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四 徐锡麟事件

我们在伏见馆始终住的是第八号房间,后来对面的第六号空出来了,遂并借了这一间,因为仿佛是朝东的,所以在夏天比较要好一点。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忽然的来了新客,不得不让给他们住了,来客非别,乃是蔡谷卿君夫妇,蔡君名元康,是蔡鹤卿即孑民的堂兄弟,经常在《绍兴公报》上面写些文章,笔名国亲,与鲁迅本不熟识,是邵明之所介绍来的。蔡君是新近才结了婚,夫人名郭珊,她的长姉嫁给了陈公猛,即是陈公侠的老兄,二姉是傅写臣的夫人,这时同了她的妹子来到日本,要进下田歌子的实践女学校,可是就生了病,须得进病院,而这病乃是怀了孕,她那一方面是由邵明之照料,弄得做翻译的十分狼狈,时常来伏见馆诉说苦况。这大抵是关于妇女生活的特殊事情,鲁迅经手办理的也有这种的事,不过最初由男人传述,还没有什么困难,第二步却要说给下女听,如托她们代买月经带等,这在当时实在有点别扭的。好在这事也只头一次为难,以后进了学校,她们会得自己办理了。

那年夏天,确实的说是阴历五月廿六日,中国突然发生一件不平常的革命事情,这便是徐伯荪刺杀恩铭的所谓安庆事件。如今暂且借用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文章,写范爱农的起头一节如下:

接着是绍兴同乡会开了一个会,讨论到发电报的事,结果分成两派,主张发的是想借了主持公论的幌子,去和当时清政府发生接触,所以表面主张民主,要政府文明处理,以后不再随便处刑。这派的首领是蒋观云,他本是老诗人,寄寓在东京,素来受到同乡青年们的尊敬,鲁迅和许季茀等人也时常去问候,可是这时受了康梁立宪派的影响,组织“政闻社”,预备妥协了,所以这时竭力主张发电报,去和政府接近。反对的是比较激烈的,以为既然革命便是双方开火了,说话别无用处,鲁迅原来也是这一派,所以范爱农所说的话:

大家接着就豫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案,这是六月初五日的事,)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的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鱿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的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安徽做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恩铭的地位。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根本是不错的,鲁迅当然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他说话的口气和那态度很是特别,所以鲁迅随后还一再传说,至于意见却原来是一致的。那篇《范爱农》的文章里说,自己主张发电报,那为的是配合范爱农反对的意思,是故意把“真实”改写为“诗”,这一点是应当加以说明。关于蒋观云的事,我有一节文章收在“百草园的内外”里,节录于下: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akurin刺杀,刺客就擒。’[1]

“当时绍属的留学生开了一次会议,本来没有什么善后办法,大抵只是愤慨罢了,不料蒋观云已与梁任公连络,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了,在会中便主张发电报给清廷,要求不再滥杀党人,主张排满的青年们大为反对。蒋辩说猪被杀也要叫几声,又以狗叫为例,鲁迅答说,猪才只好叫叫,人不能只是这样便罢。当初蒋观云有赠陶焕卿诗,中云,敢云吾发短,要使此心存,鲁迅常传诵之,至此时乃仿作打油诗云,敢云猪叫响,要使狗心存。原有八句,现在只记得这两句而已。”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萧子显
  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十·脱脱
  卷三十 志五·赵尔巽
  卷五十三·毕沅
  卷七史三·何良俊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二·佚名
  第三二三谕道光二十年五月初九日一二二○一--三·佚名
  通志卷九十九·郑樵
  一九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令张羲年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行走折·佚名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自序·佚名
  朱提王拓跋悦传·李延寿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佚名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拐婿·李渔

    〖女冠子〗(老旦上)薄情打点将人弃,听巧妇,赚愚姬。不提防,反堕愚人计,看今日做那家门婿?奴家费尽苦心,代吕郎寻了亲事。指望他非常感激,谁想听了谗言,把我一片热肠,付之冷水。还要抛撇了我,独自一个到乔家去赘亲。你说可笑不可笑

