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

晋时,北方割据之国,共有十六之多。然而其中有关大势的,也不过地处中原的几国。我们现在,简单些,把它分做五个时代。

第(一)前、后赵对立时代。

第(二)后赵独盛时代。

第(三)前燕、前秦对立时代。

第(四)前秦独盛时代。

第(五)后燕、后秦对立时代。

第五个时代之后,汉族曾经恢复黄河之南,且曾一度占领关中,而惜乎其不能久。未几,北方遂全入于拓跋魏,变成南北两朝了。这是后话,现在且从前、后赵对立时说起。

刘渊自立后,石勒表面上是他的臣子。可是东方的事,刘渊并顾不到。所以五胡扰乱之初,便径称为前、后赵对立时代。刘渊的儿子刘和懦弱,刘聪荒淫。族子刘曜,较有本领。刘聪被弑后,曜遂立国长安。公元三二九年之战,曜为石勒所擒,前赵就此灭亡。

石勒从子虎,淫暴无人理。在位时,虽西攻前凉,东攻前燕,兵力颇称强盛。然而死后,内乱即作。虎养子冉闵,本是汉人。尽杀虎诸子,而且大诛胡羯,自称皇帝。然而不久,便为前燕所攻杀。

前燕以辽东、西和热河为根据,其势颇盛。然当其侵入中原之际,即其开始衰颓之时。其兵力,只到邺都附近。于是河南和关中,都成为空虚之地。氐酋苻健,西据关中,羌酋姚襄,则借降晋为名,阴图自立。晋朝这时候,中央和上流,仍相猜忌。时桓温灭前蜀,威名日盛。中央乃引用名士殷浩以敌之。公元三五三年,浩出兵北伐,以姚襄为先锋。反为其所邀击,大败。桓温因此,奏请废浩。中央不得已,从之。温出兵击斩姚襄,而伐秦、伐燕都不利。于是先行废立之事以立威。注313意图篡位,为谢安、王坦之所持,不果。桓温死后,其兄弟桓冲,把荆州让出,南方又算暂安。然已无暇北伐,而前秦遂独盛了。

前秦主苻坚,用王猛为相,修明政治,国富兵强。公元三七一年,灭前燕,又灭前凉,破拓跋氏。注314三八三年,大发兵攻晋。谢玄、谢石等大败之于淝水。苻坚知道当时北方,民族错杂,不能专任自己人的。所以对于归降各民族,表面上都一视同仁。把他的酋长,留在都城之中;而使氐人分镇四方,以实行其监视和驻防的政策。然而民族间的界限,终非旦夕所可破除。苻坚败后,诸族复纷纷自立。而后燕、后秦二国最大,仍回复到前燕、前秦对立的样子。

南方自桓温死后,上下流相持的形势,暂时缓和。而孝武帝委政于其弟琅邪王道子,旋又相猜忌,使王恭镇京口,注315殷仲堪镇江陵以防之。这时候,京口的北府兵强了,然而其实权都在刘牢之手里。仲堪亦不会带兵的,一切事,都委任南郡相杨佺期。道子则嗜酒昏愚,事都决于其世子元显。孝武帝死后,子安帝立。王恭、殷仲堪连兵而反。元显使人游说刘牢之,倒戈袭杀王恭。而上流之兵已逼,刘牢之不肯再替他出力抵御。于是无可如何,以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桓玄为江州刺史。桓玄是桓温的小儿子。因为桓温在荆州久了,其僚属将士,都归向他。他虽闲住在荆州,其势力,反出于现任官吏之上。所以殷仲堪不得不用他。这时候,既有地盘,殷仲堪、杨佺期,自然非其敌手。先后为其所并。于是上流的权势,又集于桓玄一身。公元四〇二年,荆州大饥。元显乘机出兵,想把桓玄解决。然而所靠的不过一个刘牢之,而刘牢之又倒戈,元显就失败,和其父道子,都被杀。桓玄入建康。明年,竟废安帝而自立。

