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八 翻译小说下

初次出马成功,就到手了两百块钱,这是很不小的一个数目,似乎可以买到好些外国书了。在钱还没有寄来之前,先向蔡谷清通融了一百元,去到丸善书店买了一部英译屠介涅夫选集,共有十五本,每本里有两三张玻璃板插画,价钱才只六十先令,折合日金三十元,实在公道得很。我们当时很是佩服屠介涅夫,但不知为了什么缘故,却总是没有翻译他的小说过,大约是因为佩服的缘故,所以不大敢轻易出手吧。此外又看见出版的广告,见有丹麦的勃阑兑斯的《波兰印象记》在英国出版,也就托丸善书店去订购一册,这书是伦敦的海纳曼所出,与屠介涅夫选集是同一书店印行的。勃阑兑斯大概是犹太系的丹麦人,所以有点离经畔道,同情那些革命的诗人,但这于我们却是很有用的。他有一册《俄国印象记》,在很早以前就有英译了,在东京也很容易得到,这与后出的克鲁泡金的《俄国文学上的理想和现实》,同是讲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好参考书。至于《波兰印象记》,尤其难得,在后来得着札倍耳的德文《世界文学史》以前,差不多没有讲波兰文学的资料,替《河南》杂志写《摩罗诗力说》的时候,里边讲到波兰诗人,尤其是密克威支与斯洛伐支奇所谓“复仇诗人”的事,都是根据《波兰印象记》所说,是由我口译转述的。讲匈牙利的,有一册《匈牙利文学史论》,是奥大利系的匈牙利人赖息所著,也是很有用处,但那是偶然买到,不是这一回所特地去订购的。

我们第二种翻译的乃是俄国的一部历史小说,是大托尔斯泰所著,他与《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同姓,但是生的更早,所以加一“大”字以为识别。原书名叫“克虐支绥勒勃良尼”,译起意思来是“银公爵”,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英译则称为“可怕的伊凡”,伊凡即是教名约翰的转变,伊凡四世是俄国十八世纪中的沙皇,据说是很有信心而又极是凶暴,是个有精神病的皇帝,被人称作可怕的伊凡。银公爵虽是呱呱叫的忠臣义人,也是个美男子,可是不大有什么生气,有如戏文里的落难公子,出台来唤不起观众的兴趣,倒是那半疯狂的俄皇以及懂得妖法的磨工,虽然只是二花面或小丑脚色,却令人读了津津有味,有时回想起来还不禁要发笑。这部小说很长,总有十多万字吧,阴冷的冬天,在中越馆的空阔的大房间里,我专管翻译起草,鲁迅修改誊正,都一点都不感到困乏或是寒冷,只是很有兴趣的说说笑笑,谈论里边的故事,一直等到抄成一厚本,蓝格直行的日本皮纸近三百张,仍旧以主人公为名,改名“劲草”,寄了出去。可是这一回却是失败了,不久接到书店的覆信,说此书已经译出付印,原稿送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自然只好罢了,但是觉得这《劲草》却还有它的长处,过了几时那译本果然出来了,上下两册,书名“不测之威”。看了并不觉得怎样不对,但敝帚自珍,稿本一直也保存着,到了民国初年鲁迅把它带到北京,送给杂志或日报社,计划发表,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展转交付,终于连原稿也遗失了。

这回的译稿卖不出去,只好重新来译,这一回却稍为改变方针,便是去找些冷僻的材料来,这样就不至于有人家重译了。恰巧在书店里买到一册殖民地版的小说,是匈牙利育凯所著,此人乃是革命家,也是有名的文人,被称为匈牙利的司各得,擅长历史小说,他的英译著作我们也自搜藏,但为译书卖钱计,这一种却很适宜。盖此书原本很长,英译者稍事删节,我们翻译急于求成,所以这是颇为相宜的,书中讲一神宗徒的事情,故书名“神是一个”,即不承认三位一体之说,但里边穿插恋爱政治,写的很是有趣,所以出版者题作“爱情小说”,可见商人是那么样鉴定的。这一部稿子算是顺利的卖成功了,可是寄卖稿契约和钱来的时候,却是少算了一万字之谱,当初就这样的收下了,等到半年后书印了出来,特地买来一册,一五一十的仔细计算,查出数目的确不对,于是去信追补,结果要来了大洋十几元几角几分,因为那书店是一个字算几个钱,是那么样的精算的。翻译是在中越馆进行,但是序文上题戊申五月,已是在迁居西片町之后了。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五 宪宗下·刘昫
  卷一百九·列传第六·柯劭忞
  执辔第二十五·王肃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五·徐紘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佚名
  哀帝本纪·欧阳修
  孟化鲤、孟秋传·张廷玉
  ●善女人传目录·彭绍升
  卷八·彭百川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一·允禄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钱穆
  食货一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3 ·佚名

