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凡异族入居中国的,其制度,可以分做两方面来看:(其一)他自己本无所有,即使略有其固有的习惯,入中国以后,亦已不可复用,乃不得不改而从我。在这一点上,异族到中国来做皇帝,和中国人自己做差不多,总不过将前代的制度,作为蓝本,略加修改罢了。(又其一)则彼既系异族,对于中国人,总不能无猜防之心。所以其所定的制度,和中国人自己所定的,多少总有些两样。元朝的制度,便该把这种眼光来看。

元朝中央的官制,是以中书省为相职,枢密院主兵谋,御史台司监察,而庶政则分寄之于六部的。这可说大体是沿袭宋朝。至于以宣政院列于中央,而管理吐蕃,则因元朝人迷信喇嘛教之故,这也不足为怪。其最特别的,乃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更设行省。在历代,行省总是有事时设置,事定则废的。独至元朝而成为常设之官。这即是异族入居中国,不求行政的绵密,而但求便于统驭镇压的原故。这本不是行政区域,明朝乃废其制而仍其区域;至清代,督抚又成为常设之官,就不免政治日荒,而且酿成外重之弊了。元代定制,各机关的长官,都要用蒙古人的。汉人、南人,只好做副贰,而且实际见用的还很少。这也是极不平等之制。

学校,元朝就制度上看,是很为注重的。虽在当时未必实行,却可称为明朝制度的蓝本。我国历代,学校之制,都重于中央而轻于地方。元制,除京师有普通的国子学和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外,一二九一年,世祖诏诸路、府、州、县都立学。其儒先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和好事之家,出钱粟以赡学的,都许立为书院。诸路亦有蒙古字学、回回学。各行省所在之地,都设儒学提举司,以管理诸路、府、州、县的学校。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又有蒙古提举学校官。其制度,总可算得详备了。

其科举,则直到一三一五年才举行。那已是灭金之后八十一年,灭宋之后三十七年了。其制:分蒙古、色目,和汉人、南人为二榜。第一场:汉人南人试经疑、经义,蒙古色目人则但试经问。第二场:蒙古、色目人试策,汉人、南人试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汉人、南人试策,蒙古色目人则不试。案宋自王安石改科举之制后,哲宗立,复行旧制。然士人已有习于经义,不能作诗赋的,后来乃分经义、诗赋为两科。金朝在北方开科举,亦是如此。至此则复合为一。此亦明制所本。而其出身,则蒙古人最高,注580色目人和汉人南人,要递降一级,这也是不平等的。

其猜防最甚的为兵制。元朝的兵,出于本族的,谓之蒙古军。出于诸部族的,谓之探马赤军。入中原后,发中国人为兵,谓之汉军。平宋所得,谓之新附军。蒙古和诸部族,是人尽为兵的。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都入兵籍。调用汉人之法:其初或以户论,或以丁论,或以贫富论。天下既定之后,则另立兵籍,向来当过兵的人都入之。其镇戍之法:边徼襟喉之地,命宗王带兵驻扎。河洛、山东,戍以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江淮以南,则戍以汉兵和新附军。都是世祖和其一二大臣所定。元朝的兵籍,是不许汉人阅看的。在枢密院中,亦只有长官一二人知道。所以有国百年,而汉人无知其兵数者。其民族的色彩,可谓很显著了。

法律亦很不平等的。案辽当太祖时,治契丹及诸夷,均用旧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太宗时,治渤海亦依汉法。到道宗时,才说国法不可异施,命更定律令,把不合的别存之,则辽已去亡不远了。金朝到太宗时,才参用辽宋旧法。熙宗再取河南,才一依律文。这都是各适其俗的意思。元朝则本族人和汉人,宗教徒和非宗教徒,都显分畛域。如蒙古人杀死汉人,不过“断罚出征”,和“全征烧埋银”。又如“僧、道、儒人有争,止令三家所掌会问”,“僧人惟犯奸盗诈伪,至伤人命,及诸重罪,有司归问。其僧侣相争,则田土与有司会问”等都是。注581

赋税,行于内地的,分丁税及地税,仿唐的租庸调法。行于江南的,分夏税及秋税,仿唐朝的两税法。役法称为科差。有丝料和包银之分。丝料之中,又有二户丝、五户丝之别。二户丝输官,五户丝则输于本位。注582包银之法:汉人纳银四两。二两输银,二两折收丝绢颜色。此外又有俸钞一项。把诸项合起来,作一大门摊,分为三次征收。赋役而外,仍以盐、茶两税为大宗。其行盐各有郡邑,是为“引地”之始。此外总称为额外课。就是征收随其多少,不立定额的意思,其名目颇为琐碎。

宋、金、元、明四代,有一厉民之政,便是钞法。钞法是起于北宋时的。因宋于四川区域之内,行使铁钱,人民苦于运输的不便,乃自造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一交一缗。三年一换,谓之一界。以富人十六户主之。后来富人穷了,付不出钱来,渐起争讼。真宗时,转运使薛田,才请改为官办。这本是便民的意思。然而后来,官方遂借以筹款,而推行于他处。蔡京时谓之钱引。南宋则始称交子,末造又造会子。成为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了。交会本当兑换现钱的,然而后来,往往不能兑换,于是其价日跌。大约每一缗只值二三百文。然而这还算好的。金朝亦行其法于北方,名之为钞,则其末造,一文不值,至于以八十四车充军赏。金朝的行钞,原因现钱阙乏,不得不然。后来屡谋铸钱。然而所铸无多,即铸出来,亦为纸币所驱逐。所以元定天下之后,仍不得不行钞。乃定以钞与丝及金、银相权。丝、金、银是三种东西,岂能一律维持其比价?这本是不通的法子。况且后来所造日多,其价日落,就连对于一物的比价,也维持不住了。至于末年,则其一文不值,亦与金代相同。明有天下,明知其弊,然因没有现钱,仍无法不用钞。而行用未几,其价大落。至宣宗宣德初——一四二六年——明朝开国不满六十年,已跌得一贯只值一两文了。于是无可如何,大增税额;又创设许多新税目,把钞都收回,一把火烧掉。从此以后,钞就废而不用了。当金朝末年,民间交易,已大多数用银。至此,国家亦承认了它。一切收入及支出,都银钱并用。银亦遂成为正式的货币。然而量物价的尺,是不能有二的。银铜并用,而不于其间定出一个主辅的关系来,就成为后来币制紊乱的根源了。

