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戊戌变法,庚子拳乱,清朝的失政,一步步的使人民失望;而其时人民的程度亦渐高,于是从改革政治失望之余,就要拟议及于政体了。

中国的民主思想,在历史上,本是酝酿得很深厚的。不过国土大,人民多,没有具体的办法罢了。一旦和外国交通,看见其政体有种种的不同,而且觉得他们都比我们富强;从国势的盛衰,推想而及于政权的运用,自然要拟议及于政体了。于是革命、立宪、遂成为当日思潮的两流。

戊戌政变以后,康有为在海外,设立保皇党。梁启超则在日本横滨,发行《清议报》,痛诋那拉后,主张拥戴德宗,以行新政。这时候,还是维新运动的思想。但是空口说白话,要想那拉后把政权奉还之于德宗,是无此情理的,所以虽保皇党要想夺取政权,亦不得不诉之于武力。人民哪里来武力呢?其第一步可以利用的,自然是会党。原来中国各种会党,溯其原始,都是人民受异族的压迫,为此秘密组织,以为光复之豫备的。注841日久事忘,固然不免渐忘其原来的宗旨,然而他们,究竟是有组织的民众,只要有有心人,能把宗旨灌输给他们,用以举事,自较毫无组织的人民为易。所以在当时,不论保皇党、革命党,都想利用他们。就是八国联军入京的这一年,康有为之党唐才常,在上海设立国会总会。汉口设立分会;才常居汉口。后来的革命党人黄兴居湖南,吴禄贞居安徽的大通;联络哥老会党,广发富有会票,谋以这一年七月间,在武汉同时举事,而湖南、安徽,为之策应。未及期而事泄。才常被杀。鄂、湘、苏、皖四省,搜捕党众,杀戮颇多。当时鄂督张之洞,有一封信,写给上海国会总会中人,劝他们不要造反。国会中人,也有一封信复他,署名为是中国民。畅发国家为人民所公有,而非君主所私有之义,为其时之人所传诵。保皇运动,浸浸接近于革命了。

但是到十九世纪的初年,而保皇党宗旨渐变。《清议报》发刊,满一百期而止。梁启超改刊《新民丛报》。其初期,颇主张革命。后来康有为鉴于法国大革命杀戮之惨,及中南美诸国政权的争夺,力主君主立宪,诒书诤之,梁启超渐渐改从其说。于是《新民丛报》成为鼓吹立宪的刊物,和当时革命党所出的《民报》对峙。注842以立宪之说,可以在国内昌言之故,《新民丛报》在国内风行颇广,立宪的议论,渐渐得势。到日俄战争以后,舆论都说日以立宪而胜,俄以专制而败,立宪派的议论,一时更为得势。

庚子一役,相信一班乱民,做这无意识开倒车的运动,以致丧权辱国;赔款之巨,尤其诒累于人民;清朝自己,也觉得有些难以为情了。于是复貌行新政,以敷衍人民。然而所行的都是有名无实,人民对于朝廷的改革,遂觉灰心绝望。除一部分从事于革命外,其较平和的,也都想自己参与政权,以图改革,这是二十世纪初年立宪论所以兴盛的原因。而其首将立宪之举,建议于清朝的,则为驻法公使孙宝琦。其后两江、两湖、两广诸总督,相继奏请。注843到一九〇五年,直督袁世凯,又奏请简派亲贵,分赴各国,考察政治。于是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之举。注844明年回国,一致主张立宪。于是下上谕:“先将官制改革,次及其余诸政治,使绅民明悉国政,以备立宪基础。数年之后,查看情形,视进步之迟速,以定期限之远近。”是为清末的所谓豫备立宪。于是改订内外官制。设资政院、谘议局,以为国会及省议会的基础,颁布《城镇乡自治章程》。立审计院,颁布《法院编制法》及《新刑律》。设省城及商埠的检察、审判厅,又设立宪政编查馆,以为举行宪政的总汇。看似风起云涌,实则所办之事,都是不伦不类的;而且或格不能行,或行之而名不副实,人民依旧觉得失望。于是即行立宪,和豫备立宪,遂成为当日朝廷和人民的争点。

