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九八 拾遗壬

三,小说与读书 我学国文的经验,在十八九年前(即一九二六年)曾经写了一文,约略说过。中有云,经可以算读得也不少了,虽然也不能算多,但是我总不会写,也看不懂书,至于礼教的精义尤其茫然,干脆一句话,以前所读的书于我无甚益处,后来的能够写文字,及养成一种道德观念,乃是全从别方面来的。关于道德思想将来再说,现在只说读书,即是看了纸上的文字懂得所表现的意思,这种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呢。简单的说,这是从小说看来的。大概在十三至十五岁,读了不少的小说,好的坏的都有,这样便学会了看书。由《镜花缘》,《儒林外史》,《西游记》,《水浒传》等渐至《三国演义》,转到《聊斋志异》,这是从白话转入文言的径路。教我懂文言,略知文言的趣味者,实在是这《聊斋》,并非什么经书或是《古文析义》之流。《聊斋志异》之后,自然是那些《夜谈随录》等的假《聊斋》,一转而入《阅微草堂笔记》,这样旧派文言小说的传奇志怪两派都已经入门,便自然更进一步跑到唐代丛书里边去了。这种经验大约也颇普通,嘉庆时人郑守庭的《燕窗闲话》中,也有一段相似的记录。不过我自己的经验不但使我了解文义,而且还指引我读书的方向,所以这关系就更大了。

唐代丛书因为板子都欠佳,所以至今未曾买好一部,我对于它却颇有好感,里边有几种书还是记得,我的杂览可以说是从那里起头的。小时候看见过的书,虽然本是偶然的事,往往留下很深的印象,发生很大的影响。《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毛诗草木疏》,《花镜》,《笃素堂外集》,《金石存》,《剡录》,这些书大抵并非精本,有的还是石印,但是至今记得,后来都搜得收存,兴味也仍存在。说是幼年所见的书全有如此力量么,那也并不见得,可知这里有些别择的。《聊斋》与《阅微草堂》是引导我去读古文的书,可是后来对于前者我不大喜欢他的词章,对于后者很讨厌他的义理,大有得鱼忘筌之意。唐代丛书是杂学入门的课本,现在却亦不能举出若干心喜的书名,或者上边所说《尔雅音图》各书可以充数,这些本来不在丛书之内,但如说是以从唐代丛书养成的读书兴味,在丛书之外别择出来的中意的书,这说法也是可以的吧。

这个非正宗的别择法一直维持下来,成为我搜书看书的准则。这大要有八大类。一是关于《诗经》《论语》疏注之类。二是小学书,即《说文解字》《尔雅》《方言》之类。三是文化史料类,非志书的地志,特别是关于岁时风土物产者,如《梦忆》《清嘉录》,又关于乱事如《思痛记》,关于倡优如《板桥杂记》等。四是年谱日记游记家训尺牍类,最著的例如《颜氏家训》《入蜀记》等。五是博物书类,即《农书》《本草》《诗疏》《尔雅》各本亦与此有关系。六是笔记类,范围甚广,子部杂家大部分在内。七是佛经之一部,特别是旧译《譬喻》《因缘》《本生》各经,大小乘戒律,代表的语录。八是乡贤著作。我以前常说看闲书代纸烟,这是一句半真半假的话,我说闲书,是对于新旧各式的八股文而言,世间尊重八股是正经文章,那么我这些当然是闲书罢了,我顺应世人这样客气的说,其实在我看来原都是很重要极严肃的东西。重复的说一句,我的读书是非正统的,因此常为世人所嫌憎,但是自己相信其所以有意义处亦在于此。

