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三 五年间的回顾

在南京的学堂里五年,到底学到了什么呢?除了一点普通科学知识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是也有些好处,第一是学了一种外国语,第二是把国文弄通了,可以随便写点东西,也开始做起旧诗来。这些可以笼统的说一句,都是浪漫的思想,有外国的人道主义,革命思想,也有传统的虚无主义,金圣叹梁任公的新旧文章的影响,杂乱的拼在一起。这于甲辰乙巳最为显著,现在略举数例,如甲辰“日记甲”序云:

“世界之有我也,已二十年矣,然廿年以前无我也,廿年以后亦必已无我也,则我之为我亦仅如轻尘栖弱草,弹指终归寂灭耳,于此而尚欲借驹隙之光阴,涉笔于米盐之琐屑,亦愚甚矣。然而七情所感,哀乐无端,拉杂记之,以当雪泥鸿爪,亦未始非蜉蝣世界之一消遣法也。先儒有言,天地之大,而人犹有所恨,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不亦傎乎,然则吾之记亦可以不作也夫。甲辰十二月,天欷自序。”是岁除夕记云:

那时候开始买佛经来看。最初是十二月初九日,至延龄巷金陵刻经处买得佛经两本,记得一本是《投身饲饿虎经》,还有一本是经指示说,初学最好看这个,乃是《起信论》的纂注。其实我根本是个“少信”的人,无从起信,所以始终看了“不入”,于我很有影响的乃是投身饲虎的故事,这件浪漫的本生故事一直在我的记忆上留一痕迹,我在一九四六年做《往昔三十首》,其第二首是咏菩提萨埵,便是说这件事的,前后已经相隔四十多年了。

然予之主义,非仅乐生,直并乐死。小除诗云: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百岁良悠悠,白日催人尽。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可以见之。”这里的思想是很幼稚的,但却是很真挚,因为日记里一再的提及,如乙巳元旦便记着:

丙午(一九〇六)年以后,因为没有写日记,所以无可依据了,但是有一篇《秋草闲吟序》,是那年春天所作,诗稿已经散逸,这序却因鲁迅手抄的一本保存在那里,现在得以转录于下:

“是日也,贺者贺,吊者吊,贺者无知,吊者多事也。予则不喜不悲,无所感。”又初七日记云:

“岁又就阑,予之感情为何如乎,盖无非一乐生主义而已。除夕予有诗云:东风三月烟花好,秋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可以见之。

“予家会稽,入东门凡三四里,其处荒僻,距市辽远,先人敝庐数楹,聊足蔽风雨,屋后一圃,荒荒然无所有,枯桑衰柳,倚徙墙畔,每白露下,秋草满园而已。予心爱好之,因以园客自号,时作小诗,顾七八年来得辄弃去,虽裒之可得一小帙,而已多付之腐草矣。今春无事,因摭存一二,聊以自娱,仍名秋草,意不忘园也。嗟夫,百年更漏,万事鸡虫,对此茫茫,能无怅怅,前因未昧,野花衰草,其迟我久矣。卜筑幽山,诏犹在耳,而纹竹徒存,吾何言者,虽有园又乌得而居之?借其声,发而为诗,哭欤歌欤,角鸱山鬼,对月而夜啸欤,抑悲风戚戚之振白杨也。龟山之松柏何青青耶,茶花其如故耶?秋草苍黄,如入梦寐,春风虽至,绿意如何,过南郭之原,其能无惘惘而雪涕也。丙午春,秋草园客记。”在这里青年期的伤感的色彩还是很浓厚,但那些烂调的幼稚笔法却已逐渐减少了。上文说过的诗句,“独向龟山望松柏,夜乌啼上最高枝”,大抵是属于这一时期的,这里显然含着怀旧的意味。乙巳二月中记云:

“世人吾昔觉其可恶,今则见其可悲,茫茫大地,荆蕙不齐,孰为猿鹤,孰为沙虫,要之皆可怜儿也。”

“过朝天宫,见人于小池塘内捕鱼,劳而所获不多,大抵皆鳅鱼之属耳。忆故乡菱荡钓鲦,此乐宁可再得,令人不觉有故园之思。”这与辛丑鲁迅的《再和别诸弟原韵》第二首所云:“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共养花”,差不多是同一样的意思。

