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
事隔三十五年,在民国甲申(一九四四)的九月,我抄了廿四首“弗入调”(方言“弗入调”兼有不遵规则及无赖的意思)的旧诗,题曰“苦茶庵打油诗”,在杂志上发表了。篇末有一段话,涉及《小河》,现在也可以抄了来,做个说明。
“这些以诗论当然全不成,但里边的意思总是确实的,所以如只取其述怀,当作文章看,亦未始不可,只是意稍隐曲而已。我的打油诗本来写得很是拙直,只要第一不当作游戏话,意思极容易看得出,大约就只有忧与惧耳。孔子说,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吾侪小人诚不足与语仁勇,唯忧生悯乱,正是人情之常,而能惧思之人亦复为君子所取,然则知忧惧或与知惭愧相类,未始非人生入德之门乎。从前读过《诗经》,大半都已忘记了,但是记起几篇来时,觉得古时诗人何其那么哀伤,每读一过令人不欢。如王风里的《黍离》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其心理状态则云中心摇摇,终乃如醉以至如噎。又《兔爰》云,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小序说明原委,则云君子不乐其生。幸哉我们尚得止于忧惧,这里总还有一点希望,若到了哀伤则一切已完了矣。大抵忧惧的分子在我的诗文里由来已久,最好的例是那篇《小河》,民国八年所作的新诗,可以与二十年后的打油诗做一个对照。这是民八的一月廿四日所作,登载在《新青年》上,共有五十七行,当时觉得有点别致,颇引起好些注意。或者在形式上可以说,摆脱了诗词歌赋的规律,完全用语体散文来写,这是一种新表现,夸奖的话只能说到这里为止,至于内容那实在是很旧的,假如说明了的时候,简直可以说这是新诗人所大抵不屑为的,一句话就是那种古老的忧惧。这本是中国旧诗人的传统,不过不幸他们多是事后的哀伤,我们还算好一点的是将来的忧虑。其次是形式也就不是直接的,而用了譬喻,其实外国民歌中很多这种方式,便是在中国,《中山狼传》中的老牛老树也都说话,所以说到底连形式也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鄙人是中国东南水乡的人民,对于水很有情分,可是也十分知道水的利害,《小河》的题材即由此而出。古人云,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法国路易十四云,朕等之后有洪水来。其一戒惧如周公,其一放肆如隋炀,但二者的话其归趋则一,是一样的可怕。把这类意思装到诗里去,是做不成好诗来的,但这是我诚恳的意思,所以随时得有机会便想发表,自《小河》起,中间经过好些诗文,以至《中国的思想问题》,前后二十余年,就只是这两句话,今昔读者或者不接头亦未可知,自己则很是清楚,深知老调无变化,令人厌闻,唯不可不说实话耳。打油诗本不足道,今又为此而有此一番说明,殊有唐丧时日之感,故亦不多赘矣。”
野老生涯是种园,闲衔烟管立黄昏。
这些诗里边有第十五首,情调最是与《小河》相近,不过那是借种园人的口气,不再是譬喻罢了。原诗云:
豆花未落瓜生蔓,怅望山南大水云。原注,“夏中南方赤云弥漫,主有水患,称曰大水云。”这里夏天六月有大水云的时候,什么瓜才生蔓,什么豆花未落,这些都不成题,只是说瓜豆尚未成熟,大水即是洪水的预兆就来了,种园的人只表示他的忧虑而已。这是一九四二年所作,再过五六年北京就解放了,原来大革命的到来极是自然顺利,俗语所谓“瓜熟蒂落”,这又比作妇人的生产,说这没有像想像的那么难,那么这些忧惧都是徒然的了。不过这乃是知识阶级的通病,他们忧生悯乱,叫喊一起,但是古今情形不同,昔人的忧惧后来成为事实,的确成为一场灾难,现在却是因此得到解救,正如经过一次手术,反而病去身轻了。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五·陈厚耀 卷六十八·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六·佚名 原序·萧常 卷五·吴缜 卷十八·班固 初次见鲁迅先生·许寿裳 孔公恂传·张廷玉 卷二·萨囊·彻辰 中法天津条约·佚名 卷一百九·佚名 魏文彬·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