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二 吗嘎喇庙

民国十二三年便是一九二三至二四年,我们在北大里的一群人,大抵是在文科里教书的那些日本留学生,对于中日问题的解决,还有些幻想,所以在对日活动上也曾经努力过,可是后来都归于徒劳,终是失败了事。这一群人有陈百年,他是光复会的旧人,从前同了龚未生两人一直跟着陶焕卿跑,在焕卿著《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的时候,二人都列名校对,未生别号是“独念和尚”,百年则称为“悠悠我思”,这与著书的“会稽先生”是相对成趣,鲁迅所时常引为谈助的。此外是沈尹默,他虽然不是留东学生,可是在这团体里很有势力,算是捏鹅毛扇的,因此朋友们就奉尊号称之为鬼谷子,而实际奔走联络的则是张凤举,他本名张定璜,是京都帝大的学生,后来当国民政府的驻日代表团员,现在就一直住在日本。还有两个人乃是马幼渔和我,本来还有朱希祖钱玄同,但玄同或者因为在北大只是讲师的关系,所以除外了,朱希祖不晓得因为什么,也不去拉他,其实他们倒是民报社听讲的人,即此可见“正人君子”的某籍某系的话是胡乱造谣罢了。

学校方面当初找我们几个人,商谈一下退还庚子赔款的事情。当年组织联军的八国向中国强要了去莫大的赔款,可是后来又由美国发起,退还给中国,用在教育文化事业上面,这于文化侵略是最有效力的。俄国于第一次欧战之后就完全放弃了,英法各国也相继声明退还,其中只是日本做得顶不漂亮,他不好意思说不退,可是退又是实在舍不得,所以经过好几年的曲折,成立了一个什么“对支文化事业委员会”,后来修正成为“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是属于他们内阁的一个机关,这事是在几年之后,那时中国只能放手不管,由他们自己去搞了。这是后话,且说其时还什么都没有头绪,我们便是我和张凤举同去日本公使馆找吉田参事官一谈,当时所谈只是公事,这是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三日的事,但是由于这回的访问,渐渐相识,遂于九月二十日在吉田处与坂西诸人相会,商量组织“中日学术协会”,为他日协商的地步。日记上只简单的记着:

中日学术协会于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四日宣告成立,查旧日记于那一天项下记着道:

“二十日晴,下午往燕大上课,四时后往访凤举,至正昌饮茶,同往吉田君宅晚餐,来者坂西,土肥原,今西,泽村,及北大同人,共十六人,十一时散。”坂西利八郎是日本的陆军中将,一向在北京为北洋政府的军事顾问,是个有名的“支那通”,土肥原贤二那时候还是少佐,是他的帮手,坂西用中国话介绍说,“这是我的伙计”,是后来“侵华”的罪魁祸首,在巢鸭监狱里同了别的战犯一起明正典刑的,不过在那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来,只是觉得在老奸巨猾的坂西旁边,显得乡下老似的土头土脑,其实后来他的鬼计百出,终于弄得一败涂地,也何尝不是他的笨拙的证据呢。今西龙是研究朝鲜语的,泽村则是讲美术史的,都是东京大学的教授,那时逗留在北京,这里只是来作陪客的罢了。这回宴会不久之后,中日学术协会便告组织完成了,里边的主干在日本方面是坂西和土肥原,土肥原还有一个他的“伙计”,叫方梦超,大概是安徽桐城人,乃沈尹默的亲戚,此外由坂西去拉了些在北京政府各部里做顾问的日本人来充数,都是无关紧要的了。中国方面是张凤举,他同坂西后来被选作“干事”,其余的人便都是具员而已,这些人是陈百年,马幼渔,沈尹默和我,此外坂西还想拉李守常,可是不成功。他们的人选是要取北大人里多少和国民党有渊源者,但是对于我却有点看错了,——北伐的时节,沈尹默张凤举和萧子升组织了特务委员会,很替国民党出过力,后来登记党员,凤举替我和徐耀辰都报了名,但是我们敬谢不敏,没有去应笔试与口试。日本人的用意是,那时北洋政府已是完全无望,眼见国民政府的北伐将要成功,便想来找个桥梁,过去和国民党接洽。据张凤举所说,坂西表示中日谈判很是乐观,因为二十一条本未成立,当然可以破弃,即租界等问题亦可让步,日本所希望者只在保留因日俄战争所得的权利,这些权利取自帝俄,并非由中国夺取,这种辩解虽是强词夺理,但出自日本军人之口,也可以说是难得了。但是不久也觉得这样谈判未必可能得中国的认可,所以又复转为强硬政策,于是中日谈判显然无望,而中日学术协会这种组织也就自然归于消灭了。

“下午三时至西四帝王庙,赴中日学术协会成立之会,会员共十八人,交入会金十元,会费五元。归家已晚。”这一笔钱就交给干事,作为开办的费用,在东城吗嘎喇庙租了一间大屋,算作学术协会的会所,当时坂西就笑着说:“我们怎么配说学术二字,但是招牌却不得不这样挂。”每月规定开一次常会,平常多借用北大第二院的会议厅,唯有遇到招待客人或接收会员等事,才在吗嘎喇庙里聚会。会章像煞有介事的有严格的规定,凡接收会员,须经到场会员全体通过,以黑白棋子表示赞否,凡投票时如有一个黑子即属无效。会员本来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但是这条规则却也发生了一次效力,被否决的人是西本愿寺管长大谷光瑞,这黑子乃是张凤举所投的。这协会自十一月十一日在北大第二院开了第一次的常会,大概维持了将有一年的光景,看看中日形势没有什么好转,特别是一九二三年十一月溥仪出宫以后,日本的汉字新闻《顺天时报》更是兴风作浪的胡闹,感觉到协会再弄下去的无意义,遂于十一月十日写了一封出会声明书寄去,因此这有名无实的所谓学术协会也就解散了。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内篇 覈才第三十一·刘知几
  东都事略卷二十六·王称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七·佚名
  ●绎史摭遗卷十·温睿临
  一二五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文渊文源阁详校各员等拟赏缎疋名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佚名
  卷八·郭居仁
  李茂贞传·薛居正
  卷十八·黄训
  提要·董史
  卷三十五·雍正
  255.雅克萨的胜利·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幕·老舍