四,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中我很喜欢《诗经》,但老实说也只以国风为主,小雅但有一部分耳。说诗不一定固守《小序》或《集传》,平常适用的好本子却难得,有早印的扫叶山庄陈氏本《诗毛氏传疏》,觉得很可喜,时常拿出来翻看。陶渊明诗向来喜欢,文不多而均绝佳,安化陶氏本最适用,虽然两种刊板都欠精善。此外的诗以及词曲,也常翻读,但是我知道不懂得诗,所以不大敢多看,多说。骈文也颇爱好,虽然能否比诗多懂得一点这原是疑问,阅孙隘庵的《六朝丽指》却很多同意,仍不敢贪多,《六朝文絮》及黎氏笺注常在座右而已。伍绍棠跋《南北朝文钞》云,南北朝人所著书多以骈俪行之,亦均质雅可诵。此语真实,唯诸书中我所喜者为《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此他虽皆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如《文心雕龙》与《水经注》,终苦其太专门,不宜于闲看也。以上就唐以前书举几个例,表明个人的偏好,大抵于文字之外看重所表现的气象与性情,自从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以后,便没有这种文字,加以科举的影响,后来即使有佳作,也总是质地薄,分量轻,显得是病后的体质了。

至于思想方面,我所受的影响又是别有来源的。笼统的说一句,我自己承认是属于儒家思想的,不过这儒家的名称是我所自定,内容的解说恐怕与一般的意见很有些不同的地方。我想中国人的思想是重在适当的做人,在儒家讲仁与中庸正与之相同,用这名称似没有什么不合,其实正因为孔子是中国人,所以如此,并不是孔子说教传道,中国人乃始变为儒教徒也。儒家最重的是仁,但是智与勇二者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后世儒生成为道士化,禅和子化,差役化,思想混乱的时候,须要智以辨别,勇以决断,才能截断众流,站立得住。这一种人在中国却是不易找到,因为这与君师的正统思想往往不合,立于很不利的地位,虽然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有极大的关系与价值。上下古今自汉至于清代,我找到了三个人,这便是王充,李贽,俞正燮,是也。王仲任的疾虚妄的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论衡》上面,其实别的两人也是一样,李卓吾在《焚书》与《初潭集》,俞理初在《癸巳类稿》《存稿》上的所表示的正是同一的精神。他们未尝不知道多说真话的危险,只因通达人情物理,对于世间许多事情的错误不实看得太清楚,忍不住要说,结果是不讨好,却也不在乎,这种爱真理的态度是最可宝贵,学术思想的前进就靠此力量,只可惜在中国历史上不大多见耳。我尝称他们为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虽然很是辽远微弱,在后人却是贵重的引路的标识。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于这几位先贤我也正是如此,学是学不到,但疾虚妄,重情理,总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随时注意,不敢不勉。古今笔记所见不少,披沙拣金,千不得一,不足言劳,但苦寂寞。民国以来号称思想革命,而实亦殊少成绩,所知者唯蔡孑民钱玄同二君可当其选,但多未著之笔墨,清言既绝,亦复无可征考,所可痛惜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五·刘昫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英宗二·宋濂
  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六十七·赵尔巽
  后汉书补逸例言·姚之骃
  卷之四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汉奸叛国丑史·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一一六三 两淮盐政征瑞奏覆遵旨送交骆愉寓所书籍字画折·佚名
  樊毅传·姚思廉
  杜希全传·欧阳修
  一四六、魏牟考·钱穆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蓑衣道人·唐圭璋

      道人,淮阳朐山(今江苏省东海县)人。避乱渡江,举进士不第。居平江。考宗时,赐号通神先生。庆元六年(1200)卒。   临江仙   在世为仙须有分,不须素食持斋。寸丝不著挂形骸。蓑衣为伴侣,箬笠作家怀。   行满三千上界,奉

  • 环溪诗话 全文·吴沆

      环溪少时,终日沉默,伯兄觉其如此,每以文字强其学。伯兄谓环溪长兄涛,字德邵。一日,借到渊明诗,命环溪录。既毕,遂得《晚归》、《早行》二诗,写在几案间。《晚归》诗云:“夕阳欲西没,宛转山气昏。独逝颇无累,时欣暗经林

  • 陆倕诗集·陆倕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 终南邻汉阙,高掌跨周京。复此亏山岭,穹窿距帝城。当衢启珠馆,临下构山楹。南望穷淮溆,北眺尽沧溟。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网户图云气,龛室画仙灵。副君怜世网,广命萃人英。道筵终后说,銮辔出郊坰

