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在中国社会上,向来儒、释、道并称为三教。儒本是一种学术,因在上者竭力提倡,信从者众,才略带宗教的权威。道则是方士的变相。后来虽摹仿佛教,实非其本来面目。二者都可说是中国所固有,只有佛教是外来的。

佛教的输入,据《魏书·释老志》,可分为三期:(一)匈奴浑邪王之降,中国得其金人,为佛教流通之渐。(二)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之二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后汉明帝,梦见金人,以问群臣。傅毅以佛对。于是遣郎中蔡愔(yīn)和秦景宪使西域,带着两个和尚,和佛教的经典东来。乃建寺于洛阳,名之为白马。案金人乃西域人所奉祀的天神,不必定是佛像。博士弟子,从一外国使者口受经典,也是无甚关系的。帝王遣使迎奉,归而建寺,其关系却重大了。所以向来都说汉明帝时,佛法始入中国。然而楚王英乃明帝之兄。《后汉书》已说其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即公元六五年,诏天下死罪,皆入缣(jiān)赎,英亦遣使奉缣诣国相。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洁斋三日,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注281当明帝时,楚王业已如此信奉,其输入,必远在明帝以前。梁启超《佛教之初输入》,注282考得明帝梦见金人之说,出于王浮的《老子化胡经》,浮乃一妖妄道士,其说殊不足信。然则佛教之输入,恐尚较耶稣纪元时为早。大约中国和西域有交通之后,佛教随时有输入的可能。但在现在,还没有正确的史实可考罢了。注283这时候,输入的佛教,大约连小乘都够不上。所以和当时所谓黄老者,关系很密。黄老,本亦是一种学术之称。指黄帝、老子而言,注284即九流中道家之学。但此时的黄老,则并非如此。《后汉书·陈愍(mǐn)王宠传》,说国相师迁,追奏前相魏愔,与宠共祭天神,希冀非幸,罪至不道。而魏愔则奏与“王共祭黄老君,求长生福而已,无他冀幸”。此所谓黄老君,正是楚王英所奉的黄老。又《桓帝纪》:延熹九年,注285祠黄老于濯(zhuó)龙宫。而《襄楷传》载楷上书桓帝,说“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则桓帝亦是二者并奉的。再看《皇甫嵩传》,说张角奉祠黄老道。《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修之法,略与张角同。又说张修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则此时所谓黄老,其内容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黄老为什么会变成一种迷信,而且和浮屠发生关系呢?原来张角、张修之徒,本是方士的流亚。所谓方士,起源甚早。当战国时,齐威、宣,燕昭王,已经迷信他。后来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更甚。方士的宗旨,在求长生,而其说则托之黄帝。这个读《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可见。不死本是人之所欲,所以“世主皆甘心焉”。然而天下事真只是真,假只是假。求三神山、炼奇药,安有效验可睹?到后来,汉武帝也明白了,喟(kuì)然而叹曰:“世安有神仙。”至此,《史记》所谓“怪迂之士”、“阿谀苟合”之技,就无所用之了。乃一转而蛊惑愚民。这是后来张角、张修等一派。其余波,则蔓衍于诸侯王之间,楚王和陈王所信奉的,大约就是他了。秦皇、汉武的求神仙,劳费很大,断不是诸侯之国,所能供给得起的;人民更不必论了。于是将寻三神山、筑宫馆、炼奇药等事,一概置诸不提。注286而专致力于祠祭。在民间,则并此而不必,而所求者,不过五斗米。神仙家,《汉志》本和医经、经方,同列于方技。不死之药,虽是骗人,医学大概是有些懂得的。于是更加上一个符水治病。当社会骚扰,人心不安定之时,其诱惑之力,自然“匪夷所思”了。

佛教初输入时,或只输入其仪式,而未曾输入其教义;或更与西域别种宗教夹杂,迷信的色彩很深。所以两者的混合,甚为容易。

然则为什么要拉着一个老子呢?这大约是因黄帝而波及的。黄帝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很大的偶像。不论什么事,都依托他。然而黄帝是没有书的。依托之既久,或者因宗教的仪式上,须有辞以资讽诵;或者在教义上,须有古人之言,以资附会。因“黄”“老”两字,向来连称;而黄老之学,向来算作一家言的,劝迷信黄帝的人,诵习《老子》,他一定易于领受。这是张修所以使人诵习《五千文》的理由。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所诵者,恐亦不外乎此。“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当初因黄帝而及老子,意虽但在于利用其辞,以资讽诵,但习之久,难保自己亦要受其感化。况且至魏晋之际,玄学盛行,《老子》变为社会上的流行品。所谓方士,虽然有一派像葛洪等,依然专心于修炼、符咒、服食,不讲哲理;又有一派如孙恩等,专事煽惑愚民,不谈学问。然而总有一派,和士大夫接近,要想略借哲理,以自文饰的。其所依附,自然仍以《老子》为最便。于是所谓老子,遂渐渐的取得两种资格:一是九流中道家之学的巨子。一是所谓儒、释、道三教中道教的教主。然而其在南方,总还不过是一个古代的哲学家;教主的资格,总还不十分完满。直到公元第四世纪中,魏太武帝因崔浩之言,把寇谦之迎接到洛阳,请他升坛作法,替他布告天下,然后所谓道教,真个成为一种宗教,而与儒、释鼎足而三了。这怕是秦汉时的方士,始愿不及此的。

