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皇朝通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食货典”十七卷,“选举典”五卷,“职官典”十八卷,“礼典”二十二卷,“乐典”五卷,“兵典”十二卷,“刑典”十卷,“州郡典”七卷,“边防典”四卷,卷首并有“凡例”四则。是书主要根据《清律例》、《清一统志》、《大清通礼》、《大清会典》等书的内容编纂而成,汇总了清代开国至乾隆中期一百七十多年间的社会典章制度,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其作用为研究清史所不可或缺。如“食货典”中榷酤、算缗等细目,“礼典”中封禅的内容,编书者认为这都是前朝的弊法,清代没有推行,所以尽皆删去不用,“兵典”中则增加了介绍清代八旗制度的内容,“州郡典”分省排列,改变了以前按九州叙述的成例,这些细目的更改,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表明了是书的史料价值。但也应当指出的是,是书内容虽较充实,但毕竟不能与《通典》相提并论,书中为巩固清代统治的目的显而易见,其在总目中的自我吹捧,也是需要加以甄别注意的。是书有武英殿刊本和清末浙江书局的复刻本,都是与《三通》合刊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至1937年出版《万有文库》二集,其中的《十通》合刊本中《清朝通典》影印精装一册,是目前仍在通行使用的本子。

《钦定皇朝通典》全部章节目录

(1)●目錄
(2)●緣起
(3)●職名
(4)●皇朝通典總目
(5)●皇朝通典凡例
(6)●皇朝通典卷一
(7)●皇朝通典卷二
(8)●皇朝通典卷三
(9)●皇朝通典卷四
(10)●皇朝通典卷五
(11)●皇朝通典卷六
(12)●皇朝通典卷七
(13)●皇朝通典卷八
(14)●皇朝通典卷九
(15)●皇朝通典卷十
(16)●皇朝通典卷十一
(17)●皇朝通典卷十二
(18)●皇朝通典卷十三
(19)●皇朝通典卷十四
(20)●皇朝通典卷十五
(21)●皇朝通典卷十六
(22)●皇朝通典卷十七
(23)●皇朝通典卷十八
(24)●皇朝通典卷十九
(25)●皇朝通典卷二十
(26)●皇朝通典卷二十一
(27)●皇朝通典卷二十二
(28)●皇朝通典卷二十三
(29)●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四
(30)●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五
(31)●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六
(32)●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七
(33)●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八
(34)●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九
(35)●皇朝通典卷三十
(36)●皇朝通典卷三十一
(37)●皇朝通典卷三十二
(38)●皇朝通典卷三十三
(39)●皇朝通典卷三十四
(40)●皇朝通典卷三十五
(41)●皇朝通典卷三十六
(42)●皇朝通典卷三十七
(43)●皇朝通典卷三十八
(44)●皇朝通典卷三十九
(45)●皇朝通典卷四十
(46)●皇朝通典卷四十一
(47)●皇朝通典卷四十二
(48)●皇朝通典卷四十三
(49)●皇朝通典卷四十四
(50)●皇朝通典卷四十五
(51)●皇朝通典卷四十六
(52)●皇朝通典卷四十七
(53)●皇朝通典卷四十八
(54)●皇朝通典卷四十九
(55)●皇朝通典卷五十
(56)●皇朝通典卷五十一
(57)●皇朝通典卷五十二
(58)●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59)●皇朝通典卷五十四
(60)●皇朝通典卷五十五
(61)●皇朝通典卷五十六
(62)●皇朝通典卷五十七
(63)●皇朝通典卷五十八
(64)●皇朝通典卷五十九
(65)●皇朝通典卷六十
(66)●皇朝通典卷六十一
(67)●皇朝通典卷六十二
(68)●皇朝通典卷六十三
(69)●皇朝通典卷六十四
(70)●皇朝通典卷六十五
(71)●皇朝通典卷六十六
(72)●皇朝通典卷六十七
(73)●皇朝通典卷之六十八
(74)●皇朝通典卷之六十九
(75)●皇朝通典卷七十
(76)●皇朝通典卷七十一
(77)●皇朝通典卷七十二
(78)●皇朝通典卷七十三
(79)●皇朝通典卷七十四
(80)●皇朝通典卷七十五
(81)●皇朝通典卷七十六
(82)●皇朝通典卷七十七
(83)●皇朝通典卷七十八
(84)●皇朝通典卷七十九
(85)●皇朝通典卷八十
(86)●皇朝通典卷八十一
(87)●皇朝通典卷八十二
(88)●皇朝通典卷八十三
(89)●皇朝通典卷八十四
(90)●皇朝通典卷八十五
(91)●皇朝通典卷八十六
(92)●皇朝通典卷八十七
(93)●皇朝通典卷八十八
(94)●皇朝通典卷八十九
(95)●皇朝通典卷九十
(96)●皇朝通典卷九十一
(97)●皇朝通典卷九十二
(98)●皇朝通典卷九十三
(99)●皇朝通典卷九十四
(100)●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101)●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102)●皇朝通典卷九十七
(103)●皇朝通典卷九十八
(104)●皇朝通典卷九十九
(105)●皇朝通典卷一百

猜你喜欢
  稗传·徐显
  三国杂事·唐庚
  正统临戎录·哈铭
  台湾郑氏始末·沈云
  悔逸斋笔乘·李岳瑞
  庚子国变记·李希圣
  十叶野闻·许指严
  全相平话五种·佚名
  大事记·吕祖谦
  我的生活·冯玉祥
  淮生日记·薛春黎
  关中奏议·杨一清
  钦定国子监志·陆宗楷
  记丁玲续集·沈从文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辑·唐圭璋