猜你喜欢
  志第六 礼三·沈约
  卷五十·毕沅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七·杨仲良
  梁公九谏 全文·佚名
  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并戕梁元帝 诛僧辩再立晋安王·蔡东藩
  ◎伪经济局长许江的“德政”·佚名
  朱子年谱考异卷一·王懋竑
   第三节 英国·老舍
  三四九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二九八 安徽巡抚李质颖奏查缴伪妄书籍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佚名
  卷十三·司马贞
  王德传·令狐德棻
  段文振传·魏徵
  骆问礼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三·焦竑

      南京兵部二(尚書二 侍郎 郎中 主事)   ◆尚書二   劉端簡公采傳(耿定向)   南京兵部尚書郭襄靖公應聘墓誌銘(陳經邦)   又傳(海瑞)   贈太子少保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月□□公武卿神道碑銘   □所吳公文華

  • ●卷二百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六。   起绍兴十六年五月,尽绍兴十九年十二月。   绍兴十六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十月何铸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绍兴十七年三月四日丁卯牛皋卒。  

  •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佚名

    宋孝宗四辛卯乾道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加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明慈太上皇后。癸未,上谕辅臣曰:『前日奉上册宝,太上圣意甚悦。翌日过宫侍宴,邦家非常之庆,汉、唐所无也。』又曰:『本朝家

  • 卷七十二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二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九下 技术 吴 吴范 刘惇 赵逹【皇象】 陈训 葛洪 谨案吴范传阙 刘惇字子仁平原人也遭乱避地客游庐陵事孙辅以明天官达占数显

  • 金佗稡编卷十一·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一宋 岳珂 撰家集二奏议上乞赴行在奏禀边防奏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後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臣岳飞状奏准枢密院劄子令臣依已

  • ·祭溺海文·丁曰健

    维大清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五月壬辰朔越祭日癸卯,福建台湾道徐宗干等谨陈羊一、豕一、清酒、面饭,致祭于海洋溺亡兵民之灵而告之曰:呜呼!自戊申履任未久,惨闻官兵沉溺者百数十员名,商民死者尚不知凡几;旅魂渺渺,

  • 卷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一明 俞汝楫 编科试备考试法初行科举成式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塲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

  • 卷三百二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时翰林学士宋祁议减边兵上奏曰臣本书生不当妄言兵革但以事势料之参验今古有灼然易了者敢为奏请臣伏见自古

  •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佚名

    【提要】 这是古人尊重法治的名篇。卫君就是付再大的代价,也要使国家的法令得到彰现,使法治精神能够教化民众,使为政者树立信用。中国传统中尚且如此推崇法治,何况现今吸收西方法治精神的当代社会呢? 【原文】 卫嗣君时,胥

  • 卷六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九刑部听断凡鞫狱官听讼依原告人本状推问不得於状外别求他事摭拾人罪谳狱必研讯实情得确供孚合廼定爰书囚不能自书者吏録供辞读之两造允服乃丽

  • 序言(唐德刚)·李宗仁

    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最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 李宗仁先生用了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四恩赉二【加恩外藩一】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六日上允蒙古内五十旗王以下台吉他布囊以上於五十二年诣阙朝贺仍诏厚其资粮以示柔远至意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二十日理藩院题为内五十旗王以下台

  • 卷二十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第三之六大司乐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正义郑氏康成曰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灋其遗礼可灋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

  •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尔时金刚手菩萨。宣说此决定不空最上善巧微妙广大不可思议甚深之法。所有尽无尽成就法。皆悉能成。行人当随意随处。结跏趺坐心意调柔。然後以左手结坚固一切智樱安於左胯之侧。右手戏掷金刚杵。以金刚三业成就故。是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無闕品第七十九之二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實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所謂般若   波羅蜜多乃至布施波羅蜜多皆不可取.色乃至識亦不可取.眼處乃至意處亦不可

  • 佛说文陀竭王经·佚名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于屏处思惟。世间人略厌五所思者少。至死不知厌足者多。阿难日中后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白佛言。我于屏处思惟。世间人略厌五所思者少。至死不知厌足者

  • 华严法界玄镜卷上·澄观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余覃思大经薄修此观。罗其旨趣已在疏文。恐堕业于深经。少赞演兹玄要。精诚之者时一发扬。数子恳求叩余一阐。咸言注想访友寻源。或学或传遍求众释。积岁疑滞今方焕焉。夕惕勤勤愿释深旨。

  • 杜征南集·杜预

    文集。西晋杜预(222—284)撰。一卷。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著作家。司马懿之婿,仕魏历相府参军、镇西长史。入晋累官河南尹、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灭吴有功,封当阳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