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汉治”是后世所号为近古的。这因其时代早,在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上,都有沿袭古人之处。

在官制上,汉代的宰相,权力颇大,体制亦尊,这是和后世不同的。宰相初称丞相,或称相国。后来今文经说盛行,乃将丞相改为司徒;又把掌武事的太尉,改为司马;为丞相副贰的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并称相职。其中央政府分掌众务的九卿,则分属于三公。注231外官,仍沿秦郡县之制。但不置监御史。注232由丞相遣史分察州,谓之刺史。刺史不是地方官,但奉诏六条察州。注233其人位卑而权重,故多能自备,而亦无专擅之患,这实是一种善制。汉代去古未远,人民自治的规制,尚未尽废。其民以百家为一里,里有魁。十里为一亭,亭有长。十亭为一乡,乡有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主徼循,禁贼盗。此等名目,后世固亦多有。然多成为具文。汉世则视之甚尊。高帝时,尝择乡三老一人,置以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可以以事相教。而啬夫等亦很有德化流行,为人民所畏服的。这亦与后世显然不同。注234

汉代的学校,起源于武帝时。其时未立校舍,亦未设教官。但为太常的属官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后来递有增加。到平帝时,王莽辅政,才大建校舍。然未久即乱,故其成绩无闻。

后汉则天下甫定,即营建太学,明、章二代,尤极崇儒重道。虽以顺帝的陵夷,还能增修黉(hóng)舍。所以其时游学者极盛。然“章句渐疏,专以浮华相尚”,遂至酿成党锢之祸。大约其时学校中,研究学问的人少,借此通声气的人多。所以董昭也说“国士不以孝弟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于是学术的授受,转在私家。学校以外的大师,著录动至千万,远非前汉所及了。注235

选举则其途颇多。博士和博士弟子而外,又有任子,有吏道,有辟举。其天子特诏,标明科目,令公卿郡国荐举的,是后世制科的先声。注236又州察秀才,郡举孝廉,则是后世科目的先声。注237又有所谓赀(zī)选的。汉初限赀十算以上乃得官,此尚出于求吏廉之意,和现在的保证金相像。晁错说文帝,令民入粟拜爵,其益亦止于买复。注238不及买复者,并不过一虚名。到武帝时,民得入财为郎,吏得入谷补官,这就同后世的捐纳无以异了。

汉朝的赋税,可分为三种:一是田租,就是古时的税,是取得很轻的。汉初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因行晁错入粟拜爵之令,到处都有积蓄,于是全免百姓的田租。到景帝二年,才令百姓出定额的一半。于是变为三十而税一了。后汉初,因天下未定,曾行什一之税,后来仍回复到老样子。一是算赋,亦称口赋,又称口钱。这是古时的赋。人民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个,以治库兵车马。从七岁到十四岁,每人出钱二十个,以食天子。武帝又加三个钱,以补车骑马。这一笔税,在现在看起来,似乎很轻,然而汉代钱价贵,人民的负担,实在很重。所以武帝令人民提早,生子三岁,即出口钱,人民就有生子不举的。一是力役。照汉朝法律,年纪到二十三岁,就要傅之“畴官”。景帝又提早三年,令人民二十始傅。此外山川、园池、市肆,租税的收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都把它算做私奉养。这是古者与民共之之山泽,和廛而不税的商业,到此都变做人君的私收入了。这大约自战国时代,相沿下来的。又武帝因用度不足,尝官卖盐铁,又榷(què)酒酤(gū),算缗钱,行均输之法。后来酒酤到昭帝时豁免。盐铁官卖,则元帝时一罢即复。后汉无盐铁之税。章帝曾一行之,因不洽舆论,和帝即位,即以先帝遗意罢免。

兵制:西汉所行的,仍是战国时代通国皆兵的遗制。人民到二十三岁,就要服兵役;到五十六岁才免。郡国看其地形,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兵。由尉佐郡守,于秋后讲肄(yì)都试。其戍边之责,亦由全国人民公任之。在法律上,人人有戍边三日之责,是为“卒更”。武帝以后,用兵多了,因为免得骚动平民,于是多用“谪发”。而国土既大,人人戍边三日,亦事不可行。于是有出钱三百入官,由官给已去的人,叫他留戍一年的谓之“过更”。其穷人愿意得雇钱,依次当去的人,出钱给他,使他留戍,每月二千个钱,则谓之“践更”。后汉光武,罢郡国都尉,并职太守。都试之事,自此而废。虽然一时有清静之效,然而历代相传的民兵制度,就自此而废了。

刑法,汉代沿自秦朝,很为严酷。文帝时,因太仓令淳于意,犯罪当刑。其女缇(tí)萦,随至长安,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文帝怜悲其意,乃下诏为除肉刑。然而汉代司法界的黑暗,实不但刑罚的严酷,而是法律的混乱。秦代的法律,本即李悝所定的《法经》六篇。汉高帝入关,把它废掉,只留三章。注239天下平定之后,又把它回复过来。然而这本是陈旧之物,不足于用。于是汉代递有增益,其数目,共至六十篇。而又有所谓“令”及“比”,以至于后人所为的“章句”,断罪都可“由用”。文繁而无条理系统,奸吏遂因缘为市,“所欲活则传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宣帝留心刑狱,涿郡太守郑昌,曾劝他删定律令。后来也屡有此议,亦曾下诏实行,然而迄未能收效。

【注释】

注231 太常(掌宗庙礼仪),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司马所部。太仆(掌舆马),廷尉(掌刑辟),大鸿胪(lú)(掌归义蛮夷),司徒所部。宗正(掌亲属),大司农(掌谷货),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司空所部。

