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九二 拾遗丙

杭州 上边第十四至十七章写过杭州与花牌楼的事情,这回找出旧稿《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一篇,有些地方似乎可以作为补遗,因抄录于后:

“一八九六年即前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先君去世,我才十二岁。其时祖父以科场事系杭州府狱,原来有姨太太和小儿子随侍,那即是我的叔父,却比我只大得两三岁,这年他决定往南京进水师学堂去,祖父便叫我去补他的缺,我遂于次年的正月到了杭州。我跟了祖父的姨太太住在花牌楼的寓里,这是墙门内一楼一底的房屋,楼上下都用板壁隔开,作为两间,后面有一间披屋,用作厨房,一个小天井中间隔着竹笆,与东邻公分一半。姨太太住在楼上前间,靠窗东首有一张铺床,便是我的安歇处,后间楼梯口住着台州的老妈子。男仆阮元甫在楼下歇宿,他是专门伺候祖父的,一早出门去,给祖父预备早点,随即上市买菜,在狱中小厨房里做好了之后,送一份到寓里来,(寓中只管煮饭,)等祖父吃过了午饭,他便又飘然出去上佑圣观坐茶馆,顺便买些杂物,直到傍晚才回去备晚饭,上灯后回寓一径休息,这是他每日的刻板行事。他是一个很漂亮,能干而又很忠实的人,家在浙东海边,只可惜在祖父出狱以后一直不曾再见到他,也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说到了杭州,我想把祖父的姨太太的事情也在这里补说几句,做个结束。她姓潘,据叔父伯升小时候说,她名叫大风,但也没有别的证据。她的为人说不出有什么好坏,虽然家里的风暴普通总归罪于她,这实在也给予祖母母亲以无限的苦恼,所以大家的怨恨是无怪的。但是由我看来,以平常的妇女处在特殊的环境里,总会有这种的情形,这是多妻的男子的责任,不能全怪被迫做妾的人,以一个普通的女人论,我觉得是并无特别可以非难的地方。她比祖父大概要年小三十岁以上,光绪甲辰(一九〇四)祖父以六十八岁去世,她那时才只三十六七岁,照道理说本来是可以放她出去了,但是这没有做到,到得后来有点不安于室,祖母这才让她走了。当时有些文件偶尔保存下来,便抄录一点在下面,一张是手谕,一张是笔据,手谕是依了草稿录下来的。

杭州府狱中强盗等人的生活如何,我没有看到,所以无可说,只是在室内时常可以听见脚镣声响,得以想象一二而已。有一回,听见很响亮的镣声,又有人高声念佛,向外边出去了。不一会听禁卒们传说,这是台州的大盗提出去处决,他们知道他的身世,个人性格,大概都了解他,刚才我所听得的这阵声响,似乎也使他们很感到一种感伤或是寂寞,这是一件事实,颇足以证明祖父骂旁人而不骂强盗或禁卒,虽然有点怪僻,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了。在这两三年之后,我在故乡一个夏天乘早凉时上大街去,走到古轩亭口,即是后来清政府杀秋瑾女士的地方,店铺未开门,行人也还很稀少,我见地上有两个覆卧的人,上边盖着破草席,只露出两只脚在外,——可以想见上边是没有头的,此乃是强盗的脚,是在清早处决的。我看这脚的后跟都是皴裂的,是一般老百姓的脚。我这时候就又记起台州大盗的事来。我有一个老友,是专攻伦理学,也就是所谓人生哲学的,他有一句诗云,盗贼渐可亲,上句却已不记得,觉得他的这种心情我可以了解得几分,实在是很可悲的。这所说的盗贼与《水浒传》里的不同,《水浒》的英雄们原来都是有饭吃的,可是被逼上梁山,搞起一套事业来,小小的做可以占得一个山寨,大大的则可以弄到一座江山,刘季朱温都是一例。至于小盗贼只是饥寒交迫的老百姓挺而走险,他们搞的不是事业而是生活,结果这条路也走不下去,却被领到‘清波门头’,(这是说在杭州的话,)简单的解决了他的生活的困难。清末革命运动中,浙江曾经出了一个奇人,姓陶号焕卿,在民国初年为蒋介石所暗杀了。据说他家在乡下本来开着一爿砖瓦铺,可是他专爱读书与革命运动,不会经管店务,连石灰里的梗灰与市灰的区别都不知道。他的父亲便问他说,你搞那什么革命那么为的是啥呢?他答说,为的要使得个个人有饭吃。他父亲听了这话,便不再叫管店,由他去流浪做革命运动去了,曾对人家说明道,他要使得个个人都有饭吃,这个我怎好去阻当他。这真是一个革命佳话。我想我的老友一定也有此种感想,只是有点趋于消极,所以我说很可悲的,不过如不消极,那或者于他又可能是有点可危了吧。”

