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

我写文章平常所最为羡慕的有两派,其一是平淡自然,一点都没有做作,说得恰到好处,其二是深刻泼辣,抓到事件的核心,仿佛把指甲很很的掐进肉里去。可是这只是理想,照例是可望而不可即,写出来的都是些貌似神非的作品,所以在每回编好集子的时候,总是觉得不满意,在前记或后记里发一回牢骚。我的根基打的不好,当我起头写文章的那时,“文学革命”正闹得很起劲,但是我的兴趣却是在于“思想革命”的方面,这便拉扯到道德方面去,与礼教吃人的问题发生永远的纠葛。从前美国的沉醉诗人爱伦坡(Allan Poe)平生怀着一种恐惧,生怕被活埋,我也相似的有怕被人吃了的恐惧,因此对于反礼教的文人很致敬礼,自孔文举至李卓吾都是,顾亭林以明遗民不仕清朝,虽然也很佩服,但是他那种在《日知录》中所表示的痛恨李卓吾的态度,自不免要加以攻击了。本来高谈思想革命,不与经济生活发生关系,乃是一种唯心的说法,与宗教家之劝人发心行善没有什么两样,所以结果觉得教训无用,文字无力,乃是当然的事情,但是因为不能忘情于人间,明知无益也仍由于惰性拖延下去了。

以上是我在沦陷前写文章的态度,实在是消极的一种消遣法罢了,这可以说是前期吧?但是在沦陷后的写作,这便有些不同了,文章仍旧是那么样,但是态度至少要积极诚实一点了。在沦陷中有什么事值得改变态度,积极去干的呢?因为这是在于敌人中间,发表文章也是宣传的一种,或者比在敌人外边的会有效力也未可知。这事果有效力么?我不能确说,但是我觉得这是有的,因为我因此从日本军部的御用文人方面得到了“反动老作家”的名号,这是很有光荣的事,但在讲到这件事的始末以前,我还得把我后期的著作大略说一说。

我揭橥了这两个主张,随时发点议论,此外关于中国的文学思想等具体问题也讲了些话,这是违反我从前说过的话的,因为在多年以前我声明将文学店关门了,现在却再来讲话,莫非又觉得懂得了文学了么?这其实是并不如此的,文学仍旧是不懂,但是本国的事情不能毫不关心,而且根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一般文学问题可以推说不懂,若是关于中国的事情多少总是有点了解的,这样便忍不住来说几句话了。

我所写的关于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文章,较为重要的有这四篇,依了年月的次序写来是这几种:

我很反对顾亭林的那种礼教气,可是也颇佩服他的几句说话,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一册《苦口甘口》,曾在自序中有这一节话道:

四,《汉文学的前途》,同年七月。其中一四两篇,所说也就是那一套,但题目称汉文学却颇有点特别,因为我在那时很看重汉文的政治作用,所以将这来代表中国文学。在《汉文学的前途》后边有一篇附记道:

二,《中国的思想问题》,三十一年十一月。

三,《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三十二年四月。

一,《汉文学的传统》,民国廿九年三月。

“重阅一过之后,照例是不满意,如数年前所说过的一样,又是写了些无用也无味的正经话。难道我的儒家气真是这样的深重而难以湔除么?我想起顾亭林致黄梨洲的书中有云:

“民国廿九年冬曾写一文曰‘汉文学的传统’,现今所说大意亦仍相同,恐不能中青年读者之意,今说明一句,言论之新旧好歹不足道,实在只是以中国人立场说话耳。太平时代大家兴高采烈,多发为高论,只要于理为可,即于事未能亦并不妨,但不幸而值祸乱,则感想议论亦近平实,大抵以国家民族之安危为中心,遂多似老生常谈,亦是当然也。中国民族被称为一盘散沙,自他均无异辞,但民族间自有系维在,反不似欧人之易于分裂,此在平日视之或无甚足取,唯乱后思之,却大可珍重。我们史书,明永乐定都北京,安之若故乡,数百年燕云旧俗了不为梗,又看报章杂志之纪事照相,东至宁古塔,西至乌鲁木齐,市街住宅种种色相,不但基本如一,即琐末事项有出于迷信敝俗者,亦多具有,常令览者不禁苦笑。反复一想,此是何物在时间空间中有如是维系之力,思想文字语言礼俗,如此而已。汉语汉字其来已远,近更有语体文,以汉字写国语,义务教育未普及,只等刊物自然流通的结果,现今青年以汉字写文章者,无论地理上距离间隔如何,其感情思想却均相通,这一件小事实有很重大的意义。旧派的人叹息语体文流行,古文渐衰微了,新派又觉得还不够白话化方言化,也表示不满意,但据我看来,这在文学上正够适用,更重要的乃是政治上的成功,助成国民思想感情的连络与一致,我们固不必要表扬褒扬新文学运动之发起人,唯其成绩在民国政治上实较在文学上为尤大,不可不加以承认。以后有志于文学的人亦应认明此点,把握汉文学的统一性,对于民族与文学同样的有所尽,必先树立了民族文学的根基,乃可以东亚文学的一员而参加活动,此自明之事实也。关于文人自肃,亦属重要,唯苦口之言,取憎于人,且即不言而亦易知,故从略。七月二十日。”

