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六 北大感旧录二

二,刘申叔 北大教授中的畸人,第二个大概要推刘申叔了吧。说也奇怪,我与申叔很早就有些关系,所谓“神交已久”,在丁未(一九〇七)前后他在东京办《天义报》的时候,我投寄过好些诗文,但是多由陶望潮间接交去,后来我们给《河南》写文章,也是他做总编辑,不过那时经手的是孙竹丹,也没有直接交涉过。后来他来到北大,同在国文系里任课,可是一直没有见过面,总计只有一次,即是上面所说的文科教授会里,远远的望见他,那时大约他的肺病已经很是严重,所以身体瘦弱,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声音也很低微,完全是个病夫模样,其后也就没有再见到他了。申叔写起文章来,真是“下笔千言”,细注引证,头头是道,没有做不好的文章,可是字却写的实在可怕,几乎像小孩子的描红相似,而且不讲笔顺,——北方书房里的学童写字,辄叫口号,例如“永”字,叫道:“点,横,竖,钩,挑,劈,剔,捺”,他却是全不管这些个,只看方便有可以连写之处,就一直连起来,所以简直不成字样。当时北大文科教员里,以恶札而论申叔要算第一,我就是第二名了,从前在南京学堂里的时候,管轮堂同学中写字的成绩我也是倒数第二,第一名乃是我的同班同乡而且又是同房间居住的柯采卿,他的字也毕瑟可怜,像是寒颤的样子,但还不至于不成字罢了。倏忽五十年,第一名的人都已归了道山,到如今这榜首的光荣却不得不属于我一个人了。关于刘申叔及其夫人何震,最初因为苏曼殊寄居他们的家里,所以传有许多佚事,由龚未生转述给我们听,民国以后则由钱玄同所讲,及申叔死后,复由其弟子刘叔雅讲了些,但叔雅口多微词,似乎不好据为典要,因此便把传闻的故事都不著录了。只是汪公权的事却不妨提一提,因为那是我们直接见到的。在戊申(一九〇八)年夏天我们开始学俄文的时候,当初是鲁迅许季陈子英陶望潮和我五个人,经望潮介绍刘申叔的一个亲戚来参加,这人便是汪公权。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底细,上课时匆匆遇见也没有谈过什么,只见他全副和服,似乎很朴实,可是俄语却学的不大好,往往连发音都不能读,似乎他回去一点都不预备似的。后来这一班散了伙,也就走散了事,但是同盟会中间似乎对于刘申叔一伙很有怀疑,不久听说汪公权归国,在上海什么地方被人所暗杀了。

三,黄季刚 要想讲北大名人的故事,这似乎断不可缺少黄季刚,因为他不但是章太炎门下的大弟子,乃是我们的大师兄,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说起有些事情来,着实令人不能恭维。而且上文我说与刘申叔只见过一面,已经很是希奇了,但与黄季刚却一面都没有见过,关于他的事情只是听人传说,所以我现在觉得单凭了听来的话,不好就来说他的短长。这怎么办才好呢?如不是利用这些传说,那么我便没有直接的材料可用了,所以只得来经过一番筛,择取可以用得的来充数吧。

这话须还得说回去,大概是前清光绪末年的事情吧,约略估计年岁当是戊申(一九〇八)的左右,还在陈独秀办《新青年》,进北大的十年前,章太炎在东京民报社里来的一位客人,名叫陈仲甫,这人便是后来的独秀,那时也是搞汉学,写隶书的人。这时候适值钱玄同(其时名叫钱夏,字德潜)黄季刚在坐,听见客来,只好躲入隔壁的房里去,可是只隔着两扇纸糊的拉门,所以什么都听得清清楚楚的。主客谈起清朝汉学的发达,列举戴段王诸人,多出在安徽江苏,后来不晓得怎么一转,陈仲甫忽而提起湖北,说那里没有出过什么大学者,主人也敷衍着说,是呀,没有出什么人。这时黄季刚大声答应道:

