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宋辽的竞争,开始于九七九年。太宗既灭北汉,即举兵以攻幽州。大败于高粱河。注490九八五年,太宗听边将的话,命曹彬、田重进、潘美等分道伐辽,又不利。自此以后,宋就常立于防御的地位。一〇〇四年,辽圣宗自将入寇,至澶(chán)州。注491是时太宗已崩,真宗在位。宰相寇准,力劝帝亲征。真宗车驾渡河,乃以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和议。辽主以兄礼事帝。一〇四二年,辽兴宗又遣使来求关南之地。注492宋仁宗使富弼报之。又增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当仁宗时,夏元昊造反。宋人屯大兵于陕西,屡战不胜。一〇四三年,亦以银、绢共二十五万五千成和议,谓之岁赐。

对外的不竞如此,内之则养兵之多,至一百十六万,注493财政为之困敝,而仍不可以一战。宋代的财政,和前代不同。前代开国之时,大抵取于民者甚轻,所以后来还有搜括的余地。宋朝则因养兵之故,唐中叶后所兴盐茶等税,都没有除掉。就是藩镇的苛税,虽说是削平之时,都经停罢,实亦去之未尽。所以人民的负担,在承平之时,业已不胜其重了。

内治则从澶渊和议成后,宋真宗忽而托言有天书下降。于是封泰山,祀汾阴,斋醮宫观之事纷起,财用始患不足。而政治亦日益因循。真宗之后,仁宗继之。在位最久,号为仁君,然而姑息弥甚。仁宗之后,英宗继之,则在位不过四年而已,未能有所作为。当仁宗时,范仲淹为相。曾有意于改革。然未久,即不安其位而去。至一〇六八年,神宗即位,用王安石为宰相,力行新法,而政治的情势始一变。

王安石的新法,范围所涉甚广。然举其最重要的,亦不过下列三端:

其(一)青苗、免役之法,是所以救济农民的。宋承唐、五代之后,版籍之法既坏;又武人擅土,暴政亟行,其时的农民,很为困苦。而自两税法行之后,估计丁、赀之数,以定户等,而签差以充役。役事重难,有破产不能给的。人民因此,至于不敢多种田;父子兄弟,不敢同居;甚至有自杀以免子孙之役的,其惨苦不可胜言。王安石乃立青苗之法,将各处常平、广惠仓的蓄积,当农时借与人民,及秋,随赋税交纳。取息二分,谓之青苗钱。又立免役之法,令本来应役之户出免役钱,不役之户出助役钱,以其钱雇人充役,免却签差。

其(二)裁兵、置将及保甲,是所以整顿军政的。宋朝既集兵权于中央,沿边须戍守之处,都由中央派兵前往,按时更调,谓之番戍。其意原欲令士卒习劳,不至于骄惰。然而不悉地形;又和当地的百姓不习熟,不能得其助力,往往至于败北。却因此多添出一笔“衣粮”之费,财政更受其弊。安石先将兵额大行裁减。置将统兵,分驻各地,以革番戍之弊。安石之意,以为根本之计,是要行民兵的。于是立保甲之法。令人民以五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五百家为一都保。保有保长,大保有大保长,都保有都保正、副。户有二丁的,以其一为保丁。初令保丁每日轮派五人,警备盗贼。后来教保长以武艺,令其转教保丁。募兵阙,则收其饷,以充民兵教阅之费。

其(三)改革学校、贡举之法,是所以培养人才的。自魏、晋以后,学校久已有名无实,不过是进取之一途而已。科举则进士、明经,所学都失之无用。王安石是主张行学校养士之法的。于是于太学立三舍。初入学的居外舍,以次升入内舍、上舍。上舍生得免礼部试,授之以官。又立律学、武学及医学。于科举,则因自唐以来,俗重进士而轻诸科。乃罢诸科,独存进士。改试经义、论、策。其所谓经义,则改墨义为大义。又立新科明法,以待士之不能改业的。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以这几件为最有关系。此外尚有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注494变法之初,特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规划财政。安石对于理财,最为注意。当其时,一岁的用度,都编有定式。经其整顿之后,中央和各州的财政,都有赢余。宋初官制,最为特别。治事都以差遣,官不过用以定禄、秩而已。神宗才革新官制。一切以唐代为法。遂罢三司,还其职于户部。枢密仅主兵谋,所管兵政,亦还之兵部。新设的机关,亦都废罢。

王安石的新法,范围既广,流弊自然不能没有的。特如青苗,以多散为功,遂不免于抑配。抑配之后,有不能偿还的,又不免于追呼,甚或勒令邻保均赔。保甲则教阅徒有其名,而教阅的人,反因此而索诈。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宋朝当日,既处于不能不改革之势,则应大家平心静气,求其是而去其弊。而宋朝人的风气,喜持苛论,又好为名高。又因谏官权重,朋党之风,由来已久。至此,反对新法的人,遂纷纷而起。反对无效,则相率引去。安石为相,前后凡七年。注495终神宗之世,守其法不变。一〇八五年,神宗崩,哲宗立。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临朝。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宰相。新法遂尽废。安石之党,多遭斥逐。当时朝臣都奉太皇太后为主,于哲宗的意思,不甚承顺。哲宗怀恨在心。太皇太后崩后,遂相章惇(dūn),复行新法,谓之“绍述”。旧党亦多遭斥逐。一一〇〇年,哲宗崩,徽宗立。太后向氏权同听政。颇进用旧党,欲以消弭党见,而卒无成效。徽宗亲政后,亦倾向新党,复行新法。然用一反复无常的蔡京。徽宗性本奢侈,蔡京则从各方面,搜括钱财,去供给他。于是政治大坏,北宋就迫于末运了。