    陈造 次韵魏知元 青楼琴客信超俗,俗外客子幸临辱。 定知略眼岁寒枝,肯负平生白头曲。 雌凰雄凤副所求,和鸣之乐方未休。 暗香痚影春借力,更看青子骈枝头。 陈造 次韵吴江陈学长送行二首 诗人

  • 提要·冯舒

    (臣)等谨案诗纪匡谬一巻国朝冯舒撰舒字已苍号黙庵常熟人舒因李攀龙诗删锺惺谭元春诗归所载古诗辗转沿讹而其源总出于冯惟讷之古诗纪因作是书以纠之凡一百一十二条其中如于忽操三章为宋王令诗两头纤纤青玉玦一章为王建诗

  • 死事传第二十一·欧阳修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

  •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脱脱

        耶律敌剌 萧痕笃 康默记(延寿) 韩延徽(德枢 绍勋 绍芳 资让)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阼,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太祖知其忠实,命掌礼仪,且诿以军事。后以平

  • 卷四十三·佚名

    十一月初三日(丙寅),上谕内阁曰:朕于军旅之事,有功必赏,有罪必诛,从不肯稍存姑息。即如此次台湾带兵之郝壮猷,因贼匪复扰凤山,弃城不守,不待大学士九卿核拟,即将伊于军营正法。其贵林、杨起麟、邱能成诸人,皆因奋勇剿贼,临阵捐躯,即

  • 第十四回 六国人并楚汉起义争衡·黄士衡

    诗曰: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并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词曰: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谩劬劳,落得一场谈笑。却说子婴既降,沛公入咸阳,诸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十章 刑法·吕思勉

    谈中国法律的,每喜考究成文法起于何时。其实这个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法律的来源有二:一为社会的风俗。一为国家对于人民的要求。前者即今所谓习惯,是不会著之于文字的。然其对于人民的关系,则远较后者为切。中国刑法之名,

  • 第二卷 宋、齐·缪荃孙

    宋剌 史 扬州刺史 领丹阳、会稽、吴郡、吴兴、淮南、宣城、东阳、临海、永嘉、新安等十郡。桂阳公义真 《本记》:永初元年六月乙亥,立扬州刺史桂阳公义真为庐陵王。二年正月丙寅,为司徒。徐羡之 《本纪》:永初二

  • 太极·周绍良

    №太极001【盖】大唐故于府君墓志铭【志文】大唐故朝散大夫泽州晋城县令上柱国于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思□,字惟敬,河南洛阳人也。原夫维城表固,导灵派於东周,高门贻荣,翊元功於西汉。问望光乎史诰,勋德昭於锺鼎

  • 戚衮传·姚思廉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祖父戚显,齐给事中。父戚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戚衮少时聪慧,到京师游学,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不出一两年,已大致通晓其大义。十九岁时,梁武帝下敕策考《孔子正言》及《周礼》、《礼记》义,戚

  • 谢晦传·李延寿

    谢晦,字宣明,陈郡陽夏人,是晋朝太常谢裒的玄孙。谢裒的儿子谢奕、谢据、谢万、谢铁,都是以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谢据的儿子谢朗字长度,位居东陽太守。谢朗的儿子谢重字景重,职位是会稽王刘道子的骠骑长史。谢重生了谢绚、谢

  • 杨..传·张廷玉

    杨瞡,合肥人,本为儒家子。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随太祖攻下集庆被晋升为总管。攻下常州,被晋升为亲军副都指挥使。随军攻下婺州,迁升枢密院判官。又随军伐汉,因功提升为湖广行省参政,移守江陵。进攻湖南蛮寇,驻军三江口。又因招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六旗分志十六八旗佐领十六【镶蓝旗满洲佐领】镶蓝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镶蓝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八第二参领下佐领十八第三参领下佐领十八第四参领下佐领十八

  • 墓畔回忆录·夏多布里昂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两年完成的这部巨著,确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这真实的主题就是伤逝,叹人生短暂,哀时光易逝,用文字与手中的笔挣扎着反抗时间。把往昔留住,把现在留住,把未来留住,在追忆逝水年华中

  • 勉斋集·黄榦

    诗文集。南宋黄榦撰。40卷。凡讲义经解3卷,书15卷,记序题跋4卷,启1卷,奏状2卷,策问1卷,札状5卷,判语2卷,杂著2卷,行状志铭3卷,祭文1卷,诗1卷。榦,世号勉斋先生,因以名集。其集宋代初刊于衡阳,仅选编10卷,后增刊为40卷

  • 黄箓十念仪·佚名

    述度亡仪。礼十方,宣告亡灵三归依。

  • 佛说月灯三昧经·佚名

    此经有别生经二种,皆刘宋先公译。其一题为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一卷,存于宋、元、明诸藏中,相当于本经第六卷前半。其二亦名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一卷,高丽藏亦收之,缩刷藏经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