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五 去乡的途中二

我将离去绍兴的一个月以前,那个曾任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监督的叔祖椒生公终于去世了。他的顽固和迷信都是小事情,顶不行者是假道学,到得晚年便都暴露出来,特别是关于女色方面,所以在《回忆鲁迅房族和社会环境三十五年间的演变》中间,著者“观鱼”是椒生公的胞侄,也只有感慨的说道:

“但他到了将近古稀的时候,突然的变了,一反以前的道学面孔,竟至沦于荒谬。”他的儿媳本来并不是怎么的好,现在却更为家人所看不起,于二月廿一的夜里死了,也不知道是几点钟死的,入殓的时候亲丁都藉口避忌,躲了开去,只剩下我们几个疏远的本家在场送殓,“中”字派芹侯的次子仲皋,也是椒生公的侄辈,人甚洒脱有趣,看见入殓时无人给死人“捧头”,这本是儿子的职务,他就笑着自告奋勇说:

我将启行的前两天,第五中校的同事十四人为我饯别于偏门外快阁的花园。饯行也是平常的事,似乎不值得记,我在这里记的是那地方,因为据今人尹幼莲在《绍兴地志述略》第十四章里所说:

丁巳年(一九一七)三月廿七日晚,我从绍兴启行,同了我的兄弟和工人王鹤招坐了一只中船,到曹娥埠去。绍兴城至曹娥是一站水路,这是在曹娥江东边,渡江便是上虞县界,地名百官,据传说是虞舜的典故,那时浙江铁路才造了一段,从宁波通到百官镇。我往北京去,这样的走法,目的是顺路从宁波过,一看伯升叔,他在联鲸军舰上任“轮机正”,便是俗语说的“大伡”,那时正停泊在宁波。我们于次日廿八日晨到曹娥,就过江在百官坐火车,八时开车,十一时到宁波,住江北岸华安旅馆。伯升叔来访,因一同进城,至率春楼饮茶,并吃饭,遂回寓,谈至十一时睡。廿九日晨,打发三弟鹤招回去,同伯升叔至新宁绍轮定舱位,饮茶于江岸,旋下船,下午四时半开轮,伯升叔别去。这两天的事情我在这里就照日记所记的直抄了,原因是借此来做一点记念,因为我这算是与伯升叔的最后一次的会面了。查戊午(一九一八)年日记一月项下记云:

“白门随侍,曾几何时,忆当年帷后读书,窃听笑言犹在耳。玄室永潜,遂不复返,对此日堂前设奠,追怀謦欬一伤神。”他的一生纯是为假道学所害,在南京的时代尝同伯升给他起一个诨名是“圣人”,觉得这个名字很得要领,实在可以当作他的谥法用了。我于三月廿七日由绍兴起程往宁波,是日恰值椒生公的“五七”,中午往拜后,随于傍晚下船往曹娥去了。

“暂且由我来当临时的孝子也罢。”次日他的儿子仲翔叫我替他做一副联,那时就给他杂凑道:

“数十年鞠养劬劳,真是恩并昊天,至今饱食暖衣,固无弗尽由慈荫。廿余日淹留床箦,遽尔痛兴风木,并此啜粟饮水,亦不容长报春晖。”我自己也做了一副,于第三日送过去,其词曰:

“快阁,在城西南三里,宋陆放翁小楼听雨处。”据说放翁诗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句,即是在这里所做的。快阁在常禧门外跨湖桥边,俗称偏门外,正是鉴湖的胜处,近处有桥名为“杏卖桥”,也是用这典故的。但是那七言律诗的题目,却是“临安春雨初霁”,乃是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丙午初春在杭州所作,与快阁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快阁的花园也只是那么一回事,平凡局促的,看不出好处在哪里,和前后看见的娱园与苏州留园一样,虽然大小有点差别。所以我这一回的快阁饯别也只是徒有其名,在花厅里设席宴饮,就那么走散便算了。

“廿七日,得廿三日家信,云升叔在宁病故。”后来检查关系文件,云在阴历十二月初九日身故,可能这就是一月廿一日,次日得到电报,又次日乃寄此信。这样计算起来,他也是刚得年三十七岁,就是俗传过了本寿,同我的父亲正是一样。他虽然是我的叔父,但是比我只大得两岁,从前在家里念书,后来进南京的学堂,也有好几年全在一起,关系都是很好的,如今回想起来,绝无一点欺侮或什么不愉快的事迹。他为人很聪明,但只是不用功,性喜玩耍,可是性情和易,不喜欢和人闹别扭,他对于我们小辈尚且如此,何况并辈以及他所视为尊长的人呢。他平常对于我的祖母和母亲都非常尊敬,常说“长嫂如母”的古老话,因此对于家里其实是我的母亲做主代定的婚姻,也不敢表示反抗,终于酿成家庭的悲剧。母亲也有她自己的旧的看法,她常说道,一家的主妇如不替子女早点解决婚事,那就失了主妇的资格。她替伯升订定了松陵傅家的一头亲事,伯升见不能躲避,于壬子十一月廿四日结了婚,带到武昌去,不久却回来了,当初不敢抗争,后来想要离婚,这明明是不可能的了。到了伯升死后,家里有一个傅氏太太,当地又有一个徐氏太太,和一个小孩据说还有遗腹,抚恤费除还债余剩只有二百五十元,四六分得,有小孩的多得了五十元,就是这样了事了。我在这里详细的把这事写出来,意思是给伯升做个供养,说明他的善良成为他的缺点,而尊长的好意乃反是祸根,想起来时是很可叹息的。

