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七 绍兴县馆一

绍兴县馆当时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这地方有点不大好,因为是个南北胡同,北头的就叫北半截胡同,它的出口即是那有名的菜市口,——是前清时代杀人的地方,所谓刑人于市,与众共弃之,就是古人所说的“弃市”。在那时没有几年前,戊戌政变时杀“六君子”,庚子义和团起事时杀那“三忠”和许多难民,都在那地方,就是西鹤年堂药店所在的丁字街口。似乎明朝杀人还在靠北,因为我看那明末的有名屠杀案之一的剐郑鄤案的纪载,是在西四牌楼举行的,那里一个牌楼标明“大市街”字样,便说明是那遗迹,但现在那牌坊却早已不见了。或者在清朝早已改在菜市口,所以这里就发生了一种神奇的传说,说在“弃市”的那一天夜里,那里常出现一只异乎寻常的大狗,来舔血吃,偶然被人看去,便一道火光,冲上天去,人们才知道它是“神獒”,不是普通的狗。我们不在三更半夜里出门的人,轻易不会得遇见它,但是那与众共弃的人,却不免有碰见的可能,有如我过去在故乡清早上“大街”去,走过轩亭口,那时路上还没有行人,却看见有两个赤脚朋友,倒卧在街心,——轩亭口也是一个丁字街,与菜市口一样,上身合盖着一张草荐,虽然没有揭起来看,但我知道大概是没有头的。还有一回是在南京,徒步走过制台衙门,在前面的马路边上,看见躺着一个死尸,赤膊反剪着两手,身子颇为肥壮,穿了一条类似绸类的袴子,头也没有了,但是杀得很是高明,旁边挖了一个小坑,血都聚在里边,没有乱喷。我从旁边走过,看得很是清楚,心里纳闷,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近处又无一人可以打听,我便只能独自推想,这大约是衙门里的人,因为坏事发觉,赶紧请“王命”把他干掉了,俾大事化小,这也是一种标准的官僚主义吧。这两回的经验都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可是至今留下一个不愉快的印象,终于不能忘记,幸而自从民国成立以来,北京杀人换了地方,不再在菜市口,改在天桥了,使得我们出入自由,夜里固然免得遇着神獒,白天也不至于遇到什么东西,会得引起了梦魇。

绍兴县馆在名义上是绍兴县人的会馆,所谓会馆乃是来北京应考的人的公寓,有些在京候补的官,自己没有公馆的或者也住在那里。这是山阴会稽两县的人所共有的,从前称为“山会邑馆”,自从宣统年间废除府制,将山阴会稽合并,称作绍兴县以后,这也就改称为“绍兴县馆”了。但是绍兴人似乎有点不喜欢“绍兴”这个名称,这个原因不曾深究,但是大约总不出这几个理由。第一是这不够古雅,於越起自三代,会稽亦在秦汉,绍兴之名则是南宋才有。第二是小康王南渡偷安,使用吉祥字面做年号,妄意改换地名,这是很可笑的事情。第三是绍兴人满天飞,《越谚》也登载“麻雀豆腐绍兴人”的俗语,谓三者到处皆有,实际是到处被人厌恶,即如在北京这地方绍兴人便不很吃香,因此人多不肯承认是绍兴人,鲁迅便是这样,人家问他籍贯,只答说是浙江。旧绍兴府属八县的会馆,向来也称为“越中先贤祠”,这原因自然是先贤始自范蠡(?是否待考,但里边没有汉代的王充,因为李越缦说他讲父亲的坏话,所以把他扣除了!)那时没有绍兴府名称呢。一总计算起来,浙江十一府的名号,绍兴要算顶是寒伧的了。我之所以讨厌这个名称,其理由完全是为了那第二个,其实假如他用了“建炎”两字做地名,那就没有这样可憎,因为里边颂圣的份子比较的少了。

从前的山会邑馆里也有一间房间,供奉着先贤牌位,这是馆里边的正厅,名字叫做“仰蕺堂”,一望而知是标榜刘蕺山的了,因为这里既然没有那为李越缦所不喜欢的王仲任,连王阳明与黄太冲都不在内,这是因为他们是外县人的关系,所以这个招牌便落下在《人谱》著者的身上了。我虽是在会馆住过三年,但对于先贤是哪些人,终于没有弄清楚,其原因固然由于对刘蕺山等人没有什么兴趣,那仰蕺堂终年关闭,平时不好闯进去,一年有春秋两次公祭,我也没有参加过。公祭择星期日举行,在那一天鲁迅总是特别早起,我们在十点钟以前逃往琉璃厂,在几家碑帖店聊天之后到青云阁吃茶和点心当饭,午后慢慢回来,那公祭的人们也已散胙回府去,一切都已恢复了以前的寂静了。

猜你喜欢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卷四百十九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卷三十九 至道二年(丙申,996)·李焘
  卷之二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第六册 天命三年正月至闰四月·佚名
  通志卷十五下·郑樵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佚名
  卷六十·傅恒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六·裴骃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司马迁
  鲁悉达传·李延寿
  高阳王元雍传·李延寿
  通制条格卷第八·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蔡伸·唐圭璋