注232 见第一章注1。

注233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陵弱,以众暴寡。(二)二千石不奉诏书,倍公向私,旁谄牟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二千石子弟,怙(hù)倚荣势,请托所监。(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所察以此六条为限,在六条之外者不察。可参看《日知录·部刺史》、《六条之外不察》两条。

注234 参看《日知录·乡亭之职》条。

注235 如张兴、牟长、蔡元、楼望、宋登、魏应、丁先、姜肱(gōng)、曹曾、杨伦、杜抚、张元等,均见《后汉书》。

注236 如贤良方正、勇猛知兵法等。

注237 参看第二十三章。

注238 汉爵二十级,其第九级为五大夫,可以“复不事”。

注239 《法经》集类为篇,结事为章,见《晋书·刑法志》载陈群《魏律》序。汉高祖入关,和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谓六篇之法,只留此三章,其余一概作废。说见《困学纪闻》。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刘昫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柯劭忞
  卷二百八十 熙寧十年(丁酉,1077)·李焘
  卷二十七·吴广成
  椒生随笔·卷三·王之春
  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通志卷一百八十四·郑樵
  卷七十五·傅恒
  绎史卷十八·马骕
  王建传·薛居正
  中国历史人物·钱穆
  卷九·雍正
  63.周亚夫的细柳营·林汉达
  南史识小录卷七·沈名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参寥子诗集卷十二·道潜

    宋 释道潜 撰静舍与蔡秀如承事防话浮云无根蔕合散不可拘忽然随髙风千里各须臾吾生共天壤出处良亦如忆昔淮水濵与君倾葢初翘翘两弟昆文彩照氷壶门防本世胄折节胜寒儒扁舟倚髙岸为我饭伊蒲清谈落犀麈鄙吝惊扫除一别今

  • 巻三·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三明 李蔉 编苏轼二百四十五首古离别送苏伯固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夜逐君还梦绕湖邉路雷州下居近流水水巢依岭岑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炉香入幽梦

  • 卷一六三 梁紀十九·司马光

      上章敦牂(庚午),一年。   太宗簡文皇帝大寶元年(庚午,公元五五O年)   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陳霸先發始興,至大庾嶺,蔡路養將二萬人軍於南野以拒之。路養妻姪蘭陵蕭摩訶,年十三,單騎出戰,無敢當者。杜僧明馬被傷,陳

  • 卷十九·佚名

    五月二十七日(癸巳),柴大纪奏言:四月二十一日,探得南路贼匪千余潜聚于离县十余里之柴头港、萆麻庄两处,欲截盐水港往来之路,使文报不通,军需难运。臣查两处地方相近,随即带领署游击邱能成、守备杨、武举陈宗器并义民等,驰赴柴头

  •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神人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仿旧章孜孜

  • 卷二十一释道一·何良俊

    列儒释道为三教,不知起於何时。尝观北齐时,有问三教优劣于李士谦者,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问者不能难。又唐时凡皇帝万寿节,则择吾儒中之有慧辩者,与和尚道士登坛设难,则是其来已千二百年矣。夫历千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二月丙申朔大学士方从哲上<锍-釒>自陈 上慰留不允辞○丁酉祭 先师孔子遣詹事刘一燝行礼○差行人崔呈秀往德府旌表藩王捐禄○初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俱循例自陈独道南<锍-釒>未下至是从哲以为请不报○

  • ●圣谕(敕书二通)臣李瑶恭录·温睿临

    洪维帝德则天,至公毕照。推兹崇褒易代之典,真旷古所稀有者也。敬谨录冠卷端,用昭万禩。第一通干隆四十年冬闰十月,奉谕旨:『前据各省查送应毁书籍中,有朱璘「明纪辑略」一种。朕详加批阅,其中叙及明季事实,俱称本朝为「大清」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马氏据湖南唐僖宗光啓二年 初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与龙骧指挥使朗山刘建锋戍蔡州拒黄巢扶沟马殷军中以材勇闻及秦宗权叛儒等皆属焉三年秦宗权与杨行密争扬州以孙儒为副张佶刘建锋马殷皆从昭宗景福元年夏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秦晋交兵表贾生有言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呜呼此周秦兴废之一大机也考春秋之世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惠公

  • 卷之八十二  菽園雜記十(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卷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八兵制志七军政【廵防附】凡军政五年一举考察中外武职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荐举卓异注下考者纠劾该管官具疏以闻不入举劾者以中平注考彚送兵部会都察

  • 王麟阁·周诒春

    王麟阁 字麟阁。年三十八岁。生于北京。已婚。子一。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北加罗来那大学。习经济学。民国元年。回国。任湖北交涉司科长。民国二年。任烟台交涉员。民国三年至五年。任外交部特派天津交涉员。

  • 西方合论 第十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十卷第十释异门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真照夜途之长炬。截苦海之轻舟。诸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五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五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破思假。初列思假名。云亦名正三毒者。思惑有四慢入痴摄。故但云三。一非背使二非习气。故名为正。历三下头数也。三界九地下品数也。欲四上二各三。上界无嗔故

  • 新大陆游记·梁启超

    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三日(1903.2.20~11.11),作者为促进北美“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并写下了这部游记。书中首先叙述四年前(1899、冬)游美不成和此次游美的经过,然后分

  • 诗疑辨证·黄中松

    六卷,清黄中松著。此书主于考订名物,折衷各家的是非,故以《辨证》名。全书考证伪谬,校定异同,多有根据,是一部留心考据的著作。亦偶有漏误疏略,如论梁山,疑梁山在晋地,用胡渭的雍州有二梁山之说,而不知乾州的梁山与夏

  •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法贤译。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咒。