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明朝虽然驱逐胡元,把中国恢复过来,然而论其一代的政治,清明的时候,却是很少的。这个推原其始,亦可说是由于太祖诒谋之不臧。

太祖初定天下,即下诏禁止胡服胡语,把腥羶(shān)之俗扫除。注595所定制度,亦颇详备。边防的规模,亦是很远的。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只要看其废除宰相,加重御史之权,及其所定的兵制,就可知道了。注596而其诒害尤巨的,则为封建之制。

太祖定都金陵,称为应天府。以开封为北京。又择名城大都,分封诸子,共计二十五人。虽定制不许干预政治,然而体制崇隆,又各设有卫兵,在地方政治上,总觉得不便。而燕王棣(dì)在北平,晋王(gāng)在太原,均得节制诸将,威权尤重。太祖太子早死,立建文帝为太孙。太祖崩,建文帝立。用齐泰、黄子澄之谋,以法绳诸王。燕王就举兵反。太祖时,功臣宿将,杀戮殆尽。这时候,更无能够抵御的人。燕兵遂陷京城。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即位,是为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一四二一年迁都。

成祖是个暴虐的人,当其破南京时,于建文诸臣,杀戮甚惨。后来想迁都北京,营建宫室,又极扰累。在位时,北征鞑靼、瓦剌;南平安南,又遣郑和下南洋,注597武功亦似乎很盛的。然而太祖时所定北边的防线,到成祖时,规模反缩小了。原来明初北边的第一道防线,是开平卫。这就是元朝的上都。据此,则可以俯临漠南,宣、大都晏然无事了。后来元朝的大宁路来降,又设泰宁、朵颜、福余三卫。其地直抵今吉林境。都隶北平行都司。使宁王权居大宁以节制之。注598明朝这时候,东北方的防线,实在超越辽河,而达到现在的松花江流域。所以对于女真人,威力所至,亦极远。一四〇九年所设的奴儿干都司,远至黑龙江口;库页岛亦来臣服。注599成祖起兵,怕宁王议其后,诱而执之,而徙北平行都司于保定。把三卫地方,给了兀良哈。注600开平卫的形势就孤了。一四二四年,成祖崩,仁宗立。在位仅一年。宣宗继立。就徙开平卫于独石。注601于是宣、大的形势赤露,而兀良哈为瓦剌所胁服,其势愈张。遂有土木之变。

明太祖定制,内侍本不许读书。成祖起兵,颇得阉人内应之力。即位后,就选官入内教习。又设京营提督,使之监军。又命随诸将出镇。并有奉使外国的。当太祖时,以锦衣卫治诏狱,本已轶出正式司法机关之外。成祖又立东厂。以司侦缉,亦命宦官主其事。于是自平民以至官吏,无不在宦官伺察之中。终明之世,毒害所及,真乃不知凡几。宣宗崩后,英宗即位。年幼,宠信司礼太监王振。此时瓦剌强盛,王振不度德,不量力,轻与挑衅。瓦剌酋长也先入寇,王振又劝帝亲征。至大同,知不敌,急班师。又因振家在蔚州,想邀英宗临幸,定计走紫荆关,后来又变计走居庸关。回旋之间,遂为敌兵追及于土木堡。注602英宗北狩。振死于乱军之中。警报达京师,议论蜂起。侍讲徐有贞等主张迁都。侍郎于谦则主张坚守。到底于谦一派战胜了。于是以太后之命,奉英宗的兄弟郕(chéng)王监国。旋即位,是为景帝。尊英宗为太上皇。也先挟太上皇,自紫荆关入攻京城。于谦督总兵石亨等力战,总算把他击退。谦乃整顿边备,以重兵守大同、宣府。也先屡入寇,总不得志,乃奉太上皇还。

