七子的口气,但是事实无可如何。韩柳的文章至少在选本里所收的,都是些《宦乡要则》里的资料,士子做策论,官幕办章奏书启,是很有用的,若以文论不知道好处在哪里。念起来声调好,那是实在的事,但是我想这正是属于八股文一类的证据吧。读前六卷的所谓周秦文以至汉文,总是华实兼具,态度也安详沉着,没有那种奔竞躁进气,此盖为科举制度时代所特有者,韩柳文勃兴于唐,盛行至于今日,即以此故,此又一段落也。不佞因为书房教育受得不充分,所以这一关也逃过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很侥幸,假如我学了八大家文来讲道学,那是道地的正统了,这篇谈杂学的小文也就无从写起了。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八·志第十四·历八·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八·徐梦莘
  卷一百二十二·杨士奇
  卷五十二下·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纪昀
  一三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数目及统俟明春汇解折·佚名
  四○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目录清单折·佚名
  世家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三十一·郑麟趾
  二五 漫画与画谱·周作人
  徐伯阳传·姚思廉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李延寿
  曾肇传·脱脱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由汉武帝至王莽】·钱穆
  卷十 礼五(吉礼 )·龙文彬
  卷二十八、乾隆极盛·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谢直·唐圭璋

      直元名希孟,避宁宗讳,改名直,字古民,台州黄岩人。从陆九渊游。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历太社令,嘉定十五年(1222),添差嘉兴府通判   卜算子   赠妓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

  • 卷四·阮阅

      ●卷四·孝义门  唐人与亲别而复归,谓之拜家庆。卢象诗云:“上堂家庆毕,顾与亲思(恩)  迩。”孟浩然诗云:“明朝拜家庆,须著老莱衣。”〔葛常之《韵语阳秋》卷一○〕  荆公初去临川诗云

  • 巻十·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明 胡震亨 撰评彚六自景龙始剏七律诸学士所制大都铺扬景物宣诩防游以富丽竞工亡论体变未极声病亦多未调开元以还喆匠迭兴研揣备至于是后调弥纯前美益鬯字虚实互用体正抝毕摄七言能事始尽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年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兵部题覆套虏沙火铁把四酋每因挟赏不遂扰我边疆屡犯屡挫挫而亦复犯今乃归我人口而纳我九九之数也盖知挫败以后市赏又失此其势似屈意似恭直应以犬羊之道纳之请将沙计火落赤铁雷把兔姑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正月戊寅朔 上不御殿文武群臣朝觐官及四夷贡使上表望阙拜贺大学士叶向高诣宫门外叩头庆贺○庚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壬午 皇太子第一女薨礼如 皇太子第四女例○大学士叶向高上言青阳肇布

  •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十五·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六月戊寅朔。陆军部邮传部奏、铁路之设。以利于师行者为最重。是以各国官商铁路。皆有军事输送。以及军事供用之制。中国铁路。方始萌芽。成立之始。有官办商办借款代办之不同。官办各路。本属休戚相关

  •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七。宾礼。迎北朝诏使仪。○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殿庭肃拜次宰臣侍臣阁门南班肃拜 立后屈使馆伴执事俱入殿庭肃拜讫。 阁门舍人

  • 卷二百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封建考元太宗八年七月诏以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宪宗二年七月诏以中州封同姓宪宗六年春定拟诸王岁赐钱谷元史诸王表曰元兴宗室驸马通称诸

  • 十四年·佚名

    (己未)十四年大明嘉靖三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癸酉朔,上具冕服,率百官,行望闕禮于勤政殿庭,又賀聖烈仁明大王大妃及恭懿王大妃。禮畢御殿上,受百官賀,入大內,進豐呈于兩殿。午時,具翼善冠、袞龍袍,御勤政殿,行會禮宴,承旨、史官等入

  • 卷三十六·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三十六    宋 卫湜 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郑氏曰饩廪也孔氏曰此一

  • 卷二·王应麟

    王 《郑氏谱》曰:王者,周东都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豫州太华、外方之间,北得河阳,渐冀州之南。始,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既成,谓之王城,是为东都,今

  • 孟夏纪第四·吕不韦

    孟夏原文: 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 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

  • 大六壬秘本·金正音

    神后属子,其数九,味咸,女虚危三宿三位。 子加日上,乘天后,为小女。子加小吉,加土,为老妇。子乘六合,为匪类。 五子加日辰为公姑。子加酉为孀妇。子加辰作虎为军妇。子加卯作常为娼妓。 亥加子为孩童。子加亥作天空为幼女。

  • 隋史遗文·袁于令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袁于令编撰,刊印于崇祯六年(1633)。全书十二卷六十回。今存名山聚藏板本,全称《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本书说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和唐代开国的故事。《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

  • 谈龙集·周作人

    论文集。周作人著。1927年12月开明书店出版。本书收入文艺短论44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泛谈文艺问题的,又有对中、外文学的评论; 既谈民间文艺,又论儿童文学;既论性爱,又谈翻译……。关于文艺的论文有《文艺批评杂话》

  • 南宋馆阁录·陈骙

    10卷,又续录10卷。陈骙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 (1132) 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与

  • 经稗·郑方坤

    十二卷。清郑方坤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之曰“稗”,犹如正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