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九一 拾遗乙

儿时的事情在上面记得很不多,因为十岁以前的事差不多都已忘记了,现在只就记得的零星小事写下一点来,不过这也不是自己记得,只是大人们传说下来的就是了。其中顶早的一件事,大约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因为妹子端姑生于光绪丁亥(一八八七)年,不到一周岁便因天花死去了,而这件事却在夏天,所以可能还是在丁亥年里。据说她那时一个人躺在那里,双脚乱蹬,我看见觉得太可爱了,小脚趾头像是豌豆似的,便拿来咬了一口,她就哭了起来,大人跑来看才知是那么一回事,后来便被传作话柄。随后她得了天花,当初情形很好,忽然发生变怪,我的病好转而她遂以不起,这虽然不是我自己所能做主的事情,在长大以后总觉得很抱歉似的,仿佛是她代我死了,——老实说,假如先母有一个女儿,她的生活要幸福的多,不过那是人力以上的事情,多说也别无什么用处了。

第二件是自己记得的,不是大人们告诉我的事情,所以一直在后,大约是八岁以前,总之是祖父还没有从北京回去,父亲还住在“堂前”的西边房里时候的事情。那时在朝北的套房里,西向放着一张小床,这也有时是鲁迅和我玩耍的地方,记得有一回模仿演戏,两个人在床上来回行走,演出兄弟失散,沿路寻找的情状,一面叫着大哥呀贤弟呀的口号,后来渐渐的叫得凄苦了,这才停止。此后还演些戏,不过不是在这里了,时期也还要再迟几年,是往三味书屋读书以后的事,从前在《儿童剧》的序里有一节云:

现在再退回去讲那小床,因为这事与“射死八斤”的漫画有关,而“射死八斤”的画又与小床有密切的关系的。从前在《鲁迅的故家》里曾经说过,本家诚房的房客李楚材,带着一家沈姓亲戚,大概是个寡妇,生活似乎颇清苦,有三个小孩,男孩名叫八斤,女孩是兰英与月英,年纪大抵五六岁吧,夏天常常光身席地坐。《故家》的第二十五节里讲“射死八斤”的事,今抄录于下:

“那时所读的是《中庸》和唐诗,当然不懂什么,但在路上及塾中得到多少见闻,使幼稚的心能够建筑起空想的世界来,慰藉那忧患寂寞的童年,是很可怀念的。从家里到塾中不过隔着十几家门面,其中有一家的主人头大身矮,家中又养着一只不经见的山羊,(后来才知道这是养着厌禳火灾的,)便觉得很有一种超自然的气味。同学里面有一个身子很长,虽然头也同常人一样的大,但是在全身比例上就似乎很小了。又有一个本家长辈,因为吸雅片烟的缘故,耸着两肩,仿佛在大衫底下横着一根棒似的。这几个现实的人,在那时看了都有点异样,于是拿来戏剧化了,在有两株桂花树的院子里扮演这日常的童话剧。‘大头’不幸的被想像做凶恶的巨人,带领着山羊,占据了岩穴,扰害别人,小头和耸肩的两个朋友便各仗了法术去征服他:小头从石窟缝里伸进头去窥探他的动静,耸肩等他出来,只用肩一夹,就把他装在肩窝里捉了来了。这些思想尽管荒唐,而且很有唐突那几位本人的地方,但在那时觉得非常愉快,用现代的话来说明,演着这剧的时候实在是得到充实的生活的少数瞬时之一。我们也扮演喜剧,如‘打败贺家武秀才’之类,但总是太与现实接触,不能感到十分的喜悦,所以就经验上来说,这大头剧要算第一有趣味了。”

“八斤那时不知道是几岁,总之比鲁迅要大三四岁吧,衣服既不整齐,夏天时常赤身露体,手里拿着自己做的钉头竹枪,跳进跳出的乱戳,口里不断的说,‘戳伊杀,戳伊杀!’这虽然不一定是直接的威吓,但是这种示威在小孩子是忍受不住的,因为家教禁止与别家小孩打架,气无可出,便来画画,表示反抗之意。鲁迅从小就喜欢看花书,也爱画几笔,虽然没有后来画活无常那样好,却也相当的可以画得了。那时东昌坊口通称胡子的杂货店中有一种荆川纸,比毛边更薄而白,大约八寸宽四寸高,对折订成小册,正适合于抄写或绘画。在这样的册子上面,鲁迅便画了不少的漫画,随后便塞在小床的垫被底下,因为小孩们没有他专用的抽屉。有一天,不晓得怎么的被伯宜公找到了,翻开看时,好些画中有一幅画着一个人倒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枝箭,上有题字曰射死八斤。他叫了鲁迅去问,可是并不严厉,还有点笑嘻嘻的,他大概很了解儿童反抗的心理,所以并不责罚,结果只是把这页撕去了。此外还有些怪画,只是没有题字,所以他也不曾问。”