“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主客闻之索然扫兴,随即别去。十年之后黄季刚在北大拥皋比了,可是陈仲甫也赶了来任文科学长,且办《新青年》,搞起新文学运动来,风靡一世了。这两者的旗帜分明,冲突是免不了的了,当时在北大的章门的同学做柏梁台体的诗分咏校内的名人,关于他们的两句恰巧都还记得,陈仲甫的一句是“毁孔子庙罢其祀”,说的很得要领,黄季刚的一句则是“八部书外皆狗屁”,也是很能传达他的精神的。所谓八部书者,是他所信奉的经典,即是《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和《文选》,不过还有一部《文心雕龙》,似乎也应该加了上去才对。他的攻击异己者的方法完全利用谩骂,便是在讲堂上的骂街,它的骚扰力很不少,但是只能够煽动几个听他的讲的人,讲到实际的蛊惑力量没有及得后来专说闲话的“正人君子”的十一了。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脱脱
  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十六·赵尔巽
  卷三十二·谷应泰
  卷二十·吴广成
  卷之一百六·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强练传·令狐德棻
  雷膺传·宋濂
  郑一鹏传·张廷玉
  陈九畴传·张廷玉
  卷二十八·佚名
  卷五十六·雍正
  卷第十一·佚名
  治浙成规卷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三·彭定求

        卷803_1 【酬人雨后玩竹】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卷803_2 【春望词四首】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

  • 张榘·唐圭璋

      榘字方叔,号芸窗,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淳祐间,句容令。宝祐中,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有诗集并乐府,今传芸窗词藁一卷。   孤鸾   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塞鸿来早。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 欧阳修·朱自清

    欧阳修,字永叔,吉州永丰人。仁宗天圣中进士。补西京留守推官。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以书诋谏官高若讷,贬夷陵令。徙乾德,改判武成军。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常理院。出通判滑州。庆历初,擢太常丞,知谏院,拜右正言

  • 卷七十二·志第三十九·柯劭忞

      ○食货五   △酒醋课 茶课 市舶课   酒醋课。大宗三年,立酒醋局坊场官,榷酤办课,仍以州府县司长吏充提点官,隶征收课税所,其课税验户口多寡定之。六年,颁酒曲醋货条禁,私造者依条治罪。   至元十年,御史台言:“酒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刑考【四】刑制雍正十三年九月皇上御极特谕本年恩诏赦欵甚多但奴仆告家主之案名分攸关情罪可恶毋得援恩赦免嗣後遇有奴仆首告家主者虽所告皆实亦必重治其罪着为令定文武生员犯赌

  • 经解·戴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

  • 礼记析疑卷三十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坊记篇中多引春秋论语为证可见非孔子之言如文中子书曰子云弟子各子其师非孔子也故君子礼以坊徳张子以徳为逸徳尚未尽仁之过则近于愚义之过则入于刻恭之过则流为谄俭之过则趋于吝以礼坊之然后有以全

  • 卷五十·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五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五十四望山川【附封禅】晋书礼志魏文帝黄初中防军蒋济曰夫帝王大礼廵守为先昭祖扬祢封禅为首是以自古革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刋无竟之名纪天人之际者也故司马相如

  • ·元神 元气 元精··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陆原静,即陆澄,见卷上·《陆澄录》。【原文】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

  • 襄公·襄公十八年·左丘明

    【经】十有八年春,白狄来。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秋,齐师伐我北鄙。冬十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曹伯负刍卒于师。楚公子午帅师伐郑。【传】十八年春,白狄始来

  • 第三集 日·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三集 日 杨岐会禅师语(前录[(冰-水+〡)*又]不尽者)    嗣慈明 上堂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檐头不负书 师乃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卓拄杖云。大千世界百杂碎。捧钵盂。向

  • 松桂堂全集·彭孙遹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

  • 道德真经集注·佚名

    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 (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序言;后有《音

  • 爱力圈外·张资平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列入“创作丛书”。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29年11月初版。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写了北洋政府某高级官员家庭中的种种奇闻丑事,诸如姐姐与妹夫通奸,妹妹与家丁同居,姐夫高升后提携妹夫当公使等等。这在

  •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武汉臣

    简名《生金阁》。杂剧剧本。元武汉臣作,一说元末明初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旦末合本。剧写宋蒲州秀才郭成因避百日血光之灾,携妻李幼奴赴京应举。途避风雪于酒店,献三代传家宝生金阁干谒权豪衙内庞勣欲求得官。庞见此物遇

  •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虚舟普度

    性一而已又言相何也性内也相外也相不言外之境而言内之识则相亦内也外境触之而不动豁达为空者犹易托之而内识之所留细微流注发不及知虽深造之后常致叹于习气之难除命根之未断斯言性之家不可不加察也然而专言相者往往逐

  •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自守不自守法,出杂阿含第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