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中国人移殖的能力,是很大的。照第八章和第二十二章所述,则在很古的时代,中国人在海外的航线,业已很远;而第三世纪以后,已几乎把欧、亚的航路打通了。在这很长的时期中,中国人一定有在海外经营拓殖之业的。惜乎年深月久,文献多已无征。现在可考见的,大都是明以来的事迹罢了。
在大陆上,最易和海洋接触的是半岛。亚洲大陆,有三个最大的半岛——前后印度、朝鲜——其中两个,本来都有一部分属于中国的。自唐、五代以来,才逐渐的丧失了。明成祖时,因安南陈、黎二氏的篡夺,注606发兵戡定其地。于一四〇六年设立交趾布政司,和内地的制度一样。因守土的官吏,不尽得人;奉使的中官,尤多暴横,土人叛乱不绝。于是一四二七年,宣宗又把他弃掉。然当元、明两代,西南的土司,还几于包括伊洛瓦谛江流域。注607安南、暹(xiān)罗,虽各列为国,亦都朝贡于我。南洋群岛的交通,亦是历代不绝的。所以航行很为便利。
元朝人是好勤远略的。当世祖时,曾遣唆都、李庭璧,招致南洋诸国。当时南洋之国,以俱蓝、马八儿为纲维。马八儿便是今印度的马拉巴尔(Malabar)。俱蓝为其后障,当在马拉巴尔之北。当时先后来朝的,共有十国。都是今印度沿岸和南洋群岛之地。明初,使节所至亦远。成祖又命中官郑和往使。和乃自造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共有六十二只,带着士卒三万七千人,从苏州娄家港出海,注608遍历南洋诸国。有不服的,则威之以兵。自一四〇五至一四三三年,三十年之间,凡七奉使,三擒番长。后来奉使海外的,无不盛称和以眩耀诸国。其事业,亦可谓之伟大了。《明史·郑和传》,于和事迹,记载不详。近代梁启超作《郑和传》,推考其航路:则当自南海入暹罗湾。沿马来半岛南下,至新嘉坡。绕苏门答腊和爪哇两岛。入孟加拉湾。循行印度半岛的两岸。绕锡兰岛。又入波斯湾。沿东岸北航,至底格利斯河口。再循西岸南航,至亚丁,越亚丁湾,入红海。北航至麦加。南航,出莫三鼻给海峡,掠马达加斯加岛的南端而东归。其航线所至,亦可谓之极远了。当时华人移殖海外的甚多。在小吕宋一带,尤为繁盛。而作蛮夷大长的,亦大有其人。其见于《明史》的:则有吕宋的潘和五,婆罗的王,爪哇新邦的邦主,三佛齐的梁道明、陈祖义。其事在明开国至万历年间,约当十四世纪后半至十五世纪之末。梁启超作《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得诸口碑的:又有戴燕国王吴元盛,昆仑国王罗大,都是清朝乾嘉年间,战胜土蛮的。又有叶来,则为英属海峡殖民地的开辟者。其事在嘉道之间,则已在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前半了。还有潮州郑昭,随父流寓暹罗,为其宰相。乾隆时,暹罗为缅甸所灭,郑昭起兵恢复,事见第四编第六章。近代西人的东航,实在明中叶以后。哥伦波的发现美洲,事在一四九三年;葡萄牙人的发现印度新航路,则事在一四九八年,较郑和的下西洋,实后八九十年。西人东航之初,中国人的足迹,早已遍布南洋了。中国西北负陆,而东南面海。闽、广之北,限以重山,其民不易向中原分布,所以移徙到海外的很多。南洋群岛,气候和煦,物产丰饶,实在是中国的一片好殖民地。不但如此,中国人做事平和,凡事都以共存共荣为目的。假使开发南洋的责任,而由中国负之,南洋群岛的土人,决没像现在饱受压迫,濒于灭亡之惨。徒以昔时狃于“不勤远略”之见,有此基础,不能助以国力,向前发展,这真是一个大错误。不但如此,因海防的废弛,通商政策的不得宜,反还因海洋交通,而深受其害,这便是所谓倭寇。
