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一 鱼雷堂

我们北京考试的成绩都是及格的,那么就算是考取了,在派遣出国以前暂时仍旧在学堂里居住。这一群人中间差不多有一大半是本地人,他们乐得回家去,剩下来的也只有十一二人了,不过人数虽少,在学堂方面应付也颇有困难,因为他们虽是旧学生,却又大半算是已经脱离了,把他们放在宿舍里,和别的学生在一起,管理上不免有些不大方便。这大概是黄老师的计画吧,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是请这班仁兄们住到鱼雷堂里去。鱼雷班停办已经很久,几间宿舍本来空闲着,又远在校内西北角,与各处都有相当距离,在种种方面是再也适当不过的了。那是向东开门的一个狭长院子,我住在内院朝南靠西的一间里,东邻是谁已记不得了,对面朝北的两间中间打通,南边又有窗门,算是最好的房间,为徐公岐所得,与其他两人共住,但因为稍为宽畅,也被指定为吃饭的地方,一天三次难免有些烦扰。外院即迤东的院子里房屋大抵与内院相同,如何分配居住,不知怎的全不清楚了,只是由宿舍拨来的听差也即是徐公岐原来所用的王福住在那里,那总是确实的。这里与管轮堂等的宿舍不同,没有走廊,所以下雨时候稍感困难,不但是小便时要走一段湿路,而且檐溜直落到窗门前面来,也是很忧郁的。鱼雷堂在学堂西路的西北角,厨房则在于东路的中间靠东,冬天雨夹雪的时候从那边送饭菜过来,总是冷冰冰的,这多少是一个缺点,除此以外,则因为环境特别,好处很多,寄住在那里的两三个月的光阴可以说是很愉快的了。

住在鱼雷堂的几个人因为是学生,所以仍是学生待遇,照旧领取赡银,但一方面又有点不是了,没有功课,也没有监督,出入也不必告假,晚上也不点名了。可是他们也还能自肃,那种滥用自由,夜游不归的人始终没有,虽然或者打小牌是难免的。从前头班学生夜半在宿舍里打牌,窗上挂了被单,廊下布置巡风的事是有过的,这下一班的人是反对他们这样的行动,所以自己不肯再犯,但是搬到这幽僻的地域来了之后,不免似乎受了暗示,有点技痒起来,在徐公岐的房里便有时要打起麻将来,这差不多是半公开的了,所以也没有那些巡风等的勾当。好在当时有一种不文律,或者是有过这样的命令也未可知,在堂学生都不到鱼雷堂里来,所以也不至于有什么坏影响。丙午(一九〇六)新年过去不久之后,有几个同学缺少零用,走去找黄老师借支赡银,他听了微笑说道:

“以前发钱不久,输去了么?”大家也只一笑,仍旧借了两三元回来,其实他是在说玩笑话,这里是不曾有过什么输赢的。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只记得右边大腿上长了一个疮,这并不很深,但是椭圆形的有一寸来长,没有地方去找医生,便用土医方,将同仁堂的万应锭,用醋来磨了,摊在油纸上贴着,这样的弄了一两月才算好了,但是把一条衬袴都染了脓血,搞得不成样子了。此外一件事,是半做半偷的写了一篇文言小说,——为什么说“偷”的呢,因为抄了别人的著作,却不说明是译,那么非偷而何?我当初执笔,原想自己来硬做的,但是等到那小主人公“阿番”长大了之后,却没有办法再写下去,结果只好借用雨果——当时称为嚣俄,因为在梁任公的《新小说》上介绍以后,大大的有名,我们也购求来了一部八大册的英译选集,长篇巨著啃不动,便把他的一篇顶短的短篇偷了一部分,作为故事的结束。故事讲一个孤儿,从小贫苦,藏身土穴,乞讨为活,及长偶为窃盗,入狱作苦工,因为袒护同监的犯人,将看守长杀死,被处死刑,临死将所余的一点钱捐了出来,说道:“为彼孤儿。”这里明明是说的外国事情,因为其时还没有什么孤儿院的设备,不过那是只好不管,抄的乃是人家的“刊文”嘛。原本前一半却是苦心的做了,说到那土穴的确用了点描写的工夫,可惜原书既然没有,也不可能来抄录了,只是有蛇在草间蜿蜒自去,却拉扯到“天可见怜,蛇虫也不见害”,未免有点幼稚可笑了。书名是“孤儿记”,有两万多字,卖给上海小说林书店,为“小本小说”的第一册,得洋二十元,是我第一次所得的稿费,除在南京买了一只帆布制的大提包以外,做了我后来回乡去的旅费,输给徐公岐他们的大概没有什么。