    (五幕话剧)全剧人物介绍乔绅——形相:五十多岁,须发微白。身高,相当的健壮。中服西装都穿得够样。性格:精明厉害。新旧知识都略有一些,坚信知识即权利。抗战后,颇发财,自视甚高。乔妻——形相:与乔绅年纪相近,身矮,多病,自号“受气

  • 卷五十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五十七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李应徴【三十首】应征初名衷毅字伯逺嘉兴人万厯癸酉举人选授临安教谕陞南国子博士有青莲馆澄逺堂偶寄轩藿园寄苕蓟易河梁两都汗漫游诸集【皇甫子循云伯逺肆力风雅律诗时

  • 淳熙稿卷十三·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三 宋 赵蕃 撰 七言律 用老谢文立春韵赠周文显蕃与文显以癸已岁是日相识始有倡酬故及之 时序飞腾不贷人相从还此赋迎春秪言世态有凉燠须

  •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一·胡三省

      通鉴二百三十三【凡二条】  三年李泌曰太子安有异谋彼譛人者巧诈百端虽有手书如晋愍懐衷甲如太子瑛犹未可信  史炤释文曰愍怀谓晋愍帝怀帝也【海陵本同】余谓李泌正引贾后譛杀愍怀太子遹事通鉴于八十三卷晋惠

  • 第十回 听奸言大行杀戮 纵淫乐遍肆诛求·黄士衡

    话说赵高屏退左右,近前密对二世说道:“陛下欲尽情寻乐,臣窃以为未可者,其中别有缘故。只因当日沙丘夺嫡之谋,事后闻说诸公子及大臣各怀疑心。诸公子皆陛下之兄,各大臣亦系先帝所置,积有功劳,累代显贵。今陛下即位未久,左右甚少

  •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六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五。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久雨则 祭国门]。○风师坛高三尺广二十三步四出陛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 第五节 选 举(上)·吕思勉

    用人首重才德,才德必征诸行实,行实必考诸乡间,此汉以前选举之法所由立也。汉末,人士播迁,考详无地,于是九品中正之制兴焉。其法既极弊而不可挽救,而乡举里选之制又卒不可复,而科目兴矣。《通典·选举典》云:“南朝至于梁、陈,北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孟子

    一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

  • 孟春纪第一·吕不韦

    孟春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

  • 高僧傳卷第七(義解四)·慧皎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竺道生一釋慧叡二釋慧嚴三釋慧觀四釋慧義五釋道淵六釋僧弼七釋慧靜八釋僧苞九釋僧詮十釋曇鑒十一釋慧安十二釋曇無成十三釋僧含十四釋僧徹十五釋曇諦十六釋僧導十七釋道汪十八釋慧靜十九

  • 复妙昙女士书·太虚

    于海潮音月刊加传记及修续比丘尼传,甚善甚善!采辑有得,当即可披露于杂记门。所论佛教平等真理,于第六期海潮音上,当有一篇发表。至大慈师时机已到宜于出家之语,可于本刊第二期复志禅君信中得之。女士灵根夙植,慧悟超人,乃能以

  • 卷第六·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六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东土九祖第三之一高祖无畏论主龙树尊者一相大禅师二祖建立中观北齐尊者圆悟大禅师三祖圆证法华南岳尊者止观大禅师四祖天台智者法空宝觉灵慧大禅师五祖结集宗教章安尊者总持大

  •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张行成

    南宋张行成撰。九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专明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之义,乃张氏《易》说七种之一。《皇极经世》含《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两大部分,张氏以《内篇》理深而数略,《外篇》数详

  • 周易洗心·任启运

    九卷,清任启运著。卷首备列各图,自宋朱熹至清李光地等所作各图都予采入,并以己意推广。主张读《易》应先观图象。但又不尽从图象生解, 对经义的解释,多发前人所未发,时有精义。文句异同,多从马融、郑玄、王弼、王肃本

  •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史崇玄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唐史崇玄等编撰,一卷。简称《妙门由起》。前有唐玄宗《一切道经音义序》,《序》称命道士及两宫学士披考《玉篇》、《说文》等群籍,给现存的一切道经标注音义,凡一百四十卷,并不包括音义目录与经目

  • 冥祥记·王琰

    古小说。南朝人王琰撰。辑佚书,不分卷。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据自序说幼年居交阯(今越南河内),从贤法师受五戒,后还都,云游各地。此书撰成于梁初,系

  • 诗所·李光地

    八卷,清李光地著。此书大旨不主训诂名物,而以推求《诗》意、涵泳文句,得其美刺之旨为止。又不旁征事迹,必求其人以实之。并以为西周篇什之诗,不应寥寥;“二南”之中,有文王、武王以后诗;“风”、“雅”之中,多东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