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

现在要回过去讲以前的事情,其最为重大的一件,便是举世闻名的所谓女师大的风潮。在这中间,却另有一段和东吉祥胡同派的人往来的经过,另外写作一章,似乎不大好,所以拼写在一起,成了那样一个凑拼而成的题目,实在是很可笑的。大家知道,这二者性质相反,正如薰莸之不能同器,但在那时我却同它们都有些关系,讲起来所以只能混在一处了。

讲到女高师,——它之改称女师大,只是在杨荫榆来做校长之后,这以前都是称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我和它很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在民国十年还是熊崇煦长校的时代,由钱秣陵来说,叫我去担任两小时的欧洲文学史,第二年生了半年的病,这功课就无形的结束了。到了十一年由许寿裳继任校长,他是一个大好人,就是有点西楚霸王的毛病,所谓“印刓不予”,譬如学生有什么要求,可与则与,不可便立即拒绝好了,他却总是迟疑不决,到后来终于依了要求,受者一点都不感谢,反而感到一种嫌恶了。他自己教杜威的“教育与民治”,满口德谟克拉西,学生们就送他一个徽号叫“德谟克拉东”,这名字也够幽默的了。我那里担任了一年课,到第二年即一九二三年的八月里,我就想辞职。在旧日记里有这几项记载:

即此可以看见,我对于女师大的教课一向并无什么兴趣,特别是女校长到任以后更想积极的摆脱,可是摆脱不了,末了倒是由北大“某籍某系”的老大哥马幼渔,不晓得是怎么样找来的,出来挽留我,于是我不得不继续在那里做一名“西席”,后来成为女师大事件中支持学生方面的一个人,一直到大家散伙之后,还留下来与徐耀辰成了女师大方面唯一的代表,和女子大学的学长林素园交涉以至冲突,想起来实在觉得运命之不可测。而在别一方面,我对于东吉祥派的人们,便是后来在女师大事件上的支持校长方面的所谓“正人君子”,我当初却是很拉拢的,旧日记上还留着这些记录:

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往北大二院,阅英文卷百本。”

“十二月廿六日,寄郑介石函,拟辞女高师课。”这时郑君或者是兼职国文系的主任,但辞职仍没有准许,虽然在日记上没有登载。一九二四年夏天许季茀辞去校长,推荐后来引起风潮的杨荫榆继任,杨女士是美国的留学生,许君以为办女校最好是用女校长,况且美国是杜威的家乡,学来的教育一定是很进步的,岂知这位校长乃以婆婆自居,把学生们看作一群的童养媳,酿成空前的风潮,这是和他的希望正相反了。我本来很怕在女学校里教书,尤其怕在女人底下的女学校里,因此在这时更想洗手不干了,在日记里记着这几项,可以约略的知道:

“十一月十七日,午至公园来今雨轩,赴张欣海陈通伯徐志摩约午餐,同坐十八人,四时返。”

“八月十日,寄季茀函,辞兼课。”

“九月廿一日,马幼渔来,交来女高师聘书。”

“九月三日,季茀来,留女高师教课,只好允之。”

“七月廿二日,仍送还女高师聘书。”

“七月廿七日,上午往女高师,与杨校长谈,不得要领。”

“七月十四日,送还女高师聘书。”

“七月十一日,收女高师续聘书,当还之。”

“七月五日,下午凤举同通伯来谈,通伯早去。”

“七月二日,晚杨校长招宴,辞不去。”

“七月二十日,女高师又送聘书来。”

“七月三十日,下午通伯邀阅英文考卷,阅五十本,六时返。

“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六时至公园,赴现代评论社晚餐,共约四十人。”

“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二日,下午同丁西林陈通伯凤举乘汽车,往西山,在玉泉山旅馆午饭,抵碧云寺前,同步行登玉皇顶,又至香山甘露旅馆饮茶,六时回家。”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三日,下午耀辰凤举来,晚共宴张欣海,林玉堂,丁西林,陈通伯,郁达夫及士远尹默,共十人,九时散去。”这是第一次招待他们,是在后院的东偏三间屋里,就是从前爱罗先珂住过的地方。

这时候女师大反对校长的风潮已经很是高涨,渐有趋于决裂的形势,在二月廿八日的日记里记有“女高师旧生田罗二女士来访,为女师大事也”的记载,她们说是中立派,来为学校求解决,只要换掉校长,风潮便自平息。那时是马夷初以教育部次长代理部务,我当晚就打电话到马次长的家里转达此意,马次长说这事好办,校长可以撤换,但学生不能指定后任为谁,如一定要易培基,便难以办到。这事我不知底细,不能负责回答,就拖延了下来,到了四月内阁改组,由章行严出长教育,于是局势改变,是“正人君子”的世界了。

猜你喜欢
  卷三十·志第十一·礼三·脱脱
  卷九·浦起龙
  安徽巡抚程元章奏 张秀公等供词南方几省与王朝有关的·雍正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佚名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四·倪在田
  卷之五十·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阿桂
  五十三、金粟斋译书处·包天笑
  卷二十一 下 律历志 第一下·班固
  成淹传·李延寿
  神英传·张廷玉
  胡海传·张廷玉
  卷三十·纪昀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谷子敬

