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制度是随事实而变迁的。思想是事实的产物,而亦是事实之母。在某种环境之下,一定要生出某种思想。既有这种思想,一时虽未必实现,而积之久,总是要现于实的。此等情形,看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很可明白。

秦、汉时代的宰相,并非天子私人。所以其位甚尊,其权亦重。君权日见发达,则相权必渐见侵削。所以自东汉以后,实权渐移于尚书。曹魏以后,中书又较尚书为亲近。宋文帝以后,门下亦成为亲近之职。两汉时代的宰相,则不过人臣篡弑时所历的阶级而已。平时不复设立。这是内官的变迁。其外官,则自后汉末年以后,州郡握兵之习,迄未能除。东晋以后,疆域日蹙,而喜欢侨置州郡。于是州的疆域,日渐缩小,浸至与郡无异。而掌握兵权的人,所指挥的区域,不容不大,于是有以一人而都督数州或十数州军事的。其实际,仍与以前的州牧无异,或且过之。自东晋至南朝之末,中央的权力总不能十分完整,就由于此。

选举制度,亦起了一个极大的变迁。我国古来,本行乡举里选之制。士之德行、才能,都以乡评为准。风气诚朴之世,自然议论能一秉至公。两汉时,实已不能如此了。然而人之观念上,总还以为士之贤否,须取决于乡评。后汉末,“士流播迁,详覆无所”。于是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就于各州置大中正,各郡置中正。令其品评本地的人物,分为九等,而尚书据以选用。品评人物,本是件难事。德已不免于伪为,才则更非临事不能见。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有(一)趋势,(二)畏祸,(三)私报恩仇等事。其结果,遂至“惟能论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于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以上所论的,是举士之事。至于铨选,则汉世本来权在相府。后来因其弊颇多,而实权渐移于尚书。魏、晋以后,大抵吏曹尚书操选用之权。这时候,仍以全权委之。有衡鉴之才的人,很可以量才委任。然而天下总是徇私和幸进的人多,秉公和廉退的人少。所以到后来,不得不渐趋重于资格。资格用人,起于后魏的崔亮。亮创停年格,选用的先后,专以停解月日为断。这本因为当时军人竞选,所以如此的。北齐文襄帝操选权时,已经把它废掉。然而自唐以后,又渐趋重于这一途,就是为此。注330

兵制:则自东晋以后,恃以御敌的,都是州郡之兵。固亦有时收折冲御侮之效。然而总不免有外重内轻之弊。甚而至于御侮则不足,作乱则有余。北方五胡割据,大抵用其本族之民为兵,而使汉人从事生产。注331到周、齐之时,五胡的本族,渐趋凋落;又其战争剧烈,而财政竭蹶;还有所谓府兵之制。籍民为兵,蠲(juān)其租调,令刺史以农隙教练。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领军的谓之开府。一大将军统两开府,一柱国统两大将,共为六军。隋、唐兵制,都是沿袭它的。

魏晋时代的制度,最可纪念的,便是刑法。汉时法律之紊乱,已见第六章。从前汉宣帝时起,至后汉末年止,屡说修改,迄未有成。至魏时,才命陈群、刘邵等删定,共为十八篇。晋武帝还嫌其科网太密,再命贾充等删定,共为二十篇。于公元二六八年,注332大赦天下行之。这便是有名的《晋律》。宋、齐、梁、陈四朝,虽略有损益,大体都沿用它。就北朝的法律,亦是以此为依据,不过略杂以鲜卑之法而已。注333自唐至清,大体上亦无甚改变。总而言之,自采用西洋法律以前,我国的法律,迄无大改变。我国的法律,渊源固然很古,而其成为条理系统的编纂,则实自《晋律》始。所以说这是我国法制史上最可纪念的事。

至于租税,则当时颇有杂税。如北朝的酒坊、盐井、关市邸(dǐ)店,南朝之卖买田宅牛马及津市等。注334然而这些都不甚重要。其最有关系的,还是田税和户税。而这时候的田税和户税,与民生是很有关系的。所以留待第十八章中讲述。

【注释】

注330 参看第二十三章。

注331 参看第十八章高欢告汉人和鲜卑人的话。

注332 泰始三年。

注333 如《晋律》,部民杀长官,父母杀子,都同凡论。魏以后,律便不然。见章炳麟《太炎文录·五朝法律索隐》。

注334 都见《隋书·食货志》。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 列传八十八·赵尔巽
  ◎礼十二(宾礼)·徐天麟
  ●卷十六。题名二·梁章钜
  元明事类钞卷一·姚之骃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八十七上上·郝经
  第七十四卷 文苑 一·缪荃孙
  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改刻抽换《大清通礼》事致八阿哥等函·佚名
  八九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刘权之协同校办《简明目录》可否遇缺补用片·佚名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袁粲传·沈约
  孙处传·沈约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魏收
  前清的退伍军人·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用敬·顾嗣立

    用敬字彦恭,泽民长子。 送杨好古浙东宪掾 ○送杨好古浙东宪掾 逸思飘飖迥不羁,青年高步际明时。黄堂雅望推三语,乌府先声重四知。石室岚烟凝紫翠,兰溪梅雨涨涟漪。公余定遂登临兴,好寄新吟慰所思。

