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章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打破中国几千年来闭关独立的迷梦的第一件大事。其祸虽若天外飞来,其实酝酿已久,不过到此始行爆发罢了。

中英通商问题,种种,已见第五章。英国在中国的贸易,自一七八一年以后,为东印度公司所专。至一八三四年,才废。公司的代理人,中国谓之大班。公行言“散商不便制驭,请令其再派大班来粤”。粤督卢坤奏请许之。于是英人先派商务监督,后派领事前来,而中国官吏,仍只认为大班,不肯和他平行交接。于是英领事义律,注708上书本国,说要得中国允许平等,必须用兵;而中英之间,战机就潜伏着了。而其时适又有一鸦片问题,为之导火线。

鸦片是从唐代就由阿剌伯人输入的。但只是作药用。到了明代,烟草从南洋输入,中国人开始吸食,至于用罂粟子熬的,则称为鸦片烟,尚未通行全国。注709当时鸦片由葡萄牙人输入,每年不过二百箱。注710而吸食鸦片烟,则当一七二九年之时,已有禁例。注711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在中国的贸易后,在印度地方,广加栽种,而输入遂多。乾隆末年,粤督奏请禁止入口。嘉庆初年,又经申明禁令。鸦片自此遂成为无税的私运品,输入转见激增。注712海关每年,漏银至数千万两之巨。不但吸食成瘾,有如刘韵珂所说:“黄岩一邑,白昼无人,竟成鬼市。”林则徐所说:“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亦且无可用之兵。”未免不成样子。而银是中国的货币,银价日贵,于财政、经济关系都是很大的。注713所以至道光之世,而主张禁烟的空气,骤见紧张。

当时内外的议论,都是偏向激烈的。只有太常寺卿许乃济一奏,较为缓和。宣宗令疆臣会议,覆奏的亦多主张激烈。而一八三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禁的一疏尤甚。注714于是重定禁例,而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驰赴广东,查办海口事件。

则徐既至粤,强迫英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悉数把它焚毁。又布告各国:商船入口,都要具“夹带鸦片,船货充公,人即正法”的甘结。各国都愿遵照。惟英领事义律不可。则徐遂命沿海断绝英人接济。时英国政府,尚未决定对中国用兵;而印度总督,遣军舰两艘至澳门。义律大喜。以索食为名,炮击九龙。时则徐在沿海亦已设防,英人不得逞。乃请葡萄牙人出而转圜(huán),请删甘结中“人即正法”一语,余悉如命。则徐仍不许。时英议会中,亦分为强硬缓和两派。然毕竟以九票多数,通过“对中国前此的损害,要求赔偿;对英人后此的安全,要求保证”。时为一八四〇年四月。于是英人调印度、好望角的兵一万五千人,命伯麦和佐治义律注715统率前来,而中、英的兵衅遂启。

英兵既至,因广东有备,转攻厦门。亦不克。乃北陷定海。投英国巴里满致中国首相的书。注716浙江巡抚不受,乃转赴天津。清宣宗是个色厉而内荏的人。遇事好貌为严厉,而对于事情的本身,实在无真知灼见。又没有知人之明。所以其主意很易摇动。当时承平久了,沿海各省都无备,疆臣怕多事,都不悦林则徐所为,乃造蜚语以闻于上。注717于是朝意中变。命江督伊里布赴浙江访致寇之由。又谕沿海督抚:洋船投书,许即收受驰奏。时林则徐已署理粤督,旋革其职,遣戍伊犁,而命琦善以钦差大臣赴粤查办。

琦善既至,尽撤林则徐所设守备。时佐治义律有疾,甲必丹义律代当谈判之任。琦善一开口,就许偿烟价二百万。义律见其易与,又要求割让香港。琦善不敢许。义律就进兵,陷沙角、大角两炮台。副将陈连陞战死。琦善不得已,许开广州,割香港。英兵乃退出炮台。朝廷闻英人进兵,大怒。命奕山以靖逆将军赴粤剿办。英人遂进陷横当、虎门两炮台。提督关天培又战死。奕山既至,夜袭英军,不克。城外诸炮台尽陷。全城形势,已落敌人手中。不得已,乃令广州知府余葆纯缒(zhuì)城出见英人。许偿军费六百万,尽五天之内交出。而将军率兵,退至离城六十里之处。英兵乃退出虎门。奕山乃冒奏:“进剿大挫凶锋,义律穷蹙乞抚,惟求照旧通商,永遵不敢售卖鸦片。”而将六百万之款,改称商欠。朝廷以为没事了。而英人得义律和琦善所订的《草约》,以为偿款太少,对于英人后此之安全,更无保证,乃撤回义律,代以璞鼎查。注718续调海军东来,于是厦门、定海,相继陷落。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三总兵,同日战死。英兵登陆。陷镇海。提督余步云遁走。江督裕谦,时在浙视师,自杀。英军遂陷宁波。清廷以奕经为扬威将军,进攻,不克。而英人又撤兵而北。入吴淞口。陷宝山、上海。又进入长江,陷镇江,逼江宁。清廷战守之术俱穷,而和议以起。

