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从南北朝至隋,可以算我国历史上一个由乱入治之世。但是其为治不久。

论起隋文帝的为人来,也可以算一个英明的君主。他的勤于政治,和其持身的节俭,尤其是数一数二。所以承南北朝丧乱之后,取民未尝有所增加,对于杂税等,反还有所减免。而其时府库极为充实。重要的去处,仓储亦极丰盈。其国富,古今少可比拟的。注348

但是隋文帝有个毛病,便是他的性质,失之于严酷和猜忌。所以他的对付臣下,是要运用手腕的。而其驭民,则偏于任法。因此其所任用的人,如杨素、苏威等,非才知之士,则苟免之徒,并无立朝侃侃,与国同休戚的。而人民也没有感恩的观念。他又偏信皇后独孤氏,废太子勇而立炀(yáng)帝。荒淫暴虐,兼而有之。而隋遂不免于二世而亡,与嬴秦同其运命了。

南北朝以后,荒淫暴虐的君主颇多。其性质,有近乎文的,如南朝的陈后主是。亦有近乎武的,则如北朝的齐文宣是。这大约和当时异族的得势,不无关系;而南朝的君主,多出身微贱,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当隋及初唐之世,此等风气还未尽除。如隋炀帝,便是属于前一种的。如唐太宗的太子承乾,则是属于后一种的。

炀帝即位之后,即以洛阳为东都。他先开通济渠,引穀、洛二水,通于黄河,又自河入汴,自汴入淮,以接淮南的邗(hán)沟。注349又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注350长八百里。他坐了龙舟,往来于洛阳、江都之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注351又开驰道,从大行到并州,由榆林以达于蓟。注352开运河,治驰道,看似便利交通之事。然而其动机,非以利民,而由于纵欲;而其工程,又非由顾募,而出于役使。如此,人民就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了。

当南北朝末年,突厥强盛。周、秦二国,恐其为敌人之援,都和他结婚姻;而且还厚加赠遗,以买其欢心。然而突厥益骄,边患仍不能绝。隋文帝劳师动众,又运用外交手腕,才把他克服下来。突厥的启民可汗,算是称臣于隋。又从慕容氏侵入中原之后,辽东空虚,为高句丽所据。至隋时不能恢复。这确是中国的一个大损失。注353为炀帝计。对于突厥,仍应当恩威并用,防其叛乱之萌。对于高句丽,则应先充实国力,军事上也要有缜密的计划,方可谋恢复国土。至于西域诸胡,则本和中国无大关系。他们大抵为通商而来。在两利的条件下,不失怀柔远人之意就好了。而炀帝动于侈心。任用裴矩,招致西域诸胡。沿途盛行供帐。甚至有意使人在路旁设了饮食之肆,邀请胡人饮食,不取其钱,说中国物力丰富,向来如此的。胡人中愚笨的,都惊叹,以为中国真是天上。其狡黠(xiá)的,见中国也有穷人,便指问店主人道:你这白吃的饮食,为什么不请请他们?店中人无以为答。如此,花了许多钱,反给人家笑话。他又引诱西突厥,叫他献地数千里。设立西海、河源、鄯(shàn)善、且(jū)末四郡。注354谪罪人以戍之。这些都是荒凉之地,要内地转输物品去供给他。于是西方先困。他又发大兵去征伐高句丽。第一次在六一一年,大败于萨水。注355六一三、六一四年,又两次兴兵,高句丽仅貌为请降。而这三次,征兵运饷,却骚动天下。当他全盛时,曾巡行北方。幸突厥始毕可汗衙帐,始毕可汗极其恭顺。到六一五年再往,始毕可汗便瞧他不起。把他围在雁门。注356靠内地的救兵来了,才算解围。明年,炀帝又坐着龙船到江都。这时候,天下已乱,他遂无心北归。后来又想移都江南,而从行的都是关中人,心上很不愿意。宇文化及等乘机煽惑。炀帝遂于六一八年为化及等所弑。

隋末,首起创乱的,是杨素的儿子玄感。炀帝再征高句丽时,他在黎阳督运,注357就举兵造反。当时李密劝他:直遏炀帝的归路。次之则先取关中,以立自己的根基。玄感都不能听,而顿兵于东都之下,遂致失败。后来群盗蜂起,李密和河南的强盗翟让合伙。旋把他杀掉,自成一军。据兴洛、回洛诸仓,注358招致饥民,至者数十万,声势很盛。在河北,则群盗之中,窦建德最有雄略。而隋炀帝所遣的将王世充,则据东都,和李密相持。唐高祖李渊,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以其次子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的计策,于六一七年,起兵先取长安,次平河西、陇右。注359刘武周据马邑,以宋金刚为将,南陷并州,亦给唐兵打败。李密为王世充所败,降唐,旋又借招抚为名,出关想图再举,为唐人伏兵所杀。秦王世民攻王世充,窦建德来救,世民留兵围城,引兵迎击于虎牢,注360大破之。擒建德,世充亦降。建德将刘黑闼(tà),两次反叛,亦给唐兵打平。长江中流,梁朝之后萧铣(xiǎn),称帝于江陵,地盘颇大。唐朝亦派兵把他灭掉。其下流:陈稜(léng)、李子通、沈法兴等,纷纷割据。后皆并于杜伏威。注361而伏威降唐。割据北边的:有高开道、苑君璋、梁师都等。注362大都靠突厥为声援。然天下定后,突厥亦不能拥护他。遂次第为唐所平定。这时候,已在太宗的初年了。注363

