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交通是随世运而进步的,而世运亦随交通而进步,二者是互为因果的。两汉对外的交通,已见第八章。隋、唐时代,国威之盛,不减汉时;而世运又经三百余年的进步,交通的发达,自更无待于言了。

语云:“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观于中、欧陆路相接,而其交通之始,反自海道而来,已可知之。魏晋而后,海道的交通,更形发达。据阿剌伯人《古旅行记》,则公元一世纪后半,西亚细亚海船,始达交趾。其时实在后汉的初叶。及中叶,大秦的使节和商人,大概都是由此而来的。至第三世纪中叶,则中国商船,渐次西向,由广州而达槟榔屿。第四世纪至锡兰,第五世纪至亚丁。终至在波斯及美索不达迷亚,独占商权。至第七世纪之末,阿剌伯人才代之而兴。注379然则自东晋中叶,至唐武后之时,我国的商权,在亚洲可称独步了。

还有一惊人之事,则中国在当时,似已与西半球有交通。古书上说东方有个扶桑国,其道里及位置,很难征实。而《南史·四夷传》,载公元四九九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述其风俗制度,多与中国相似。而贵人称对卢,与高句丽,同婚姻之先,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颇似新罗人风俗。然则扶桑似是朝鲜半岛的民族,浮海而东的。慧深说其国在大汉东二万里,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文身国在倭东北七千余里,核其道里,其当在美洲无疑。所以有人说:扶桑就是现在墨西哥之地。但亦有人说:古书所载道里,多不足据,从种种方面看来,扶桑实是现今的库页岛。注380这两说,我们姑且悬而不断。但亦还有一个证据,足证中国人之曾至西半球。法显《佛国记》载其到印度求法之后,自锡兰东归,行三日而遇大风,十三日到一岛。又九十余日而至耶婆提。自耶婆提东北行,一月余,遇黑风暴雨。凡七十余日,折西北行,十二日而抵长广郡。注381近人章炳麟《法显发见西半球说》,说耶婆提就是南美洲的耶科陁(tuó)尔,法显实在是初陷入太平洋中而至此。至此之后,不知地体浑圆,仍向东方求经,又被黑风吹入大西洋中。超过了山东海岸,再折回来的。其计算方向日程,似乎很合。法显的东归,在东晋义熙十二年,即公元四一六年。其到美洲,较哥仑布要早一千零七十七年,其环游地球较麦哲伦要早一千一百零三年了。

唐中叶后,阿剌伯海运既兴,中国沿海,往来仍极繁盛。据唐李肇《国史补》,则安南、广州,每年皆有海舶前来,《国史补》所记,多系开元、长庆百余年间之事。然则八九世纪间,外国海舶,必已来交、广无疑。所以当八世纪之初,我国在广州,业已设有市舶司。注382而据《唐书·田神功传》,则七六〇年,神功兵在扬州大掠,大食、波斯贾胡,死者数千。又八三四年,文宗诏书,曾命岭南、福建、扬州,存问蕃客,不得加重税率。注383则今江苏、福建之境,也有外国商人踪迹了。

陆路的交通,历代亦迄未尝绝。试看南北朝时,币制紊乱,内地多以谷帛代用,独岭南以金银为市,而河西亦用西域金银钱,注384便可知当时对西域贸易之盛。所以隋世设官,陆路有互市监。炀帝招致诸国,来者颇多。当时裴矩曾撰有《西域图记》,惜乎今已不传。而史官纪录,亦多无存,以致《隋书》的《西域传》,语焉不详罢了。隋时通西域的路有三:北道出伊吾,过铁勒、突厥之地,而至拂菻(lǐn)。注385中道出葱岭,经昭武九姓诸国注386而至波斯,南道度葱岭至北印度。唐时,陆路交通,益形恢廓,《唐书·地理志》载贾耽所记入四夷之路,最要者有七:其中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是陆路。除第三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全在今日邦域之内;第五自安西入西域道,与隋时入西域之路略同外。又有:第(一),营州入安东道。自今热河境,东经辽东至平壤,南至鸭绿江,北至渤海。第(四),中受降城入回鹘道。自今绥远境内黄河北岸的中受降城起,渡沙漠,至色楞格河流域。再北逾蒙古和西伯利亚的界山,而至贝加尔湖。注387东北经呼伦湖,注388而通兴安岭两侧的室韦。第(六),安南通天竺道。自安南经现今的云南至永昌。注389分为南北两道。均经缅甸境入印度。而安南又别有一路,过占城真腊注390而至海口,与第七广州通海之道接。其第(二)自登州注391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至鸭绿江口,亦分歧为两:由陆路通渤海、新罗。第(一)道自平壤南至鸭绿江,也是与此道接的。

陆路的交通,道路的修治既难,资粮的供给又不易。所以大陆交通的发达,转在海洋交通之后。唐时,国威遐畅,于这两点,亦颇费经营。《唐书·回纥传》说:太宗时,铁勒诸部来降,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于是诏碛(qì)南

鹈(pìtī)泉之阳,注392置过邮六十八所,具群马、湩(dòng)、肉,以待使客。《吐蕃传》亦说:当时轮台、注393伊吾屯田,禾菽相望。虽然为物力所限,此等局面不能持久,然而一时则往来之便,确有可观。中外文化的能互相接触,也无怪其然了。