先是伊里布因遣家人张喜,往来洋船,被参奏,革职遣戍。注719至是,乃用他和耆英为全权大臣,和璞鼎查在江宁议和。订立条约十三款。时为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注720是为中国和外国订立条约之始。约文重要的:

(一)中国割香港与英。

(二)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许英人携眷居住,英国派领事驻扎。

(三)英商得任意和华人贸易,毋庸拘定额设行商。

(四)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由部颁发晓示。英商按例纳税后,其货物得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除照估价则例加收若干分外,所过税关,不得加重税则。

(五)英国驻在中国的总管大员,与京内外大臣,文书往来称照会;属员称申陈。大臣批复称札行。两国属员往来,亦用照会。惟商贾上达官宪仍称禀。

这一次条约,和英国巴里满所要求的,可以说是无大出入。总而言之,是所以破前此(一)口岸任意开闭,(二)英人在陆上无根据地,(三)税额繁苛,(四)不许英官和中国平行之局的。

五口通商的条约,可说是中国人受了一个向来未有的打击。当时的不通外情,说起来真也可笑。当时英人进犯鸡笼,因触礁,有若干人为中国所获。总兵达洪阿和兵备道姚莹奏闻。廷寄乃命其将“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之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束者,共有若干人?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逐层密讯,译取明确供词,据实具奏。在今日看起来,真正可笑而又可怜了。注721而内政的腐败,尤可痛心。当时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人家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纷扰喧呶(náo),毫无纪律。互斗杀人,教场中死尸,不知凡几。”甚而至于“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点兵册中,从不闻清查一二”。又说:从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亦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而刘韵珂给人家的信,亦说:“除寻常受雇,持刀放火各犯外,其为逆主谋,以及荷戈相从者,何止万人?”注722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这真可使人悚然警惧了。然而仅此区区,何能就惊醒中国人的迷梦?

【注释】

注708 CaptainElliot,此为甲必丹义律。

注709 罂粟之名,初见于宋朝的《开宝本草》,——开宝,宋太祖年号,自公元九六九至九七五年。——《本草》说一名“米囊”,而唐雍陶《西归出斜谷诗》,已有“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之语,可见唐时不但已经输入,而且已有种植的。其物一名“阿芙蓉”,据近人说,就是阿拉伯语Afy

n的异译,所以知其为阿剌伯人所输入。烟草来自吕宋,漳州莆田人种之,盛行于北边,谓可避瘴。明末曾有禁令,然卒无效。其禁旋弛。明、清间,王肱枕的《蚓庵忆语》、张岱的《陶庵梦忆》,都说少时不识烟草为何物,则其盛行,实在明末弛禁之后。黄玉圃《台海使槎(chá)录》说:鸦片烟,用麻葛同鸦土切丝,于铜铛内煎成鸦片拌烟,另用竹筩(tǒng),实以棕丝,群聚吸之,索直数倍于常烟。《雍正朱批谕旨》:“七年,福建巡抚刘世明,奏漳州知府李国治,拿得行户陈远,私贩鸦片三十四斤,拟以军罪。臣提案亲讯,陈远供称:鸦片原系药材,与害人之鸦片烟,并非同物。当传药商认验。佥称此系药材,为治痢必需之品,并不能害人。惟加入烟草同熬,始成鸦片烟。李国治妄以鸦片为鸦片烟,甚属乖缪,应照故入人罪例,具本题参。”这奏甚可笑,但足证吸食鸦片,还未通行,故有加入烟草同熬之,以行其朦混。