“我不相信世上有一部经典,可以千百年来当人类的教训的,只有纪载生物的生活现象的biologie(生物学),才可供我们参考,定人类行为的标准。”这仿佛与尼采所说的,要做一个健全的人须得先成为健全的动物,意思相近似,可是人们一面实行着动物所没有那些行为,例如卖淫,强奸,大量的虐杀如原子弹等,一面却来对于自然加以不必要的美化,说什么乌反哺,羔羊跪乳,硬说动物也是知道伦常的,实在是非常荒唐的话,但是在中国却还有相当的势力。第二点是反对一切的八股化。自从董仲舒说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后来的人便抗了这块招牌大唱高调,崇理学而薄事功,变成举世尽是八股的世界。孟子对于梁惠王“何以利吾国”之问,开口喝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但是后面具体的说来,却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一大串话,归结到“黎民不饥不寒”,正是极大的事功。清朝阮元在他的《论语论仁论》中有云:

“凡仁必于身所行者验之而始见,亦必有二人而仁乃见,若一人闭户齐居,瞑目静坐,虽有德理在心,终不得指为圣门所谓之仁矣,盖士庶人之仁见于宗族乡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仁见于国家民臣,同一相人偶之道,是必人与人相偶而仁乃见也。”所以我以为瞑目静坐在那里默想仁字,固然也不是坏事情,然而也希望他能够多少见于实行,庶几表示与一心念佛的信徒稍有不同耳。

‘炎武自中年以前,不过从诸文士之后,注虫鱼,吟风月而已。积以岁月,穷探古今,然后知后海先河,为山覆篑,而于圣贤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案此书亭林文集未载,见于梨洲《思旧录》中,时在清康熙丙辰,为读《明夷待访录》后之复书,亭林年已六十四,梨洲则六十七矣。黄顾二君的学识我们何敢妄攀,但是在大处态度有相似者,亦可无庸掩藏。鄙人本非文士,与文坛中人全属隔教,平常所欲窥知者,乃在于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但所取材亦并不废虫鱼风月,则或由于时代之异也。”这一番话虽是也包括前期的文章在内,但特别着重在说明后期的,因为正经文章在那时候是特别的多。当然里边也不少闲适的小文,有如收在《药味集》里的《卖糖》,《炒栗子》与《蚊虫药》,以及后来的《石板路》,都可以说是这一路,但是大多数却多是说理,因此不免于枯燥了。在那方面平常有两种主张,便是其一为伦理之自然化,其二为道义之事功化是也。这第一点是反对过去的封建礼教,不合人情物理,甚至对于自然亦多所歪曲,非得纠正不可。这思想的来源是很古旧的,在民国八年三月所写的《祖先崇拜》这篇小文中说道:

这两篇关于汉文学的是我比较注重的文章,在三十三年十二月给一种期刊写的《十堂笔谈》里也重复提起,起头的两节便是汉字与国文。第三篇的两种思想,无非是将那民为贵与君为臣纲对立起来,构成一篇讲演,最有意思的乃是第二篇,即是《中国的思想问题》,因为我之所以得到那“反动老作家”的徽号,正因这篇文章的关系。

猜你喜欢
  卷一百·志第五十三·礼三等·脱脱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九·乾隆
  东汉会要卷三十七【阙】·徐天麟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绎史恤谥考卷三·温睿临
  第五卷 唐·缪荃孙
  金佗稡编卷二十一·岳珂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佚名
  ·覆院司筹办船工书·丁曰健
  徐温传·欧阳修
  苏舜钦传·脱脱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司马迁
  奏谳书二·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叔夏·唐圭璋

      叔夏字清卿,庐陵人。绍熙四年(1193)进十。周必大校文苑英华,叔夏之力为多。有文苑英华辨证十卷传世。   水调歌头   寿赵宰母   铜章纡墨绶,茜服佩银鱼。慈闱一笑,全胜莱子彩衣裾。好是枯红萱草,长伴朱颜绿髮,荣贵

