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从公元三〇四年,前赵自立起,到四三九年,北凉灭亡止,共经过一百三十六年。扰乱中国的五胡,快多和汉族同化了。只有拓跋氏,其起最晚,其入中原也最后,所以又和汉族相持了一百四十年。

此时的南方,虽经宋武帝一度削平异己,然而分争之际,外兵不能遽去,人心的积习未除。而宋武帝以后,为君主的,又没像武帝一般强有力的人物。所以仍是内外相持,坐视北方有机会而不能乘,甚至反给北方以机会。恢复中原,遂尔终成虚语。

当刘宋开国之时,南朝的疆域,还包括今山东、河南之境。宋武帝死后,魏人乘丧南伐。取青、兖、司、豫四州。其时正值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废少帝而立文帝。文帝立后,和檀道济合谋,讨除羡之等。后又并杀道济。忙于内乱,无暇对外。而自檀道济死后,功臣宿将亦垂尽。于是四三〇、四五〇年两次北伐都失败。魏太武帝反自将南伐,至于瓜步。注318所过郡邑,赤地无余。南北朝时,北强南弱的情势,实始于此。

宋文帝后,孝武帝和明帝,都猜忌宗室,大加屠戮。明帝嗣子幼弱,召镇淮阴的萧道成入卫,注319朝权遂为所窃。内而中书令袁粲,外而荆州都督沈攸之,起兵讨他,都不克。公元四七九年,道成篡宋自立,是为齐高帝。齐高帝和子武帝,在位都不久。武帝子郁林王荒淫,为高帝兄子明帝所篡。明帝亦猜忌,尽杀高、武二帝子孙。传子东昏侯,荒淫更甚于郁林王,而好杀亦同于明帝。公元五〇二年,而齐为梁武帝所篡。注320梁武帝总算是个文武全才。虽其晚年迷信佛法,刑政废弛,致酿成侯景之乱,然而其早年,政治总算是清明的。于是南方暂见康宁,而北方又起扰乱。

北魏当太武帝时,南侵宋,北伐柔然、高车,注321国势最盛。孝文帝以四九三年,迁都洛阳,大革旧俗。这在鲜卑人,要算一个进化而和汉族同化的好机会。然而国势反自此衰颓。(一)因鲜卑一时不能学得汉族的好处,而反流于奢侈。(二)则魏都平城,本靠武力立国,于其附近设置六镇。注322简拔亲贤,为其统帅。而将士选拔,亦极优异。南迁以后,不能如旧。六镇旧人,因此愤怒逃亡。魏人又恐兵力衰颓,加以制止。于是尽皆怨叛。倚以立国的武力,反做了扰乱秩序的东西。不戢(jí)自焚,后魏就不能支持了。

公元四七四年,后魏孝明帝立,太后胡氏执政。侈无度。府库累世之积,不数年而扫地无余。于是苛政大兴。中原之民,亦群起为乱。明帝年渐长,不直其母所为。而为其所制,无可如何。这时候,北方有个部落酋长,唤做尔朱荣,起兵讨平六镇之乱。明帝遂召他入清君侧。后又传诏止住他。太后大惧。把明帝杀掉。尔朱荣借此为名,举兵入洛,杀掉胡太后,而立孝庄帝,自居晋阳,遥制朝权。尔朱荣极善用兵。中原反乱的人,都给他打平。篡谋日急。孝庄帝诱他入朝,手刃把他杀掉。尔朱荣的侄儿子兆,举兵弑帝。自此朝权仍为尔朱氏所握;而各方镇,也都是尔朱氏的人;其势如日中天。然而尔朱氏暴虐不得人心。公元五三二年,高欢起兵信都。韩陵一战,注323尔朱氏心力不齐,大败。遂为高欢所扑灭。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又和高欢不睦。高欢仍袭尔朱氏的故智,身居晋阳,孝武帝阴结贺拔岳图他。以岳为关中大行台。高欢使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把贺拔岳杀掉。夏州刺史宇文泰起兵诛悦,注324孝武帝即以泰继岳之任。公元五三四年,孝武帝发兵讨高欢。高欢亦自晋阳发兵南下。两军夹河而陈。孝武帝不敢战,逃到关中。旋为宇文泰所弑。自此高欢、宇文泰,各立一君,而魏遂分为东西。