我在杭州的职务是每隔两三日去陪侍祖父一天之外,平日自己‘用功’。楼下板桌固然放着些经书,也有笔砚,三六九还要送什么起讲之类去给祖父批改,但是实在究竟用了什么功,只有神仙知道,自己只记得看了些闲书,倒还有点意思,有石印《阅微草堂笔记》,小本《淞隐漫录》,一直后来还是不曾忘记。我去看祖父,最初自然是阮元甫带领的,后来认得路径了,就独自前去。走出墙门后往西去,有一条十字街,名叫塔儿头,虽是小街却颇有些店铺,似乎由此往南,不久就是银元局,此后的道路有点模糊了,但走到杭州府前总之并不远,也不难走。府署当然是朝南的,司狱署在其右首,大概也是南向。我在杭州住了两年,到那里总去过有百余次,可是这署门和大堂的情形如何却都说不清了,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大堂也未可知,只记得监狱部分,入门是一重铁栅门,推门进去,门内坐着几个禁卒,因为是认识我的,所以什么也不问,我也一直没有打过招呼。拐过一个弯,又是一头普通的门,通常开着,里边是一个院子,上首朝南大概即是狱神祠,我却未曾去看过,只顾往东边的小门进去,这里面便是祖父所居住的小院落了。门内是一条长天井,南边是墙,北边是一排白木圆柱的栅栏,栅栏内有狭长的廊,廊下并排一列开着些木门,这都是一间间的监房。大概一排有四间吧,但那里只有西头的一间里祖父住着,隔壁住了一个禁卒,名叫邹玉,是个长厚的老头儿,其余的都空着没有人住。房间四壁都用白木圆柱做成,向南一面上半长短圆柱相间,留出空隙以通风日,用代窗户,房屋宽可一丈半,深约二丈半,下铺地板,左边三分之二的地面用厚板铺成炕状,很大的一片,以供坐卧之用。祖父的房间里的布置是对着门口放了一张板桌和椅子,板炕上靠北安置棕棚,上挂蚊帐,旁边放着衣箱。中间板桌对过的地方是几叠书和另用什物,我的坐处便在这台上书堆与南窗之间。这几堆书中我记得有广百宋斋的四史,木板《纲鉴易知录》,《五种遗规》,《明季南略》《北略》,《明季稗史汇编》,《徐灵胎四种》,其中只有一卷道情可以懂得。我在那里坐上一日,除了遇见廊下炭炉上炖着的水开了,拿来给祖父冲茶,或是因为临时加添了我一个人使用,便壶早满了,提出去往小天井的尽头倒在地上之外,总是坐着翻翻书看,颠来倒去的就是翻弄那些,只有四史不敢下手罢了。祖父有时也坐下看书,可是总是在室外走动的时候居多,我亦不知道是否在狱神祠闲坐,总之出去时间很久,大概是同禁卒们谈笑,或者还同强盗们谈谈,他平常很喜欢骂人,自呆皇帝昏太后(即是光绪和西太后)起头一直骂到亲族中的后辈,但是我却不曾听见他骂过强盗或是牢头禁子。他常讲骂人的笑话,大半是他自己编造的,我还记得一则讲教书先生的苦况,云有人问西席,听说贵东家多有珍宝,先生谅必看到一二,答说我只知道有三件宝贝,是豆腐山一座,吐血鸡一只,能言牛一头。他并没有给富家坐过馆,所以不是自己的经验,这只是替别人不平而已。

我以前做过三首花牌楼的诗,末一首是纪念花牌楼的诸妇女的,里边也讲到潘姨太太,有这几句话道:

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八日,立笔据妾潘氏,

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八日,主母蒋谕。”

代笔周芹侯押。”

