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周代,因其国都的迁徙,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时代的历史,和西周时代,判然不同。在西周,还同夏、殷一样;所可考的,只有当时所谓天子之国的史事。到东周时代,则各方面的大国,事迹都有可考,而天子之国,反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是世运变迁,各地方均逐渐发达之故。现在且先说西周。

周代是兴于现在的陕西的。其始祖后稷,封于邰(tái)。注63传若干世至不窋(zhú),失官,窜于戎狄之间。再传至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居于豳(bīn)。注64九传至古公亶父,复为戎狄所逼,徙岐山下。注65《史记》说:“古公贬戎狄之俗,营筑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又“作五官有司”。可见周朝崎岖戎狄之间,不为所同化,而反能开化戎狄了。周代的王业,实起于亶父,所以后来追尊为太王。太王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因太王欲立季子季历,逃之荆蛮。太王遂立季历,传国至其子昌,是为周文王。文王之时,周益强盛。西伐犬戎、密须。东败耆(qí),又伐邘(yú)、伐崇侯虎。作丰邑,自岐下徙都之。注66时荆、梁、雍、豫、徐、扬六州,都归文王。注67文王崩,子武王立。观兵至孟津。注68复归。后二年,乃灭纣。武王灭纣时,周朝对东方的权力,似乎还不甚完全。所以仍以纣地封其子武庚,而三分其畿(jī)内之地,使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武王崩,成王幼,武王弟周公摄政。三监和武庚俱叛。淮夷、徐戎,并起应之。周公东征,定武庚和三叔。又使子鲁公伯禽平淮夷徐戎。注69营洛邑为东都。注70周朝在东方的势力,就逐渐巩固了。

成王之后,传子康王,史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这所谓天下,大约实仅指周畿内的地方。孟子说:“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n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注71第二章说大同时代的制度,到小康时代,多少还能保存。依孟子所说,则文王的治岐:实能(一)维持井田制度;(二)山泽之地,还作为公有;(三)商人并不收税;(四)而其分配,也还有论需要而不专论报酬的意思。成、康时代,果能保守这个规模,自然能刑罚清简,称为治世了。然而时移世易,社会的组织,暗中改变,此等制度,遂暗中逐渐破坏;而在上的政治,亦不能长保其清明;社会的情形,遂觉其每况愈下了。所以孔子论小康之治,至成王、周公而告终;而《史记》亦说昭王以后,王道微缺。

《史记》说:“昭王南巡守,不返,卒于江上。注72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案春秋时,齐桓公伐楚,管仲曾以“昭王南征而不复”责问楚人。注73《左氏》杜注说:此时汉非楚境,所以楚不受罪。然据宋翔凤所考,则楚之初封,实在丹、淅二水之间。注74是役盖伐楚而败。周初化行江、汉的威风,注75至此就倒了。昭王崩,子穆王立。史称王室复宁。然又称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则其对于西戎的威风亦渐倒。穆王之后,再传而至懿(yì)王。懿王之时,史称“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懿王三传而至厉王,以暴虐侈傲,为国人所谤。王得卫巫,使之监谤,“以告则杀之”。国人不能堪。三年,遂相与畔,袭王。王奔于彘(zhì),注76卿士周、召二公,当国行政,谓之共和。凡十四年。厉王死,乃立其子宣王。宣王立,侧身修行,号为中兴。然传子幽王,又以宠爱褒姒(bāosì)故,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和犬戎伐周,弑王于骊山下。注77诸侯共立宜臼,是为平王,东迁于洛。案周室之兴,本因和戎狄竞争而致。自穆王以后,似乎目以陵夷。再加以西南的中国,与之合力,两路夹攻,就不免于灭亡了。平王藉前此所营的东都而仅存,然而号令不复能行于列国;而列国中强盛的亦渐多,遂成为“政由方伯”的局面。

【注释】

注63 今陕西武功县。

注64 今陕西邠(bīn)县。

注65 今陕西岐山县。

注66 《汉书·地理志》:安定阴密县,“《诗》密人国”,今甘肃灵台县;耆,今《尚书》作“黎”。《说文》作“(lí)”,云“上党东北”。汉上党,今山西晋城县;《史记集解》:徐广曰:“邘城,在野王县西北。”野王,今河南沁阳县;崇就是丰。《说文》作“酆(fēng)”,云“在京兆杜陵西南”。案武王又作“镐(hào)”。丰、镐,都在今陕西鄠(hù)县界内。

