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因为西周以前,贵族平民的阶级,较为森严。平民都胼(pián)手胝(zhī)足,从事于生产,没有余闲,去讲求学问。即有少数天才高的人,偶有发明,而没有徒党为之授受传播,一再传后,也就湮没不彰了。所以学术为贵族所专有。贵族之中,尤其是居官任职的,各有其特别的经验,所以能各成为一家之学。东周以后,封建政体,渐次破坏。居官任职的贵族,多有失其官守,降为平民的。于是在官之学,一变而为私家之学。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明,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注137

先秦学术,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其父谈之论,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注138《汉书·艺文志》,益以纵橫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是为诸子十家。其中除去小说家,谓之九流。注139《汉志》推原其始,以为都出于王官。此外兵书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数术分天文、历谱、五行、蓍(shī)龟、杂占、形法六家;以及方技略之医经、经方二家,推原其始,亦都是王官之一守,注140为古代专门之学。其与诸子各别为略,大约因校书者异其人之故。

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如阴阳五行,以及万物之原质为气等思想。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注141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注142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所以要归真反朴。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注143法所以整齐其民,术则所以监督当时的政治家,使其不能以私废公的。墨家舍周而法夏。夏代生活程度较低,迷信亦较甚。其时代去古未远,人与人间的竞争,不如后世之烈。所以墨子主张贵俭,兼爱;而以天志、明鬼为耸动社会的手段。注144此外,名家是专谈名理的。虽然去实用较远,然必先正名,乃能综核名实,所以“名”“法”二字,往往连称。农家,《汉志》谓其“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所指乃《孟子》书所载的许行。注145大约是欲以古代农业共产的小社会为法的。其宗旨,与道家颇为相近。纵横家只谈外交,则与兵家同为一节之用了。

阴阳家者流,似乎脱不了迷信的色彩。然而此派是出于古代司天之官的。所以《汉志》说“敬授民时”是其所长。古代《明堂月令》之书,规定一年行政的顺序和禁忌,和国计民生,很有关系,注146不能因其理论牵涉迷信,就一笔抹杀的。诸子中的阴阳家,和数术略诸家,关系极密。数术略诸家,似亦不离迷信。然《汉志》说形法家的内容,是“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于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其思想,可谓近乎唯物论。设使此派而兴盛,中国的物质之学,必且渐次昌明。惜乎其应声很少,这一派思想就渐渐的销沉了。

古代的学问,都是所谓专门之学。凡专门之学,对于某一方面,必然研究得很深。对于别一方面,即不免有轻视或忽略之弊。注147此由当时各种学问初兴,传播未广之故。只有杂家,《汉志》称其“兼名、法,合儒、墨”,却颇近于后世的通学。

诸家的学问,都出于官守。只有小说家,《汉志》称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似乎是民间流传之说。今其书已尽亡。惟据《太平御览》引《风俗通》,注148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说,实出于小说家中的《百家》。则其性质,亦可想见了。

【注释】

注137 先秦诸子之学,《汉书·艺文志》以为其原出于王官,《淮南子·要略》则以为起于救时之弊。鄙意以为必兼二说,而后其义乃全。可参看拙撰《先秦学术概论》上编第四章。

注138 道德,《汉志》但称道家。

注139 见《后汉书·张衡传》注及《刘子·九流篇》。

注140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官。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兵家出于司马。数术出于明堂羲和、史卜之职。方技略又有房中、神仙两家。《汉志》云: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

注141 参看第二章、第十四章。

注142 参看拙撰《先秦学术概论》上编第二、第三章。

注143 见《韩非子·定法编》。

注144 参看第四章。

注145 《滕文公上》。

注146 见第四章。

注147 此层论者都不甚注意,实缘中国人崇古的积习太深之故。今节录拙撰《先秦学术概论》一节于此,以资参考:“先秦之学纯,后世之学驳。凡先秦之学,皆后世所谓专门;而后世所谓通学,则先秦无之也。此何以故?曰:凡学皆各有所明,故亦各有其用。因人之性质而有所偏主,固势不能无;即入主出奴,亦事所恒有。然此必深奥难明之理,介于两可之间者为然。若他家之学,明明适用于某时某地,证据确凿者,则即门户之见极深之士,亦不能作一笔抹杀之谈。此群言淆乱,所以虽事不能免,而是非卒亦未尝无准也。惟此亦必各种学问,并行于世者已久;治学之士,于各种学问,皆能有所见闻而后可。若学问尚未广布;欲从事于学者,非事一师,即无由得之;而所谓师者,大抵专主一家之说;则为之弟子者,自亦趋于姝暖矣。先秦之世,学术盖尚未广布,故治学者大抵专主一家。墨守之风既成,则即有兼治数家者,亦必取其一而弃其余。墨子学于孔子而不说,遂明目张胆而非儒;陈相见许行而大说,则尽弃其所受诸陈良之学,皆是物也。此杂家所以仅兼采众家,而遂足自成为一家也。若在后世,则杂家遍天下矣。”(上编第五章)

