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

十三,马隅卿 隅卿是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在北大上课,以脑出血卒于讲堂里的,我也在这里抄录《隅卿纪念》的一篇文章作替代,原本是登载于《苦茶随笔》里的。

“隅卿去世于今倏忽三个月了。当时我就想写一篇小文章纪念他,一直没有能写,现在虽然也还是写不出,但是觉得似乎不能再迟下去了。日前遇见叔平,知道隅卿已于上月在宁波安厝,那么他的体魄便已永久和北平隔绝,真有去者日以疏之惧。陶渊明《拟挽歌辞》云:

隅卿行九,故尝题其札记曰‘劳久笔记’。马府上的诸位弟兄我都相识,二先生幼渔是太炎国学讲习会的同学,民国元年我在浙江教育司的楼上‘卧治’的时候他也在那里做视学,认识最早,四先生叔平,五先生季明,七先生太玄居士,——他的号本是绳甫,也都很熟,隅卿因为孔德学校的关系,见面的机会所以更特别的多。但是隅卿无论怎样的熟习,相见还是很客气的叫启明先生,这我当初听了觉得有点局促,后来听他叫玄同似乎有时也是如此,就渐渐习惯了,这可以见他性情上拘谨的一方面,与喜谈谐的另一方面是同样的很有意义的。今年一月我听朋友说,隅卿因怕血压高现在戒肉食了,我笑说道,他是老九,这还早呢。但是不到一个月光景,他真死了,二月十七日孔德校长蓝少铿先生在东兴楼请吃午饭,在那里遇见隅卿幼渔,下午就一同去看厂甸,我得了一册木板的《书》,此外还有些黄虎痴的《湖南风物志》与王西庄的《练川杂咏》等,傍晚便在来薰阁书店作别。听说那天晚上同了来薰阁主人陈君去看戏,第二天是阴历上元,他还出去看街上的灯,一直兴致很好,到了十九日下午往北京大学去上小说史的课,以脑出血卒。当天夜里我得到王淑周先生的电话,同丰一雇了汽车到协和医院去看,已经来不及了。次日大殓时又去一看,二十一日在上官菜园观音院接三,送去一副挽联,只有十四个字道:

月夜看灯才一梦,

雨窗欹枕更何人。

隅卿的专门研究是明清的小说戏曲,此外又搜集四明的明末文献。末了的这件事是受了清末的民族革命运动的影响,大抵现今的中年人都有过这种经验,不过表现略有不同,例如七先生写到清乾隆帝必称曰弘历,亦是其一。因为这些小说戏曲从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隅卿自称曰不登大雅文库,后来得到一部二十回本的《平妖传》,又称平妖堂主人,尝复刻书中插画为笺纸,大如册页,分得一匣,珍惜不敢用,又别有一种《金瓶梅》画笺,似刻成未印,今不可得矣。居南方时得到话本二册,题曰‘雨窗集’及‘欹枕集’,审定为清平山堂同型之本,旧藏天一阁者也,因影印行世,请兼士书额云雨窗欹枕室,友人或戏称之为雨窗先生。隅卿用功甚勤,所为札记及考订甚多,平素过于谦退不肯发表,尝考冯梦龙事迹著作甚详备,又抄集遗文成一卷,屡劝其付刊亦未允。吾乡抱经堂朱君得冯梦龙编《山歌》十卷,为‘童痴二弄’之一种,以抄本见示令写小序,我草草写了一篇,并嘱隅卿一考证之,隅卿应诺,假抄本去影写一过,且加丹黄,乃亦未及写成,惜哉。龙子猷殆亦命薄如纸不亚于袁中郎,竟不得隅卿为作佳传以一发其幽光耶。