猜你喜欢
  表第二 宰相中·欧阳修
  卷四百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九·赵尔巽
  卷上·王得臣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蔡东藩
  卷十二史八·何良俊
  卷之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纪昀
  七一四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续缴应禁书籍折·佚名
  秦本纪第五·司马迁
  读例存疑卷二十八·薛允升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第四十五·班固
  河东王萧誉传·李延寿
  卷二百十七之四·雍正
  卷三十二·孔毓圻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韶父·唐圭璋

      韶父字季和,号东窗。淳祐元年(1241)进士。隐居通议有韶父诗。自号录云:字彦良。   伊州三台令   水村月淡云低。为爱寒香晚吹。瘦马立多时。是谁家、茅舍竹篱。   三三两两芳蕤。未放琼铺雪堆。只这一些儿。胜

  • 巻八·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二皇甫集卷八唐 皇甫曽 撰五言古诗赠霈禅师南岳满湘源吾师经利渉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浄教传荆吴道縁止渔猎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室中人寂寞门外山稠叠天台积幽夣早晩当负笈五言律诗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

  • 卷二百八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 宋濓 杂诗 丹桃艳阳质移自武陵源柔风拂纎条鲜泽沃灵根吐葩当春茂结实俟秋蕃盈盈大如斚有色极华丹卫之不敢?期以奉君餐君餐发灵和神滋生玉顔无为升

  • 卷四十六·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六    元 方回 编侠少类 昔司马子长作游侠列传余仿其意分侠少类五言【八首】 杂诗           卢 象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

  • 卷五十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二卢仝仝自号玉川子洛阳人累举不第韩愈为河南尹爱其诗厚礼之后因宿王涯第中遂预甘露之祸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焉以为添丁之兆宋韩盈序曰玉川先生履道守正之节见于昌黎退之之文当时洛

  • 雍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雍陶(805—?)。字国钧 ,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

  •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

  • 志第八 音乐上·魏徵

    夫音,本乎太始而生于人心,随物感动,播于形气。形气既着, 协于律吕,宫商克谐 ,名之为乐。乐者,乐也。圣人因百姓乐己之德,正之以六律,文之以五声,咏之以九歌,舞之以八佾。实升平之冠带,王化之源本。《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卷九·邵博

      唐高宗曰:“隋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无谏者,何也?”李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予谓高宗立太宗才人武氏为后,抉于李“陛下家事勿问外人”一言。又谓高宗“尽善无可谏”。太宗以遗高宗,失于

  • 卷第一百二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八〔起重光单阏(辛卯),尽玄黓执徐(壬辰),凡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一】○唐三十一魏知古 卢怀慎 【奂】 李元纮杜暹 【鸿渐】 张九龄 【仲方】 韩休 【滉皋泂】魏知古庐怀慎李元纮杜暹张九龄韩休△魏知古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

  • 御制读萧望之传·班固

    御制读萧望之传东海有钜儒治经修素履露索不肯听抱关为禄仕宣庙向闻名对筞称进止一岁乃三迁何以酬知己雅意本在朝平原辞刾史冯翊复移病谕意事方视虽曰不要君其孰信乎此义利抗明辨而胡自擅使大闲固未踰小节讵尽美恭显方

  • 日记 光绪廿二年丙申·恽毓鼎

    (〔眉〕丙申正月)初一日晴。除夕寒颤,微发热,祀灶后疲不能兴,遂未入贺正旦。晨起在先师前行礼,复拜祖先。饭后祝高阳师寿。至董宅拜年,大风起,即归。董希文、效曾两叔岳均枉过。初二日晴,寒甚。饭后拜南城客。拟取宋、元、明诸

  • 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范晔

    (陈蕃、王允)◆陈蕃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祖父做过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内外十分肮脏,父亲的朋友同郡人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孩子,为什么不打扫清洁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

  • 程氏经説卷二·佚名

    书解孔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又曰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以二典之言简邃如此其上可知所谓大道虽性与天道之说固圣人所不可得而去也如言隂阳四时七政五行之道亦必

  • 自然篇第五四·王充

    【题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认为“天者,群物之主也”(《汉书·董仲舒传》),“天地之生物也,以养人”(《春秋繁露·服制象》)。班固等人的《白虎通德论》则认为天是“居高理下为人镇”的统治者。他们把人间

  • 卷十九·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九     宋 易祓 撰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眡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此经正与司士一职互文见义司士正朝仪之位王南乡则王之位也虽言王位而非正王位之职所正者羣臣

  • 卷第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一如是因界已列诸根今于此中应更思择。世尊何故别说根名。在内界全及法一分。依增上义。别说为根。彼彼事中得增上故。此增上义。界义显成。界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