注148 卷六六八。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脱脱
  卷八十四·列传第十四·脱脱
  卷一 本纪一·赵尔巽
  ●卷一百六十五·徐梦莘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大清国里考生增多,如·雍正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纪昀
  一三三三 军机处为知照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佚名
  三一八 河南巡抚徐绩奏查缴应禁书籍板片折·佚名
  卷七·温达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佚名
  ●卷五·文秉
  术赤台传·宋濂
  ●目錄·佚名
  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言绝句·刘克庄

    春眠(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 七言巻三十七·洪迈

      七言  宫乌栖          赵嘏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长信宫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广陵城  红映髙台绿绕城

  • 卷三百四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八 吴溥【字德润崇仁人】 别石彦诚同年 别子之官去欣然一笑辞韶华新岁久心事故人知酒劝临行日花迎到任时琴堂春昼静民吏恨来迟 驺虞 旷代空闻义

  • 卷二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四目録山水类题诗约画轴【宋陈与义】题画【宋陈与义】题谢艮斋画笥【宋王炎四首】戏题画卷【宋程俱二首】题画卷【宋范成大五首】题画【宋叶盛】记画【宋方岳】题画【元萧国宝】种

  • 御制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并序】·张廷玉

    乾隆十一年夏四月朔御制御制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并序】明史纲目之书不可不亟成之而又不敢率就之盖明史已出於百年以後纲目若复迟待咎将谁诿而取裁义例校閲诸臣一一请示既以身任其事则不得徒博钦定名目已也将天下後世之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洪武二十年秋七月戊寅朔以登州卫指挥使谢矢见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己卯享太庙○庚辰遣使赐故元降将纳哈出玉带一金饰香带一白金一千两文绮帛各四十疋钞一千贯又以素金带百花素银带七百纱帽八百赐其将校那木罕等及银

  • ·蠡测汇钞邓传安·台湾番社纪略·丁曰健

    台湾四面皆海,而大山亘其南北。山以西民番杂处,山以东有番无民。番之所聚处曰社,于东西之间,分疆画界。界内番或在平地、或在近山,皆熟番也;界外番或归化、或未归,皆生番也。幸沾皇化,维有历年;地益辟、民益集、

  • 卷九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五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諡法上仁宗论夏竦不当諡文正司马光等臣等伏覩故赠太师中书令夏竦以旧在东宫特赐諡文正臣闻大戴礼曰諡者行之迹也行出於己名生於人所以劝善沮恶不可私也臣等叨预礼

  • 卷十三·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十三宋 叶梦得 撰僖公外公子弑其君未有不书而庆父弑闵公则不书外大夫杀未踰年君之子未尝不书而公子遂弑子赤则不书虽曰内大恶讳也然二人之罪遂没而不见乎春秋未有终没其事而不见者盖闵公之弑当

  • 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六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八胜处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八胜处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八胜处清净

  • 卷第二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皆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复以神力,不离于此菩提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而往诣于兜率陀天一切妙宝所庄严

  • 善思童子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无虚妄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哀愍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患行。能断一切诸过患故。慈怜一切诸众生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甚

  • 浴佛功德经·佚名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尔时清净慧菩萨在众中坐。为欲愍念诸有情故。作是思惟。诸佛如来以何因缘。得清净身

  •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善男子汝若未了此事。当更为汝略说往昔因缘本事。善男子尔时上首重告恒伽言。过去有佛号栴檀华至真等正觉。国名栴坛香。彼佛于中成等正觉。国王名宝栴檀。其王有

  •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护法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奈洛迦波罗如猎鹿者。如是应知。非但不受相害之苦。然于器处共相之苦。亦复不受此之狱卒能害彼故。若异此者。彼在热铁融沸地上受烧然苦不能忍时。如何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月禅师语录莲月禅师语录卷第四侍者道束录拈古举世尊升座文殊白椎世尊便下座。拈云人多向白椎处讨巴鼻殊不知世尊升座早已话堕了也文殊只是据款结案还见么机前领旨格外明宗方不失衲僧眼目。举外道问佛不

  • 二家宫词·毛晋

    二卷。明毛晋编纂。集中收录北宋徽宗皇帝宫词与南宋宁宗皇后杨氏宫词两种。(一)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徽宗名赵佶(1082—1135),元符三年(1100)即位,昏庸腐败,任用奸臣蔡京等,招致亡国之祸。作为艺术家则颇有成就,工书法

  • 菊庄词·徐釚

    清词别集。徐釚撰。1卷,收词110阕。徐釚的词,格调华秀而趋于苍老沉着,声调谐合而不戾于古。“便娟芊丽,已轶花间草堂而上,称贵轻婉而戒浮腻”(丁澎序),如[蝶恋花]《客中感春》、[卜算子]《春恨》等。也有少数感慨豪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