    (正末改扮渔翁上。云)老夫渔翁是也。驾着一叶扁舟,是俺平生活计。谁似俺渔人快活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蝇头利不贪,蜗角名难恋。行藏全在我,得失总由天。甘老江边,富贵非吾愿,清闲守自然。学子陵遁迹在严滩,似吕望

  • 白云集原序·释英

    近世士之懐能抱艺者往往逸而之禅又逸而之诗二者实能外事物旷荡可喜故人亦乐为之称道钱唐英上人盖其絶出者也未祝髪时已识之矣予老而不化病卧一室木石是同诗与禅要非所解上人过辄来共谭予茫乎无以答然其诗圎活而清雅读

  • 御选宋诗卷四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五七言律诗一李昉禁林春直疎林揺曵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杨徽之寒食日寄郑起侍郎清明时节出郊原寂

  • 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脱脱

        孙长卿 周沆 李中师 罗拯 马仲甫 王居卿 孙构 张诜 苏寀 马从先 沈遘 李大临 吕夏卿 祖无择 程师孟 张问苗时中 韩贽 楚建中 张颉 卢革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

  • 自序·李斗

    扬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禄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璧《平山堂图志》,言之详矣。江都汪明经中尝慨志书考古未精,于是撰《广陵通典》,于土地之沿革及历代人物典礼,言之详矣。后之作者

  • 师逵传·张廷玉

    师逵,字九达,东阿人。少年失怙,侍奉母亲非常孝顺。他十三岁时,母亲得病,想吃藤花菜。师逵到城南二十余里的地方找到了它,回来时已是夜二鼓时分了。途中遇到老虎,师逵惊呼喊天,老虎舍他而去。母亲的病不久好了。洪武年间,师逵以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九 洪武三十年春正月甲寅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丙辰,享太庙。 长兴侯耿炳文佩征西将军,为总兵官,武定侯郭英为副,往陕西及甘肃,选精锐步骑巡西北边,以备胡寇。上谕炳文等曰:“帝王之

  • 胡润德·周诒春

    胡润德 年二十九岁。生于檀香山。未婚。初学于檀香山。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巴乃大学。习内外科医术。宣统二年。入美利坚医学校。民国元年。得医学士学位。为某医学会职员。留美学生会会员。民国四年。回国。

  • 地图第二十七·管仲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人

  • 程氏经説卷二·佚名

    书解孔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又曰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以二典之言简邃如此其上可知所谓大道虽性与天道之说固圣人所不可得而去也如言隂阳四时七政五行之道亦必

  • 论语正义卷十九·刘宝楠

    季氏第十六集解凡十四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注〕孔曰:「颛臾,伏羲之后,风姓之国,本鲁之附庸。当时臣属鲁,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冉有与季路为季氏臣,来告孔子。」】 孔子曰:「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四·念常

      周文王时为柱下史伪第九(第十九化云。周文王时老君为变邑子。时帝纣荒虐天下涂炭。乃乘飞飙之轮。风伯前驱。彭祖骖乘。降坡山之阳。西伯揖之拜为守藏吏。武王克商。迁为柱下史。作赤精经。教文王以仁义之道。作

  • 生命之起源·太虚

    一 生命是什么二 科学说生命起源三 哲学说生命起源四 宗教说生命起源五 佛法对于生命之说明 甲 法界众生无始终 乙 世界众生可说起源 丙 有情一期业报可说起源  一、生命是什么  “生”,普通说的生存,对

  •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多罗那他

    圣者摩诃娄摩和圣者难陀因护持佛教不久,勇军王去世,他的儿子难陀继位,统治国家二十九年。这个国王修食肉罗刹毕苦婆法,择手向天空承接,就被宝物充满。那时金砂国有鸠舍罗婆罗门召集四方一切比丘举行盛大宴会七年。以后,国王

  • 泊宅编·方勺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

  • 红楼梦补·归锄子

    章回小说。清归锄子著。四十 八回。故事直接百二十回《红楼梦》九十七回黛 玉离魂,处处照应前事。叙黛玉魂归离恨天,警 幻仙子怜之,令黛玉返魂。黛玉还魂后,决心割 断情丝,返回扬州故里。宝玉不知,于中举之日 逃往大荒山。

  • 书经衷论·张英

    四卷。清张英撰。此书不载《尚书》全文,仅于每篇标立题目,逐条说解。其所说解,计虞书六十三条、夏书三十二条、商书五十二条、周书一百六十七条。该书说解,博采前人旧说,不为门户所拘,亦不专主一家,取舍之间,多以己意折衷之,持

  • 佛果击节录·圆悟克勤

    凡二卷。宋代雪窦重显拈古,圜悟克勤击节;即雪窦重显拈提百则古则,圜悟克勤对之一一着语评唱。又称佛果击节录、圜悟击节录。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其形式类于碧岩录(为圜悟克勤所编)。所谓击节,即相对于拈古而言,谓击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