东西魏分裂后,高欢、宇文泰,争战十余年,各不得逞,而其祸乃中于梁。这时候,梁武帝在位岁久,政治废弛。诸子诸孙,各刾(cì)大郡,都有据地自雄之心。而兵力亦不足用。南朝当宋明帝时,尽失徐、兖、青、冀四州,及淮北之地。齐明帝时,又失沔(miǎn)北五郡。东昏侯时,又失淮南。梁武帝时,虽恢复合肥、寿春,而又失义阳三关。注325用兵迄不得利。北方乱时,梁遣陈庆之送魏宗室北海王颢(hào)归国。庆之兵锋甚锐,直抵洛阳。然而孤军无援,元颢仍为尔朱荣所破。公元五四七年,高欢死。其专制河南之将侯景,举地来降。梁武帝遣子渊明,前往救援,不克。渊明为魏所虏。侯景亦兵溃来奔。袭寿阳而据之。注326梁人不能制。五四九年,侯景反。渡江,围台城。注327救兵虽多,都心力不齐,不能进。台城遂为所陷。梁武帝忧愤而崩。子简文帝立,为侯景所制。这时候,梁武帝的子孙,如湘东王绎、河东王誉、岳阳王詧(chá)等,注328都拥兵相争,坐视台城之危而不救。而其形势,以湘东王为最强。侯景西上,至巴陵,注329为湘东王将王僧辩所败。勇将多死。遂弑简文帝而自立。湘东王乃即位于江陵,是为元帝。遣王僧辩和陈霸先讨平侯景。而成都的武陵王纪称帝,攻元帝。元帝求救于西魏。西魏袭陷成都。纪遂兵败而死。元帝和西魏,又有违言。公元五五四年,西魏兵攻江陵。王僧辩、陈霸先的兵,都在东方,不及救援。江陵遂陷。元帝为魏兵所杀。西魏立岳阳王詧于江陵,使之称帝,而对魏则称臣,是为西梁。王僧辩、陈霸先立元帝的少子于建康,是为敬帝。是时,东魏已为北齐所篡。又发兵送渊明南归。王僧辩迎战,不胜。就迎接他来,废敬帝而立之。南朝险些儿全做北朝的附庸。幸而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复立敬帝。北齐举兵来攻,给他苦战打败。南朝才算勉强自立。公元五五七年,陈霸先废敬帝自立,是为陈武帝。三年而崩。兄子文帝立。这时候,南方承丧乱之后,国力凋弊。国内尚有许多反侧的人,要一一讨定。再也无暇顾及北方。而北方的东西魏,亦先后于五五〇、五五七年,为齐、周所篡。

北齐文宣、武成二帝,均极荒淫。末主纬,奢纵更甚。而北周武帝,颇能励精图治。公元五七七年,齐遂为周所灭。灭齐的明年,周武帝死,子宣帝立。亦极荒淫。在位二年,传位于子静帝。宣帝死后,后父杨坚辅政。大权尽入其手。起兵攻他的都不胜,五八一年,坚废静帝自立。是为隋文帝。时南方为陈后主叔宝,亦极荒淫,五八八年,为隋所灭。西梁已于前两年被废。自晋元帝立国江东至此,凡二百七十三年,而天下复归于统一。

【注释】

注318 镇名,在今江苏六合县。

注319 今江苏淮阴县。

注320 时梁武帝的哥哥萧懿镇历阳。梁武帝刺雍州。东昏侯的兄弟宝融刺荆州。东昏侯先杀掉萧懿,又下命给荆州,叫他杀掉梁武帝。宝融本是个小孩,其长史萧颖胄(zhòu),和武帝合谋起兵。立宝融为皇帝(和帝)。武帝为先锋东下。东昏侯为其下所弑。和帝遂禅位于梁。

注321 参看第二十一章。

注322 武川,今绥远武川县。抚冥,在武川东。怀朔,在今绥远五原县。怀荒,在今大同东北,察哈尔境内。柔玄,在察哈尔兴和县。御夷,在察哈尔沽(gū)源县。

注323 信都,今河北冀县。韩陵,山名,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北。

注324 秦州,今甘肃天水县。夏州,今陕西横山县。

注325 沔北五郡,为义阳(今河南南阳县),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南乡(今南阳西南),北襄城(今河南方城县东),西汝南,北义阳,同治舞阴(今河南泌阳县北)。义阳三关,为平靖、黄土、武阳,皆在今河南信阳县南。