  • 卷四·刘克庄

      陶弼商翁与杨畋乐道同时,一生仕宦广西,晚守钦、顺二州。集中多佳句,前已采其一二。它五言如《塞上》云:“星落胡王死,河穷汉使归。雪山经夏冷,天马入秋肥。”《观教战》云:“晋兴由帅让,楚败以师喧。&rdqu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欧阳修

    郎余令,定州新乐人。祖颖,字楚之,与兄蔚之俱有名。隋大业中,为尚书民曹朗,蔚之位左丞。炀帝语称“二郎”。武德时,楚之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纲、陈叔达定律令。持节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胁以白刃,终不屈。贼平,以老乞身,谥曰平

  • 第九十五回 闻俄乱筹备国防 集日员会商军约·蔡东藩

      却说中日互订约章,为了军事协定,各守秘密,嗣经日报揭露,方俾国人知晓,内容底细,却是为对外问题,说将起来,实受外界刺激,因发生这种条约。自从欧战开始,连年不休,俄皇尼古拉二世,本与英、法诸国,订就协约,反抗德、奥,起初兵锋颇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弘治十三年十二月辛巳朔 上视牲于南郊○壬午升礼科左给事于瑁俱为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蕞兰工科给事中方矩俱为右给事中子聪瑁矩俱工科仕伟刑科兰兵科○尚宝司司丞郑宗仁丁忧服阕复除原职○癸未虏复入大同境既而引去提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五五 谕十一阿哥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佚名

    一一五五 谕十一阿哥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奉旨:十一阿哥现在校阅各馆应进清汉书籍甚多,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史记集解卷九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阳陵侯傅寛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从攻安阳杠里击赵贲军于开封及击杨熊曲遇阳武斩首十二级赐爵卿从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汉王赐寛封号共徳君从入汉中迁为右骑将从定三

  • 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周作人

    一九二〇年毛子龙做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叫钱秣陵送聘书来,去那里讲欧洲文学史,这种功课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也没有能够讲得好,不过辞谢也不听,所以也就只得去了。其时是女高师,讲义每小时给三块钱,一个月是二十七元,生病

  • 李远传·令狐德棻

    李远是李贤的弟弟,字万岁。自幼就有才识度量,志向宏远。曾与一群儿童玩打仗游戏,他指挥的那部分,隐然有战阵之法。郡守看见很惊奇,让他再玩一次。众儿童害怕而走散,李远持杖喝斥,又摆成刚才的阵势,气势雄壮,比刚才更加可观。郡

  • 卷第九·朱熹

    二先生语九少日所闻诸师友说仁者公也,人一作仁。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礼者别也,定分。知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一作信。此五常性也。若夫恻隐之类,皆情也,凡动者谓之情。性者自然完具,信只是有此,因不信然后

  • 第四章 21·辜鸿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辜讲孔子说:“作为儿子,应当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是为了心怀感恩,一方面是为了挂念父母。”

  • 叙意·黄镇成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叙意书载二帝三王之政政者心与事之所形也是故道德仁圣统乎心制作名物逹于事内外之道合而帝王之政备矣然统乎心者先后古今脗合无二逹于事者仪章器物因革无存故求帝王之心易而考帝王之事难矧后儒稽

  • 述而篇第七·钱穆

    (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述,传述旧闻。作,创始义,亦制作义。如周公制礼作乐,兼此二义。孔子有德无位,故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谓信于古而好之。孔子之学,主人文通义,主历史经验。盖人道非一圣之所建,乃历

  • 叹品第十二·佚名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梵忍积天。来在众会,则以天华供养散佛。致敬以讫而说斯言:若族姓子族姓女。假使得闻溥首童真。所说经法欢喜信者,则便降魔及外异学。所以者何,则离一切诸见之想。设令闻说此深妙法。不恐不怖亦不怀懅,则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七·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如佛所说。边地律师五人受具戒。若有十人律师五人受戒。得戒不。佛言。得具戒。诸比丘得呵罪。如佛所说。过十夜衣。尼萨耆。云何得长衣。谓若入手若在膝上肩上作想。此是我衣。比丘得眠上座卧不。

  • 七十二候考·曹仁虎

    观象授时。起于上古。自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少皞有分至启闭之官。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尧有羲和之命。大约由四时分八节。由八节分二十四气。由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立法盖渐密也。候应之义。互见于夏小正诸书。尚未明

  • 本草征要·李中梓

    本草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另有 《内经知要》已著录。作者因本草药物繁多,对药性阐发不彻,遂以《本草纲目》为主,删繁就简,取其精华,间附己意,详加注释而成此书。刊于崇祯十年(1637)。本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