【注释】

注580 蒙人科目出身的,授六品官。色目、汉人,递降一级。

注581 《元史·刑法志》职制上及杀伤。

注582 元诸王、后妃、公主、勋臣,各有采地。这五户丝,是由地方官征收,付给本人的。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脱脱
  卷七十八·毕沅
  契丹國志卷之十二·叶隆礼
  第二十六回 卫州廨贼臣缢故主 长春宫逆子弑昏君·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纪昀
  九一五 满本堂为并无恩拔副贡科甲出身人员派充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九·刘宰
  张烈传·魏收
  卷七十·佚名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光緒四年·曾纪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齿会集【尽甲午一年】甲午春杪座主大宗伯许公邀杨晩研宫赞陈梅溪侍御为娱老会仆以门下士忝充四人之数周而复始迭为主宾其秋同宗兄弟年六十以上者凡五人复有合醵之饮

  • 卷二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七宋 陈 思 撰元 陈世隆 补珠溪集李师中字诚之应天楚丘人也其父纬为泾原路都监屯镇戎军以边事获谴师中上书辨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宣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五李白南阳送客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顔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二别临岐空断肠送张舍人之江东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鴈远海濶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 卷十六·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香山集卷十六     宋 喻良能 撰七言絶句次韵郑季远国録贤良题余庐山诗记青鞋忆昔到庐山回首清游梦寐间忽见广文奇絶句十年风雨唤仍还天姥梦魂劳太白赤城想像赋兴公匡庐缥缈烟云境总在新篇妙句中次

  • 卷三·秦一·佚名

    卫鞅亡魏入秦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正德十五年十一月戊午朔大学士杨廷和等言伏闻 圣驾凯还至通州臣等不胜惟庆今岁事将暮 郊祀大礼尚未举行况明年祀期又近我 祖宗旧制一岁一郊礼不可缺伏望亟命钦天监先择今年郊日仍以礼部议上祭告献俘诸礼典即日发下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万历十七年八月丙子朔大学士申时行等言时值中秋 天开万寿望 皇上仰求 天庆俯察群情特出御门视事经筵秋讲如期举行○甘肃巡抚李廷仪申饬堤防四议一重关宜建二墩台宜修三夷兵宜鼓四信地宜明章下兵部○改刑部左侍郎孙

  • 卷之一千四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富弼皇佑四年夏五月二十日甲子资政殿学士戸部侍郎范公以疾薨于徐吏走驿马以公丧闻天子感慨一不御垂拱殿朝特赠兵部尚书太常考行谥文正録孤赙物悉用加等中外士大夫骇然相吊以泣至于岩壑

  • 耶律合里只传·脱脱

    耶律合里只,字特满,六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重熙年间,累迁至西南面招讨都监,担任出使宋国生辰使,止宿于白沟驿。宋国宴请慰劳,优人嘲笑萧惠河西之兵败。合里只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国嗣圣皇帝俘虏石重贵,至今在兴中府还有石

  • 周祯传·张廷玉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朝末年流亡到湖南。太祖平定武昌,任用他为江西行省佥事,历任大理卿等职。太祖认为唐、宋都有成律断狱,唯独元朝以一时行事为条格,官吏容易违法。诏令周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人制定律令,少卿

  • 第一章 分地为百度·梁启超

    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近南北极之度少狭矣;其余各度,近中国之四百里弱,略当英之百里乎。以四洲海陆截长补短计之,亚细亚东西可七干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并岛屿计之,面积

  • 曾子全书·汪晫

    内篇仲尼闲居第一【凡十四章】仲尼闲居。曾子侍坐。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身体

  • 春秋辨义卷二十四·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昭公二辛未○景王十五年十有二年○晋昭二齐景十八卫灵五蔡灭郑简三十六卒曹武二十五陈灭杞平六宋元二秦哀七楚灵十一呉夷昧十四春齐髙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苏子繇曰三年燕伯奔齐六

  • 卷四·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四汉广篇乔木传云乔上竦也○尔雅云句如羽乔上句曰乔如木楸曰乔槐棘丑乔小枝上缭为乔○赵岐孟子乔木注云高大树木按尔雅释乔虽殊然緫之翘竦之义惟朱传増无枝

  • 卷七·黄镇成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七     元 黄镇成 撰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高山大川朱子曰禹贡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毕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此数语极好细看今人説禹

  • 卷二十三·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三   元 王天与 撰旅獒第七         周书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汉孔氏曰西戎逺国贡大犬犬高四尺曰獒○汉孔氏曰太保三公官名召公也林氏曰不言召公作旅獒而言太保者言保傅之职

  • 说无垢称经疏·窥基

    凡六卷或十二卷。唐代窥基(632~682)撰于咸亨三年至五年( 672~674)。又称说无垢称经赞、说无垢称经赞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玄奘所译说无垢称经(与鸠摩罗什所译之维摩诘所说经为同本异译)之注释书。书中基于法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