  • 芝第七十六回 舞彩宫芝兰毓秀·陈端生

    第七十六回舞彩宫芝兰毓秀诗曰:钦赐完婚舞彩宫,承欢膝下乐融融。兰孙桂子盈阶秀,麟趾螽斯毓户隆。小王爷灵凤宫出来,即到舞彩宫看太妃去了。问安已毕,老千岁即云:今日先请若辈同僚,儿你略得空闲,可往你两家岳父处走遭,是礼不

  • 劝世歌·佚名

    心不光明点甚灯 意不明来莫诵经 大斗小秤吃甚素 不孝父母斋甚僧妙药非医冤业病 横财不富命穷人 利已害人促寿算 积德修身旺子孙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分明天有报 远在儿孙近在身守口莫谈人过短 自短何曾

  • 卷一三三 宋紀十五·司马光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盡旃蒙單閼(乙卯),凡五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四七一年)   春,二月,戊戌,分交、廣置越州,治臨漳。   初,上為諸王,寬和有令譽,獨為世祖所親。卽位之初,義嘉之黨多蒙全宥,隨才引用,有如舊臣。

  • 卷第二百四十三·胡三省

    唐纪五十九〔起昭阳单阏(癸卯),尽着雍涒滩(戊申),凡六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下》长庆三年〔(癸卯、八二三)〕1春,正月,癸未,赐两军中尉以下钱。二月,辛卯,赐统军军使等绵彩、银器各有差。〔绵,当作「锦」。〔章:十二行本正作「

  • 五代史纂误目録·吴缜

    卷上梁本纪三事 唐本纪十六条晋本纪七条 周本纪五条唐家人传四条 晋家人传一条汉家人传二条 周家人传二条梁臣传八条卷中唐臣传九条 汉臣传二条周臣传一条 死事传二条唐六臣传五条 义儿传四条杂传十三条卷下杂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丑朔 上御谨身殿翰林院学士刘三吾侍因论治民之道三吾言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当以威制 上曰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之间汝谓南方风气柔弱故可以德化北方风气刚劲故当以威制然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弘治七年四月己未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辛酉南京刑部尚书郑时复乞致仕不允○命南京文武官员折色俸粮俱钱钞中半兼支○礼部覆奏办事官郑善桓所陈严学校一事谓天下学校生员额外滥收者多然科贡各有定额往往

  • 一百五十二 苏州织造李煦奏曹寅病重代请赐药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七且十八日 臣李煦跪奏: 江宁织造臣曹寅於六月十六日自江宁来至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疟,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臣在仪真视掣,闻其染病,臣随於十五日亲至扬州看视。曹寅向臣言:我

  • 第五卷 北 宋·缪荃孙

    江南东路 江南东路安抚使 马步军都总管 知昇州江宁府 建康军节度管内观察使 昇州刺史 江宁府尹事 领江宁一府宣、歙、江、池、饶、信、太平七州,南康广德二军。杨克让 《续资治通鉴》:开宝八年十

  • 卷十·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 纪年 熙宗孝成皇帝二 【戊午】天眷元年春始诏改元 帝即位三年尚仍天会之号是岁始改天眷 时诸将相官职依旧多居汴京【按此谓刘豫之诸将相也诸将相土当有刘豫或亡齐字盖文脱耳】帝

  •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读解】 成人之美的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助人为乐的精神。对

  • 卷十四·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十四北山之什二之六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叶奨里反】朝夕从事【叶上止反】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叶满彼反】集传赋也偕偕强壮貌士子诗人自谓也【毛氏苌

  • 卷一百六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六射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注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王之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天子亦有友诸侯之义武王誓曰

  • 卷一百五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八昏礼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七年春正月定昏娶仪制礼志诸王纳妃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敌门【即古纳采】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防四十

  • 卷一  通礼·颜元

    【此篇所著,皆所谓有家日用之常礼,不可一日而不修者。】祠堂【议就四龛,当以高祖考妣居中,而曾祖考三龛以昭穆分列于侧后。考古礼官师祭二世。今世王制亦云士民祭二世,品官方许祭四世。宋儒所谓虽善不尊,况并列四龛,制亦不善

  • 俱舍论记 第九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九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二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者。此下第三诸门分别。总有十一门。此即第一明其形状问。随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与所趣生为同。为别或可。分为两问。当往何趣。是一问。所

  • 欧阳文粹·陈亮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 (1163),上 “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家,致力于著书。淳熙中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