      伸字伸道,莆田人。忠惠公襄之孙。元祐三年(1088)生。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太学辟雍博士、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历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浙江安抚司参议官,秩满,提举台州崇道观。自号友古居士。绍兴二十

  • 第五幕·老舍

    时间 前幕后四个月,午前。民间曲艺社已成立了两个多月。地点 民间曲艺社的后台。人物 破风筝 方太太 方大凤 方珍珠 白花蛇王 力 周巡长(解放后,“巡长”称呼已不存在;在对话中宜称“同志”) 孟小樵 老赵(检场的

  • 第四折·狄君厚

    (驾上,开)(驾提烧山了)(正未打扮樵夫上)(慌放)(唱) 【越调】【斗鹌鹑】焰腾腾火起红霞,黑洞洞烟飞墨云,闹垓垓火块纵横,急穰穰烟煤乱滚,悄蹙蹙火巷外潜藏,古爽爽烟峡内侧隐。我则见烦烦的烟气熏,纷纷的火焰喷。急煎煎地火燎

  • 卷251 ·佚名

    梅尧臣 观博阳山火 十月原野枯,连山起狂烧。 高焰过危峰,飞火入遐峤。 玉石被焚灼,谁能见辉耀。 猿猱失轻捷,亦不暇相吊。 长风又助恶,怒号生万窍。 炎炎赤龙奔,划划阴电笑。 愿倾寒江潮,势

  • 卷九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八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好学有俊才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引为记室寻为国侍郎还除奉朝请奉

  • 卷二·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   宋 郭知逹 编古诗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按唐书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早勤文史少与韩凖李白张叔明陶沔隠于徂莱山时号竹溪六逸永王璘赴江淮闻其贤以从事辟之巢父察其必败侧

  • 御选明诗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三乐府歌行十陈于廷古别离三歳爲君妇未尝下高堂一朝逺送别伫立官道傍君行官栁青君归官栁黄与君别经年相思莫相忘行过无定河莫饮无定水天涯游子心饮之恐尔尔应思闺中人容光易摧毁吕大濩陌上歌

  • 御选宋诗卷七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六六言诗一邵雍四贤吟彦国之言铺陈晦叔之言简当君实之言优游伯淳之言条畅四贤洛阳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宋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司马光陪张龙圗南湖暑饮红斾萦林却转琼筵就水重开荷香着衣不去

  • 列传第二十六·魏徵

    ○宇文述云定兴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父盛,周上柱国。述少骁锐,便弓马。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曰:“公子善自爱,后当位极人臣。”周武帝时,以父军功,起家拜开府。述性恭谨沈

  • 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张廷玉

        ◎广西土司二   △太平 思明 思恩 镇安 田州 恩城 上隆 都康   太平,汉属交阯,号丽江。唐为羁縻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平岭南,于左、右二江溪峒立五寨。其一曰太平,与古万、迁隆、永平、横山四寨各领州、

  • 曾祖考甲寅公家传·林献堂

    曾祖考甲寅公,字如圭,逊公之次子也。年二岁失怙,母黄太孺人抚之以育。六岁遭林爽文之乱,家破产没,伶仃孤苦,与曾伯祖琼瑶公侍膝下;母子三人相依为命,濒于险者屡矣。及平,随黄太孺人居阿罩雾庄;稍长习贾,懋迁有无

  • 卷三百三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神宗熙宁三年十一月司马光乞留诸州屯兵劄子曰臣奉勅充永兴军一路兵马都总管安抚使臣窃闻本路十州所管屯驻禁军至少大率皆是缘边就粮兵士常时分为上下番有一

  • 卷二·刘逢禄

    时月日例第四隐六年传:《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注: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四时之正也。有事不月者,人道正则天道定矣。十一年传:隐无正月,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定元年:春

  • 卷十·汪克宽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元 汪克寛 撰閔公【名啓方莊公子年九歲即位在位二年史記名開盖為漢景帝諱左傳閔公哀姜之姊叔姜之子也故齊人立之】【庚惠王十申六年】元年【齊桓二十五晉獻十六衛懿八蔡穆十四鄭文

  • 卷六·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记补正卷六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檀弓下一使人立於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集说门外之人以来吊者告若是交游习狎之人则径入哭之窃案孔疏妻之昆弟为父後者死哭之适室门内有哭则乡里闻之必来相吊故使人出

  • 卷四十一·赜藏主

      ○云峰(文)悦禅师初住翠岩语录△室中举古师一日谓侍者曰:“汝问讯了一边立地。是什么道理。”答云:“不会。”师云:“过这边立。”侍者便过。师云:“无端无端。  举僧问雪峰:“如何是佛。”峰云:“寐语作什么?”师云:“古

  • 卷第一百六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二净初静虑有四种。谓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顺退分者。谓若住此多分退失。顺住分者。谓若住此多分不退

  • 常谈·吴箕

    一卷,南宋吴箕撰。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而间及于考证。分条记事,现存一百多条。《徽州志》称吴箕在临川时,与陆九渊相合,如陆九渊《经德堂记》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