注710 每箱一百二十斤。

注711 雍正七年,贩者枷杖,再犯边远充军。

注712 其时鸦片趸(dǔn)船,都停泊外洋,而其行销之畅如故。包买的谓之“窑口”。传递的谓之“快蟹”。关汛都受其贿赂,为之包庇。一八二六年,粤督李鸿宾专设水师巡缉。巡船所受规银,日且逾万。一八三三年,卢坤督粤,把他裁撤。至一八三七年,邓廷桢又行恢复,则巡船受贿如故,而且更立新陋规,每烟一万箱,须另送他们数百箱,不但置诸不问,并有代运进口的。所以后来禁烟如此之难;反对禁烟的人,如此其众。我们观于此,可知社会上事,无一非复杂万端,改革真不易言,断不容掉以轻心了。

注713 黄爵滋的奏疏,说:“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易银。前此多有盈余,今则无不赔垫。各省盐商,卖盐俱系钱文,交课尽归银两。昔之争为利薮(sǒu)者,今则视为畏途。若再三数年间,银价愈贵,奏销如何能办?税课如何能清?”这亦由于币制不立,银钱并用,而无主辅的关系,致有此弊。

注714 当时贩烟一事,因其利太丰,恃以为活的人太多,所以法令之力,亦有时而穷。究竟能否用操切的手段,一时禁绝,实属疑问。许乃济之奏,主张仍用旧制,照药材纳税,但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亦未始非渐禁的一策。总而言之,当时的问题,不在乎有法无法,法之严与不严,而实在乎其法之能行与否。当时主张激烈的人,对这一点,似乎都少顾及。

注715 伯麦(Bremer)统海军,佐治义律(GeorgeElliot)统陆军。

注716 书中要求六事:(一)偿货价。(二)开广州、厦门、福州、定海、上海通商。(三)中、英官交际用平行礼。(四)偿军费。(五)不以英船夹带鸦片,累及岸商。(六)尽裁经手华商浮费。后来和约之意,大抵不外乎此。

注717 大致谓烧烟本许价买,而后来负约,以致激变。又有说当时厦门战事,奏报不实的。——当时闽督为邓廷桢,本系粤督,和林则徐是取同一步调的。

注718 Pottinger。

注719 当时通知外情的人太少。伊里布此事,实在亦怪不得他。伊里布起用后,张喜仍参与交涉之事。《中西纪事》记其闻英人索赔款,拂衣而起,则亦并非坏人。

注720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注721 当时英人犯台湾,共有三次:第一次犯鸡笼。第三次犯大安港,船均触礁。中国俘获白夷、红夷、黑夷、汉奸,共一百六十余人。台湾本属福建,此时以其隔在海外,特许达洪阿、姚莹得专折奏事。两人谓俘获的人,解省既不可,久羁亦非计,奏请倘夷船大帮猝至,惟有先行正法,以除内患。报可。于是除英酋颠林等九人及汉奸黄某、张某,奉旨禁锢外,余悉杀之。及和议成,订明被禁的英人,和因英事被禁的华人,一律释放。于是颠林等都送厦门省释。而英人胁江、浙、闽、粤四省大吏入奏,说台湾所杀,都系遭风难夷。诏闽督怡良渡海查办。怡良乃迫达洪阿、姚莹自认冒功,革职了事。此事的处置,亦出于不得已。当时舆论,很替达洪阿、姚莹呼冤。说怡良因他二人得专折奏事,本有忌他们的心,所以趁此加以陷害,这也未必得实。达洪阿、姚莹,滥杀俘虏,自今日观之,自属野蛮。但在当时,思想不同,亦不能以现在的见解,议论从前的人。姚莹亦是当时名臣。他革职被逮后,写给刘韵珂的信,说:“镇道天朝大臣,不能与夷对质辱国。诸文武即不以为功,岂可更使获咎,失忠义之心?惟有镇道引咎而已。”这亦很有专制时代,所谓大臣的风概的。

注722 均见《中西纪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沈约
  ●卷六·魏泰
  通鉴续编卷二十·陈桱
  班马异同卷三十一·倪思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佚名
  ◎第二个升降机——“党统”与军阀·恽逸群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八·杜大珪
  卷五十三·鄂尔泰
  卷六十二·班固
  高名衡传·张廷玉
  卷十 南侵江浙·李有棠
  卷五十二·宋敏求
  差务例·佚名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宛陵羣英集巻二·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古体【五言】元汪泽民【案泽民字叔志宋端明殿学士藻七世孙登延祐进士第累迁集贤学士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后陷于蕲黄贼不屈遇害赠谯国郡公諡文节所着有春秋纂疏及巢深燕山宛陵三稿元史有传】夀王