朝廷上说:“人民的程度不足,是不能即行立宪的。”舆论则说:“程度的足不足,哪有一定标准?况且正因为政治不良,所以要立宪。若使把件件政治都改好了,然后立宪,那倒无须乎立宪了。”当时政府和人民的争点,大要如此。当时的政府,是个软弱无力的。既没有直捷痛快,拒绝人民的勇气;又不肯直捷痛快,实行人民的主张。一九〇八年,各省主张立宪的政团和人民,注845上书请速开国会。朝廷下诏,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这一年冬天,德宗死了。那拉后立醇亲王载沣(fēng)之子溥仪,年四岁,以载沣为摄政王。明日,那拉后也死了。其明年,各省谘议局成立,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于一九一〇年,入都请愿,亦不许。这一年,京师资政院开会,亦通过请愿速开国会案上奏。清廷乃下诏,许缩短期限,于三年之后,开设国会。人民仍有不满,请愿即行开设的,遂都遭清廷驱逐。并命京内外,有唱言请愿的,即行弹压拿办。其(yí)的声音颜色,可谓与人以共见了。

当时的清廷,不但立宪并无诚意,即其政治亦很腐败。政府中的首领,是庆亲王奕劻。他是个老耄(mào)无能的人。载沣性甚昏庸。其弟载洵、载涛,亦皆欲干预政治,则又近于胡闹。到革命这一年,责任内阁成立,仍以奕劻为总理。阁员亦以满族占多数。注846人民以皇族内阁,不合立宪公例,上书请愿。谘议局亦联合上书,不听。到第二次上书,就遭政府的严斥。这时候的政治家,鉴于中国行政的无力,颇有主张中央集权之论的。政府也颇援为口实。但政治既不清明,又不真懂得集权的意义,并不能励精图治,将各项政权集中,而转指人民奔走国事的,为有妨政府的大权,一味加以压制。于是激而生变,酝酿多年的革命运动,就一发而不可遏了。

【注释】

注841 参看第七章。

注842 见第五编第二章。

注843 当时江督为周馥(fù),鄂督为张之洞,粤督为岑春煊。

注844 当时所派的为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临发时,革命党人吴樾(yuè)炸之正阳门车站。载泽、绍英,都受微伤。行期遂展缓。后来改派李盛铎、尚其亨,以代徐世昌、绍英。

注845 其时的政团,为江苏预备立宪公会、湖北宪政筹备会、湖南宪政公会、广东自治会。人民参与的,有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四川、贵州各省。

注846 内阁总理奕劻,协理世续、徐世昌。外务部大臣邹嘉来,民政部大臣桂春,陆军部大臣荫昌,海军部大臣载洵,军谘府大臣载涛,度支部大臣载泽,学部大臣唐景崇,法部大臣廷杰,农工商部大臣溥伦,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理藩部大臣善耆。除徐世昌、邹嘉来、唐景崇、盛宣怀之外,都系满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欧阳修
  武皇纪下·薛居正
  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五·柯劭忞
  ●卷一百五十七·徐梦莘
  序·计六奇
  卷第一百九十二·胡三省
  宋季三朝政要卷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 癸未岁至甲申岁(万历十一年至十二年)·佚名
  ●江南闻见录·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提要·孙奇逢
  凡例·佚名
  厍狄士文传·魏徵
  达云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二·张说

    缙云连省阁,沟水遽西东。 然诺心犹在,荣华岁不同。 孤城临楚塞,远树入秦宫。 谁念三千里,江潭一老翁。

  • 卷三十七·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七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一首 【起在惠州洎绍圣丁丑再贬儋耳作】 食荔枝二首【并引】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枝一株郡人谓之将军树

  • 志第七 礼仪七·刘昫

    贞观十四年,太宗因修礼官奏事之次,言及丧服,太宗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叔无服。又舅之与姨 ,亲疏相似,而服纪有殊,理未为得。宜集学者详议。余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于是侍中魏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奏议曰: 臣闻

  • 卷三·谷应泰

      ○太祖平汉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自铜陵进取池州。太祖命李文忠领兵策应。永安去城十里,而遇春、祯等帅舟师抵城下,合攻之,破其北门,入城,执天完将洪元帅,斩之。   天完,徐寿辉伪号也。并擒其