这是明人一天之喜。君主被掳,仍能安稳归来,和西晋、北宋,可谓大不相同了。然而政变即因此而起。徐有贞因于谦有功,自觉惭愧。石亨亦因恃功骄恣,为谦所裁抑,内怀怨望。乃和太监曹吉祥等结托,乘景帝卧病,以兵闯入宫中,迎接太上皇复位。是为“夺门”之变。于谦被杀。有贞旋为石亨所排挤,贬死。亨又以谋反伏诛。英宗复辟之后,亦无善政。死后,宪宗立。宠任太监汪直。于东厂之外,别立西厂,使直主其事。宪宗崩,孝宗立。任用刘健、谢迁、李东阳等,政治总算清明。孝宗之后,武宗继之。则其荒淫,又较前此诸君为甚。初宠东宫旧竖刘瑾,日事游戏。别立内厂,使瑾主其事,并东西厂亦在监察之中。武宗坐朝,有人投匿名书于路旁,数瑾罪恶。瑾便矫诏,诏百官三百余人,跪在午门外,加以诘责。至于半日之久,然后把他们送入狱中。其专横如此,朝臣自然无从举发他的罪恶了。后来安化王寘(zhì)璠,反于宁夏。都御史杨一清,前往征讨,把他打平。凯旋之日,杨一清劝监军太监张永,举发刘瑾罪恶。武宗才算省悟,把他除掉。又有个大同游击江彬,交结内监家奴,以蹴鞠(cùjū)侍帝。导帝出游宣、大、延、绥等处。于是人心惶惶。宁王宸濠,又因此反于南昌。幸得南赣巡抚王守仁,起兵蹑其后,总算一战而平。武宗却又借亲征为名,出游江南而还。此时畿南、山东,盗贼横行,连年不得平定。其不至于土崩瓦解,只算侥幸罢了。一五二一年,武宗崩。无子,世宗入继大统。世宗颇知学问,性质亦近于严厉。驾御宦官颇严。明自中叶以后,宦官的敛迹,无过于世宗时的。然严而不明。中年以后,又溺于神仙,不问政事。严嵩因之,盗窃朝权,一味蒙蔽。内政既坏,外患又深,明朝遂几成不可收拾之局了。

【注释】

注595 见第四十七章。

注596 见第四十五章。

注597 见第四十二、四十三章。

注598 泰宁卫在元海西的台州站。海西为元代行政区域之名,就是后来扈伦四部之地。见第四十四章。朵颜卫,在今吉林北珠家城子附近。福余卫,在今吉林省农安县附近。大宁在今热河省赤峰、承德之间。见《清朝全史》第二章。

注599 《明会典》:永乐七年,设奴儿干都司于黑龙江口。清朝曹廷杰,以光绪十一年,奉命视察西伯利亚东偏。曾在庙尔以上二百五十余里,混同江东岸特林地方,发现明代《敕建永宁寺记》及宣德六年《重建永宁寺记》,均系太监亦失哈述征服奴儿干和海中苦夷的事情。苦夷,即今“库页”的异译。永乐,成祖年号。宣德,宣宗年号。其七年,为公元一四三二年。

注600 保定,今河北清苑县。兀良哈,即今乌梁海。

注601 独石口,在今察哈尔沽源县南。其南十里,有城,为明代所建。清独石口厅治所。

注602 蔚州,今察哈尔蔚县。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土木堡,在今察哈尔怀来县西。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一·赵尔巽
  卷三百六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魏纪·方诗铭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九·陈厚耀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百七·佚名
  卷之五百三十六·佚名
  中兴小纪卷十五·熊克
  三三五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汇缴应销书籍板片折·佚名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卷九十·阿桂
  卷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三·彭定求

        卷293_1 【送郑明府贬岭南】司空曙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卷293_2 【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 ◆卢承旨挚(疎斋集)·顾嗣立

    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疎斋,涿郡人。至元五年进士,博洽有文思。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真人吴全节代祀岳渎,过洛阳,嘉其治行,力荐之。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所

  • 卷七十九·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九目録【一百二字】瑞鹤仙【又一体】周邦彦赵长卿【二首】张元干康与之【二首】曾觌杨无咎侯寘【二首】辛弃疾【二首】袁去华赵彦端王千秋杨炎陆淞高观国史达祖【二首】李昴英陆叡张榘