  • 卷二百四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八糕类七言古谢韩干送丝糕      【宋】陈 造玉颗莹澈珠就磋吴乡早秔莫计过无乃风露秀结异移种昆仑之木禾国家厨妇一百枝三舂九淅付重罗银丝千寻忽萦积中疎外洁生槎挼

  • 卷二百七十三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二月丁亥朔,廣南西路轉運司言:「討伐交趾,差夫極眾,桂州九縣籍定保丁止八千五百,附保及單丁客戶共九萬一千二百有畸。今欲每差保丁兩番,即於附保人內差夫一番,各量給錢米,及本司所勾抽

  • 东都事略卷四十五·王称

    列传二十八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也举进士知崇阳县又知浚仪县稍迁太常博士爲荆湖北路转运使入觐除虞部郎中授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封駮司张永徳爲并州帅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按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徳边任若

  • 殛珅志略·佚名

    嘉庆元年丙辰,高宗纯皇帝禅位于亡。大学士和珅以军机大臣管理吏、户、刑三部及三库理藩院,内务府健锐营,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武备二院事务,兼步军统领。恃其子丰伸殷德尚纯皇帝第十女和孝公主,宠眷莫比。且私以翊戴为

  • 凡例·佚名

    凡例一会典之作一遵勅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後具载其因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

  • 雅述·王廷相

    道体篇道体不可言无,生有有无,天地未判,元气混涵,清虚无间,造化之元机也。有虚即有气。虚不离气,气不离虚,无所始、无所终之妙也。不可知其所至,故曰太极;不可以为象,故曰太虚。非曰阴阳之外有极有虚也。二气感化,群象显设,天地万

  • 卷一百四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九  宋 卫湜 撰大学第四十二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於别录属通论河南程氏曰大学乃孔子遗书须从此学则不差或问伊川先生

  • 卷十一·王樵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十一     明 王樵 撰康诰朱子曰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是武王书无疑只缘误以洛诰书首一叚置在康诰之前故叙其书于大诰防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在武庚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时商畿千里纣之地亦

  • 卷四十三·佚名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二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应一切智智心。观四念住常无常相不可得。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常无常相不可得。以应一切智智心。观四念住乐苦相不可得。观四正断乃

  •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太虚

    客有问于我曰:汝之纪闻维摩诘经,由何因缘而起?为过去耶,为现在耶?若谓起于释尊能印可,维摩诘能说,为重人故,则为过去;过去者,慈颜虽渺,法典灿然,无庸纪此闻也!若谓起于太虚法师所讲述,为重法故,则为现在;现在者,资望正富,弘法愿殷,亦无庸

  • 在仰光与宇诺底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六日──拉:大师多大年龄?  师:我五十一。  拉:我五十八。  师:今天礼佛后特来拜访。  拉:大师来缅甸,我们十分欢迎!大师起程时,就听人说,今天能亲见到大师,所以十分的欢喜!因为这是佛教团的访问。  师:我们

  • 佛教世俗谛的人生观之一·太虚

    ──十四年七月在庐山大林寺讲──人生观、是观察人的价值与意义,而决定如何及如何发达人生的。古今所说,种种不同,今就佛法言之。但佛法之真谛,离名绝相,凡有言诠,尽归俗谛,故今又就佛法之世俗谛言之。真俗二谛,摄佛法藏尽。

  • 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净讷

    洞下衡南大义山沙门 净讷 述世尊凡为说法。或先举喻。次举法。或先举法。次举喻。谓之法喻相参。以晓未悟。此古今说法之恒规也。云岩宝镜三昧。建章二十六句。广举大法为案。恐人以文害义。故引婴儿喻作证。所谓如

  • 筹海图编·胡宗宪

    十三卷,约二十六万字,图一百一十四幅。旧题胡宗宪撰。明代论沿海边防地理类兵书。明代郑若曾撰有《海防图论》一卷,后扩编为《万里海防图说》二卷。《筹海图编》多取材于此书。题明胡宗宪辑,实出自幕僚郑若曾之手。记

  • 巧联珠·刘璋

    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目录书影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或为清初太原刘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佚名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

  •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一名胜福往生净土经,唐玄奘译。佛在逝多林,不可说庄严菩萨请问救济苦众生法?佛为说不动如来、灭恶趣王如来,二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