这时候,荆州之兵力,实已非北府之敌。所以桓玄得志之后,便夺去刘牢之的兵权。牢之谋反抗,不成,自杀。而北府兵的势力,实在并未消灭。公元四〇四年,北府兵中旧人,刘裕、刘毅、孟昶(chǎng)、何无忌、诸葛长民等起兵讨桓玄。桓玄的兵,到处皆败。逃至江陵,被杀。安帝复位。刘裕入中央政府,主持大权。于是积年以来,朝廷为荆州所挟持的形势一变。然而军人到底是要互相吞并的。于是相互间之问题,不在北府兵和荆州系,而在北府兵里同时并起的几个人。

这时候,后燕因为后魏所破,分为南北,形势已弱。后秦也因受夏国的攻击,日以不振。四〇九年,刘裕出兵,把南燕灭掉。先是妖人孙恩,为乱于江、浙沿海,为刘裕所讨破。赴水死。其余党卢循、徐道覆,于桓玄时据有广州和始兴。注316至是,乘机出湘、赣北伐。直下长江,兵势甚盛。何无忌为其所杀。刘毅亦为所败。刘裕撤兵还救,又把他打平。于是翦(jiǎn)除异己者,刘毅、诸葛长民,和晋宗室司马休之等。注317公元四一七年,大发兵灭后秦。此时正值后魏道武帝中衰之际,坐视而不能救。凉州诸国,都惴惴待晋兵之至。而裕以急于图篡,南还,长安遂为夏所陷。裕登城北望,流涕而已。公元四一九年,裕受晋禅,是为宋武帝。后三年而卒。自刘裕南还后,不复能经略北方。而北魏自太武帝即位后,复强盛。北方诸国,尽为所并。天下遂分为南北朝。

五胡十六国的事情,是很繁杂的。以上只提挈(qiè)得一个大纲,现在补列一张简表于下,请诸位参看。

【注释】

注313 废简文帝,立废帝。

注314 《魏书》说:初居北方,后南迁大泽,厥土昏冥沮洳;再迁乃至匈奴故地,似乎自西伯利亚的冻土带,南迁到旷野带,再南迁到今外蒙古的。晋初,其部落居今归绥北边的盛乐。其酋长猗(yī)卢,助晋并州刺史刘琨,抵御铁弗氏。刘琨请于朝,把陉(xíng)北之地赏他,封他为代王(陉岭,今山西代县雁门山)。后来什翼犍又徙居云中。这时候,什翼犍年老,秦兵来,不能御,逃到阴山之北。秦兵退后,才回来,为其子实君所弑。秦人闻信,再回兵攻代,杀实君,以其地分属刘卫辰,和卫辰的宗人库仁。库仁是拓跋氏的外孙,所以什翼犍的孙珪(guī),幼时反受其保护。长大后,奔贺兰部,渐次吞并诸部。以三八六年,自立。是为后魏道武帝。

注315 今江苏丹徒县。

注316 始兴,今广东曲江县。

注317 刘毅时为荆州刺史。诸葛长民为豫州刺史。司马休之,晋宗室,继刘毅为荆州刺史。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李心传
  第四十三回 中逆谋途次暴崩 得御宝驰回御极·蔡东藩
  提要·陈景云
  卷十五·杨士奇
  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一一八四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邹奕孝驳正案语并杨伦《琴谱》黏签进呈片(附案语)·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四·佚名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一 在北府里·溥仪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陈寿
  安德王高延宗传·李百药
  贞简曹太后传·薛居正
  卷九十八·杨士奇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司马光
  卷十一·佚名
  卷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闾丘次杲·唐圭璋

      朝中措   横江一抹是平沙。沙上几千家。得到人家尽处,依然水接天涯。   危栏送目,翩翩去鹢,点点归鸦。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

  • 张伯端·唐圭璋

      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今浙江省)人。相传于熙宁中适蜀,遇异人传授丹法。元丰中卒。道家称为紫阳真人。   西江月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

  • 优语录·王国维

    元钱唐王晔日华尝撰优谏录杨维桢为之序顾其书不传余览唐宋传说复辑优人戏语为一篇顾辑录之意稍与晔殊盖优人俳语大都出于演剧之际故戏剧之源与其迁变之迹可以考焉非徒其辞之足以裨阙失供谐笑而已吕本中童蒙训云作杂剧

  • 第一折·尚仲贤

    (冲末扮柳毅、老旦扮卜儿上)(卜儿诗云)教子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身姓张,夫主姓柳,早年亡逝,身边止有一子,名唤柳毅,今年二十三岁了。奈因家贫,不曾婚娶。孩儿,几时是你那峥嵘发达的