“立笔据妾潘氏,顷因情愿外出自度,无论景况如何,终身不入周家之门,决无异言。此据。

“主母蒋谕妾潘氏,顷因汝嫌吾家清苦,情愿投靠亲戚,并非虚言,嗣后远离家乡,听汝自便,决不根究,汝可放心,即以此谕作凭可也。

“主妇生北平,髫年侍祖父。嫁得穷京官,庶几尚得所。应是命不犹,适值暴风雨。中年终下堂,漂泊不知处。”聊为她作纪念。

猜你喜欢
  卷一·王夫之
  卷之六十六·佚名
  卷二百三十一·杨士奇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卷八·王明清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纪昀
  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觅得徐干学所刻经学各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七·马骕
  萧惠基传·萧子显
  萧聁传·欧阳修
  苏逢吉传·欧阳修
  汤宗传·张廷玉
  金忠传·张廷玉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麓堂诗话全文·李东阳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

  • ●古诗源卷三·沈德潜

    ○汉诗  蔡邕  樊惠渠歌【并序】  阳陵县东,其地衍隩,土气辛螫,嘉谷不殖,而泾水长流。光和五年,京兆尹樊君勤恤民隐,乃立新渠。曩之卤田,化为甘壤。农民怡悦,相与讴谈疆畔,斐然成章,谓之樊惠渠云。其歌曰:  我有长流,莫或

  • 二集卷五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古今体六十六首【甲戌六】拟古诗三十首【有序】拟古之作盖於选辞命意之中寓论世知人之旨曩於几暇拟古诗十九首复仿江文通杂拟每一染翰如见古人於毫楮间今年夏山庄永昼浏覧篇籍念自西京迄

  • 第三十五出 题墓(南吕调庚青韵)·丁耀亢

    【虞美人】(旦素服从人上)青山泪洒何年了,哀草孤坟绕。白杨风起纸钱荧,落日啼乌,儿女哭清明。黄土伤心血未枯,重泉下照剑光狐。哀哀寡妇郊原泪,滴向坟边知也无?奴家未亡人杨员外之妻张氏。自从老爷殉义,归葬荒丘,

  • 题词·佚名

    题词放眼南瀛第一洲,輶轩余兴逐旄头:蛮陬象贝荒经阙,瘴谷龙蛇禹鼎收。白傅才名惊远贾,杜陵诗史带边愁。含葩磨盾供多识,想见岩畺雨露流!奉题竟山贤弟「台阳杂咏诗合刻」,却寄闽中即正。橘阴主人补勤陈锦初稿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七·焦竑

      內閣六   ◆內閣六   大學士高公拱傳(王世貞)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贈太師高文襄公拱墓誌銘(郭正域)   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贈太保謚文端松谷陳公以

  • 卷五十八·宋·蒋一葵

    【秦桧】 〔字会之,江宁人,故其墓在建康。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盖当时士大夫鄙其为人兼畏物议,故不敢作神道碑。及孟珙灭金回,屯军于桧墓所,令军士粪溺墓上人谓之“秽冢”。〕 秦桧微时,为童子师,仰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序·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成化十年十一月壬子朔钦天监进成化十一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以明日 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蔡震杨伟谒告 长陵 献陵 景陵裕陵○太监黄赐传奉 圣旨升锦衣卫百户李克宣为世袭副千户○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李汝华传·张廷玉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1580)的进士。授职为兖州推官。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曾经弹劾负责军务的尚书郑洛不称职。等到他出京到甘肃巡视边防事务,郑洛正巧负责西部边疆的事务,主张和议兵事。李汝华上奏称郑洛畏惧敌

  • 235.张居正辅政·林汉达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

  • 金人铭 全文·黄帝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家语》无此二句)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家语》作“

  • 《坛经》考之二·胡适

    ——记北宋木的《六祖坛经》去年十月我过日本横滨, 会见铃木大拙先生, 他说及日本有新发现的北宋本《六祖坛经久后来我回到北平, 不久就收到铃木先生寄赠的京都拥川兴圣寺藏的《六组坛

  • 卷十二(惟净译)·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离八难。何等为十。一者离不善业。二者如来所立禁戒而不违越。三者远离慳吝。四者於先佛所植众德本。五者勤修福行。六者智慧具足。七者善解方便。八者胜愿具足。九者多起厌患。十者发勤

  • 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啰钵多国星左大城虞弥曩精舍。过是夏已至九月二十日。有一苾刍名嚩野佉曩。时彼苾刍出星左大城。往支那城相去四由旬。于其路中见一大人。身

  • 卷第四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诈言不知学处第八十三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佛告诸苾刍。半月半月应说波罗底木叉戒。时诸苾刍奉教而说。六众苾刍听戒之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

  • 饮食须知·贾铭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