【注释】

注281 伊蒲塞,即优婆塞;桑门,即“沙门”的异译。

注282 见《梁任公近著》第一辑。

注283 梁氏疑佛教当自南方输入,然亦并无确据。可参看《学衡杂志》柳诒徵《梁氏佛教史评》。

注284 《论衡·自然篇》:“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

注285 公元一六六年。

注286 炼药亦所费甚多,读《抱朴子》可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李百药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卷二十八 五代上·王夫之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乾隆
  卷之一千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二百九十五 内务府奏拿获允(礻题)使用之太监李凤琛越墙案请旨摺·佚名
  卷三十四·苏辙
  第六册 天命三年正月至闰四月·佚名
  五二三 谕钟音承办缮写四库全书所用纸张着加恩赴部支领·佚名
  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林献堂
  太祖道武帝纪·魏收
  西域传序·李延寿
  卷三十·彭百川
  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处澹·唐圭璋

      处澹号南村,温州人。官知录。清乾隆刊东瓯诗存卷七有传。东瓯诗存收处澹诗多首。   渔歌子   丁山烟雨晚濛濛。柳岸苍波着短蓬。飞鸟白,断云红。一曲清歌淡月中。   又   雨睛山色堆蓝。桥外人家分两三。缘

  • 笔札华梁 全文·上官仪

    ○ 八 阶   一咏物阶。二赠物阶。三述志阶。四写心阶。五返酬阶。六赞毁阶。七援寡阶。八和诗阶。  第一,咏物阶。诗曰:“双眉学新绿,二脸例轻红。言模出浪鸟,字写入花虫。”又曰:“洒尘成细迹,点水作

  • 卷五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杨炯杨炯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年十一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恃才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於官中宗即位以旧僚赠

  • 卷第二百九十四 後周紀五·司马光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屠維協洽(己未),凡二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顯德五年(戊午、九五八年)   春,正月,乙酉,廢匡國軍。   唐改元中興。   丁亥,右龍武將軍王漢璋奏克海州。   己丑,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權揚州

  • ●卷二 守城机要(陈规)·陈规

      ──城门旧制,门外筑瓮城,瓮城上皆敌楼,费用极多。以御寻常盗贼,则可以遮隔箭凿;若遇敌人大炮,则不可用。须是除去瓮城,止于城门前离城五丈以来,横筑护门墙,使外不得见城门启闭,不敢轻视,万一敌人奔冲,则城上以炮石向下临之。

  • 卷五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八 【起丁未尽辛亥】考异【提要起丁未下有汉高祖刘知远晋天福十二年尽辛亥下有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凡五年 【丁二月汉高

  • 卷五·胡仔

    已未鲁哀公十三年年七十在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呉王夫差将与哀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率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率子男以见于伯今

  • 目録·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目録卷一临幸盛典卷二官制卷三职掌卷四恩遇卷五艺文卷六上仪式卷六下廨署卷七题名上卷八题名下

  • 常衮传·刘昫

    常衮,京兆人。父亲名无为,是三原县丞,由于衮的缘故多次赠予仆射官职。衮,天宝元年(742)考取进士,当过太子正字,多次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763),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依前翰林学士。永泰元年(765),升为中书

  • 李绅传·欧阳修

    李绅的字叫公垂,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因世代在南方做官,因此客居润州。李绅六岁失去了父亲,他像成人一样哀痛。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他生来矮小精明能干,写诗最有名,当时号称“矮李”。苏州刺史韦夏卿多次称赞他。他安

  • 第二节 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及上书撒的尼亚王·梁启超

    初,意大利当十八世纪以前,已有哲理家文学家但丁、麦耶俾尔、荷士哥等,微言永叹,大声疾呼,以革新匡复之义,导其国民,流风渐播。于是有加波拿里党(Cobonari)之设,加波拿里者,烧炭之义,实秘密革命之盟社也。当1820年,事机迫于一发,乃在

  • 卷第三十三·佚名

    亲王八进拜八皇弟偲加恩制政和六年宗祀门下。朕搜讲弥文。缉熙坠典。必有尊也。肇新王者之堂。庶或飨之。克尽圣人之孝。眷言同气。实对盛容。方熙事之迄成。宜褒章之首及。诞孚涣号。猷告大廷。具官某。德量醇深。器

  • 礼五·徐松

    祠宫观鸿庆宫大中祥符七年正月,诏曰:「睢阳奥坏,艺租旧邦。应命历以天飞,创基图而日新。朕躬朝涡水,茂集蕃禧;旋幸平台,缅怀积德。想清都之锡类,庆鸿绪之无疆。奉真像以颙昂,建灵宫以曲密。洪惟二圣,敷佑万方,故当陪仙御于福廷,俨

  • 大学章句序·景星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大学所言不过学与教也故此序首冠以学教二字天降生民至之性二句言性之所赋人人皆同语意本商书惟皇降处来天之生人理与气而已理寓于气是性故

  • 第七章 18·辜鸿铭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辜讲一个小侯国在位的国君(叶公,即沈诸梁,字子高。当地的地方长官)问孔子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子路)对于孔子的看法。这位学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四   復次善勇猛五藴不可施設有去有來有住有不住.十二處十八界等亦不可施設有   去有來有住有不住.如是藴處界等無去無來無住無不住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

  • 幼学歌·佚名

    清·王用臣撰,王用臣生平不详。蒙学作品,分天文门,地理门,人事门,物类门四类。

  • 玎玎珰珰盆儿鬼·佚名

    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汴梁人杨国用算命称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因此外出避难兼做买卖。第99日归家途中,借宿于烧盆罐的赵家。赵氏夫妻图财害命, 将杨骨灰烧制成瓦盆, 送给张忄敝古。 盆魂要求张忄敝古代己向包拯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