  • 庐山集卷五·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七言律诗秋岩自山中见约九江驿里见春风几度懐清隔晓钟思白有人伤柳色依刘无地感萍踪半生力学羞长剑两载心期信短笻九叠屏髙有标致逺公相约则吾从棠梨湖西城转地有湖光矮矮荆榛出土冈爼豆零星传野哭舳舻

  • 卷三百六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六张弘靖张弘靖字元理蒲州人嘉贞之孙延赏之子以?为河南参军擢监察御史累迁户部侍郎河中节度使元和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太原节度使终

  •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吴梅

    平仄一道,童孺亦知之,惟四声略难,阴阳声则尤难耳。词之为道,本合长短句而成,一切平仄,宜各依本调成式。五季两宋,创造各调,定具深心。盖宫调管色之高下,虽立定程,而字音之开齐撮合,别有妙用。倘宜平而仄,或宜仄而平,非特不协于歌喉

  •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张廷玉

        王艮 廖升 周是修 程本立 黄观 王叔英 黄钺 王良 陈思贤 程通 高巍 高贤宁 王琎 周缙 牛景先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对策第一。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艮次之,又次李贯。三人皆同里,并授

  • 肃宗本纪·刘昫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名亨,玄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名杨氏,乃元献皇后。景云二年(711)九月三日生。初名嗣升,两岁封为陕王,五岁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各蕃邦部落大使。皇上仁爱英俊聪颖,得之于自然;等到年长,聪明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佚名

    一八六四年十月七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历一八六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塔尔巴哈台。大清国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定边左副将军镶红旗汉军都统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副都统锡霖,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副都统衔诺奇泰巴图鲁博勒

  • 都察院·佚名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专紏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旨点差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浙江道

  • 内典字义译注·周梦颜

      卷一  三途:即三恶道。  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  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  八关斋:即八戒也。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八·念常

      ⊙(戊申) 神宗顼(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曹太后之甥也。幼与英宗同鞠后所。后为英宗配。生帝。自颖王为太子寻即位。三十八岁崩于福宁殿。葬永裕陵)改年熙宁(是年地动非常)辽国咸雍四年(是年金主阿骨打生)  知

  • 募刻续指月录弁语·聂先

    募刻续指月录弁语松阳老人东吴哲。斑毫谱出禅家牒。一花五叶自分明。如月得指指见月。近今复有三耳生。赋诗铭物多能声。续成此录在患难。猿槛鸡笼浑不惊。我於禅宗两不晓。展读是书尝了了。百川同自岷江来。泰华还借

  • 第三十五章 麾摩罗波罗、诃悉提波罗、羼提波罗时代·多罗那他

    尼耶波罗的儿子是庵摩罗波罗,他在位十三年。在他的一生中是宝生密阿阇梨作金刚座住持的时期。庵摩罗波罗逝世之时,他的儿子诃悉提波罗年在幼冲,顾虑不能执政,由四大臣会同孺子掌政八年。此后诃悉提波罗亲政,在位约十五年。

  •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序·丈雪通醉

    濟宗孤迥,只餘一條白棒入泥入水為人;一言半句,吐氣總在白地光明錦中掀翻播弄,直是百尺無枝、千里絕跡,惟能截斷眾流,便能函蓋乾坤,單傳直指之道亙古亙今,所繇特著也。後來枝葉繁滋,牆壁倚傍,徒廓門庭,無關窔窱,如來禪、祖師禪,全無

  • 第二十章 长老入灭·佚名

    正法阿育王之第十八年,于摩诃眉伽林精舍植大菩提树,(一)由此,第十二年,此王所爱正妃为敬慕正觉者之阿桑第米陀殁去,(二)其后第四年大地之王者正法阿育使心柔之提莎罗伽即正妃之位,(三)由此,第三年,此愚者夸容色之[妃思]:&ldquo;此王较

  • 三国典略·丘悦

    唐丘悦撰。三十卷,一作二十卷。以关中、邺都、江南为三国区域,分别记述起自西魏,迄于北周事迹,并兼及东魏、北齐、梁、陈四朝。宋代已仅存前十九卷。后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