隅卿多年办孔德学校,费了许多的心,也吃了许多的苦。隅卿是不是老同盟会我不曾问过他,但看他含有多量革命的热血,这有一半盖是对于国民党解放运动的响应,却有一大半或由于对北洋派专制政治的反抗。我们在一起的几年里,看见隅卿好几期的活动,在‘执政’治下有三一八时期与直鲁军时期的悲苦与屈辱,军警露刃迫胁他退出宗人府,不久连北河沿的校舍也几被没收,到了‘大元帅’治下好像是疔疮已经肿透离出毒不远了,所以减少沉闷而发生期待,觉得黑暗还是压不死人的。奉军退出北京的那几天他又是多么兴奋,亲自跑出西直门外去看姗姗其来的山西军,学校门外的青天白日旗恐怕也是北京城里最早的一面吧。光明到来了,他回到宗人府去办起学校来,我们也可以去闲谈了几年。可是北平的情形愈弄愈不行,隅卿于二十年秋休假往南方,接着就是九一八事件,通州密云成了边塞,二十二年冬他回北平来专管孔德图书馆,那时复古的浊气又已弥漫国中,到了二十四年春他也就与世长辞了。孔德学校的教育方针向来是比较地解放的向前的,在现今的风潮中似乎最难于适应,这是一个难问题,不过隅卿早一点去了世,不及看见他亲手苦心经营的学校里学生要从新男女分了班去读经做古文,使他比在章士钊刘哲时代更为难过,那或者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吧。

我与隅卿相识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但直到十四年我担任了孔德学校中学部的两班功课,我们才时常见面。当时系与玄同尹默包办国文功课,我任作文读书,曾经给学生讲过一部《孟子》,《颜氏家训》和几卷《东坡尺牍》。隅卿则是总务长的地位,整天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又正在替孔德图书馆买书,周围堆满了旧书头本,常在和书贾交涉谈判。我们下课后便跑去闲谈,虽然知道很妨害他的办公,可是总也不能改,除我与玄同以外还有王品青君,其时他也在教书,随后又添上了建功耀辰,聚在一起常常谈上大半天。闲谈不够,还要大吃,有时也叫厨房开饭,平常大抵往外边去要,最普通的是森隆,一亚一,后来又有玉华台。民十七以后移在宗人府办公,有一天夏秋之交的晚上,我们几个人在屋外高台上喝啤酒汽水谈天,一直到深夜,说起来大家都还不能忘记,但是光阴荏苒,一年一年的过去,不但如此盛会于今不可复得,就是那时候大家的勇气与希望也已消灭殆尽了。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何其言之旷达而悲哀耶,恐隅卿亦有此感,我故急急的想写了此文也。

中年以后丧朋友是很可悲的事,有如古书,少一部就少一部,此意惜难得恰好的达出,挽联亦只能写得像一副挽联就算了。

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在北平。”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三十一·赵尔巽
  越绝卷第七·袁康
  卷五 内篇五·章学诚
  第一百回 徒乘舆朱全忠行弑 移国祚昭宣帝亡唐·蔡东藩
  卷之一百零二·佚名
  第四卷 陆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纪昀
  伊洛渊源录卷七·朱熹
  杨素传·魏徵
  高祖孝文帝纪·李延寿
  张中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雍正
  卷三十九·佚名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巧对录卷之三·梁章钜

    《明道杂志》云:世传朱全忠作四镇时,一日与宾佐出游,全忠忽指一方地曰:“此可建一神祠,试召一视地工验之。”而召工久不至,全忠怒甚,现于辞色,左右皆恐。良久,工至。全忠指地视之。工再拜贺曰:“此所谓乾上龙尾

  • 第三幕·老舍

    第一场时间 一九五○年夏,某一夜的后半夜,天尚未明。地 点 龙须沟地势较高处的一家小茶馆——三元茶馆。布 景 三元茶馆是两间西房,互相通连,冬天在屋里卖茶,夏季在屋外用木棍支着旧席棚,棚下有土台,作为茶桌。旁边放着

  • 卷一百二·徐世昌

    法式善法式善,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旗人。乾隆庚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庶子。有《存素堂集》。两间房留此秦时松,挂彼太古月。青山从东来,宛转气一歇。空际放奇观,阴森排万笏。霜风吹老马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八·刘恕

    周紀六作噩凡二十八年起黓敦䍧盡屠維敬王上元年夏六月壬午王子朝入于尹庚寅王如刘甲午子朝入于王城莒共公虐国人逐之秋七月奔鲁齐人纳郊公于莒吴伐楚州来戊辰晦及楚胡沈陈许蔡顿战于鸡父楚师大奔获胡子髠沈子逞胡姬