注326 即寿春。

注327 建康宫城。

注328 河东王在湘州(今长沙),岳阳王在襄阳。

注329 今湖南岳阳县。

猜你喜欢
  卷一·张预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李心传
  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拚死留名·蔡东藩
  卷第二百三十二·胡三省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 下邳桥张良受书·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九四六 闽浙总督富勒浑奏奉旨改建文澜阁估需价银片·佚名
  卷之二十一·祁韵士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宋濂
  楚宣王问群臣曰·佚名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二百十·雍正
  《章实斋先生年谱》序·胡适
  三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仲光·唐圭璋

      仲光字景温,号肯堂,崇安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官汀州、雷州教授。有肯堂集,不传。   鹊桥仙   寿赵帅   诗书元帅,风流人物,看取方瞳如漆。铜驼陌上若相逢,当一笑、摩挲金狄。   相门事业,中书考第,未数汾阳功绩

  • 卷六·周权

    ●钦定四库全书 此山诗集卷六 (元)周权 撰 ○五言律诗 溪邨即事 寒翠飞崖壁尘嚻此地分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竹色溪隂见梅香岸曲闻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曙岩上人 岩扉人不到竹色满僧阑林雨添经润牕云入砚寒夜龛猫占卧

  • 卷二百六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五 倪 瓒 夜泊芙蓉洲走笔寄链师 芙蓉犹满渚疎桐已殒霜泊舟菰蒲中吴山隐微阳因怀静默士竹林閟玄房煮茗汲寒涧烧丹生夜光忆与郑炎辈闲咏步修廊时余有

  • 卷五十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四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九余响雍陶天津桥春望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秋怀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昬立御沟南国望中生远思一行新鴈过汀洲和孙明府怀旧山五

  • 韦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人 。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

  • 卷四百四十六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八月癸巳盡是月丁未   八月癸巳朔,戶部言:「歸明人所給田,如有妨礙及瘠薄不可耕佃,乞官為驗實別給。」從之。   甲午,詔權侍郎并日參。   詔戶部員外郎穆衍往熙河蘭岷路代孫路措置弓箭手土田。(張

  • 卷一百四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丁丑朔钦天监进永乐十二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敕谕皇太子永乐十二年正月十一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洁精致齐恪共乃事钦哉○封晋王济熺次女为安邑郡主○和宁王阿鲁台遣使把帖

  • 卷三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三十七瓦尔喀地方乌苏氏吉思哈      吉普喀达穆瑚       达尔布伊哈苏      祁充格清嘉努      邵占以上俱有传刚阿达      赛图兑勒慎     

  • 卷二·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二      明 黄佐 撰殿阁大学士洪武十五年十二月戊午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文华殿亦

  • 卷三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七世职表三十镶红旗汉军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 恩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七>

  • 二十八  非命上·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2)。执有命者之言曰:“

  • 卷八·佚名

    △思惟三昧品之馀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何证知舍离我见耶。佛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得证知时。无有住著则离我见。如是菩萨虽无住著。而能为彼一切世间天人众生作大利益。云何利益。所谓为

  • 卷第二十五(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五(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五分初破僧法尔时调达第三念言。我今破沙门瞿昙僧得大名称。一切当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而调达能破其僧。念已便语眷属頞鞞分那婆薮般那卢醯伽卢帝舍瞿伽离骞荼

  • 清惠集·刘麟

    十二卷。明刘麟撰。刘麟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上元 (今江苏南京)人。弘治九年 (1496)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寓居湖州,与吴婉、施侃、孙一无、龙霓结苕溪社、号为 “苕溪五隐。”累官至工部尚书,谥号清惠。著

  • 奇方类编·吴世昌

    方书。清吴世昌撰。二卷。世昌字半千,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此书为搜集常见之单、验方编辑而成。上卷分头面、须发、耳目、口鼻、牙齿、咽喉、心肾、噎膈、痰嗽、脾胃、血症、臌胀水肿、痢泻、疟疾、风瘫、疝气诸门;下

  • 虚舟集·王偁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

  • 宋朝事实·李攸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 (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

  • 读书偶记·雷鋐

    三卷。清雷鋐(1697—1760)撰。鋐字贯一,一字翠亭,宁化 (今山西省宁武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其受业于李光地、方苞,以躬行为主,以仁为归,以敬义为门户,以程朱为宗,于陆象山、王阳明辨之甚力。著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