【注释】

注379 据梁启超《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

注380 见冯承钧译《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

注381 今山东即墨县。

注382 《唐书·柳泽传》,载开元中泽弹劾市舶使周庆立之事。据《册府元龟》卷五百四十六,泽以开元二年为岭南监选史。其弹劾庆立,当在是年(冯攸译《唐宋元时代中西通商史》本文一考证一)。

注383 《全唐文》卷七十五。

注384 见《隋书·食货志》。

注385 伊吾,新疆哈密县。拂菻,即东罗马。

注386 昭武九姓,为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九国,皆在葱岭以西,今俄属中亚之地。

注387 贝加尔湖,在东部西伯利亚,古之北海。

注388 《唐书》名俱轮泊。

注389 今云南保山县。

注390 占城,今安南的广和城。真腊,今柬埔寨。

注391 今山东蓬莱县。

注392 在中受降城北五百余里。

注393 今新疆轮台县。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二·表第十三·脱脱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卷二百六十七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卷下(起建炎元年七月一曰止八月十八曰)·李纲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黄士衡
  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五十·佚名
  妇人集·陈维崧
  卷五十五·朱轼
  张九龄传·欧阳修
  耶律安抟传·脱脱
  骆问礼传·张廷玉
  唐纪十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贞观十五年(辛丑、641)·司马光
  卷十四·佚名
  卷二百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八·志第十五·柯劭忞

      ○地理三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大德三年罢,延祐二年复置。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三、府五、州十八,属州十一,属县七十九。   奉元路。上。金为京兆府,属京兆府路。宪宗三年,置从宜府于京兆。至元十五年,改京

  • 内篇 序传第三十二·刘知几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至马迁又征三闾

  • 台湾郑氏始末卷六·沈云

    十六年春正月,大军抵兴化城下。佑中敌闲,疑得胜有贰,使先当敌;战败,佑不敢援。得胜叹曰:『与若共,不亡何待』!乃挽强射数人以死。佑率败军遯还,大军遂入兴化,分下汀州、建宁、泰宁、长汀、宁化、清宁、归化、连江、会昌、新城。

  •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六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议长原采是阁员长官·刘以芬

    民国肇建,百度更新,人民以习****久,茫然不知共和为何事,内阁、议会为何物。岂独蚩蚩者氓如是,即身居枢要者亦何莫不然。忆民元陆征祥任国务总理,出席参议院报告施政方针,竟大谈请客、做生日、开菜单等等,而无一语涉及政治,致全

  • 钦定辽史语解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辽史语解卷十【按辽以索伦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索伦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名物额珍锡哩 【满洲语额珍君也锡哩梵语威也卷一作阿主沙里】巴

  • 卷四十工艺志·黄遵宪

    外史氏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自上古以来逮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其所发明者备矣。形而下者则自三代以后历汉、魏、晋、唐、宋、金、元、明,犹有所未备也。余观开辟之初,所谓圣智,不过

  • 麦铁杖传·魏徵

    麦铁杖是始兴人。 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置产业。 陈国太建年间(569~583)与人合伙做贼,广州刺史欧陽危页俘获了他,麦铁杖从此沦为朝廷的

  • 许国祯传·宋濂

    许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祖父许济,在金朝曾任绛州节度使,父许日严,曾任荣州节度判官。祖、父都曾以医为业。国祯精通经史,尤其精于医术。金末,为避战火而居住于嵩州永宁县。蒙古军占领河南后,国祯回到太原。世祖在即位前,把

  • 第十二章 奖仁·梁启超

      当太平之世,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亦不以爵位为荣,所奖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当是时,人无父母、妻子,无族姻之养恤,无祭祀、祠墓之费,

  • 第九章 28·辜鸿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神疑鬼,道德高尚的人不会焦躁不安,勇敢的人不会担惊受怕。”

  • 应帝王第七·刘文典

    〔注〕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 〔释文〕崔云: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应为帝王者也。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疏〕四问而四不知,则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

  • “佛教性质之确定”征文·太虚

    本报今拟有一论题,曰“佛教性质之确定”。因有谓佛教是多神教者,有谓佛教是一神教者,有谓佛教是无神非教者,有谓佛教是哲学非宗教者,有谓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与人世所云一切迥别者,有谓佛教非非宗教非非哲学该括群教群学而复

  • 佛地经论卷第七·佚名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经曰。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论曰。当说四颂总摄上义。略显佛地净法界相。如来地中一切有为无为功德。皆是清净法界摄持。皆是清净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

  •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佚名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大约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元始天尊于三元宝宫大放光明,依次叙说十方地狱罪人之苦状。天尊告众人曰:若能缮写经文,葆称其旨,静念而建坛立像,志心

  • 祖英集·重显

    诗别集。北宋释重显(980—1052)撰。二卷。重显,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属四川)人。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南)雪宝寺,僧人。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此集为其弟子文政于天圣十年(1032)辑成,卷首有文政序。收诗二百二十首。其诗

  • 见正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见正比丘疑无后世,佛借大树作喻说法,乃至为说种种譬喻,除其断,常,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