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当秦汉之世,实有一从东周以降,悬而未决的社会问题。制民之产,在古代的政治家,本视为第一要事。“先富后教”,“有恒产而后有恒心”,民生问题不解决,政治和教化,都是无从说起的。汉代的政治家,还深知此义。“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乃后世经验多了,知道“天下大器”,不可轻动,才有此等姑息的话。汉代的人,是无此思想的。多数的人,对于社会现状,都觉得痛心疾首。那么,改革之成否,虽不可知;而改革之事,则终不可免,那是势所必然了。然则汉代的社会,究竟是何情状呢?

当时的富者阶级,大略有二:(一)是大地主。董仲舒说他“田连阡陌;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而贫者则“无立锥之地”。(二)是大工商家。注215晁(cháo)错说他“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以兼并农人。封建势力,未曾刬(chǎn)除,商业资本,又已兴起。胼手胝足的小民,自然只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了。

汉世救正之法,是减轻农民的租税,至于三十而取一。注216然而私家的田租,却十取其五。所以荀悦说:“公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武帝时,董仲舒尝提出“限民名田”之法,即是替占田的人,立一个最大的限制,不许超过。武帝未能行。哀帝时,师丹辅政。一切规制,业已拟定,又为贵戚所阻。至于法律上,贱视商人,如“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宦吏”等,于其经济势力,不能丝毫有所减削。武帝时,桑弘羊建盐铁官卖和均输之法,名以困富商大贾,然实不过罗掘之策,反以害民。其于社会政策,自更去之逾远了。注217

到新莽时,才起一个晴天霹雳。新莽的政策,是:

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的,分余田与九族乡党。

立五均司市泉府。百姓以采矿、渔猎、畜牧、纺织、补缝为业,和工匠、巫医、卜祝、商贾等,都自占所为,除其本,计其利,以十一分之一为贡。司市以四时仲月,定物平价。周于民用而不售的东西,均宜照本价买进。物价腾贵,超过平价一钱时,即照平价卖出。百姓丧祭之费无所出的,泉府把工商之贡借给他,不取利息。如借以治产业的,则计其赢利,取息一分。

立六管之制。把盐、酒、铁、山泽、赊贷、钱布铜冶六种事业,收归官办。

新莽的制度:(一)平均地权。(二)把事业之大者都收归国营。(三)虽然未能变交易为分配,然而于生产者、贩卖者、消费者三方面,亦思有以剂其平,使其都不吃亏,亦都无所牟大利。果能办到,岂非极好的事?然而国家有多大的资本,可以操纵市场?有多细密严肃的行政,可以办这些事,而不至于有弊?这却是很大的疑问。而新莽是迷信立法的。他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于是但“锐思于制作”,而不省目前之务。如此大改革,即使十分严密监督,还不能保其无弊,何况不甚措意呢?于是吏缘为奸,所办的事,目的都没有达到,而弊窦反因之而百出。新莽后来,也知道行不通了。有几种办法,只得自己取消。然而事已无及了。

新莽尤其失计的,是破坏货币制度。原来汉代钱法屡变,其最后民信用的,便是五铢钱。钱法金、银、龟、贝杂用,原是经济幼稚时代的事,秦时,业已进它到专用金属。注218汉世虽云黄金和铜钱并用,然而金价太贵,和平民不发生关系;为全社会流通之主的,自然还是铜钱。所以铜钱,便是当时经济社会的命脉。而新莽却把五铢钱废掉。更作金、银、龟、贝、钱、布,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行之。注219于是“农桑失业,食货俱废”。大乱之势,就无可遏止了。

新莽的大毛病,在于迂阔。其用兵也是如此。新室的末年,所在盗起。其初原不过迫于苛政,苟图救死。然而新政府的改革,既已不谅于人民,则转而思念旧政府,亦是群众应有的心理。于是刘氏的子孙,特别可以做号召之具。当时新市、平林之兵,注220有汉宗室刘玄在内,号为更始将军。而后汉光武帝,亦起兵舂(chōng)陵,注221与之合。诸将共立更始为帝,北据宛。注222新莽发四十万大兵去打他。军无纪律,又无良将,大败于昆阳。注223威声一挫,响应汉兵者蜂起,新室遂不能镇壁。更始派兵两支:(一)北攻洛阳,(一)西攻武关。长安中兵亦起。新莽遂为所杀。时为公元二三年。更始先已移都洛阳,至是又移都长安。此时人心思治,对于新兴的政府,属望很深。而新市、平林诸将,始终不脱强盗行径,更始则为所挟制,不能有为。光武帝别为一军,出定河北。以河内为根据地,即帝位于鄗(hào)。注224这时候,拥兵劫掠的人,到处都是。而山东赤眉之众最盛。公元二五年,赤眉以食尽入关。更始为其所杀,洛阳降光武,光武移都之。光武遣将击破赤眉,赤眉东走。光武自勒大兵,降之宜阳,于是最大的流寇戡定。然而纷纷割据的尚多,其中较大的:如汉中的延岑,黎邱的秦丰,夷陵的田戎,睢阳的刘永,注225亦都遣兵或亲身打定。只有陇西的隗(wěi)嚣,颇得士心。成都的公孙述,习于吏事,二人稍有规模。光武久在兵间,厌苦战事,颇想暂时置之度外,而二人复互相连结,意图摇动中原。于是三四、三六两年,先后遣兵把他灭掉。河西的窦融,则不烦兵力而自归,天下又算平定了。

