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于此,得将十国的情形,略一叙述。当唐末,割据的有两种人。其一是藩镇。如:
【吴】杨行密,本是唐朝的庐州刺史。八八六年,乘淮南的扰乱,进据广陵。注477后来秦宗权的将孙儒来攻,行密被他打败,逃回庐州,又逃到宣州,注478仍被孙儒围起,后乘儒军大疫,把他灭掉。还据广陵。尽并淮南之地。
【吴越】钱镠(liú),是唐朝的杭州刺史。平越州董昌之乱,注479保据两浙。时在八九六年。
【南汉】刘隐,以九〇五年,做唐朝的岭南节度使。死后,其弟岩继之。保据岭南。
【前蜀】王建,是神策军将田令孜的养子。随令孜入蜀,为利州刺史。注480时今孜以其弟陈敬暄为西川节度使。王建和他翻脸。八九三年,把成都攻破。八九七年,又攻并东川。
其二是流寇。
【楚】孙儒死后,其将刘建锋、马殷等,逃据湖南。八九五年,建锋为其下所杀,推殷为主。
【闽】王潮,河南固始人。注481寿州人王绪造反,攻破固始,用潮为军正。绪因避秦宗权,渡江而南,直流入福建。后为其下所杀,推潮为主,八九三年,占据福州。潮死后,弟审知继之。
诸国之中,吴的地势,和中原最为接近。行密子渥,又尽并江西,地亦最大。注482九三七年,吴为李昪(biàn)所篡,改国号为唐,是为南唐。传子璟(jǐng),乘闽、楚的内乱,把他灭掉。注483遂有觊觎(jìyú)中原之意。前蜀亡后,后唐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知祥攻并东川。于九三三年自立。传子昶,昏愚狂妄,亦想结契丹以图中原。所以周世宗对于这两国,要加以膺惩。湖南自楚亡后,南唐在实际上并未能有其地。其明年,即为辰州刺史刘言所据。注484自此王逵、周行逢,相继有其地。都居朗州。注485受署于后周。荆、归、峡三州之地,注486九〇五年,梁太祖以其将高保融为节度使。从后唐以来,自立为一国,是为南平。宋初诸国皆仅自守,惟北汉倚恃辽援与周本系世仇。至宋初,关系亦未能改善。其情势如此。
宋太祖的政策,和周世宗不同。周世宗是想先恢复燕、云的,宋太祖则主张先平定中国。这不但避免与辽启衅;亦且西北一带,自五代以来,中国对他的实力,不甚充足。存一北汉,虽然是个敌国,却可替中国屏蔽两面,所以姑置为缓图。九六二年,周行逢卒,子保权幼。潭州将张文表,注487意图吞并朗州。保权来求救,宋太祖出兵,先因假道,袭灭南平。文表已为朗州兵所击破,宋兵却前进不已。到底将朗州打破,执保权以归。诸国最昏乱的是后蜀,最淫虐的是南汉。宋于九六五、九七一两年,先后把他灭掉。南唐是事中国最谨的,亦以征其入朝不至为名,于九七五年,把他灭掉。如此,吴越知道不能自立了。灭南唐之岁,太祖崩,太宗立。九七八年,吴越遂纳土归降。其明年,太宗自将伐北汉。先是宋亦屡次伐他,其意只在示威,使之不敢南犯,这一次,则决意要灭掉他。于是先分兵绝辽援兵。北汉遂出降。自朱全忠篡唐自立至此,凡七十三年。
五代时偏方诸国,既不大,又不强,扑灭他们,原不算得什么事。但是从唐中叶以来,所以召乱而致分裂之源,则不可不把他除掉。所以召乱而致分裂之源是什么呢?一是禁军的骄横,一是藩镇的跋扈。禁军虽经周世宗的整顿,究竟结习未除。宋太祖便是因此而得大位的。此弊不除,肘腋之间,就不能保其无变,还说得上什么长治久安之计?所以宋太祖先于杯酒之间,讽示典宿卫之将石守信等,令其自请解去兵权。至于藩镇,唐时业已跋扈不堪,五代时更不必说了。宋太祖乃用渐进的手段,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各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以重其体,又特设通判,以分其权。
中央的大权旁落,总是由于兵权和财权的旁落。宋太祖有鉴于此,所以特设转运使于各路,以收财赋之权。诸州的兵,强的都升为禁军,直隶三衙。注488弱的才留在本州,谓之厢军。不甚教阅,名为兵,其实不过给役而已。如此一来,前此兵骄和外重之患,就都除掉了。然而天下事有利必有弊。宋朝的政策,是聚天下强悍不轨之人以为兵,而聚天下之财于中央以养之。到后来,养兵未得其用,而财政却因之而竭蹶,就成为积弱之势了。又历代的宰相,于事都无所不统。宋朝则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知;而言路之权又特重。注489这原是因大权都集于中央,以此防内重之弊的。立法之初,亦可谓具有深意。然而宰相既无大权,而举动又多掣肘,欲图改革,其事就甚难了。这就是后来王安石等所以不能有所成就,而反致酿成党争的原因。
【注释】
注477 庐州,今安徽合肥县。广陵,今江苏江都县。
注478 今安徽宣城县。
注479 董昌系越州观察使,叛唐僭号。越州,今浙江绍兴县。
注480 利州,今四川广元县。
注481 今河南固始县。
注482 杨渥时,兵权为牙将张颢、徐温所夺。温又杀颢,自居升州(今首都),留子知训在江都辅政。为他将所杀。养子知诰,讨定其乱。代知训辅政。徐温死后,大权尽归于知诰。遂篡吴自立。复姓李,更名昪。
注483 闽亡于九四五年。楚亡于九五一年。
注484 辰州,今湖南沅陵县。
注485 朗州,今湖南常德县。
注486 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归州,今湖北秭(zǐ)归县。峡州,今湖北西陵县。
注487 潭州,今湖南长沙县。
注488 殿前司及侍卫马步军司。
注489 参看第三十六章。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脱脱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卷六·常璩 1922──中華民國十一年壬戌·郭廷以 卷二 太宗·王夫之 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鸾掖 辱诸父戏宰猪王·蔡东藩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孙承泽 卷十三史九·何良俊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第十节会·佚名 雷绍传·李延寿 卷第二十七·佚名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