【注释】

注348 见《文献通考》。

注349 今淮南运河。

注350 今浙江余杭县。

注351 今河北涿县。

注352 今河北蓟县。

注353 参看第二十一章。

注354 西海郡在青海附近。河源当在青海西南。鄯善、且末,皆汉西域国名,这两郡,该在今敦煌之西。

注355 今大宁江。

注356 今山西代县。

注357 今河南濬(xùn)县。

注358 兴洛仓,即洛口仓,在今河南巩县东南。回洛仓,在今河南孟津县东。

注359 据河西的为李仁轨。据陇右的为薛举,传子仁杲,被灭。

注360 在今河南汜(sì)水县。

注361 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稜(今江苏泰县),后南徙余杭。沈法兴据毗(pí)陵(今江苏武进县)。稜与法兴,皆为子通所破。子通为伏威所擒。

注362 高开道据渔阳(今河北怀来县)。苑君璋,刘武周将。武周死后,据马邑。梁师都据朔方(今陕西怀远县)。

注363 梁师都被杀,在公元六二八年,为太宗贞观二年。

猜你喜欢
  卷一·谷应泰
  第三十九回 傅经略暂平南服 阿将军再定金川·蔡东藩
  时序纪·张瀚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一二六 两江总督高晋奏陈续购书目并委员汇解各书送馆校办折·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五·佚名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溥仪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穰侯列传第十二·司马迁
  柳浑传·刘昫
  许远传·欧阳修
  斜卯阿里传·脱脱
  陈思谦传·宋濂
  李善长传·张廷玉
  卷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前场后二日,星期日上午。地点 派出所,所长室。人物 平海燕 唐大哥 唐大嫂 王秀竹 王新英 诸所长丁 宏 沈维义 刘超云 王仁利 王仁德 李天祥李珍桂 井奶奶 林三嫂〔幕启:平海燕在阅文件。电话响,她接

  • 卷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景迂小集晁说之字以道济州钜野人端彦之子自号景迂生元丰五年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元符末与崔鸥同书邪籍靖康初召为著作郎试中书舍人兼东宫詹事建炎初终徽

  • 卷四百八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十一蜘蛛类五言律蜘蛛          【唐】元 稹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缝隙容长踦虚空织横罗萦纒伤竹柏呑噬及虫蛾为送佳人喜珠栊无柰何其二网宻将求食丝斜误着人因依方

  • 卷十·谷应泰

      ○故元遗兵太祖洪武三年春正月癸巳,上以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将军,往   征沙漠。上问诸将曰:“元主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八·王称

    附録六  谅祚既立而防弱国中大乱有欲劝仁宗举兵以收复灵夏者仁宗曰朕为天下主岂可利人之丧举兵快意乎遂册谅祚为夏国主其后讹厖自以女妻谅祚有李守贵者尝与遇乞掌出纳寳保细吃多已者尝侍曩霄及没藏尼于佛舎故出入无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五·陈邦瞻

    茶盐罢仁宗天圣元年春正月癸未命三司节浮费遂立计置司罢茶盐行贴射通商法时承平既久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夷狄蠧耗中国百姓纵侈而上下困于财三司使李谘请省浮费盐铁判官俞献卿亦言天下糓帛日耗稻苖未生而和籴桑叶

  • 卷十三·楼昉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两汉诏令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三宋 楼昉 编东汉一【凡直言其事则   者如建武六年免为庶人十五年六月检覈  二十六年増百官奉之皆不 按空处皆原阙其他皆仿此】光武【七十三】

  • 卷二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四广言路康熙六年丁未十二月壬申上谕吏部都察院设立言官原为国家大事兵民疾苦内外官员贪酷等项应许陈奏理宜简约真切直陈以备采择

  • 论海瑞·吴晗

    看过《三女抢板》(或《生死牌》)的人,大概都记得那个挺身出来反对豪强,救了两家人性命的巡抚海瑞。这是民间流传关于海瑞的许多故事中的一个。海瑞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海瑞(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至神宗万历十五年)是

  • 42.信陵君救赵·林汉达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bǐ)率兵救赵国。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

  • 卷三十九·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九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 公如晋次于乾侯 公如晋将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于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于竟弗听使请逆于晋晋人曰天祸鲁国君淹恤在外君亦不使一个辱

  • 卷第七·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未有子时。尝自念。我家崇善。岂无令子。祷之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自幼

  • 神僧传卷第四·朱棣

    慧通释慧通。不知何许人。宋元嘉中见在寿春。寝宿无定游历村里。饮燕食噉不异恒人。常自称郑散骑。言未然之事颇时有验。江陵有边僧归者。游贾寿春。将应反乡。路值慧通称欲寄物。僧归时自负重担。固以致辞。遂强置担

  • 金刚三昧经论卷下·元晓

    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真性空品 论曰。真如之法具诸功德。与诸行德而作本性。故言真性。如是真性绝诸名相。以之故言真性空也。又此真性离相离性。离相者离妄相。离性者离真性。离妄相故妄相空也。离真性故真性亦空。以之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九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九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四法品第五之四 四摄事者。一布施摄事。二爱语摄事。三利行摄事。四同事摄事。云何布施摄事。答此中布施者。谓诸施主布施沙门及婆罗门。贫穷苦行

  • 卷第十四·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四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告香普说 圆悟勤禅师告香普说。只者个便承当得去。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更不欠一毫头。亦无第二见。设使尽无边香水海尘尘剎剎一时穿却鼻孔。也更不落别处。傥或

  • 佛地经论·佚名

    梵名Buddhabhu^mi -su^tra-s/a^stra 。凡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略称佛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佛地经之论释。作者将佛地经科判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以释之,并叙述佛地经所说

  • 异部宗轮论·世友

    梵名Samayabhedoparacanacakra 。全一卷。印度世友(梵Vasumitra ,西元一、二世纪顷)撰,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异部,指部派各异;宗轮,指各部派宗旨互异,如轮转不定。系小乘佛教之作品。以说一切有部教义为基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