【注释】

注215 汉时通称为商人,然实有工业家在内。因为其时制造和贩卖不分,所以通称为商人。如煮盐、制铁的人便是。

注216 参看第六章。

注217 桑弘羊不是不学无术的人,其行盐铁、均输等法,在理论上亦很有根据。所根据的,便是管子等一派学说。看《盐铁论》便知。

注218 见第二编第十四章。

注219 钱货六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其黄金另为一品,在此之外。

注220 新市之兵,本出于当阳的绿林山。后来分为两支:一支向南郡(今湖北江陵县)的,号为下江兵。一支向南阳的,号为新市兵。平林系随县乡名。

注221 今湖北枣阳县。

注222 南阳郡治。

注223 今河南叶县。

注224 今河北高邑县。

注225 黎邱,今湖北宜城县。夷陵,今湖北东湖县。睢阳,今河南商丘县。

猜你喜欢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脱脱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柯劭忞
  术事第二·陆贾
  ●卷二百二十四·徐梦莘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敌军·蔡东藩
  ●东征集卷五·蓝鼎元
  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吕思勉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太宗明元帝纪·李延寿
  周怡传·张廷玉
  一、辽东之战争·汪荣宝
  巻四·努尔哈赤
  卷九十五·雍正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之外患】·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逃禅·李渔

    〖剑器令〗(老旦上)懊恨恶姻缘,挨不过,轮回一转。还幸得避秦有地,将身窜入桃源。奴家自从来到阙家,看不过那村夫的恶状,已曾认定这所书房,做个逃禅之地。且喜观音法像已塑成了,今乃开光吉日,又是奴家满月之期。本待与他说过,然后

  • 卷二百七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心游摘藁刘翼字躔父福唐人有心游摘藁题心游楼一自浮光抵玉融东林山曲世为农前场歳计禾麻麦后圃年深竹荔松博我多闻千载史唤人深省五更钟不消更防楞

  • 卷二百八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八十二槐类七言古孔林瑞槐歌       【元】纳 延阙里隂隂槐树古百尺长柯挟风雨宻叶盘空拥翠云深根贯石流琼乳苍皮皴蚀纹异常天成篆籕分毫芒防丝萦错科斗乱云气飞动龙鸾翔

  • 卷二百七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二椒姜类四言古椒华颂         【晋】成公绥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贞蠲除百疾肇惟歳始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椒赞          【晋】郭 璞椒之灌植实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之三·佚名

    宣德十年三月癸酉朔 上以造山陵及修殿宇匠夫勤劳人赐藁鱼二斤钞十锭<革翁>鞋一双○放朝鲜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年取来久留京师 上悯其有乡土父母之念特遣中官送回且谕其国王悉遣还家勿致失所○中都

  • 一二二六 江南道监察御史莫瞻菉奏请于武英殿重校三分书籍折·佚名

    一二二六 江南道监察御史莫瞻菉奏请于武英殿重校三分书籍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六日江南道监察御史臣莫瞻菉跪奏,为请就近重校三分书,以归画一事。恭照钦定四库全书,近屡蒙我皇上指示错谬,派令多员详加校阅,已可依限竣事。

  • 韩性传·宋濂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祖籍安阳。高祖左司郎中膺胄,随从宋朝南渡,安家于越。韩性天资聪敏,七岁读书,一目数行,一天能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提笔成文,文意老练,年长者都说与众不同。年稍长,博览群书,从经史到诸子百家,无不深究根

  • 《论语》简介二·孔子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祖先本来是

  • 周礼疑义举要卷六·江永

    婺源江永撰考工记周礼本是未成之书阙冬官汉人求之不得以考工记补之恐是当时原阙也冬官掌事而事不止工事考工是工人之号而工人非官注谓以事名官以氏名官非也考工记东周后齐人所作也其言秦无庐郑之刀厉王封其子友始有郑

  • 目录·神清

      北山录序  北山录卷第一  天地始第一  圣人生第二  北山录卷第二  法籍兴第三  真俗符第四  北山录卷第三  合霸王第五  至化第六  北山录卷第四  宗师议第七  北山录卷第五  释宾问第

  • 佛说佛名经卷第九·佚名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是贤劫千佛名者。必见弥勒世尊及见卢至。远离诸难。  南无月光明佛 南无不动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多伽罗香佛 南无妙胜佛 南无波头摩幢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沉水香佛 南无大

  •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唐 不空译末利支提婆华鬘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大菩萨众。

  • 卷第五·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五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一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童子言。善男子当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现证事业。善男子如来有三十二种正觉事业。何等名为三十二种。

  • 嘉庆宁国府志·洪亮吉

    安徽地方志。清鲁铨等修,洪亮吉等纂。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铨号选堂,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宁国知府。亮吉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已著录。宁国府创志于宋嘉定,至清乾隆凡六修。本志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记事止十三年

  •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谢守灏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卷。宋谢守潮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节抄宋谢守灏《混元圣纪》而成。本书鲜见其他传本。

  •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

  • 佛大僧大经·佚名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王舍国有富者,名为厉,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其弟妇,弟妇不从。佛大遣贼往杀僧大,僧大临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地狱。

  •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佚名

    凡二卷。略称宿曜经。唐代不空译,杨景风修注。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共分八品,内容系详叙二十七宿、七曜等事,及吉凶占卜之法。高丽藏与明藏中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