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 弱小民族文学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于己酉(一九〇九)年二月间出版,接着编印第二集,在六月里印成,这时鲁迅已经预备回国,到杭州的两级师范去教书,那里的校长便是沈钧儒,很招罗了些有名的浙江留学生去当教员,许季茀便早已进去,蒋抑卮此时也已病好,回到上海去了。
《域外小说集》在那时候要算印的特别考究,用一种蓝色的“罗纱纸”做书面,中国可以翻作“呢纸”吧,就是呢布似的厚纸,上边印着德国的图案画,题字是许季茀依照《说文》所写的五个篆文,书的本文也用上好洋纸,装订只切下边,留着旁边不切,可是定价却很便宜,写明是“小银圆贰角”,即是小洋两角。卷首有一篇序言,是己酉正月十五日写的,其文曰:
至于上海,是至今还没有详细知道。听说也不过卖出二十本上下,以后再没有人买了。于是第三册只好停板,已成的书便都堆在上海寄售处堆货的屋子里。过了四五年,这寄售处不幸失了火,我们的书和纸板都连同化成灰烬,我们这过去的梦幻似的无用的劳力,在中国也就完全消灭了。”
短短的一小篇序言,可是气象多么的阔大,而且也看得出自负的意思来,这是一篇极其谦虚也实在高傲的文字了。虽然是不署名,这是鲁迅的笔墨,后来在一九二〇年的三月群益书社重印《域外小说集》的时候,有一篇署我的名字的序文,也是他做的,里边说当初的经过,今抄录于左:
半年过去了,先在就近的东京寄售处结了账。计第一册卖去了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后可再也没有人买了。那第一册何以多卖一本呢?就因为有一位极熟的友人,怕寄售处不遵定价,额外需索,所以亲去试验一回,果然划一不二,就放了心,第二册不再试验了。但由此看来,足见那二十位读者,是有出必看,没有一人中止的,我们至今很感谢。
“当初的计画,是筹办了连印两册的资本,待到卖回本钱,再印第三第四,以至第X册的。如此继续下去,积少成多,也可以约略绍介了各国名家的著作了。于是准备清楚,在一九〇九年的二月,印出第一册,到六月间,又印出了第二册。寄售的地方,是上海和东京。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移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海之微沤欤,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
但是这劳力也并不是完全消灭,因为在“五四”以后发生新文学运动,这也可以看作《新生》运动的继续。当初《域外小说集》只出了两册,所以所收各国作家偏而不全,但大抵是有一个趋向的,这便是后来的所谓东欧的弱小民族。统计小说集两册里所收,计英法美各一,俄国七,波兰三,波思尼亚二,芬兰一,这里俄国算不得弱小,但是人民受着迫压,所以也就归在一起了。换句话说,这实在应该说是,凡在抵抗压迫,求自由解放的民族才是,可是习惯了这样称呼,直至“文学研究会”的时代,也还是这么说,因为那时的《小说月报》还出过专号,介绍弱小民族的文学,也就是那个运动的余波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沈约 本纪第三 太宗下·刘昫 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脱脱 卷四·沈德符 法军侵台档(四)·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卷之八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二四一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伪妄遗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章冲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吴任臣 卷五十二 蜀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陈寿 梁潜传·张廷玉 卷二十九·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