注67 见《诗谱》。

注68 今河南孟县南。

注69 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县。

注70 今河南洛阳县。

注71 《梁惠王下》。

注72 此事又见《吕氏春秋·季夏纪》。又《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引服虔,《索隐》引宋忠,以及《左氏正义》所引旧说,都说昭王溺于汉水。《史记·周本纪》独作“卒于江上”,乃因汉亦南方之水,南方之水,古人有时用“江”字为其通称,所以未曾仔细分别,不可拘泥。

注73 《左氏》僖公四年。

注74 《过庭录·楚鬻(yù)熊居丹阳武王徙郢(yǐng)考》。

注75 《诗·国风·汝坟序》。

注76 今山西霍县。

注77 申国,今河南南阳县。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张廷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一·李心传
  卷之四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八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第四一○分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三·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四·杜大珪
  六朝通鉴博议卷四·李焘
  鲁迅翁杂忆·许寿裳
  韩晋明传·李延寿
  张仪说秦王曰·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六·高晋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九古今体八十四首【丁未三】题明世子朱载堉琴谱忆昔於香山曾听唐侃琴穆如余古风谓胜筝琶音其後定韶乐皇祖书沿寻乃悟古在兹一字一弦吟【唐侃内府旗人曾出兵受

  • 卷三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晓发公安数月憩自此县【赵云此篇盖吴体矣】北城撃柝复欲罢【易重门撃柝子子抱闗击柝哀七年传鲁击柝闻于邾】东方明星亦不迟【晋传云时东方大明星光影射千里诗

  • 嵗时杂咏巻二十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秋中秋夜月【二首】杜 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逺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兎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 卷三百四 列传九十一·赵尔巽

      张照 甘汝来 陈惪华 王安国 刘吴龙杨汝穀 张泰开 秦蕙田 彭启丰 梦麟   张照,字得天,江南娄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南书房行走。雍正初,累迁侍讲学士。圣祖训士民二十四条,世宗为之注,题曰圣谕广训,照

  • ○某福晋·许指严

    自慈禧有致毒慈安之嫌疑,谈者皆谓与名伶杨月楼有关系,然究不知其确否。惟宣统之季,复有某福晋与小杨月楼私通,偕往汉口漫游之怪剧。初,某福晋好观剧,而尤好小杨月楼之剧。以杨月楼有父风,丰姿、态度、身手,无一不臻美善。某福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一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全书内书写错误事致武英殿四库馆函·佚名

    一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全书内书写错误事致武英殿四库馆函乾隆五十年六月初八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凡清汉合璧诸书,汉字应照清字,自左而右,方合体制。今四库全书内《御制三合切音清文鉴提要》,仍照汉字,自右而左书写

  • 卷十四·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四 唐 司马贞 撰 孔子系家第十七【古敎化之主吾之师也为帝王之仪表示人伦之准的自子思以下代有哲人继世象贤诚可仰同列国前史既定吾无间然矣又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敎

  • 一 从园说起·周作人

    《朝华夕拾》的第六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头的几段是说百草园的情状的,其文云:“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

  • 李昶传·令狐德棻

    李昶,顿丘临黄人,小名那。祖父李彪,在魏朝很有名气,任御史中丞。父亲李游,也有才能德行,被当时人所称赞。李游之兄李志,任南荆州刺史,李游随他到那里。适逢尔朱氏作乱,与李志都逃往长江以东。李昶性情严厉急躁,不乱交游,幼年时已

  • ●牧令书卷十三 筹荒中·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魏 禧 沈峻 胡衍虞 袁守定 潘杓灿 陶 澍 周震荣 黄可润 王植 鲁之裕 王凤生 ○魏 禧 【见屏恶】 救荒策 △救荒策 天灾

  •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一星之火。可以燎原。罅漏之水。可以决堤。吾谓淫念亦然。立地起念。即要立地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游移。容不得一毫缱绻。否则魔愈深。势愈炽。不至杀身亡家不止。而其得力。则在平日贤父兄训导有方。使其理明心正。

  • 第六章&nbsp;道家第一阶段:杨朱·冯友兰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昼度树下无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脱之故。正夏三月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皆阿罗汉。诸漏已尽得大神足。威曜无极生死悉断。无复尘垢弃捐重担。所作已办。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本)·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此所妄执至自性差别者。问法中自性差别可知。我二云何 答但总为我名为自性。遍常等差名为差别。即离蕴等皆悉准知。亦即因明我为自性差别等也。论。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者。问何以得知似能.所取皆名为执 

  • 迪功集·徐祯卿

    诗文集。明徐祯卿撰。六卷,其集版别较多,但本集系作者自定,所以精华尽在,流传较广。卷首有李梦阳序、顾璘序。卷一至卷四为诗,卷五、卷六为文。卷末一般附刊《谈艺录》一卷。祯卿字昌毂,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近代笔记过眼录·徐一士

    《近代笔记过眼录》内容大致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一次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