      辑字宗瑞,号东泽,履信之子,鄱阳人。受诗法于姜夔。冯去非目为东仙。有欸乃集、东泽绮语债。   疏帘淡月   寓桂枝香秋思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

  • 王安礼·唐圭璋

      安礼字和甫,临川人,王安石之弟。生景祐元年(1034)。嘉祐六年(1062)进士。以荐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历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造、翰林学士。元丰六年(1083),守尚书左丞。七年(1084),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元祐中,加资

  • ●三元记目录·沈龄

    第一齣 开宗第二齣 祝寿第三齣 博施第四齣 毁券第五齣 抵墓第六齣 助纳第七齣 饯行第八齣 託媒第九齣 鬻女第十齣 遣妾第十一齣 归妹第十二齣 赏花第十三齣 秉操第十四齣 鬭东第十五齣 断金第十六齣 

  • 赵莹·隋树森

    赵莹,生平、里籍均不详。其姓名与曲作仅见于清人何梦华藏本《太平乐府》。 小令 【正宫】塞鸿秋 题情 玉人不见徒劳望,相思两地音书旷。挥毫难写断肠文,枕几惟添愁旅况。只为美人情,空取时人谤,何时再

  • 卷十一·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一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三十二首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一统志屏风叠在庐山自五老峰而下九叠如屏游宦纪闻九叠屏风之下旧有太白书堂有诗曰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昔别黄鹤楼蹉

  • 卷七·魏源

    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有得古琴者,言是椒山物,索同人作诗。太初约予同作。)伶伦既死贻嶰峒,谁回元气抉空同?古心感帝帝梦通,夜深重瞳投以镛,排阊叫舜放四凶。天王圣明臣罪蠢,遂从文王羑里中。我得此琴匪漫逢,玉带生研同敬恭。一弹

  • 读例存疑卷十·薛允升

    戸律之二田宅欺隐田粮检踏灾伤田粮功臣田土盗卖田宅任所置买田宅典买田宅盗耕种官民田荒芜田地弃毁器物稼穑等擅食田园瓜果私借官车船欺隐田粮:巻首凡欺隐田粮(全不报戸入册)脱漏版籍者,(一应钱粮倶被埋没,故计所隐之田,)一亩

  • 房豹传·李延寿

    房豹,字仲干。身体魁梧,容貌伟岸,声音洪亮,仪表堂堂。十七岁时,州官征辟他为主簿。王思政占据颍川,慕容绍宗出兵讨伐,房豹任慕容绍宗的开府主簿,兼行台郎中。绍宗说自己有水中的灾难,便在战舰中洗浴,并自己跳入水中,希望用这种方

  • 第五琦传·刘昫

    第五琦是京兆府长安县人。小时候失去了父母,侍奉哥哥第五华,恭敬顺从超过常人。长大后,有办事能力,探求富国强兵的办法。天宝初年,在韦坚手下办事,韦坚被治罪后贬官。后来官当到须江县丞、当时郡太守贺兰进明很看重他,遇到安

  • 卷之一  天潢玉牒(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天潢玉牒,一卷,千頃堂書目·史部·譜系類、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別史類存目皆著錄,無撰者名氏。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均收入此書,題為解縉撰。解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明史卷一

  • 卷十四·戴锡章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毅宗谅祚长子也,母曰恭肃章宪皇后梁氏,治平四年冬即位,时年七岁,改元乾道,尊母梁氏为太后。是岁,宋将林广破华阳寨。(《宋史·夏国传》及《范忠宣集·林广墓志铭》)西夏称乾道元年春正月,梁太后摄政。(《宋史

  • ●寄鹤斋诗选(附录)·洪弃生

    弃生先生着作颇富,今所见刊本,除「台湾战纪」(即「瀛海偕亡记」)外,尚有「寄鹤斋诗曫」四卷。以「偕亡记」篇幅较短,故自「诗曫」中录其五言古体四十六首、七言古体二十二首、五言今体二十五首、七言今体一百四十首,共二百三

  • 提要·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尊王防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尊王防十二卷宋孙复撰复字明复平阳人事迹详宋史儒林李焘续通鉴长编曰国子监直讲孙复治春秋不惑注其言简易得经之本义既被疾枢密使韩

  • 周书·微子之命·佚名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 卷九十四(罗什译)·佚名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之二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行禅波罗蜜。菩萨。若眼见色不取其相。或时眼根为外缘所牵。应正行守护不令随缘。不留心於无明贪著世间。护持是戒。尔时具足得眼根戒。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

  • 答方亦民问·太虚

    问:大乘小乘之区别如何?答:大乘小乘之别,细言之颇深。概言之,大小乘均为出世法,了解生死轮回,程度均超过人天法。人天法者,在世界上要做最好的人使人间太平安乐,即人法;有许多宗教求升天,即天法。自佛教言:做人及升天,仍在轮回之内

  •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一福善编辑览:阅本刊二十五卷一期所载“湘佛教界发起铸大师像”一则,窃以万梁居士等对虚兴此过分之誉,已令悚惶不安,盖虚仅愿学菩萨发心修行而未能者耳。而本刊编者未代辞谢,反助为宣达,更使惭汗无地,并适招忌者之谤。以后如

  • 烟屿楼笔记·徐时栋

    清·徐时栋著。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柳泉,鄞县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后来,两次上北京会试,均不得志,从此便发愤读书。生平酷爱读书,留意搜罗,建烟屿楼于月湖西,藏书6万卷(同治二年毁于火)。一生校勘文献甚多,尤致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