  •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蔡东藩

      却说吴楚两王,闻得粮道被断,并皆惊惶,欲待冒险西进,又恐梁军截住,不便径行。当由吴王濞打定主意,决先往击周亚夫军,移兵北行。到了下邑,却与亚夫军相值,因即扎定营盘,准备交锋。亚夫前次回驻昌邑,原是以退为进,暗遣弓高侯韩

  • 大事记续编卷十六·王祎

    汉孝桓皇帝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本纪】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本纪】六月郡国地裂水涌【以本纪修】胡广免大司农杜乔为太尉【以袁宏汉纪列传修】秋七月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孙及弟侄四人为侯胡广赵戒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纪昀

    列传宋 【一百八】○宋一百八赵汝谈 赵汝谠 赵希錧赵彦吶 赵善湘 赵与欢赵必愿赵汝谈赵汝谠赵希錧赵彦吶赵善湘赵与欢赵必愿△赵汝谈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恩补将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

  • 杨嗣复传·欧阳修

    杨嗣复的字是继之。他父亲杨于陵,开始受浙西观察使韩氵晃赏识,韩氵晃把女儿嫁给他,并回去对妻子说:“我看到的人很多,今后显贵并长寿没有比得上他的,他有儿子一定当宰相。”后来生了杨嗣复,韩氵晃摸着他的头说:“你的名声和地

  • 卷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职官考【四】【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所载职官俱本宋制五朝考依类编入今谨依会典各衙门序次敬辑以昭本朝制度云文职宗人府宗人府掌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

  • 食货二一·徐松

    杂录下 酒绍兴三〔十〕一年正月六日,权户部侍郎赵子潚、钱端礼言:「财用之源,实出酒税,比年以来,州县酒务尽皆败坏,榷酤之利,徒存虚名,守令问有留心于其间者,或委官以察其侵欺,或并务以省其浮费,措置百方,终未见利。欲乞令诸路漕

  • 卷二十三·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二存旧尚书卷第七古文尚书洪范第六周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十一【宋板】洪范考异古本经帝乃震怒

  • 卷九·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九     元 王天与 撰仲虺之诰第二       商书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汉孔氏曰自三朡而还大坰地名唐孔氏曰大坰未知所在当是定陶向亳之路所经○汉孔氏曰仲虺臣名以诸侯相天子

  • 覆日本佐伯定胤书·太虚

    定胤大法师元鉴:前荷锡临庐阜,备领教益,欣喜无量!近维起居胜常,法乐有加为颂!顷承惠书,敬悉贵联合会已推定大法师与木村水野二公为东亚佛教大会准备委员,并已议定日期及招待方法,具征办事精神之切实,深为东亚佛教前途庆幸!至须待

  • 第九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九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大章流通二。初释四天王品题二。初因缘释二。初约处释人二。初明处。二十八天皆上升之趣。此当其首。天分三界。于下界中此复在初。居半须弥者。处之所依。欲界六天。二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五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随文释义者。余文自具。如欲度众生令住涅槃乐。不离无障碍解脱智。此是根本智。乃至如实觉无行无生慧光禅善巧决定观察智善巧多闻。如此五法总是一根本智之随用。修行者。修方便定显之可见。如倍于正法

  • 地理古镜歌·蒋大鸿

    大鸿字平阶,又号中阳子,江南华亭人。明亡,唐王僭号,授兵部司务,历御史,福建破,遂亡命入务本朝,其友欲以博学鸿儒,荐大鸿止之。卒于绍兴。着书十余种,卷以百计,皆散失。

  • 群仙要语纂集·董汉醇

    群仙要语纂集,元末明初道士董漌醇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节录部分道书中有关修炼之理论,重加纂集成编。所录道书有《日用诀》、《关尹子》、谭峭《化书》、吴筠《玄纲论》、张继先《大道歌》、《心说》

  • 月幢了禅师语录·佚名

    达最等编。收上堂、小参、广录、茶话、入室机缘、问答机缘、法语、行实、颂古、分灯、书问、赞、偈、歌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