这里我想来把那怪画说明一下子,因为这一件事如果不加说明,就此付之不问,也是怪可惜的。这是那本荆川纸小册子中所有的一页,画着一个小人儿手里提了一串东西,像是乡下卖麻花油条的用竹丝穿着。当时伯宜公也一定看了以为是画卖麻花的吧,若问是什么时我想也是这样的回答。可是这实在乃是怪画,是卖淫的一种童话化的画。乡下这种不雅驯的话很是普通,所谓倚门卖笑俗语便称曰卖必,但是怎么卖法在小儿心中便是疑问,意谓必是像桃子杏子似的一个个的卖给人,于是便加以童话化,从水果摊里铡甘蔗得到暗示,随割随长,所以可以卖去好几个一串。这种初看似猥亵而实是天真烂漫的思想,不晓得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想起来也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却是实在的事,从前写“射死八斤”的时候原想写进去,终于搁下了,现在又记了起来,觉得不写很是可惜,所以把它记在这里了。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四十四·脱脱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赵尔巽
  卷一百八十三·毕沅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九·徐乾学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吕思勉
  ◎自由结婚之禀·李定夷
  卷之六十六·祁韵士
  象台首末卷一·胡知柔
  贺兰祥传·令狐德棻
  卷四·佚名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七十八·佚名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三·彭定求

        卷213_1 【行路难二首】高適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

  •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两瓣,落地,叫人踩

  • 卷二·王蕴章

    光绪季年,瑞安黄仲弢(绍箕)殁于湖北提学使之任,其夫人以六绝句哭之。偶检箧衍,录稿尚存,惜夫人姓氏,未经著录,今亦无从稽考矣。诗云:“花市斜街旧寄庐,与君同砚学鸦涂。至今遗墨仍盈箧,难画人间举案图。”“高人

  • 卷三百九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十九 谢 铎 杂诗 大化何絪緼四时互更代动植各有生种种自成类美矣牛山木苦为斧斤害牛羊复践之日夕就荒秽赖此生意深保之方未艾 其二 浮云无定踪悠

  • 提要·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瑶石山人稿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瑶石山人稿十六卷明黎民表撰民表字维敬从化人嘉靖甲午举人授翰林院孔目迁吏部司务以能文用为制勅房中书後加官至参议明史文苑传附

  • ●卷九十八·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三。   石茂良避戎(改作兵)夜话曰:金人再犯(改作至)阙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城陷仆逃难於乡人王升卿舍馆夜论朝廷守御之方一话一言悉莫不验其文芜其实直而不讦质而不文非所见闻则略而不书去年春金人犯(改

  • 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蔡东藩

      却说苻生被徙入别室,醉尚未醒,当即有人传入,废生为越王,生亦不知为何人所授。及醒后已失权威,虽然懊恼异常,但已似鸟入笼中,无从跳跃,只好再向酒中寻乐,终日沈酣。那苻法苻坚,已废去暴主,无人反抗,遂议另立嗣君。法与坚互相

  • 卷二十八·佚名

    七月二十八日(癸巳),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常青、李侍尧、蓝元枚、柴大纪曰:副将林天洛、参将廖光宇病故员缺,业经委员署理。但现在台湾剿捕逆匪,正在需人之际,若由部推补前抵台湾,未免稽迟,而且于打仗出力人员,不足以示鼓励。着常青

  • 卷之一百四·佚名

    洪武九年二月乙酉朔○丙戌命重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设左右相二人武相一人文相一人左右傅二人武傅一人文傅一人首领官长史二人录事二人罢王傅府及典签司咨议官并护军府增设伴读四人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任之侍读四人收掌文籍

  • 卷之九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七 传第八十一 扎萨克固山贝子玛什巴图列传 玛什巴图杜尔伯特人姓绰罗斯扎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族弟祖额璘沁巴图尔生蒙克第子二长巴图蒙克其裔别为二扎萨克详

  • 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班固

    【原文】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其后宠臣,孝文时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

  • 卷四十一·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一钱塘程川撰书一统论经义问可学近读何书曰读尚书曰尚书如何看曰须要考厯代之变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濶逺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

  • 卷十七·佚名

    △梵行品第八之三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何等利。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义无碍知一切法所有诸义。能随诸法所立名字而为作义

  • 十地经论 第一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一卷十地经论序侍中崔光制十地经者。盖是神觉之玄苑。灵慧之妙宅。亿善之基舆。万度之纲统。理包群藏之秘。义冠众典之奥。积渐心行。穷忍学之源。崇广住德。极道慧之府。所以厚集肇虑。朗成圆种。

  • 卷第二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补特伽罗纳息第三之二问乐受及不苦不乐受与爱为缘是事可尔。爱著此受四方追求可意事故。如何苦受亦与爱为缘。而此经总说受缘爱耶。尊者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菩萨所集偈品首尊者优婆夷。谟以水道步。寻往作尺蠖行。乃至入有想三昧。更不复见缘能因缘灭有想无想。彼问世尊曰我独流无量不依不能度与我说

  • 北苑别录·赵汝砺

    宋代茶书,赵汝砺撰,1卷,今存。南宋赵汝砺撰。赵汝砺为宋宗室,是《宣和北苑贡茶》作者熊蕃的门生,曾官福建转运使,主管账司。对其师著进行增补,故名。此书比较详细地记载建安茶的品种与茶叶的加工技术,是研究宋代福建

  • 明季南略·计六奇

    明末清初无锡人计六奇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