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中国的文明,在各方面都颇充实的,惟在宗教方面,则颇为空虚。此由中国人注重于实际的问题,而不甚措意于玄想之故。信教既不甚笃,则凡无害于秩序和善良风俗的,都可以听其流行。所以在政治上、社会上,都没有排斥异教的倾向。而各种宗教,在中国都有推行的机会。

其中最发达的,自然要推佛教。佛教初输入时,大约都是小乘。公元四〇一年,鸠摩罗什入长安,大乘经论,才次第流传,佛教遂放万丈的光焰。

佛教中典籍甚多。大概分之,则佛所说为经;其所定僧、尼、居士等当守的戒条为律;菩萨所说为论。注410佛教中亦分派别,是之谓宗。各宗各有其所主的经、论。虽然殊途同归,而亦各有其独到之处。自晋至唐,佛教的分宗,凡得十余。注411其中发挥哲理最透彻的,要推华严、法相、天台三宗,是为教下三家。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谓之教外别传。净土一宗,弘扬念佛,普接利钝,在社会上流行最广。

中国的佛教,有一特色,便是大乘的发达。大乘是佛灭后六百年,才兴于印度的。其时已在汉世。至唐中叶,而婆罗门教复兴。佛教在印度,日渐衰颓,所以大乘在印度的盛行,不过六七百年之谱。其余诸国,不能接受大乘教义,更不必论了。独在中国,则隋唐之间,小乘几于绝迹,而且诸宗远祖,虽在印度,其发挥精透,则实在我国。华严和禅宗皆然。天台宗则本为智者大师所独创,这又可见我国民采取融化他国文化的能力了。

佛教而外,外国宗教输入的,还有几种:

一为祆(xiān)教(Mezdeisme)。即火教,亦称胡天。此教为波斯的国教。系苏鲁支(Zoroaster)所创。注412立善恶二元,以光明代表净和善,黑暗代表秽与恶。所以崇拜火和太阳。南北朝时,其教渐传至葱岭以东。因而流入中国。北朝的君主,颇有崇信他的。唐时,大食盛强。波斯和中亚细亚,都为所占。祆教徒颇遭虐待,多移徙而东,其流行中国亦渐盛。

二为摩尼教(Manicheisme)。此教原出火教。为巴比伦人摩尼(Mani)所创。事在公元二二四年,亦为波斯所尊信。六九四年,波斯拂多诞,始持经典来朝。七一九年,吐火罗国又献解天文人大慕阇。据近来的考究,都是摩尼教中人。注413七三二年,玄宗诏加禁断。注414然回纥人信奉其教。安史乱后,回纥人在中国得势。摩尼教复随之而入,传布及于江淮。文宗时,回纥为黠戛(jiá)斯所破。武宗乃于八四五年,更加禁止。武宗这一次所禁,是并及于佛教的。但是佛教在中国,根柢深厚,所以宣宗即位之后,禁令旋即取消。摩尼教却不能复旧了。然南宋时,其教仍未尽绝。其人自称为明教。教外之人,则谓之吃菜事魔。其教徒不肉食,崇尚节俭,又必互相辅助,所以致富的颇多。注415

三为景教。是基督教中乃司脱利安(Nestorius)一派。因为创立新说,为同教所不容,谪居于小亚细亚。波斯人颇信从他。渐次流行于中亚细亚。公元六三八年,波斯阿罗本(Olopen)赍(jī)其经典来长安。太宗许其建立波斯寺。七四五年,玄宗因波斯已为伊斯兰教徒所据,而景教原出大秦,乃改波斯寺为大秦寺。注416七八一年,寺僧景净,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明末出土。于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颇足以资考证。

四为伊斯兰教(Islam)。此教今日通称为回教,乃因回纥人信奉之而然,其实非其本名。此教当唐末,才流行到天山南路。其时适回纥为黠戛斯所破,遁逃至此,渐次信从其教。至元时,西域和天山南路的回族,多入中国,其教遂随之而流行。然其初来,则实从海道。何乔远《闽书》卷七,述其历史,谓吗喊叭德注417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在广州,一在扬州,其三在泉州云云。其说虽不尽足据。然回教的初至,当随大食人从海道而来,则似无疑义了。

【注释】

注410 经、律、论总称为三藏。

注411 今据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的大势》中《佛学时代》一章,刊一表如下:梁书系据日本人所撰《佛教各宗纲领》等抄撮(cuō)而成的。

以上十三宗,除涅槃、地论、摄论三家,归并他宗外,其余十宗,俱舍、成实为小乘,余皆大乘。其中华严、天台、禅宗,印度皆无之。俱舍、三论,印度有而不盛。成实宗则印度创之而未行。

注412 名见《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及五十四。

注413 拂多诞、戈提鄂(Gauthiot)谓即古波斯语之Jur-sta-dan,译言知教义者。慕阇、戈提鄂谓即古波斯语之Moge,译言师。见冯承钧译《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注414 见《通典》卷四十。

注415 见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

注416 见《唐会要》卷四十九。

注417 即回教教主(Mahomet),《唐书》作摩诃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欧阳修
  卷五十三·志第三十四·选举三·脱脱
  第一百二十四回 疑案重重督军自戕 积金累累巡阅殃民·蔡东藩
  卷第九十五·胡三省
  ●卷三·劳格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三·佚名
  卷三十三·张守节
  裴邃传·姚思廉
  李彪传·魏收
  王守澄传·欧阳修
  周洪谟传·张廷玉
  251.夏完淳怒斥洪承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三·彭定求