  • 陈崿·龙榆生

    陈崿字咸京,号岞岚,晚号慧香,江苏华亭人。贡生,以荐充篡修诗经馆分校,议叙知县。遽乞归,杜门著述。著有《祖砚堂集》、《呵壁词》。○大〔王府基怀古〕记白驹兵,齐云火,一晌繁华何处?宫基春草绿,任莺双花笑,更

  • 髙氏三宴诗集巻上·高正臣

    唐 髙正臣 辑晦日置酒林亭并序陈子昻有渤海之宗英是平阳之贵戚发挥凤管而啸侣幽赞鸡川而留宴冠缨济济多延戚里之宾鸾凤锵锵自有文雅之客凡二十有一人皆以华字为韵髙正臣广平人衞尉卿正月符佳节三春玩物华忘懐寄罇酒

  • 卷八·沈德潜

    李攀龙攀龙字于鳞,历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到河南按察使。历下诗,元美诸家推奖过盛,而受之掊击,欢呼叫呶,几至身无完肤,皆党同伐私之见也。分而观之,古乐府诗及五言古体,临摹太过,痕迹宛然;七言律及七言绝句,高华矜贵,脱弃凡庸。去

  • 卷十四 本纪十四·赵尔巽

      ◎高宗本纪五   四十一年春正月癸酉朔,富德克打噶咱普德尔窝、马尔邦等碉卡。明亮等克独松等碉卡。甲戌,定郡王绵德以交结礼部司员削爵,命绵恩承袭。阿桂克喇乌喇等碉卡及舍齐等寺。己卯,阿桂率诸军进围噶喇依,索诺

  •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蔡东藩

      却说诸葛亮领兵伐魏,已出汉中,屯驻石马城。魏主曹叡,甫经嗣位,改元太和,闻得蜀兵进攻,即欲亲出御敌。散骑常侍孙资,谓南郑斜谷,险阻异常,不宜劳师进取,但命大将据守要害,自足震慑寇敌,静镇疆场,叡乃罢议。但进抚军将军司马懿,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弘治八年十一月庚辰朔钦天监进弘治九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百官颁行天下○掌宗人府事驸马都尉周景卒景字德彰河南安阳县人丰姿秀丽励志问学初随父颙官山西晋王闻其贤欲妻之固辞乃免天顺辛巳尚 英宗元女重庆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冬十月。戊申朔。享太庙。遣克勤郡王晋祺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

  •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孔子

    【原文】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宰我对曰:“夏后氏③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④。” 【注释】 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

  • 序·赞宁

    ○进高僧传表(臣)僧(赞宁)等言,自太平兴国七年伏奉敕旨,俾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者。(臣)等遐求事迹,博采碑文,今已撰集成三十卷,谨诣阙庭进上。益琅函而更广,延玉历以弥长。(臣)等诚忧诚恐,兢惕之至。(臣)等闻浑仪之外,别有释天;法

  • 南普陀寺重建大悲殿记·太虚

    南普陀寺之兴起,近数十年事耳。然南普陀之得名,盖由奉观世音菩萨,故斯殿之建筑殆有百年矣。迨大雄殿落成,继之又造天王殿,规模渐备。自开设闽南佛学院后,南普陀寺遂成蜚声海内外之名刹;顾斯殿乃反形短小而不相称。十七年夏历

  • 卷之一·密行寂忍

    衡州开峰密行忍禅师语录卷之一法孙 明广 明珍 等编师丁酉年行化至四川叙州府众乞授戒文武绅衿请就喜狱禅院升座拈香云此香根盘大地之下叶敷九天之上爇向炉中端为祝延今上皇帝万岁太子千秋文武官僚及诸檀护高培禄

  • 冯少墟集·冯从吾

    二十二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 (1589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恭定。著有《冯少墟集》、《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古文辑选》等。冯从吾诗文初刻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

  • 地狱游记·佚名

    地狱游记是一本介绍阴间地府的指南,该书于1976年所著,当初仙佛为劝化世人,特将地狱奇景公诸于世,在台中圣贤堂以扶鸾的方式传真了地狱里生灵涂炭的一面。《地狱游记》乃奉玉旨而作,由济公活佛引导杨善生魂魄,赴幽冥巡访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