  • 卷248 ·佚名

    毛滂 次韵曾公衮 翩翩公子蚤知名,诗句年来特地清。 客馆可应堪倒屣,芜编曾不累悬衡。 南飞倦翮都无兴,北道主人终有情。 想见绿疏前夜雨,跳珠甽玉伴吟声。 毛滂 次韵张台卿桃花诗 使君园中花,

  • 列传四·薛居正

    王殷,瀛州人。曾祖昌裔,本州别驾。祖光,沧州教练使,因家焉。唐末,幽、沧大乱,殷父咸珪避地南迁,因投于魏军。殷自言生于魏州之开元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唐同光末,为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因家于华下。天成中,移授灵武都指挥使,久之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脱脱

        哲宗一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神宗第六子也,母曰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于宫中,赤光照室。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迁开府仪同三

  •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历象志下·脱脱

        ◎历象志下   ○朔考   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叙事,国史以事系日,以日、月、时系年。时月不正,则叙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颁历授时,必大一统。辽、汉、周、宋,俱行夏时,各自为历。国史闰朔,颇有异同。辽初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五 【起乙巳晋安帝义熙元年○止庚申晋恭帝元熙二年】凡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晋恭帝元熙二年庚申即宋武帝永初元年一年之中见两国年号今以庚申分作此卷之尾下卷之首两国

  • 外集卷十五·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五 宋 李幼武 纂集 陆九龄 复斋先生 字子夀抚之金谿人入太学为学录乾道四年登进士第授桂阳军教以亲老道远淳熙甲午改兴国军教丙申到任丁忧服阕庚子春调全州教九月卒享年四十九

  • 后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 宋 朱子 纂集 韩绦 康国献肃公 字子华参政忠宪公之子也登进士甲科相神宗哲宗拜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为江南东西路体量安抚问百姓疾苦县邑以衙前为重役一当其役则破家竭产民至有嫁

  • 八·钱穆

    今再综合上述加以回顾,中国历代政府,西周不论,两汉以下,几乎无不注意国家公立教育之建树。然惟两汉太学最为持久,并有成绩。明代国子监已不能相比。其他如唐、宋两代,虽亦曾尽力提倡,而国立教育之被重视,实仅昙花之一现。外此

  • 卷十一·郭良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諡纪汇编钦定四库全书明諡纪彚编卷十一明 郭良翰 撰尊諡八郡王上宣靖 宣懿 宣和 宣穆 宣惠 宣僖 宣思端宪 端靖 端肃 端简 端懿 端穆 端和端定 端僖 端裕 端惠 端康 端恪

  • 春秋正义序·杜预

    唐孔颖达着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治万物四时序则玉烛调於上三才协则宝命昌於下故可以享国永年令闻长世然则有爲之务可不愼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

  • 卷十五·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五      婺源江永撰王朝邦國遣使禮    賓禮五補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時聘曰問殷頫曰視【時聘者亦無常期天子有事乃聘之焉竟外之臣既非朝歲不敢瀆為小禮

  • 南洋华侨与宗教·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嘉坡总商会讲──民十五、我曾到星洲的中华总商会演讲。过了十四年的今日再来演讲,见到南洋华侨种种的进步情形,非常欣幸!我国从民廿年九一八被敌寇侵入以来,全国国民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的确大大的进

  • 华严经传记卷第五·法藏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middot;书写第九&middot;杂述第十书写第九&middot;魏安丰王延明中山王凞&middot;释德圆&middot;释法诚&middot;释修德&middot;唐朝散大夫孙思邈&middot;居士康阿禄山魏安丰王延明中山王熙。并

  • 华阳集·王珪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

  • 雅述·王廷相

    明王廷相的哲学代表作。分上下篇,约四万 言。王氏自称:“余不自量,每于读书之暇,其于天道人 事,变化几宜,诸所拟议有不符于圣者,时置一论,以求 合道真。积久成卷,分为上下二篇,名曰《雅述》,谓述其 中正经常足以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