倭寇是起于元、明之间的,至明中叶而大盛。原来日本自与元构衅后,禁止其人民,不许和中国往来。于是冒禁出海的,都是无赖的边民,久之遂流为海寇。当元中叶,日本分为南北朝。后来南朝为北朝所并。遗民亦有入海,与海寇合的。朝鲜沿海,受患最深,而中国亦所不免。所以明初,于沿海设卫甚多;而明代的市舶司,意亦不重于收税,而重于管理制驭。世宗时,废司不设。贸易之事,移主于达官势家。多负倭直不偿。倭人贫不能归,遂都变为海盗,沿海的莠(yǒu)民,亦都附和他;或则冒其旗帜,以海岛为根据地,饥则入掠,饱则远扬。沿海七省,无一不受其患。甚至沿江深入,直抵南京。明朝竟无如之何。直至一五五六年,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诱诛奸民,绝其内应,倭寇势才渐衰。又约十年,乃为戚继光、俞大猷所剿平。然而沿海之地,已凋敝得不堪了。
倭寇平定未几,复有朝鲜之役,则其事已在神宗时了。日本自开国以来,世与虾夷为敌。八世纪之末,日本拓地益广,乃于东北边置征夷大将军。源、平二氏,世守其地。后来中央政争,多借源、平二氏为助。平氏先以外戚执政,后为源氏所灭。乃遍置武职于诸州,以守护封土,而总其权于征夷大将军。于是大权尽入幕府,皇室徒拥虚名而已——日本皇室,所以始终未曾易姓,就是为此。源氏之后,北条氏、足利氏,相继以家臣覆灭幕府,格外大封将士;而其将士,又以其地分封其下,遂成全国分裂之势。十六世纪之末,有个唤做丰臣秀吉的,起而平定全国。因念乱源终未尽绝,意欲把一班军人,赶到外国去,遂有一五九二年渡海攻朝鲜之举。朝鲜开国之主李成桂,本是以打倭寇出名的。当元朝时候,屡次干预高丽的内政。其国王,多数是元朝的女婿。举国多剃发易服,习为胡化。明兴之后,高丽王氏的末主,还想扶翼元朝。李成桂则倾向中国。于是覆王氏而自立。革新内政,输入中国的文化,气象一新。然而承平日久,兵备亦不免于废弛。日本兵一至,遂势如破竹。其王,先奔平壤,后走义州,遣使求援于中国。神宗命李如松前往。一战而胜,尽复汉江以北之地。旋因轻进,败于坡州的碧蹄馆。于是抚议复起。迁延数年,终不能就。直至一五九八年,丰臣秀吉死,日本兵乃解而东归。这一次,明朝运兵筹饷,骚动全国,而竟没有善策,可见其政治军备的废弛了。
【注释】
注606 安南首脱离中国自立的为丁部领,事在九〇七年。越十年而为黎氏所篡。宋太宗讨之,不克。因其来降而封之。自是安南的自立,遂得中国的承认。一〇一〇年,黎氏为李氏所篡。传国至一二二七年,其末代女主佛金,让位于其夫陈日照。至一三九九年,乃为外戚黎季犛(máo)所篡。季犛实姓胡,篡位后,即复姓,改国号为大虞,而传位于其子汉苍。旋为成祖所灭。
注607 看《明史·土司传》可知。
注608 现在江苏的娄河口。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八·国朝·蒋一葵 元经卷四·王通 卷四十一·佚名 卷二百七十二·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提要·郑樵 六七八 署陕西巡抚刘秉恬奏遵旨查办通省志书情形折·佚名 国语补(沈仲方笔)·查继佐 绪言·冯承钧 洪天锡传·脱脱 理宗纪·脱脱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八·王世贞 卷十五·鄂尔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