我此次北行,仿佛是一个大转折,过去在南京时代很有关系的椒生公和从小就是同学似的伯升,适值都在这个时期过去了,似乎在表示时间的一个段落吧。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六·李心传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一五○九 寄谕礼部尚书纪昀原办文津阁书错讹不一而足·佚名
  一四三六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刘权之等已到盛京校阅文溯阁全书折·佚名
  卷六 武帝纪 第六·班固
  郭璞传·房玄龄
  卷三百五十·杨士奇
  卷一·赵汝愚
  卷四十六·佚名
  凡例八则·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佚名
  50.刘邦和项羽·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场·田汉

    渔翁 (上,唱[摇板〕)恨敌寇无端把反造,强掳渔船搭浮桥。老汉也曾苦哀告,七岁的孙儿水内抛。不顾性命把义士找……阮复成 (上,唱[快板〕)汉阳城外杀气高。不怕敌人赶不跑,只怕人心不一条。急忙忙哪顾得年纪老!(与渔翁撞,倒介)渔翁

  • 高祖纪三·薛居正

    天福三年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己酉,百官守司,以太史先奏日蚀故也。至是不亏,内外称贺。壬戌,是夜以上元张灯于京城,纵都人游乐,帝御大宁宫门楼观之。丙寅,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和凝兼判度支;工部侍郎、判度支

  • 卷四·岳珂

      寿星通犀带   德寿在北内,颇属意玩好。孝宗极先意承志之道,时罔罗人间,以共怡颜。会将举庆典,市有北贾,携通犀带一,因左珰以进于内。带十三銙,銙皆正透,有一寿星,扶杖立。上得之喜,不复问价,将以为元日寿卮之侑。贾索十万

  • 五五五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查明沈德潜子嗣及家藏逆书情形·佚名

    五五五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查明沈德潜子嗣及家藏逆书情形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奉上谕:沈德潜并无为国家出力之处,朕特因其留心诗学,且怜其晚

  • 纲鉴易知录卷四·吴楚材

    周纪釐王纲 庚子,周釐王元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夏六月,齐人灭遂。纪 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齐人灭遂而戍之。纲 冬,鲁侯会齐侯盟于柯。纪 齐桓公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

  • 词章·吕坤

      六经之文不相师也,而后世不敢轩轾。后之为文者,吾惑矣。  拟韩临柳,效马学班,代相祖述,窃其糟粕,谬矣。夫文以载道也,苟文足以明道,谓吾之文为六经可也。何也?与六经不相叛也。否则,发明申、韩之学术,饰以六经之文法,有道君

  • 卷七十五·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七十五   宋 程公说 撰楚世本第二共王       康王郏敖共王【諡法敬长奉上曰共】【名审庄王子宣十八年嗣立明年改元至襄十三年卒在位三十一年】成公经二年冬楚师郑师侵卫十有一月公

  • 卷三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一天子之孝课农桑借田附礼记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今谓之犁耜其鋭而耒其柄也】措之于参【参乘】保【衣也】介【甲也】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借天

  • 五诰解卷二·杨简

    酒诰王若曰明大命于妹妹纣所都今因余民所居使康叔昭天之大命也无失德则为昭明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毖者致谨戒虑庶谓邻国诸侯心悦诚服而听命者文王告谕戒慎之及于庶士越及也少正其

  • 法华义疏卷第十·吉藏

    都干缘沙门 素庆谨志法华义疏卷第十胡吉藏撰安乐行品第十四释安乐行凡有六门。一来意门。二释名门。三开合门。四体相门。五阶位门。六同异门。来意门者亦有二义。一者成前。二者开后。成前者凡有三意。一者佛教声闻

  •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毕竟地摄取品第二菩萨摩诃萨修一切行时有六事善摄众生。一者至心摄取。二者增益摄取。三者取摄取。四者究竟摄取。五者不毕竟摄取。六者后摄取。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

  • 卷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二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翠岩寺语录元旦。上堂。拈香祝圣毕。乃云。九上三登。持灯觅火。百城遍历。入海算沙。布毛吹落西子湖。婆儿气象。脚尖踢破飞鸢岭。三老生涯。无著天

  • 集外集·鲁迅

    杂文集。鲁迅著。上海群众图书 公司1935年出版。收1903—1933年所作诗文 四十六篇,序言一篇,附录《〈奔流〉编校后记(一 —十二)》十二篇。本书之作为至1933年止所 出版的杂文集未收者,故名。1934年由杨霁云 搜集编成,鲁

  • 论学绳尺·魏天应

    文章总集。宋魏天应编。十卷。 专为当时科举应试写作论说文而编写。所选之 文分为十卷,甲集十二篇,乙至癸集俱十六篇, 每两篇立为一格,如“立说贯题格”、“贯二为一 格”等,共七十八格。每题先标出处,次举立说 大意,而缀以

  • 欧游杂记·朱自清

    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34年9月初版。本书为作者1932年5月至6月游历欧洲5国12处名胜的纪行文集,除《序》之外,收入《威尼斯》、《罗马》、《莱茵河》、《巴黎》等游记10篇,附录《西行通讯》2篇。《威尼斯》、《佛罗伦司

  • 学林·王观国

    宋代笔记。10卷。王观国著。《学林》书名,系取《汉书·叙传》“正文字惟学林”之语。宋人引述此书,或称《学林》,或称《学林新编》,后世传本则通称《学林》。本书是较为专门的学术笔记,以考辨文字的形体、音韵和字义为主,博

  • 寓意草·喻昌

    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

  • 耻言·徐祯稷

    二卷,清徐祯稷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南扶山房重刻本一册山大。本书是《儒林宝训丛书》之一,收录了前人撰写的山居琐记。以帮助读者了解儒家先哲箴言语录的概貌,领略历代儒生学士奇言妙语的风采,汲取中华仁人志士劝世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