  • 卷四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四 陶渊明【字元亮入宋名濳浔阳柴桑人太尉长沙公侃之曾孙少有高趣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解归躬耕自资隆安中为鎭军参军义熙元年迁建威参军未几求为彭

  • 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二十九·赵尔巽

      觉罗果科觉罗阿克善敦拜哈宁阿硕詹硕詹孙达色   济席哈弟费雅思哈噶达浑费扬武爱松古兴鼐兴鼐兄孙哈尔奇   达素喀尔塔喇喀尔塔喇子赫特赫   觉罗果科,满洲镶白旗人,未详其属籍。事太宗,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崇

  • 内篇 言语第二十·刘知几

      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若《尚书》载伊尹之训,皋陶之谟,《洛诰》、《牧誓》、《泰誓》是也。周监

  • 路史卷六·罗泌

    前纪六禅通纪史皇氏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顔,侈哆,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刱)文字形,位成声具,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

  • 窦泰传·李百药

    窦泰,字世宁,大安捍殊人氏。本是清河观津的后代,祖罗,魏统万镇镇将,因此迁居到了北方边地。父乐,魏末破六韩拔陵作乱,他与镇将杨钧固守城池,遇害身亡。泰富贵后,追赠为司徒。早年,泰母梦风雷骤起,好似要下雨,出门观看,见电光刺眼,暴

  • 俞通源传·张廷玉

    俞通源,字百川。跟从大将军征讨中原,偕同副将军冯胜等在太原会师,平定河中,渡黄河,攻克鹿台,攻取凤翔、巩昌、泾州,镇守开城。张良臣驻扎庆阳再次叛乱,大将军命令诸军分兵攻打。通源自临洮迅速赶到泾州,进攻庆阳的西边,顾时进攻

  • 卷一百五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理宗亲政即以考功员外郎洪咨夔为礼部员外郎召入见乞养英明之气及论君子小人之分帝问今日急务对以进君子而退小人

  • 雷以纶·周诒春

    雷以纶 字经波。年四十岁。生于湖北蒲圻。永久通信处。蒲圻县羊楼洞。已婚。子二。女二。初毕业于武昌自强学堂。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林学校。习理科。光緖三十一年。入提顿学校。光緖三十二年。入理海大

  • 第十六章 奸近杀·佚名

    居家格言曰。语云。奸近杀。然言近尚是缓辞。予以为奸则未有不杀者。其夫知觉。忿怒操刀则杀。同奸嫉妒。利刃相加则杀。因奸致罪。则王法杀之。幸而漏网。则冤鬼杀之。数者即免。色痨沉痼。灾患临身。则司命又杀之。

  • 春秋左传补注卷六·惠栋

    元和惠栋撰廿五年经宋公佐卒于曲棘 圈称陈留志曰外黄于春秋为宋之曲棘里故宋之别都矣传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案古文孝经实作是是即古寔字见尚书秦誓及诅楚文郑康成诗笺云赵魏之东寔实同声故此传又作实生好物也死恶物

  • (十七)子张篇·钱穆

    执德不宏章。 朱子曰:“此以人之量言。总群言,该众理,而不自以为博。兼百善,具众美,而不自以为得。知足以周万物,而于天下之事有不深察。才足以济众务,而于天下之事有不屑为。恢恢乎其胸中常若有余地焉。非其量之大,则其执德

  • 卷四十九·佚名

    △五百比丘因缘品第五十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舍利弗。有五百波离婆阇迦删阇耶弟子。已堕邪见旷野崄道。行颠倒行。其舍利弗。乃能教化将诣佛所。佛见彼已,教舍邪见旷野崄难。於诸苦中而得解脱。作是语已,佛告诸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三[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世随州智门光祚禅师法嗣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明觉禅师讳重显。姓李氏。遂州大寂九世之孙也。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始诞。旦夕瞑目若寐。幼即异常。不

  • 旧杂譬喻经·佚名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有一商人。号曰萨薄。时适他国卖赍货。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时作大福安施高座众僧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由心身口所行。及四谛非常苦空之法。远道贾人时来寄听。心解信乐便受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五之六善恶业道得果云何。颂曰。皆能招异熟  等流增上果此令他受苦  断命坏威故论曰。且先分别十恶业道各招三果。其三者何。异熟等流增上别故

  • 国朝献征录·焦竑

    一名《献征录》。明焦竑撰。一百二十卷。作者曾参与修纪传体本朝史,此书即依修国史时所搜集的资料,并在其后继续补续编辑而成。所载为明太祖洪武至明世宗嘉靖时期朝野的名人事迹,体例以宗室、戚畹、勋爵、内阁、六卿以下

  • 受用三水要行法·义净

    全一卷。又称受用三水要法。唐代义净(635~713)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揭示僧俗日常所用三种水之性质及使用法等。三水,即:(一)时水,指沙弥俗人以手滤漉,观知无虫,而于午前任受饮用之水。(二)非时水,指时与非时皆可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