【注释】

注490 在北平西。

注491 今河北濮阳县。

注492 瓦桥关,在雄州,周世宗复瀛、莫二州,与契丹以此关为界。

注493 英宗时兵数。

注494 方田为一种丈量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之地为一方。方之角,立木为标帜。丈量之后,面积既定,参以地味,以定赋税。此法在神宗时行之未广。后来徽宗时复推行之,然都有名无实。

注495 一〇七〇至一〇七六年。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五(阙)·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李心传
  ◎食货六·徐天麟
  卷七十五·元·蒋一葵
  补编(四)·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三·佚名
  第二一二护照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五○一—三·佚名
  通志卷一百十八上·郑樵
  孙傅传·脱脱
  太宗本纪·宋濂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第四章以七事为证·孙中山
  卷第十二·佚名
  黄宪昭·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吴会·唐圭璋

      吴会字楚望,淮安人,居京口。端平二年(1235)进士。宝祐间,沿江制置使参议。景定五年(1264),以朝请郎知常州。自号霁窗,晚年更号牧隋翁。诗文豪健。有煮石吟稿若干卷,不传。   摸鱼儿   题甘露寺多景楼   八窗空、展宽

  • 断指·戴望舒

    在一口老旧的,满积着灰尘的书橱中,我保存着一个浸在酒精瓶中的断指;每当无聊地去翻寻古籍的时候,它就含愁地向我诉说一个使我悲哀的记忆。它是被截下来的,从我一个已牺牲了的朋友底手上,它是

  • 卷三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郭郧郭郧毘陵人大历贞元间诗人诗一首寒食寄李补阙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人间後事悲前事镜里今年老去年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肎一相怜韦同则韦同则

  •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范晔

    虞诩 傅变 盖勋 臧洪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称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故

  • 列传八·薛居正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父序,以朴贵,赠左谏议大夫。朴幼警慧,好学善属文。汉乾祐中,擢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依枢密使杨邠,馆于邠第。是时汉室浸乱,大臣交恶,朴度其必危,因乞告东归。未几,李业辈作乱,害邠等三族,凡游其门下者,多被其祸

  •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五·宋濂

        梁曾   梁曾,字贡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贵,赠安定郡公。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久之

  • 卷八·贾谊

    官人(连语)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厮役。知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问焉则应,求焉则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人之国者,谓之师。知足以为礲砺,行足以为辅助,仁足以访议;明于进

  • 卷之四十五·佚名

    洪武二年九月壬辰朔 上谓廷臣曰知人固难今朕屡敕百司访求贤才然至者往往名实不副岂非举者之滥乎廷臣对曰请自今令有司荐举必具其人已行之善庶无冒滥之失 上曰观人之法即其小可以知其大察其微可以见其著视其所不为可

  • 卷三【六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三【六则】     宋 岳珂 撰 南北郊 洪文敏迈容斋四笔纪南北郊一事曰三代之礼冬至祀天於南郊夏至祭地於北郊王莽於元始中改为合祭自是以来不可复变元丰中下诏欲复北

  • 第一卷 驿铺·缪荃孙

    驿传按:《唐宰相世系表》“姚 ,浙西馆驿巡检”,《徐铉集》“尚懿,润州馆驿巡官,又知丹阳县吕延正兼检点馆驿,迎送公事”,是则前代亦尝名官矣。【丹徒县】高资馆在义里乡高资村,离城三十里,升、润往来之冲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贾文元公昌期墓志铭王珪治平二年七月戊寅观文殿大学士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薨于京师始公得疾甚英宗命中贵人挟太医昼夜调护所以念哀之甚厚及讣闻是日休吏羣司乗舆趣临其丧为之泣下乃诏辍视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

  • 李处温传·脱脱

    李处温,析津人。伯父李俨(耶律俨),大康初任将作少监,累官参知政事,封漆水郡王,与北枢密使萧奉先颇有交情。执政十余年,善于逢迎献媚。天祚又宠信重用他。耶律俨去世,奉先荐举李处温任宰相,处温因奉先有提拔自己之力,倾心阿谀附

  •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司马光

    汉纪三 汉高帝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 [1]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

  • 卷四·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宋 徐自明 着仁宗乾兴元年【壬戌】六月癸亥丁谓罢相【自司徒兼侍中降授守太子少保分司西京】制曰上宰之司财成於百度大臣之举规正於四方其或履道有亏修身寡慎比周非类玷辱具

  • 霸形第二十二·管仲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

  • 起废疾·郑玄

    汉 郑玄 撰何休曰公羊以为日与不日为逺近异词若谷梁云益师恶而不日则公子牙及季孙意如何以书日乎释曰公子牙荘公弟不书弟则恶眀也故不假去日季孙意如则定公所不恶故亦书日何休曰廐焚孔子曰伤人乎不问马今谷梁以苞人

  • 桓公·桓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三月乙未,天王崩。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许叔入于许。公会齐侯于艾。邾人、牟人、葛人来朝。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卷五门人(智质 智原)同参住云门显圣寺语录山门门庭阔大直透长安八字打开不劳弹指曳拄杖便入。韦驮童真七世权衡两土大哉韦天宜善保护从今北郁单越也要宽肠大肚。佛殿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