        卷83_1 【庆云章】陈子昂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昔在帝妫,   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   庆云谁光。庆云光

  • ◆郭□□麟孙(祥卿集)·顾嗣立

    麟孙,字祥卿,吴郡人。博学工诗,与袁易通甫、龚璛子敬、汤弥昌师言、钱重鼎德钧相率酬唱。作吏钱塘,再调江东,归吴卒。其序通甫诗,以为诗本原于性情之正,当其遇物兴怀,因时感事,形之于诗,何尝拘拘然执笔学似某人而后为诗哉!盖所蕃

  • ●附洪北江赠楳澥先生诗·缪公恩

    【 卷葹阁集】 送缪公子公俨之江浦兼简孙大渊 送缪公子公俨出都 奉酬缪公子白沙河见怀诗 ○送缪公子公俨之江浦兼简孙大渊如 【 余四月中入都与缪遇逆旅遂订交】 相别翻怜相见迟坐中人影壁间诗魂摇青草东风路梦立黄河

  • 卷二十一·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二十一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玉烛新【早梅】         周美成 溪源新腊後见数朶江梅剪裁初就晕酥破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孤

  • 卷五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温庭筠送洛南李主簿想君秦塞外因【一作应】见楚【一作远】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禄优仍侍膳官散得专经子敬怀【一作余亦还】愚谷归心在翠屏巫山神女庙黯黯闭宫殿霏霏?薜萝晓峰

  • 第三十九回 傅经略暂平南服 阿将军再定金川·蔡东藩

      却说明瑞到小猛育,见缅兵四集,不觉大惊,急忙扎住了营,召诸将会议。将士自象孔退回,途中已行了六十日,这六十日内,昼夜防备追兵,没有一刻安闲,此时四面皆敌,眼见得不能抵挡,当下会议迎敌诸将,面面相觑。明瑞道:“敌已知我力竭,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一·陈邦瞻

    孟后废复哲宗元祐七年夏四月己未立皇后孟氏后洛州人马军都虞元之孙帝年益壮太皇太后歴选世家女百余人入宫后年十六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至是太皇太后谕执政曰孟氏女能执妇道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

  •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卷之一·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隆庆元年正月戊午上敕谕礼部曰朕惟自古

  • 卷二十八画一·何良俊

    余小时即好书画,以为此皆古高人胜士其风神之所寓,使我日得与之接,正黄山谷所谓能扑面上三斗俗尘者也。一遇真迹辄厚赀购之,虽倾产不惜。故家业日就贫薄,而所藏古人之迹亦已富矣。然性复相近,加以笃好,又得衡山先生相与评论,故

  • 绎史卷一百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杨朱墨翟之言【上 墨者并附】列子杨朱南之沛老耼西游扵秦邀扵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舎进涫漱巾栉脱履戸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

  • 齐赵郡王高睿传·李延寿

    高睿,小名叫须拔,从小失去了父亲。天生的聪明敏慧,很为神武帝高欢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命游娘做他的母亲,对他的恩遇不同于其他子侄。东魏兴和年间,继承他父亲赵郡王高琛的爵位为南赵郡公。长到四岁,他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生母。他

  • 提要上·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提要上释天露【召南行露篇】   雷【殷其靁篇】星【小星篇】     三【小星篇 心宿】五【小星篇 桺宿】  参【小星篇】昴【小星篇】     日【邶柏舟篇】月【柏舟篇】    

  • 泰伯篇第八·钱穆

    (一)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仲雍,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意欲立之。太王疾,泰伯避适吴,仲雍从之逃亡。季历立为君,传子昌,是谓文王。至德:德之至极之称。三以天下让:或说:

  • 题普庵祖师书金刚经·太虚

    初见禅门日诵普庵咒,并闻禅和传说其神异事,辄中心慕之!后闻老修行盛称江西普庵祖师道场之伟大,益令神往!今得杨尧羽圆通居士携示普祖加颂手书金刚及验记,并宜春县志永乐加封制语录序,邹元标南泉山志序,乃知普祖为南宋政和间人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利弗妒路国。尊者阿难及尊者迦摩亦在波罗利弗妒路鸡林精舍。时。尊者迦摩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难。奇哉。尊者阿难。有眼有色.有耳

  • 第九十八則 天平行腳·胡兰成

    第九十八則天平行腳舉:天平和尚行腳時參西院,常云:「莫道會佛法,覓個舉話人也無。」一日,西院遙見,召云:「從漪!」平舉頭。西院云:「錯!」平行三兩步,西院又云:「錯!」平近前。西院云:「適才這兩錯,是西院錯?是上座錯?」平云:「從漪錯。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七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七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智品第七之二如是已辨至今当显示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二明智所成德。就中。一结前生起。二别明此即结前生起于中先辨至有十八种者。此下第二别明。就中。一明不共法。二明共功

  • 盐铁论·桓宽

    西汉著作,桓宽编著,共10卷60篇。内容主要是记述了西汉始元6年(前81年),汉昭帝召集郡贤良、文学60余人,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辩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情况。史称这次辩论为“盐铁会议”。会议中,各地推举的贤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