  • 卷之八十六·佚名

    洪武六年十一月戊戌朔分巡御史于永达言杨州所属通州秋粮俱输淮安其民多贫困如粮少力薄者令于本处州县储留以备官吏师生俸廪及祭祀存恤孤老之用为便从之○四川行省奏会计明年官吏军士岁支俸粮合用七十四万一千七百余石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十一月。壬子朔。谕刑部、朕览朝审招册、待决之囚甚众。虽各犯自罹法网。国宪难宽。但朕思人命至重。概行正法、于心不忍。明年□山戊不□次辛丑。值皇太后本命年普天同庆。又念端敬皇后弥留

  • 清波杂志卷十二·周煇

    宋 周煇 撰先人罢信幙暂寓法曹房室间忽地防尺许微露棺和亟迁避他宇扣于州之耆旧皆言下乃古冡素多影响向有法曹黄姓者具牲酒自占数语祭之方图择高爽地以改卜是夕梦一伟丈夫来致谢且云陵谷变迁何常业久处此望相安存煇

  • ·解犯议·丁曰健

    前蒙谕将应办公事,宜设法通变,悉心筹议等因。伏思为政以清理庶狱为先,而不留狱以起解人犯为要。通台积压应解新、旧案人犯,竟至二百余名之多;不即勒限解配分别清厘,淹禁瘐毙,陈陈相因,伊于胡底?当即吊核档案向办

  • 南斋日记·徐一士

    仁和(今杭县)徐花农(琪),光绪庚辰翰林,颇著文誉,曾在南书房行走。(官至内阁学士,署兵部左侍郎,缘事褫职。以祝嘏赏三品职衔。)有手书日记曰《南斋日记》,凡若干册,卒后自其家流出,散佚不完。余仅获见其第十五(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元旦至

  • 卷十三 礼八(嘉礼 )·龙文彬

    ◎上尊号徽号吴元年十二月癸丑,相国李善长等奉表劝进。帝曰:“始吾即王位,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恐德薄不足当之。”群臣固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

  • 凡例·高士奇

    一列邦境壤相叅分国类聚则易于解悟首周尊王也次鲁宗国也甥舅之国齐为首懿亲之封晋卫郑为大又次之三恪之大者宋也地居中国之要枢惟陈蔡又次之秦以西垂之长吴越徐巴与楚俱僭王皆春秋所谨者又次之他如邢曹虞虢邾莒杞纪许

  • 入国第五十四·管仲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

  • 孟子卷六 ·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告子曰性犹

  • 卷十五·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是菩萨於诸过患善能除断。谓若菩萨於自身中所有过患勤行除断。若他身中诸有过患教令断灭。不堪任者即当舍离。何等是过患。所谓於佛法僧不生尊重。及於戒学并诸圣人。同梵行者上中下位。於是等处不生尊

  • 马普尔小姐探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马普尔小姐探案》侦探小说,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该小说讲述了关于马普尔小姐的八个故事,其中包括两个灵异故事。马普尔小姐不愧是人性专家,在所有的案子里,她都能通过对人性的分析,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 浔阳记·张僧鉴

    地理杂志。晋张僧鉴撰。一卷。作者生平无考,成书年代亦不详。浔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书人记浔阳山川地貌、物产风俗等资料八条。其中记庐山、鸡笼山、麻姑山等四座,并载庐山顶有湖广数顷,风景秀美,山上盛产

  • 殷周制度论·王国维

    近人王国维撰。王氏自述撰是篇旨在考殷亡周兴之原因。认为周之所以兴,自制度始。并具体论证殷周制度之差异:其一为立子立嫡之制。殷制兄终弟及,殷以前无嫡庶之制,自周始舍弟传子,严嫡庶之分,定嫡长继统之制,所以“息

  • 佛三身赞·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作三身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为对佛之法、报、化等三身赞叹之偈文,并说明佛之三身。三身各有一偈,每偈各以七字八行而成,复加回向偈,亦为七字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