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

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个不同的时期,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是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全部章节目录

(1)例 言
(2)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3)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4)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5)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6)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7)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8)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9)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10)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11)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12)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13)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14)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15)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16)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17)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18)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19)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20)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21)第二章 秦汉之际
(22)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23)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24)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25)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26)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27)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28)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29)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30)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31)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32)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33)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34)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35)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36)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37)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38)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39)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40)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41)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42)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43)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44)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45)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46)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47)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48)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49)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50)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51)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52)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53)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
(54)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55)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
(56)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57)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58)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59)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
(60)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61)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62)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63)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64)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
(65)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66)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67)第一章 明清之际
(68)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
(69)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70)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
(71)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72)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73)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
(74)第八章 鸦片战争
(75)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76)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77)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78)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79)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80)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81)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82)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83)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84)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85)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
(86)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87)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88)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
(89)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
(90)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91)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92)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
(93)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94)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
(95)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96)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97)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
(98)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99)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100)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101)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
(102)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103)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104)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
(105)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106)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107)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108)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
(109)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
(110)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
(111)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112)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113)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114)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猜你喜欢
  史通通释·浦起龙
  翰苑遗事·洪遵
  平夏录·邓士龙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马建忠
  书鲍忠壮公轶事·赵增禹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王彦威
  六朝通鉴博议·李焘
  苏东坡传·林语堂
  鲁迅的故家·周作人
  张煌言传略·佚名
  海上见闻录·阮旻锡
  谠论集·陈次升
  明季遗闻·邹漪
  钦定皇朝通典·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纯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866_1 【吟】九华山白衣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卷866_2 【诗】田达诚宅鬼   天然与我一灵通,还与人间事不同。   要识吾家真姓字,天地南头一段

  • 卷五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553_1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姚鹄   朱楼对翠微,红旆出重扉。此地千人望,寥天一鹤归。   雪封山崦白,鸟拂栈梁飞。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卷553_2 【塞外寄张侍御】姚鹄   千里入黄云,羁愁日日新

  • 王安石·唐圭璋

      安石字介甫,临川人。生于天禧五年(1021)。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朝,除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1086)卒,年六十六。赠太师,谥曰文。崇宁

  • 北江诗话卷一·洪亮吉

    西汉文章最盛,如邹、枚、严、马以迄渊、云等,班固不区分别为立传,此文章所以盛也。至范蔚宗始别作《文苑传》,而文章遂自东汉衰矣。 汉文人无不识字,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扬雄作《训纂篇》是矣。隋唐以来,即学者亦不甚识

  • 御定千叟宴诗巻一·康熙

    【计诗七十首】大 学 士 【臣】 马 齐元日祥徴慰圣衷推恩耆老宴璇宫盐梅和鼎【臣】何力饱饫天厨仗化工大 学 士 【臣】 松 柱十载槐阶眷老臣分甘金鼎锡奇珍当阳圣主天行健长奉宸欢亿万春大 学士 【臣】萧

  •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欧阳修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客于魏。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太宗使宰相听其

  • 卷第二百八十八 後漢紀三·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三月,盡屠維作噩(己酉),凡一年有奇。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乾祐元年(戊申、九四八年)   三月,丙辰,史弘肇起復,加兼侍中。   侯益家富於財,厚賂執政及史弘肇等,由是大臣爭譽之。丙寅,以益兼中書令,行

  • 卷一一五 晉紀三十七·司马光

      起屠維作噩(己酉 ),盡上章閼茂(庚戌),凡二年。   安皇帝義熙五年(己酉、四O九年)   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會羣臣,歎太樂不備,議掠晉人以補伎。領軍將軍韓〈言卓〉曰:「先帝以舊京傾覆,戢翼三齊。陛下不養士息民,以伺魏釁,

  • 卷第二百四十七·胡三省

    唐纪六十三〔纪昭阳大渊献(癸亥),尽阏逢困敦(甲子)七月,凡一年有奇。〕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会昌三年〔(癸亥、八四三)〕1春,正月,回鹘乌介可汗帅众侵逼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帅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

  • 卷二十四·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四 【起乙未元成宗元贞元年尽辛亥元武宗至大四年】凡十七年 【乙未】成宗皇帝元贞元年春正月以刘国杰为湖广平章

  • 路史卷三十八·罗泌

    馀论一路大之训太常主簿刘君清之逮,泌之史何以谓路?谡按:《尔雅》路之训。大路、寝路、朝路、门路,鼓路、车路服皆以大为之称。路朝、路寝,亦或用露,故或者谓:设之路,侧云露之外,惟弗得其说尔。夫路之所以谓大者,叵不知也。据遂

  • 卷之二十七·佚名

    成化二年三月壬寅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章懋等三百五十人制曰朕惟古昔帝王之为治也其道亦多端矣然而有纲焉有目焉必大纲正而万目举可也若唐虞之治大纲固无不正矣不知万目亦尽举欤三代之隆其法寖备宜乎大纲正而万目举

  • ◎依然歌舞升平·李定夷

    武汉社会,于民国元年阴历岁首,因时局纷扰,谨遵国制,并未举行过年。二年阴历元旦,大局已形镇静,商民遂仍旧过年。然各店铺不过停贸二三日,大商店多于阴历初二开门,各机关则照常办事,并不休息。至三年阴历新正,中央已有一年分为四

  • 卷十六·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六     宋 王当 撰成公三 晋魏庄子【绦】 魏庄子名绦晋卿也魏犫之子绦勇而不乱悼公以爲军司马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绦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 魏王欲攻邯郸·佚名

    【提要】 南辕北辙的故事就出现在下面这篇中。人人都会嘲笑南辕北辙的荒唐,但真正荒唐的是干了荒唐事的我们却不自知自己也在南辕北辙。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

  • 卷十四·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敬天下 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诏曰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天之动变傥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徳 臣若水通曰

  • 阿格尼丝·格雷·安妮·勃朗特

    《阿格尼丝·格雷》是安恩·勃朗特的代表作,有很强的自传性,全书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叙述语气写成。这是英国维多利亚朝一部很有深度的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站在那个时代的进步立场上,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对于

  • 新竹县制度考·佚名

    不分卷,不着撰人。原为抄本,藏于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前无序,后无跋。但观其中有「明治二十八年七月」及采访人员有日人「市川彻弥」等字样,推知为日据台湾后不久之作。内叙「竹城沿革」,起自「淡厅建始于雍正元年……」,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